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办学 校企双元育人
2023-12-10丁永立
丁永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对推进产教融合进行了界定和指导。《意见》明确了职业教育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就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创新机制,提升行业指导能力;要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积极推行认识实习、岗位实习等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因此,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研究与贯彻实施势在必行。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分析
在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尽管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开展了多年,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本文将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校企合作中的分工和作用定位问题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之一。学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双方在合作中的具体职责和作用并不清晰。企业的主体作用需要更加明确,学校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和培训的功能,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建立起明确的分工和作用定位机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任务。
其次,校企合作中的教学体系和实施方案尚不完善。由于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方案,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脱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校企合作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尽管过去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与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的脱节。为了实现产教融合,需要更加深入地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让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到实际生产中,培养出具备职业行动能力的人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为了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需要建立起明确的分工和作用定位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和实施方案,以及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通过对汽车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学生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面临角色适应困难、专业知识与工作脱节、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等问题,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缺乏有效的文化融合。为了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双元育人,我们与广东昊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决定开展创新型实训教学基地的项目建设,并实施“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
在“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下,企业参与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通过借鉴“双元制”等模式,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和职业岗位标准联动开发机制,确保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我们将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和校企双元育人教学实施方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衔接。同时,我们将注重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育教学,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通过这一产教融合模式,我们将突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教育中劳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企业将支持办学建设,参与办学过程,并检验办学成效,形成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我们的努力,相信校企合作将更加深入地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通过探索“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厂中校”产教融合实训教学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的“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实训教学基地旨在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多样化发展。该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为了实现共建产教结合实训实习基地的目标,广东昊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设立了昊诚培训学院,专门负责校企合作项目,并划出约1200平方米的维修车间作为“厂中校”校区。该校区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标准实训工位,能够同时容纳80人进行教学和实训。学校安排学生每个学期2周到4周的时间去“厂中校”进行实训实习,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技术骨干进行指导。实训内容以品牌汽车售后服务的三十六项工作任务为主。通过以职业岗位情境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实现了企业化三维实景教学,让学生将学习任务转变为工作任務,将课堂变为真实的工作场所。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运作、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还可以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核心技能,培养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将教学情境真实化,将教学过程生产化,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实习实训中,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完成岗位任务,提高工作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的“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全面的职业教育,培养出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在实训基地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办学主体,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理念,找准学校和专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具有“强素质、精维修、会营销、懂管理、能创业”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校方面也能依托广州昊城汽车服务集团在珠三角地区的十八家品牌汽车4S门店,为学生提供大量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
三、“校中厂”产教融合实训生产基地建设
在企业建设“厂中校”产教融合实训教学基地的同时,学校在打造特色办学、发展与行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又做了积极大胆的改革和实践,在“厂中校”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拓展思路,变“走出去”为“请进来”,学校决定将与广州昊城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再次深化,开展 “校中厂”产教融合实训生产基地项目建设。
“校中厂”产教融合实训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的特点之一是创设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管理与技术专家参与指导,并通过企业调研和师生座谈等形式进行论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搭建了符合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管理体系的公司架构,并在校内建立了模拟的4S店,让师生都能够在模拟公司中扮演不同的员工角色,实现近距离模拟就业。在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循企业的6S管理,并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中厂”的建设是在学校原有的实训场地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引入了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等资源,与学校的设备和师资进行整合。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组织生产和开展教学,打造集生产和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汽车专业的“校中厂”中,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核心,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对应职业岗位的要求,突出“岗位能力为本、产教融合、职业道德渗透”的理念。岗位设置与企业生产岗位一致,建立了创新型教学体系,实现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和现代学徒制等先进职教理念的融合。
