浅谈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监管数据标准化
2023-12-11朱国耀
朱国耀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浙江 杭州 300014
引言
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提出,要求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对欠薪问题实施集中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包括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能源﹑化工﹑铁路﹑民航﹑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园林绿化等,在浙江省年总产值近2万亿﹑签订合同额4万多亿﹑涉及企业8000多家﹑从业人员近800万[1]。由于工程建设领域建设资金不到位﹑行业生产组织不规范,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欠薪问题特别严重,是欠薪问题的重灾区,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人力社保部门借助于信息化﹑大数据,不断加强预警监管,治理欠薪这一社会顽疾,从前些年的“清欠”,到如今的“根治”,正在从点对点的整治措施中逐渐酝酿出长效治理机制,实现“根治”的基础不断牢固。
1 欠薪治理前期信息化历程
浙江欠薪治理信息化,大致经历了几下以个历程:一是各地分散建设系统,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业务的信息化。2003年开始浙江省级﹑各市﹑县开始建设劳动保障监察系统,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员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案件信息录入系统。全程记录业务经办信息,并进行案件统计汇总。二是统一建设劳动保障监察集中系统,实现网格化管理。2006年至2015年,全省逐步完成数据﹑系统向上(先到市再到省)集中,服务向下(街道﹑社区)延伸。三是开展监察数据分析﹑信用评价,实现业务信息化到管理信息化的转变。2015年之后,在业务经办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分析利用数据,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2 欠薪治理数字化改革成果
近年来,数字化改革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浙江人社聚焦欠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了“动态监控﹑全链可溯”的“安薪”智治链条,集成建设“一个指数(安薪指数)﹑四大中心(工资日常监管中心﹑欠薪联合预警中心﹑纠纷协同处置中心和信用分类监管中心)”的“安薪在线”数字应用,通过归集发改﹑住建﹑交通﹑水利﹑税务﹑银行﹑电力等部门以及企业工资监管数据,实现覆盖全过程的欠薪治理多跨协同﹑闭环处置,提升欠薪整体智治能力[2]。“安薪在线”对全省1.6万个在建工程项目的工资发放进行监测,累计在线发放工资2400多亿元,累计触发预警1.6万条,主动化解欠薪问题7014件,868家企业列入重点监控,让820多万劳动者拿稳工资“安薪”过年,有效降低欠薪案件的发生和蔓延。“安薪在线”被评为浙江省“三为”专题实践活动最佳案例﹑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第二批“最佳应用”﹑获2021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银奖。
3 欠薪治理监管数据标准化的必要性
“浙江无欠薪”工作开展以来成效显著,欠薪治理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欠薪治理需要监管的项目数量巨大,且各企业发薪渠道不同,工资支付系统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通,工资信息获取﹑监管难度大。工程建设领域人社﹑住建两部门目前使用不同的工资支付管理平台,人社平台基本统一,住建全省市县各自自建工资支付管理平台,还有其他工资支付管理第三方平台。总的来说工资支付平台数量较多,监管数据量大,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造成数据共享﹑归集困难。并且在归集过程中,数据缺乏源头治理,数据质量不高,归集不及时,数据滞后,降低了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鉴于以上情况,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规范用工市场,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信息在我省政务服务和社会活动中的共享利用和信息安全,深化数字化政务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亟须制定省级地方性标准规范--“工资支付监管数据接入规范”[3]。在此标准基础下,人社部门借助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政府部门的力量,打通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工资支付系统﹑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堵点,确保省内相关信息的全量登记,用工﹑工资支付数据及时﹑高质量并且全面的接入,构建全过程监控﹑全链条可溯的工资支付数据体系,在工资支付数据信息收集和共享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情况,采用预警和纳入企业征信的手段,不断实现“根治欠薪”目标。
4 欠薪治理监管数据标准化的协调性
“工资支付监管数据接入规范”省级地方性标准的制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最低工资规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并在标准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5部门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启用工资支付监管平台的通知》(浙人社发〔2020〕26号)﹑GB/T 19254—2003电子数据交换报文实施指南﹑GJJG C 5106—2019 国家“互联网+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标准等政策文件及标准。该标准的制定过程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协调一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5 欠薪治理监管数据标准化的可行性
