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农业战略下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23-12-11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领域智慧

林 芳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59)

智慧农业战略下,我国农业国际化发展呈现新局面,对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达到历史新高度。语言作为沟通的重要媒介,尤以英语更为广泛。智慧农业战略实施中,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自2019年唱响新农科建设“三部曲”——“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至今,培养既要服务国家,也要有能力有责任为解决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美丽地球村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的农业英语翻译人才是智慧农业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1 智慧农业战略对农业英语翻译人才的新要求

1.1 加大智慧农业翻译人才培养深度

智慧农业包括物联网、农业信息服务、遥感技术、电子商务、农业休闲旅游等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已然逐渐在各领域与国际农业接轨,在智慧农业走向国际舞台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农业英语翻译人才。他们能够从事国际农业领域业务,彰显中国农业科技人才的世界价值,满足智慧农业对接国际化农业工作的需要。农业翻译人才能够顺畅地查找并阅读外文文献,引进和帮助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成果,熟悉各国农业的政策、科技、贸易走向,进行信息和文化交流,以此促进中国农业发展达到世界水准,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

1.2 熟悉涉农专业各领域知识

智慧农业涉及生产领域、经营领域及服务领域等的全方位信息服务。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达3343.2亿美元,贸易更加活跃,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农业对外合作中,既包括对外农业技术、产业信息交流和培训咨询活动,也包括提供对外农业产品的技术、服务贸易及投资等活动。农业英语是国际交流农业信息的沟通桥梁,在日新月异的农业科技环境下,农业翻译人才不仅英语专业知识强,业务能力超群,还需要精通涉农各领域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农业专业包括农业工程、园林、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烟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草学等学科领域。农业词汇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新词条、新科技术语不断涌现,同时信息中还常出现派生词、合成词、缩略词等,技术性交流和会谈中翻译难度陡然增加。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必须不断掌握并熟悉以上各领域专业知识,累积翻译知识,掌握其中翻译技巧,积累实际操作经验,达到能准确翻译该专业领域内容的程度,以此来更好服务智慧农业。

1.3 具备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

智慧农业战略强调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其中农业英语翻译类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在国际农业交流和贸易中,翻译承担着共同分享信息文化资源,保证共融共通的桥梁作用。具备较好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前提。随着智慧农业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和世界各国在农业生产,经营及服务等领域会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农业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势必不断增加。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文化繁杂、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在深层文化维度及具体的文化领域各有不同。具有深刻中国文化烙印的农业文化,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难免会遭遇到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法律法规及其农业物质文明。作为农业英语翻译人才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并深知其本质上是国家文化差异的体现,能够帮助中国农业组织和企业等合理正确地应对在海外生产和经营中面临的重大挑战,消解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认同。

2 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农业英语翻译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一是英语素养和专业素质融合度较差。对辽宁省涉农高校英语语言类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在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语言类专业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较强,能够掌握一定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但缺乏农业专业领域知识的必要积累和翻译实践,对“智慧农业”概念了解不够深入和具体,跨学科能力相对不足。非语言类专业学生基础英语教学内容与其它高校雷同,缺乏偏农学英语领域英语知识的传授,如掌握特定专业农学词汇、熟知农业英语翻译技巧等,即使有些院校开设农业英语专业课也仅限于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与本专业相关的应用翻译实践能力。

二是农业英语翻译人才难以胜任国际市场需求。随着智慧农业战略的逐步施行,各种文明互鉴日益频繁,对我国农业英语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涉农院校培养的农业英语翻译型人才普遍缺乏国际视野,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平台,进而导致国际人文素养缺乏。绝大多数学生不熟悉异国国情,对不同地域文化中语言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不甚了解,价值观把握充满不确定性,工作动机不够强烈,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等品格未充分挖掘,缺乏跨文化应急沟通经验和培训。跨文化知识欠缺、能力不够易于发生跨文化失误的国际事件,影响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培养具有国际人文素养的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十分必要。

