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的战斗
2023-12-11戴巧珍
□ 戴巧珍
一
早上四点半,天还是黑的,阿米倏忽醒来。虽然调了闹钟,但她每一天醒得都比闹钟早。
阿米快速穿衣下床。她蹑手蹑脚的,不让拖鞋在房间里发出一点声音,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厨房,手脚麻利地拉开早餐制作阵势——揉粉、做饼、煎牛排、炒青菜、打胡萝卜汁。今天的早餐有些复杂,估计耗时长,阿米比平时早起了半小时。她有些困,一边打着呵欠,一边寻思着是不是送了儿子回来后补个觉。
六点钟准时,阿米到儿子房间叫起床。阿米刚唤出 “儿子”两字,儿子就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跃起,一边套衣服一边忙不迭地抄起桌上的英语书向洗手间跑。儿子从小就好学惜时,哪怕上个厕所,也要争分夺秒背上几个单词。阿米想叮嘱些什么,想想还是忍住了。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啰嗦。阿米艺术地处理着她与儿子的关系,两人是母子,又似朋友。
阿米返回厨房切水果。今天的水果是苹果和火龙果,她细心地切成小片,造型优美地组合在盘子里,看一眼就让人胃口大开。刚摆好,洗漱完毕的儿子就在餐桌边坐下了。
早餐的颜色是鲜艳而丰富的——煎蛋、炒青菜、椒盐培根藜麦青饼,还有粉色的紫甘蓝柠檬汁。儿子夸张地惊叹,发出每天早上例行的 “开饭词”: “哇,妈妈,NICE! 太赞了,太赞了!”继而开始狼吞虎咽。看着儿子小老虎一样进餐,快乐满足的情愫像血液一样布满阿米全身。这是阿米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儿子开始吃水果时,阿米打开门去按电梯,确保儿子穿好鞋时,电梯刚好到家门口。
儿子的高中时光,时间运用是以秒为单位的。阿米则全力配合,像拿着显微镜的科学家,帮助儿子不产生一个多余动作。时间到了阿米的手里,全都是骨头——没有一丁点油丝的骨头:三分钟起床,八分钟上厕所,七分钟吃早饭,十分钟驱车到学校,两分钟从校门跑进教室,六点半准时开始早读课。
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从早上六点半到校,到晚上十点半回家,掐头去尾,真正的睡眠时间七小时不到。阿米每天晚上去接他,儿子刚坐进汽车后座,还没说上两句话,车上就响起了呼噜——那种疲乏到极致以后的睡眠才会发出的声音。阿米心疼,可有什么办法。她这个母亲能做的,就是给儿子搞好后勤,让他没有学业以外的任何障碍。
阿米和许多高三家长的看法一样,拼学习首先是拼身体。从儿子读幼儿园起,她就每天督促儿子跳绳打篮球。儿子从小就听话,母亲的教诲都修成了正果——跳绳跳到高中前才停止,练成了一米八六的高个子;身体也挺棒,很少生病。
而今上了高中,家里的锻炼都停了。阿米能使上劲的就是让儿子吃好早餐——一天之计在于晨,阿米对儿子的早餐具有信仰般的虔诚和史诗级的追求。
为此,她特意让儿子走读,宁可自己辛苦每天接送,也要让儿子吃上营养丰富的全能早餐。
她的早餐标准是荤素搭配,中西结合,热量适宜,品种丰富,一周不重样,月月有新品。孩子既要吃得舒心,更要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每天早上必有一杯热饮 (夏天冷饮):或苹果胡萝卜汁或腰果汁或营养藕汁,然后搭配寿司、饺子、鸡肉卷等点心,再炒一份时蔬,同时每天一份现切的水果雷打不动。
她对食材的选择不敢有一丝懈怠,能时令的就不买反季菜,能原生态的就不选再加工的,能农家自然种的就不买大棚菜。她手机上有各种老农民的联系方式,他们的时令菜一成熟,市场上还未露面,她早已驾车过去买来了。家里的蘸酱都是她自己精心熬制的,便于儿子吃饼子、饺子时,有丰富的口感,又环保安全。
她在手机上下载了上百种早餐料理。每一样都精心研究过,同时进行改良和创造。比如她今天做的这个 “椒盐培根藜麦青饼”,APP的菜谱上只有一样培根裹在其中,她嫌营养不够丰富,就在里面加上了豆子、咸肉、蘑菇、胡萝卜、青菜等十二种原料,一个饼几乎就是满汉全席。为了增加儿子粗粮的摄入量,她还把糯米粉换成特制的麻薯粉。这个麻薯粉可花了阿米不少的时间,她几乎找遍了县城的超市,最后从朋友那里探得信息源,跑到隔壁三门县一农户家里买来才罢。
这些阿米都不嫌麻烦,真正考验她的是制作的速度。
