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依托供销社系统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以南浔区为例

2023-12-11徐晨鹏湖州师范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农文南浔区供销社

徐晨鹏(湖州师范学院)

一、前言

进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1]供销合作社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长期扎根农村,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组织体系和网络,在参与和服务乡村振兴中具有优势。[2]2022年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出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发挥供销合作社体系“经营范围广、产业类别多”的优势,积极拓展服务经营领域,推进农业与教育、文化和旅游等产业融合。本文以南浔区供销社为例,通过实践分析,介绍一种依托供销社系统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二、供销社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供销社几乎与新中国同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域重要的制度实践,供销社的发展与新中国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探索路径紧密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供销社的主要功能是收购农副产品供应城市,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取代,供销社从“官”转为“民”。为了维持庞大体系所需的运作费用,供销社的重心开始向高收益领域转移,偏移了服务于农的初衷。为了应对市场化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供销社也做出应对方法。一方面是供销社组织的企业化经营,一方面是供销社机关的行政化运作。[3-4]

在新时代背景下,供销系统在参与农文旅发展建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是政治政策方面。供销社作为政府领导下的社会团体,始终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度,向来就有做好“三农”工作的政治传统。其次是组织布局方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供销社已经建立起上到国家层面下到村镇的完善体系。再次是产业涉足方面。供销社多年来深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外还致力于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多元涉农业态共同发展使得供销社可以充分整合资源和深挖潜力,多样化地推进农业与教育、文化和旅游等产业融合。

三、南浔区供销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SWOT分析

以下将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的态势,运用SWOT分析研究南浔区供销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主要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一)优势(Strengths)

1.涉农领域产业的多元布局。南浔区供销社在服务“三农”领域深耕布局,涉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运输及销售。前期,供销社已经在各乡镇布局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形成一定规模,例如双林镇的水稻与小龙虾和练市镇的红美人柑橘。同时,其旗下“南浔知味”已经开始探索“农业+文化”的品牌引领产业的思路。

2.经营网点的广泛覆盖。南浔区供销社在各级村镇形成了网点全覆盖,生产基地早期设置的销售网点所在村镇都具有各自富有特色的农产或是乡村标识。“原产地标志”“一镇一品”带来的品牌效应在推进农文旅发展过程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值得挖掘。[5]前者如石淙镇的湖羊生产基地,后者如因“苕溪渔隐文化”闻名的杨港村及“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荻港村,都有南浔区供销社的身影。

(二)劣势(Weaknesses)

1.单一产业效益低下,经营效率有待提升。传统单一农产品产销有附加值低和生产盲目性等特点,很难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难以维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2021年上半年南浔区供销社系统总经营收入2.19亿元,其中商品销售2.12亿元,仍占有绝大多数,且整体体量不大。此外,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虽然拥有完整的农村经营网点,但是传统的供销模式实际上已经很难实现,很多网点是以出租房产的方式产生极低的效益,甚至有些已荒废。

2.供销系统特殊定位限制经营模式的创新。供销社的历史渊源决定了其特殊的定位,在市场导向和政治角色间摇摆。[6]这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供销社的决策,使其缺少私营企业的灵活性。前期投资建设之后,对于农文旅产业的运营也是南浔区供销社系统的薄弱点。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乡村振兴政策确立了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产品、文化产业和休闲农业等融合在一起。在区级层面,南浔成为全省唯一获批创建浙江省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把建成长三角亲子乐园作为目标,以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南浔乡村振兴正成为一个全新路线。

2.疫情背景下农文旅迎来新的机遇。疫情背景下,出省和出境旅游的规模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周边短平快的乡村旅游正在快速发展。有分析预测,在疫情消退旅游业整体复苏的背景下,预计到2025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将突破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87%,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

(四)威胁(Threats)

1.农文旅领域竞争激烈。湖州南浔区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明显的江南水乡特征与周边县区整体差异不大。近年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各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例如嘉兴桐乡市围绕槜李做文章,建设了浙江省AAA景区村庄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成功案例的背后更多的是因为同质化竞争、缺乏特色和持续营收点而被淘汰的例子。

2.土地资源保障难度较大。土地保障一直是制约农文旅项目开发的要素之一。在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下,如何处理好“耕地”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重要议题。尤其是在农文旅发展领域,一方面受到永久农地的限制,另一方面在用地指标上较难安排,都导致了农文旅项目配套设施建设遇阻。

(五)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应对策略

1.扬长避短,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南浔区供销社系统网点布局和业态多元的优势,对农文旅产业进行全域化布局和系统化建设;在新业态运营领域,供销社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尝试成立或者引入独立运营公司;创新建立“一地一策,一事一议”机制,因地制宜整合盘活低效益资产。

2.紧抓机遇,错位发展。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乡村农文旅产业和南浔建设长三角亲子乐园及省产业融合试验区的机遇,争取上级支持;借助南浔区全域土地整治,积极尝试改造老旧建筑、原地拆建和点状供地申请等多种建设指标获得途径;紧跟市场风向,超前部署,充分挖掘本地农村特色产品和文化要素,形成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态势。

四、农文旅融合实践案例分析

南浔区供销社积极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来,已经在区域内多个乡镇布局了试点并稳定推进,其具体分布和内容见表1。

从产业类型来看,各项目在农文旅产业的不同领域加以融合。荻港民宿是以桑基鱼塘农业遗产为基础,继承发扬农业手工文化;稻虾亲子乐园依托于万亩水稻种植和粮食加工基地的平台,挖掘了稻作文化和虾文化,增加了乡村亲子旅游IP;红美人农创中心在千亩柑橘生产基地中开辟了科创园区。

从基础要素来看,项目以多元创新的手段充分挖掘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渔隐餐厅重新利用了供销社经营网点,并在本地特色“苕溪渔隐”文化上做文章;羊博园和荻港民宿则争取在原有民宅红线内重建;红美人科创中心则依托红美人柑橘培育、加工和销售体系,吸引高校科研人员和农业创客,获批点状供地。

从运作模式来看,南浔区供销社明确自身定位,发挥优势摸索运营模式。在前期投资建设后,计划创立“南浔知味”和“三寻民宿”连锁品牌,分别形成旗下餐饮及高端民宿体系;引进户外活动公司,运营双林稻虾亲子乐园,提高资产质量,减少后期投入。

五、总结

目前,南浔区供销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各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从完成的部分项目来看,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是标杆项目有了较高的能见度,双林稻虾基地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来多次见于省市区级报纸,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名片。其次是产业融合增加了创收途径,提高了经济效益,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贯彻了产村融合和共同富裕战略。尤为重要的是,这将是一次可贵的实践,摸索出一条依托供销社体系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农文南浔区供销社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产学研离距离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
——来自蜜梨之乡的科技小院
浅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My Family
还小
中方向越南移交“红通”毒枭
南浔区:首次出具“清单式”监督意见
明代《松江府志》所见农文的整理与考察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