2.2 农业英语翻译教学体系难以胜任社会需求

当前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是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与毕业要求对应不紧密。对于非语言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更多倾向于听、说、读、写、译几方面能力,缺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所掌握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脱钩现象。教学多以讲授英语基础知识点为主,缺少专业性知识互动、缺乏实际案例教学,导致学生缺乏跨学科知识的课程体验。对于语言类专业学生,教学目标中专业知识壁垒问题难以攻破。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主动性不够,不能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完成跨学科学习,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缺乏跨学科能力测试环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能通过成绩真实反映。二是教学手段多样,内容相对单一,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在跨学科课程。课堂授课内容与基于APP教学手段充分使用在学科教育课程,实质性教学内容仍局限于各专业本身,综合性实习实训远远不能满足和应对实际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中面临的复杂情况和问题,知识多元化、培养能力多样性方面有所忽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此外,涉农专业学生许多来自城市,无涉农背景,不懂农业,不爱农业,甚至无致力于农业就业的考虑,教学内容务必考虑从事农业专业所应具备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2.3 教师农业英语翻译素质能力不适应教学需要

作为纲领性文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并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绝大部分涉农院校非语言类专业仅开设通用英语课程,教师翻译授课层面仍沿袭传统学术型翻译教学理念和模式,侧重于语言技能的训练,培养的学生只能应对四六级考试,不能够充分联系农业专业实际来面向社会需求充实农业专业特色课程内容,较少考虑涉农翻译行业从业人员的实际要求,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专业英语由涉农各专业开设,授课教师农业专业基础雄厚,但普遍缺乏翻译技巧、语言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环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提出了统一要求,指出深入应用翻译技术和突出专业特色是翻译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英语教师精通语言类领域知识,但对智慧农业战略下所涉猎各专业领域最新知识的积累欠缺,专业特色突出不明显。农业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涉及经贸、法律、电子信息等多领域知识,绝大多数教师对语言外领域触及甚少,实现国际互联互通机会有限,缺乏专业外成长的实现路径,导致跨文化交际课程收效甚微。

3 智慧农业战略下提升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3.1 明确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

智慧农业源于20世纪80年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智慧农业工程”。2021年“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将农业作为十四五时期以及面向2035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国际上来说,高位引导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都已出台、落地,例如:美国先后发布6项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涵盖信息、科研、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荷兰政府和欧盟大额补贴农业用以建设农业发展设施以及农业知识创新体系。为促进创建适应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体系和科技研发等,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在国际创新合作频繁,基本以政府、高校的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为重要主体。因此,目前形势下,针对用人单位需求、重新调整学校及研究机构培养目标,并依托与政府间的有机结合,才能共同致力于培养高端的农业英语翻译人才。技术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综合性的,这样才能契合学校建设与教师队伍的内生发展。

根据智慧农业战略,结合各高校在教学管理和学生培养中的实际情况,农业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应进行全新定位:一是价值目标,即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三农”情怀、科学精神、探索与创新精神、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二是知识目标,即培养精通农业各专业领域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知识、行业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并运用本领域农业英语翻译方法,精通某一专业领域各环节的翻译工作,并在实践中有能力进行高质量的翻译;三是能力目标,即培养能够掌握智慧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能就有关知识进行农业学科领域英文知识的信息捕捉、数据挖掘、文化价值开发等能力,还需具有跨文化沟通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与探究式学习能力等。

3.2 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智慧农业战略下相关专业的调整,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目前,智慧农业专业的核心课程集中在作物栽培学、农作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农业物联网、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据库技术、智能农业装备、农业区块链。智慧农业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集中在管理、科研和市场三类,整体看涉及农业及农业相关领域,从事现代集约化信息化的农业企事业单位、农业人工智能研发机构、智慧农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种子公司、农业研究单位等。专业设置中,尽量避免农业英语翻译与智慧农业学科的交叉融合变成碎片化的知识传播,需要形成系统性、整体化的知识架构,同时兼顾农业文化积淀与农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真正实现跨界协同的复合型培养。对于涉农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需要构建跨学科多样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上通用英语课程的要求设置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阶段。基础阶段重点讲授语言基本知识,讲授语法、篇章和语用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同时增设英语版农业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提高阶段在通用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英语跨界能力,开设选修类的英汉对比与翻译技巧、基础口译、交替传译及农业专业术语翻译规范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实现语言与知识的融合发展。发展阶段在完成通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设法律、贸易、国际交际礼仪和标准、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慕课、公开课等资源拓展督促学生展开学习。学生通过以上课程设置的学习积累可以在精通专业知识基础上培养学术语言能力,提高农业英语翻译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对于语言类专业学生,可以选修以上与智慧农业类的相关领域课程,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分别针对智慧农业涉及到的管理、科研和市场相关的专业课程,增加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