自从儿子上了高中,阿米身上的每一根发条都被拧得紧紧的。为了让儿子在起床后吃到新鲜的早点,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团队的工作量——饮品、炒菜、主食及水果切盘,一样都不马虎,一天也不将就。有些食材可提前准备,在入睡前理好放入冰箱就行,但有些就只能现做。儿子六点起床,每天早晨五点,阿米就雷打不动出现在厨房里了。逢着有些食物制作麻烦的,她四点钟就得起床。整个早餐制作,就像电影按下了快进键。她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所有流程精确到 “秒”,并且不能有一点差池。一个环节没跟上,就可能影响儿子用餐时间。比如这做热饮的时间安排,不能太早,太早容易凉,喝了伤胃;也不能太晚,太晚饮品烫,喝起来费时间。她必须保证儿子在适宜的口感下,用最快的时间把饮料喝空。
二
看着儿子挺拔的身影消失在校园里,阿米轻轻吁出一口气。她想起起床到现在还没洗过脸——往常都是到学校后用毛巾胡乱擦一把就干活了。她的许多教学论文大都是利用这多出来的半小时写成的,她跟学校里许多教师的业务素养之别,也就在这半小时的差距上。
可今天不一样。
阿米扫了下车子的后视镜,蓦地,一张眼皮浮肿、皮肤蜡黄,憔悴不堪的中年妇女的脸闯入眼帘。
阿米吃了一惊。这还是我么? 还是那个学生时代同窗眼中的班花么?
阿米脑海里浮起一个人的身影。
今天上午她要上公开课,全县30 多位骨干教师来听课,其中就有她,那个从小的竞争对手李莉。人到中年,阿米很多东西看淡了,可李莉这关阿米始终没过去。看到李莉,阿米的斗志就涌了上来。
两人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一个班,长相、能力、爱好像两根铁轨齐头并进紧紧相随,成绩也永远死死地咬着,难分伯仲。后来一起考进浙师大,一起分在同一个城市。进入社会后,两人有了些差距。七年前,阿米从教导主任提为学校的副校长,并一路斩获市特级教师、省名师等头衔,职称也到达了中学教师的天花板——中学高级教师。而李莉的事业仿佛凝滞了,业务上没长进,职务上没变化,连教师群体人人追求的中副高职称也没轮上。
但李莉有李莉的优势。
每次同学聚会,李莉的出场必是艳压群芳的。精致的妆容,出色的衣饰,看上去气质绝佳,风韵不减当年。
其间,李莉会向大家介绍她的房产开发商老公新推出的楼盘,一边承诺给老同学打折,顺便展示她优渥舒适的贵妇生活。近几年李莉开始向阿米推销她的养生和美容理论了,借机敲打阿米江河日下的外貌,让一贯自信的阿米感到气短。
阿米果断地把车子调了个头,往家的方向驶去。她决定回去再补个半小时的觉。
睡美人!睡美人!美人都是睡出来的,我的硬伤就是缺觉,要是阿米我每天都能睡得饱饱的,当年的白玫瑰何以让你李莉比下去。阿米心里有些忿忿的。
想到自己的儿时心性又探出了头,阿米的嘴角歪了一下。
但阿米对睡饱的渴望超过了对美的渴望,倒是真的。阿米是典型的多眠性体质,不睡足8 小时,人就发虚。儿子上高中以后,她每天手脚麻利地跟生活和工作斗智斗勇,只求能睡个好觉。但这样的愿望总显得奢侈。她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今天公婆要她陪着上趟医院,明天妹妹托她管一下装修,后天朋友求她辅导一下学生。一件事情也不能推却,一个人也不能回绝。上班更是没一刻松懈,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带徒……神经绷得像钢丝,几乎快断了;时间用得像化石,一滴水也挤不出。
似乎唯一可以求饶的,就是自己,唯一可以苛刻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好吧,那就辛苦自己。阿米每天十点以后要接儿子回家,侍候儿子用完夜宵,还要洗洗刷刷忙点家务,每天上床基本都是12 点了。年轻时就没熬过夜,现在人到中年,体力不济,一天忙下来,每天回家阿米感觉自己都是飘着的,飘飘然地开车,飘飘然地干活,老觉得自己离成仙不远了。
阿米今天的这堂示范公开课,虽然没有一个上级领导光临,但她不敢有一丝怠慢。老师吃的是良心饭,公开课上的就是口碑。从教23 年,从第一次教坛新秀公开课始,阿米从没有一堂败笔。她的语文课以清新脱俗著称,层次井然,线条清晰。就连校长带徒工作,阿米也成绩斐然,徒弟们不断斩获教坛大奖,教育系统笑称 “米派”传人。阿米珍惜这样的荣誉,这种口碑比奖金和头衔更让她感觉人生值得。
昨天忙到12 点才入睡,今天又起得太早,人一直是懵懂的。阿米觉得今天的公开课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就是她已反复备课、试教了一个星期,自我感觉已无瑕疵。昨天下午,校长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你是我们学校响当当的一块牌子,可不能有任何闪失哦。阿米嘴上嘻笑着,你不要像教新教师一样说我嘛,我什么时候给学校丢过脸啦? 但阿米心里却波动了。是不是自己日复一日的疲态让校长担心什么了?