该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基于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前期在全省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实践,标准内容所涵盖的数据元素和监管内容的可操作性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已通过初步验证。在与各领域相关主管部门间数据协同方面,目前已与住建部门建立数据协同机制,住建向人社提供工程项目﹑实名制﹑考勤等信息,基于工程项目日常管理,人社将完善﹑补充的实名制﹑考勤等信息提供给住建部门。同时,为构建工资发放“事前过程有监管﹑事中动态有监测﹑事后集成有处置﹑全程信用有监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浙江省已建设“安薪在线”数字化应用。该应用主要具有工资日常监管﹑欠薪联合预警﹑纠纷协同处置和信用分类监管等功能,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业务支撑和技术保障。结合实践情况,该标准的制定可全省统一规范和指导各工资支付信息服务系统数据标准﹑数据交换共享工作,该标准于2022年12月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完成标准立项,计划于2023年底前完成制定和发布[4]。该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与相关方已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将共同投入足够的专业技术力量和人力财力,以保障“工资支付监管数据接入规范”执行落地。
6 欠薪治理监管数据标准的主要内容
结合工资支付管理的应用实践和我省数字化改革的实际情况,并对比数据交换﹑信息监管相关国标,我们可总结提炼出“工资支付监管数据接入规范”,用于规范工资支付监管数据在政务服务和社会活动中的安全的交换共享与应用。该标准规定工资支付监管数据接入的总体架构﹑接入流程﹑接入控制﹑接入数据和接入接口,需要各部门按照标准及时向“工资支付数据接入平台数据中心”上报劳动关系信息﹑考勤信息﹑考勤记录﹑工资发放信息﹑发放记录等重要真实的完整数据,实现工资支付信息的全面接入﹑监管﹑预警和共享。工资支付监管数据接入总体包括数据中心和接入单元两大部,数据中心以平台数据库为核心,接收各接入单元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汇聚﹑处理﹑质检并加载入库,实现集中管理;接入单元按基础数据接入单元和业务数据接入单元进行划分。基础数据接入单元由浙江省大数据局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共享平台以数据共享的方式发送单位基本信息﹑劳动者实名制信息到平台;业务数据接入单元由人社部门自建工资支付系统﹑第三方市场化工资支付系统﹑企业自建工资支付系统﹑银行系统以接口调用或人工导入等方式发送通用数据和行业领域数据到平台,实现数据的接入[5]。接入流程规范了接入准备中申请材料的提交﹑审核,系统接入和接入运行中的存量数据上报﹑增量数据上报﹑特殊情况处理。接入控制规定各工资支付系统与工资支付数据接入平台间的通信协议,报文传输采用 HTTPS 协议,数据发送采用 POST方式,数据报文采用 JSON 格式,字符编码为 UTF-8。接入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扩展信息,标准中对各类数据的基本属性﹑数据格式﹑约束/条件都给予明确的规定。接入接口包括:劳动关系信息﹑考勤信息﹑考勤记录﹑工资发放信息﹑工资发放记录等通用数据上报接口,项目信息﹑保证金缴纳信息﹑专户信息﹑专户流水﹑维权告示牌信息等行业领域数据接入接口以及数据上报﹑数据质量问题﹑工资支付预警等通知接口。
7 数据标准化落地支撑平台系统
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监预警平台为监管数据的归集﹑管理和应用系统,部署于省政务云,数据库采用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中的专用政务云数据仓,专门用于存放和处理已归集的监管数据,并配套建立工资支付监管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归集遵循唯一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一项数据有且只有一个法定数源机构,人力社保部门根据业务领域工资监管工作需要与内部规范,明确归集的数据内容和标准。建筑企业﹑第三方工资系统﹑银行等数源机构的监管数据以接品方式通过互联网实时接入,人社﹑发改﹑住建和水利等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通过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数源机构应提供满足监管需求的完整数据,包括历史数据﹑过程数据和增量数据等,数源机构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应配合监管部门建立健全数据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保证数据准确完整,实现问题数据可追溯﹑可定责。归集的数据存储能满足满足GB/T 31916.1(云数据存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工资支付监管数据涉及大量项目﹑企业﹑个人﹑银行账户和资金等重要数据和个人敏感信息,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要求,符合GB/T 39477-2020以及DB33/T 2487﹑DB33/T 2488对网络系统与数据应用安全的相关要求,做好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实施[6]。系统应当满足网络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GB/T 22239-2019)三级安全要求,同时开展国产商用密码应用和评测[7]。
8 结束语
“工资支付监管数据接入规范”用于规范涉及工资支付企业的相关工资支付系统的劳动关系信息﹑考勤信息﹑考勤记录﹑工资发放信息﹑发放记录等监管数据的标准化及其接入﹑运行与管理,为工资支付相关服务的规范运行和有效监管提供标准化制度保障。可用于规范各级管理部门数据信息有效的交换共享,构建全过程监控﹑全链条可溯的工资支付监管体系。并结合网络舆情监测﹑基层网格预警等数据源,建立全方位的工资支付/欠薪预警监测模型,开展大数据分析预警。欠薪预警信息输出共享,又有利于欠薪黑名单管理和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工资支付监管数据接入规范”,可率先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实现工程建设领域工资监管数据全面归集﹑管理﹑应用,为数字化改革“安薪在线”重大应用迭代升级提供标准化支撑。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各领域全面铺开,为打造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开拓新场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实践﹑浙江素材﹑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