3.3 创新农业英语翻译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效能

农业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分别依托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堂,智慧农业战略下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采用OBE理念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现英语课堂多元化来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后疫情时代信息教学手段高速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平台和软件进行混合式教学,增加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课堂参与度。通过教学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关注前沿知识,保持学科与时俱进,将基础知识与实践英语有机结合。

3.4 提高农业英语翻译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智慧农业战略下具有更好地符合信息时代特色的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必要前提,《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大学英语教师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五方面的自身素养充分体现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首先,打破学科边界,专业壁垒,实现跨学科交流,充实英语教师智慧农业专业知识,推进农业与英语人文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培养既有坚实人文底蕴又有过硬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校内英语教师定期进行跨院系交流和培训,学习农学知识或农业实务类课程,也可进课堂听课观摩,并参加涉农专业的学习研讨会,逐步加深农学方面专业术语的渗透,积累涉农方面的管理、法律和国际商务等专业知识,真正实现与学生知识共建。其次,教师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搭建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渠道,深入涉农领域及企业进行调研或实践,必要时也可进行行业兼职或挂职;通过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平台,积极参与国外研究机构的讲学和技术协作等项目,拓展国际交流空间,培养国际视野,抓住机遇真正使农业英语翻译与市场零接触。此外,通过引进具有国际翻译背景的行业专家和企业涉农翻译人才,定期为教师做培训或报告,组建农业英语翻译教师团队,不断更新农业英语翻译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以提高其教师的理论素养、教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3.5 重视实践,多平台多领域合作,高效率培养农业英语翻译人才

智慧农业致力于服务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全国涉农院校15所已设立智慧农业专业,应加强具有智慧农业行业背景的应用型语言和翻译服务人才培养,开展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提供多平台操作实践,多领域纵深合作,使涉农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好地适应智慧农业国际市场的需求。例如:河北农业大学获批智慧农业专业,针对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开展农业英语竞赛、“用外语讲农大故事”等活动扎实学生农业知识,提升专业英语水平,激励学生强农、兴农崇高使命;同时,通过政府平台协助农业农村厅推动援外储备人才事业完成专家外语培训任务,为农业翻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提供练兵场。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联合企业创建创新联盟,致力于构建智慧农业命运共同体,助力全国智慧农业产业走向世界,为农业翻译人才提供广阔展示舞台,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成为国别研究重点基地和农业交流领域窗口,积极推动外语学科与涉农专业学科融合交叉。

当前,农业英语翻译市场需求以应用型、通用型人才为主,看重的更多是实践能力并不需要大量学术型人才,农业翻译行业中对专业翻译人才不同教育背景的要求也不同,语言类专业其就业岗位前景包括农业方面的笔译、口译、翻译经理、双语口译协调员、口译独立承包人和翻译审核检测等。由此可见,针对农业语言类专业学生,可以针对智慧农业中所涉猎各领域充分利用校内及校外联动资源进行高效率重点培养,借助政府与企业平台定位市场需求,着力避免我国外语专业教育同质化问题。对于智慧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需要的是行业背景深厚,精通专业知识的涉农专业农业英语翻译人才。例如:自2020年起,为探索智慧农业,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技术指导下,每年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吸引的是全球顶尖的青年数字农业科研团队,英语翻译交流必不可少;沈阳农业大学开展国际办学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及农业技术培养项目,与海外合作院校及组织机构分享科技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同样需要英语素养;全国首开智慧农业本科专业的华中农业大学举办全球议题专家讲座,实践跨学院跨专业深度学科交叉,协同发展,该校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对人才培养提出这样的明确建议:要求英语水平高,以学术型为主,主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型专家、教授和高水平经营管理者,换言之,涉农院校农业英语翻译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必备技能和素养。丰富实现多平台多领域的交叉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才能使涉农院校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更好地适应农业翻译市场需求的农业英语翻译人才,提升其整体翻译服务水平,进而增强我国智慧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领域智慧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领域·对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智慧派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