公开课的 “东风”,就是教师的现场发挥。这是公开课的气数、要害和灵魂。教师上课要像歌手一样激情澎湃,要像一团火一样去点燃学生。而被点燃的学生不断爆出的金句、创意和生命力,将成为公开课的高光和华章。
这个现场发挥除了良好的教学积累外,充沛的精气神是重要支撑。
我只要好好休息半小时,精神气就会回来了。阿米安慰自己。
打开房门,丈夫已经起床了,捞着儿子没吃完的几块水果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嘀咕,知道我在家的,也不给我做点。
阿米有些愧疚,是自己疏忽了,丈夫十几天没回家,几乎把他给忘了。她想解释几句,但时间不多了,便径直走进卫生间洗漱。她感觉丈夫恼火的目光直直地打在自己的背上,有些发烫。但她顾不上了。有些时候,除了自己,丈夫也是自己生活里会牺牲掉的对象。
洗了脸,阿米想用粉底液把脸上的黄气遮一遮,再描点眼影,擦点口红。丈夫在外间高声说,我昨晚带回来三四件换下的制服,今天你可一定得洗了,我明天下午又要出差,三四天才能回来——你可一定要洗出来,否则明天我没衣服换了。
她看了一眼垒得快与浴缸一样高的脏衣服,放下眉笔,端起衣篓往阳台走。丈夫是市公安局的重案组中队长,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前几天城里出了人命案子,丈夫天天睡在单位,昨天晚上才回家。
洗完衣服,离上班只有15 分钟了,不仅没空补觉,连化妆也不可能了。阿米赶紧出门,火急火燎地往学校赶。
刚到学校门口,早自修的上课铃就响了。第一节课就是她的公开课,阿米一边指挥学生晨读,一边做课前准备。不时有听课的老师从教室后门走进来。余光中,阿米看见一张熟悉的脸在后门口闪动了一下。
李莉来了。
一段时间没见,阿米感觉她又年轻水灵了。李莉今天穿一件咖色紧身的连衣裙,宽大别致的腰结衬得她婀娜挺拔,一条同色系的丝巾不动声色地在她的肩头跃动,眉眼俏丽,顾盼生姿。
她是吃了唐僧肉么。
她是把钻研业务的时间都花在保养上了么。
她生活里难道没有操心的事么。
阿米低头扫了眼身上灰色的西装,西装下摆还留有刚才洗衣服溅到的水渍。本来早上换一下就好了。阿米的衣橱里也有好衣服。人一忙,最先忽略的就是好看。
外表分是拿不到了,唯有在课上下功夫。上课铃响,学生低头预习时,阿米开始在讲台前 “运气发功”——她徐徐地吸气,把五脏六腑的元气、精神、血液全部往上身赶,往肩部以上赶。脑子里的意念、心力高度集中,学生与课以外的东西赶得一丝不留。这是阿米的秘笈。说出来有点玄。每当阿米极度困倦,精神状态不好时,她就用这招。没有人能懂,连阿米的高徒也没有学去。这是独属于阿米的武艺。
阿米精神抖擞地上完课。课堂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阿米扫视众人,向大家挥手致意,享受辛苦劳作以后的幸福时光。她用眼神与李莉交流。李莉回避了。阿米有些小得意。
公开课后的阿米有些虚脱。她真想把评议课请假了。但今天她是主角,有些议程省不掉,她要在会上向教师们分享她的心得。课都上好了,可不能有一个烂尾巴。阿米强打精神谈了上课的思路,又撑着听完大家对她的评议。好不容易熬到第四节下课,同事都向食堂涌去。
阿米的精神松懈下来。刚才上课时向五脏六腑借的元气,此刻也加倍向阿米索赔了。瞌睡虫从身体的四面八方爬出来,一起涌向脑袋。
阿米照例从抽屉里拿出饼干哄肚子。今天她没有一点胃口,可是现在不吃点,下午上课就更加没力气。她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就想抓紧时间到车上去补一觉。自从儿子上了高中,她就没再踏进食堂一步。她的午餐都是随带的干粮解决的。吃饭是她随时可以牺牲掉的筹码。