我们将广州昊城集团的企业文化、生产和管理体制引入学校,建立了汽车服务模拟公司。模拟公司配备了各个功能部门、工位和真实的生产设备,包括整车、各大总成、诊断仪器和常用维修工具等。在模拟公司中,学生可以进行汽车服务岗位的真实维修和保养作业,并得到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管理。学生按照企业的标准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包括接车、建立客户档案、资料查询、故障诊断、制定维修计划、完成工作任务、质检和交车等。通过为模拟顾客提供汽车售后维修服务,学生提高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校中厂、厂中校”项目建设的成效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学校和企业作为办学的双主体,实现了资源共享、人才互动、教学相长、优势互补、校企双赢、共同发展。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了“厂中校、校中厂” 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合作企业成立了专门组织学生岗位实习和内部员工培训的机构,在真实的生产环境现场开展教学和组织实岗位习,让企业成为办学主体参与教学,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将企业实际生产任务与教学过程融合贯通,学习主体与企业岗位对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深入研究在“厂中校、校中厂”模式下实施教、学、做、产、评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实践,学生能亲身体验生产过程,强化学生在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形成,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快速实现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在企业服务岗位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二)形成了“做中学、学中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我们探索和实践了“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融“教、学、做、产、评”于一体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在这一模式下,我们以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教学师资和教学环境为保障,融合了多个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生产化,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相对集中的教学环节,我们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工作任务。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们注重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与企业需求匹配的实际能力和知识,使他们能够在职业领域中立即投入工作,并為企业创造价值。
通过这一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三)建立校企双方人才资源和师资队伍长效培养培训和交流互动机制
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才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关键,“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一体化教学对专业师资团队要求更高。组建专兼职结合、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办学和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保证。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还必须有行业企业一线实践工作经验,成为精理论、通原理、会示范、懂管理、能生产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采取“引进”和“培训”的措施,聘请企业生产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派出管理人员指导校内汽车服务模拟公司的场室建设和日常运营;利用“校中厂、厂中校” 的生产平台资源来强化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对师资团队长期持续的培养。学校定期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跟岗培训,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学习专业技能、企业文化、生产经营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培养高素质 “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突出“做”与“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在“校中厂、厂中校”的实际工作环境下完成教学和实训,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将教学情境真实化、教学过程生产化,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核心技能,培养基本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外,还能了解企业的运营流程、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在“做”与“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增强安全生产和质量意识,注重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
(五)促进了校企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产教融合办学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学生不仅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还能接触到企业文化,这促进了校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适应岗位技能要求,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定期派出技术骨干和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学校进行技术讲座或开展就业指导。这样的活动让在校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员工的风采,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并且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择岗机会。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路径,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明智的职业规划。
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具备实践经验和适应能力的人才。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力资源需求,同时也能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为学校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持,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产教融合办学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能够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同时也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了双赢的局面。这一模式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合作开发适合产教融合汽车维护实训精品课程
为了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我们专门开发了适合产教融合的汽车维护实训精品课程。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点突出了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并按照岗位生产流程将各个工作任务组合成为完整的行动模式,即生产任务的完成过程。我们注重将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转化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在学生严格按照企业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进行操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规范、车间6S管理、安全生产意识、合作与交流意识、执行力培养、工作态度、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客户服务态度、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对企业品牌形象的维护等。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能够获得对企业文化和优秀职业精神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七)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我们还强化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了人才培養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的人才,注重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我们设立了全方位培养目标,即“强素质、精维修、会营销、懂管理、能创业”。通过这样的目标设定,我们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我们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五、结语
为了解决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这些改革主要涉及办学模式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在办学模式和专业建设方面,我们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的参与和指导,对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同时,我们注重开发校本课程,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设计和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性强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方面,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我们建设了一支由具备先进职教理念、熟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这些教师在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注重将课堂交给学生,扮演着工作任务设置的研究者、实训环境的创设者和教与学关系的导演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专注于课程项目开发和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通过这些改革,我们学校的教师团队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环境。这种改革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教产对接、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名称“校中厂、厂中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双主体办学”(项目编号:穗教职成〔2019〕1号)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