阿米刚要出办公室的门,班长急吼吼地跑来,说王小开又把自己脉管割开了。
阿米一下子惊得睡意全无。
这个孩子自上个月转进阿米的班,事情就没消停过。一会儿撒谎不交作业,一会儿旷课,更多的是拿小刀割自己的手腕。这已是第五次了。他有严重的抑郁症。阿米家访了很多次,希望家长早点送医院,但他爸妈迟迟没有行动。
阿米飞一样地跑进教室,看见王小开的腰身被同桌死死抱住,他受伤的手被另一个同学举得高高的。阿米察看了一下伤口,所幸同学发现及时,尚未发生大碍。比伤口更让人心惊的,是王小开的眼神,那种绝望、厌弃和荒凉,像锥子一样刺痛阿米的眼睛。
阿米马上想到了儿子。多么庆幸,自己有一个阳光、上进、健康的儿子。这是万贯家财换不来的,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陪王小开到医务室简单包扎以后,阿米把他叫到心理咨询室,细细地安抚了一个中午。小开的病是父母过高的期望、过高的学业压力和缺少爱及陪伴合力造成的。这种病需要最亲的人悉心开导和温暖陪伴。可开着偌大公司的小开父母,只会东打听西托人,把小开转一个学校,再转一个学校。
三
上完下午最后一节课,阿米离开教室,腿软得走不动路。她连二楼的办公室也不想上去了,拿着课本直接走向停车场。
想着马上可以四仰八叉地把自己交给大床,马上可以像倒垃圾一样把压了一天的困倦倒出去,阿米心里期待而急切,脚下不由自主加大马力,把车子开得飞快。
快到家时,阿米的手机响了。是丈夫打来的。丈夫很少打她电话,但只要打来准有事。果然,丈夫大着嗓门像指挥他的部下一样,让她赶紧上菜场买几个菜。他的案子今天告破,他叫了几位干将准备一起庆祝一下。
阿米立马拒绝了,想都没想,并且迅速地挂了电话。
遇红灯时,阿米踩住刹车,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把电话拨了回去。这几年自己对丈夫疏忽太多。更重要的是,在儿子高考之前,她不想与丈夫有任何言语上的争执。
阿米调转车头向菜市场驶去。一边开车一边开始在心里盘算买哪几个菜,怎么烧比较体面又比较好吃。只要答应了就要交出好答卷。这是她的强迫症。
晚上十点钟,丈夫的饭局还没结束,他不断颐指气使地指挥阿米加菜、倒酒、清理骨碟。阿米和颜悦色地配合他,给足丈夫面子,仿佛自己就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
阿米的贤慧让丈夫很受用。酒精则像个心怀鬼胎的化妆师,把丈夫打扮得夸张而亢奋。他绘声绘色地谈及近年来破的几个大案,描述抓人时的紧张刺激,声音高亢而尖锐,毫不掩饰他的洋洋得意。
几个同事也醉了,他们大着舌头互相吹捧,历数各自的丰功伟绩。这个情景似曾相识。二十多年前阿米也曾这样坐在边上听取丈夫的 “工作报告”,眼里满是欣赏。但经历了生活柴米岁月之殇,比之英雄,她更需要一位共撑风雨的男人。
看着兴致勃勃的丈夫,阿米果断地站起来跟客人们道别。再不去,接儿子可真要晚了。以往这个时候她已经在学校门口的泊位上养神了。
晚饭后到十点半接儿子,这是阿米的 “练功”时间,一天的睡眠补给都赌在这里了。关于睡眠,阿米一点办法也没有,她已经试过多次了,就像克服不了吃辣菜,一吃就舌头发麻、全身过敏一样,每次没睡够,做事不是丢三拉四、状况频出,就是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下。为了更好地照拂自己热爱的学生和家人,阿米努力在生活的边角料里寻找机会。
晚饭后的这段时间就是阿米的睡眠 “充电”时光。
至于闺蜜、同事们讨论的那些话题,什么做美容做瑜伽、打球健身、练书法学画画,阿米想都不用想。儿子高考之前,让自己有充足的精力保障好儿子的后勤压倒一切。
原本阿米也是在家养神,到点了再去接儿子放学的。可是因为太累好几次睡过了头,阿米改成每天晚上忙好家务就驱车到学校门口的泊车位,安心躺车上休息。
阿米下楼时发现天下起了雨。路上车子开得很慢,快到学校时,前面挤挤挨挨的车子竟然不动了。有家长心急,竟驶入另半幅路,结果把来车结结实实地堵死了。
喇叭声响成一片。一片怨声载道。
十点半时,阿米的车还困在原地一动没动,看着前面校门口汹涌而出的校服流,阿米急得一头大汗。她一度想把车子熄了火,走到校门口去接儿子,可又担心车流在她走后突然开动,她的车会挡了别人的去路。
两难之际,阿米发现交警过来维持交通了,一番疏通,车流终于动了。等阿米亦步亦趋地挪到校门口时,学生差不多快走光了。也不知道儿子出来过没有,阿米等了一会儿,看着表上的时间已滑向11 点,她五内俱焚。
本想打电话问一下丈夫儿子有没有回家,又想想丈夫那个状态,阿米放弃了。等到校园里的灯光都暗了,阿米只好往回赶。
雨下得更大了,滴滴嗒嗒的雨声打在车上,阿米心里一阵紧似一阵。
回到家打开门——谢天谢地,儿子已回家了。一头雨水的儿子正扶东倒西歪的丈夫回卧室。客人们已经走了。餐厅里一片狼藉,未喝完的啤酒倒在地上,酒流了一地。丈夫吐得一塌糊涂,胸前脸上都是,房间里弥漫着烟雾和酸臭,令人作呕。
阿米飞快地拿来毛巾盖住儿子的头发一顿狂擦,儿子,你怎么回来的? 头发这么湿,没打车么?
我走回来的。妈妈,我以为你今天会来接我,我身上没带零钱。也没手机,没法打滴滴。
好好,知道了。爸的事别管,你赶紧洗个热水澡上床睡觉。阿米扶着丈夫往房间走,一边着急地催促儿子。
儿子 “嗯”了一声往房间里走,走到一半,突然折回身,看着阿米说,妈,我不想读创新班,我想转到普通班去。
又来了!
阿米心里暗暗叫苦。
她知道儿子今天考试又发挥失常了。每次都这样,儿子心情不好,话题入口,就是创新班的去留问题,然后抽丝剥茧谈到考试成绩,谈到学业压力,谈到人生走向,最后又回到创新班这个话题。
谈话有时是软性的,儿子坐在阿米的车上,头靠在后座椅背上,用疲惫的、软绵绵的声音撒娇,妈,求求你了,让我离开创新班这个苦海吧。有时则是单刀直入的,像今晚,许是白天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役,而儿子不是那个胜者。
孩子就读的创新班,每个学生都曾是小学初中最拔尖的苗苗,具备强大的智商和情商。本来已经是佼佼者了,可是每个人自觉地在极限状态下拼劲——时间运用上的极限、努力程度上的极限。
儿子在初中时,成绩一直是全校数一数二的。可到了高中创新班这,平时稍有一点懈怠,成绩就滑到了中下游。这对心高气傲的儿子的折磨可想而知。
阿米反复鼓励他——一把长棍子捆在一起,总有高低,不可能都是一样长的,何况是人的成绩。儿子考得好时,道理讲得比阿米还通。可一考砸,他就用无底线的自责折磨自己,不是怀疑自己某堂课的知识点没通透,就是怀疑自己刷题量赶不上人家。有时半夜了,他还拿着试卷在灯下反反复复地分析,当妈的多催几次,他的火气就蹿了上来——我不读创新班了,我读普通班还能稳坐前三名,成就感也强些。在创新班我读得像个差生。
阿米皱起了眉,不理儿子,径直把丈夫扶回房间。出来时,儿子已回自己房间了。阿米推门进去,看见儿子在桌前拿着一张数学卷子翻来翻去地看。走近他,61 分鲜红的分数夺她的眼。
阿米心里一阵乱颤。这已是儿子第三次失手了,频率之高让她惊悚,已是高考倒计时了,怎会老出这种状况?
阿米知道此时不是她难过的时候,更不能指责批评儿子,重要的是给儿子分析形势,恢复自信。好在儿子高三这一年,阿米读了很多开导人的鸡汤文,平时都用手机的备忘录记下了。虽然阿米累得上眼皮和下眼皮黏在一起扯不开,几乎一句话也说不出。如果此时有人出一座城的黄金让她上一堂心理辅导课,她也会断然拒绝。
儿子一边抹眼泪一边改错题。看妈妈进来,委屈的眼泪越发成串地往下掉。阿米又心疼又好笑。儿子的个头蹿得比他爸都高了,可在她面前,总流露出别人看不到的小儿情状。儿子是她的软肋,没办法,为了儿子她啥都可以做。
阿米理了一下思路,酝酿好今天的交流方式。她看了几道试题,说,看我这个当老师的,儿子的高中数学题,我一题都没看懂。
这是竞赛题,出得那么刁钻,你当然看不懂。儿子低头闷声说。
儿子肯回应,说明事情没坏到哪里去。阿米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气,故意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你这是竞赛卷呵,竞赛题总归是难的,考不到高分也正常。
可是班上有几个同学考得很好,有一个还是82 分。
你也有考得比他们好的时候。人哪有常胜将军。
可我一直在努力啊,妈妈,我连最爱的篮球也忍住不打了,每天一有空就刷题。那个82 分的,他,他考试前还在操场上打篮球,可他竟然考得这么好,比我高出21 分啊!这是甩了我几个操场啊!
这是表象,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他真的一点也不用功么,他也许一直偷偷使劲,在你看不到的时候;二,关键他用了什么方法? 没有反思和总结的刷题等于白刷。你可以和他多多探讨。
儿子低下头沉默了。过了会儿,闷声闷气地说,我就是气馁,我也在努力,但比不上他。
儿子,人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可贵。你有很多功课比他们优秀,比如物理,你在省里拿了那么多奖,这几次月考下来,你前三名都没掉下来,你的优势那么明显,为什么要气馁呢!
可是数学是大科,少一分就被甩几个操场。不比人家强,怎么上得了清华北大?
你其他几门学科都领先的,就是数学有波动,那就在数学上多下功夫。你的综合实力摆在那里,不要为一城一池的丢失而自我否定!再说,那么多名牌大学,干嘛非得上北大清华呀!你看看马云,人家上过清华北大么,不照样创业成功了么!
呀,妈,你又扯远了。关马云什么事啊,人家是天时地利人和!
不关马云,我倒想起我的同事,叫马芸,你见过的,很漂亮的一个90 后小姐姐,那天,她与我的搭班老师在聊天,那老师说,我们理科生听一遍就懂的东西,你们文科生啊,就要听两遍。马芸小姐姐立马就生气了,她站起来说,“你说什么? 你再说一遍!”
儿子 “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阿米松了口气,准备起身给他做夜宵。儿子的表情忽又凝重起来,说,妈,我还是不想读创新班,太累了,我每天都困得要死。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睡上三天三夜不起床。
儿子的这句话让阿米叹了口气。这是她的痛点。儿子随她,是典型的多眠性体质。别人可以熬夜刷题,儿子只能干瞪眼。
儿子,创新班拥有全市最顶尖的师资,这些优秀的老师能让你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妈妈也是老师,这个应该有发言权吧!你知道有多少孩子削尖了脑袋往里挤还挤不进么。全市8 万多学生只有50 个创新班的名额呵!儿子!妈妈不勉强你,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定!
听阿米这样说,儿子低头不语了,最后说,那,妈妈,我再读几天试试看吧!
听到儿子这句话,阿米知道今晚上可以过去了。
阿米给儿子做了一碗鸡蛋羹,看着他美美地吃了,这才起身回餐厅收拾丈夫的残局。
凌晨一点半,阿米收拾完餐厅,洗了脸从卫生间出来时,听到儿子在房间里高声说话,像是和谁吵起来了。她赶紧推门进去,开了台灯,发现儿子脸蛋红扑扑的睡得很香,只是被子掉了一个角下来,两只胳膊露在外面。她重新给儿子拢了拢被子,准备离开。
快要关门的时候,一个惊雷在她心中滑过。阿米冲过去试了试儿子的额温。
阿米惊叫了一声。
儿子发高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