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外语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2023-12-10吕莎丽陈小燕王莉彭晶琪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外语类外语一带一路

吕莎丽 陈小燕 王莉 彭晶琪

“一带一路”是统筹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引领现代化建设的倡仪,体现了中国包容多元文化与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的国际视野和大国担当。“一带一路”新丝路涉及60多个国家、使用50多种官方语言、近200种主要语言,中国与这些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语言作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基础,其战略意义也变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已经是语言服务大国,但还不是服务强国,我国高校可教授的沿线国家语言仅有20来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中国与亚欧国家、俄罗斯共同建设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形成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在油气、核能、电力、高铁、航空、通信、金融、贸易、投资、青年、智库、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等方面开展了务实友好的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冀求外语人才和精通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外语+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显得越发迫切。从国家的战略发展与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出发,提出外语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质培优的实践路径,以更好实现高职服务国家社会的责任使命。

一、国外“外语教育+职业技能”的经验

西方国家将民族语言视为强大的文化资源,发挥自身语言的影响与传播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调整完善外语教育政策与方式。[1]法国政府借助法律捍卫、管理、推广民族语言,面对英语在国际上的强劲势头,法国一直不遗余力维护法语的国际地位。[2]德国积极提升德语在欧盟的地位,实现成为继英语、法语之外第三种法定工作语。为了推动教育现代化,德国在1964年制定《汉堡协议》,规定不同年级开设外语的各种情况,之后对该协议作出多次补充,如允许移民学生将母语作为第二外语,并鼓励第三外语的学习。[3]澳大利亚于1991年颁布了外语学习的“白皮书”,规定优先重要语言的学习,后来依据本国与亚洲贸易文化往来数据,陆续发布相关语言政策,把学习亚洲语言(日语、汉语、印尼语)提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4][5]

发达国家对语言的规划常常与其职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外职业教育实现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形成了协同机制,有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注重多元育人、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力量支援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的结合,且国际化特点突出,策略清晰。[6]欧美学校注重学生专业实际能力的培养,实践体系教学环节占比很大。比如在荷兰、德国、法国以及北美国家的四年大学本科生教育中,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是一年级 2∶8,二年级 4∶6,三年级 6∶4,四年级 8∶2。[7]法国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设应用外语专业,实行“外语+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实习制度、考试制度、师资结构等各方面都较为完备。[8]

国外对语言规划的战略和“外语教育+职业教育”的经验,旨在顺应全球化终身学习的潮流,立足于推动新型、可持续的职业教育,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变。这对于我国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类专业人才有借鉴意义。

二、高职外语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特别是英语专业为国家改革开放与外事外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少英语专业被挂为“红牌”。不少高职院校开始大幅削课,减少英语专业招生规模,在很多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已经成为一门边缘学科,不受高职院校重视,也有不少院校积极寻找转型,建立英语+技能/技术的人才培养,或是开拓新的外语语种。只是随着国际交流愈加深入与多元化发展,互通关键领域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要求更专业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规格务求提升。实现新时代高职外语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把握高职外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锚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才能脚踏实地探究高职外语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升级路径。

目前高职外语类专业以培养英语类专业技能人才为主,非通用外语类专业为辅,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语种专业规模小、涉及面较窄。依据广东省招生专业目录数据显示,广东省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仅有广州部分高职院校和深圳2所高职学校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如韩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招收少数学生,全省有1所高职院校开设泰语,其他小语种如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马来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印度尼西亚语等没有开设专业或培训项目。高职外语类专业设置既要充分管理好英语教育,又要跳出英语一家独大的思维,开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外语专业,对接国家战略语言资源的需求。

其次,毕业生的岗位表现与企业用人满意度还有一定差距。相对外语能力,企业更看重毕业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如工作态度、责任心、人际沟通能力等。专业技能指毕业生所在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运用能力。根据笔者团队对所在学院外语类毕业生调研,企业最看重外语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是行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以听说比例居高)、工作态度、沟通交往能力、责任心和进取心。通过文献索引可知,这个结果跟其他高等学校调研相似,涉外企业、外贸行业偏重“德才兼备”的人,外语人才要有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有职业道德。[9][10]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职业能力的满意度整体较高,因此“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始终贯彻课程思政,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相统一。

高職专业学制较短,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基础层次相差较大,应考虑外语水平与专业技术技能的平衡。高职外语类专业也不例外,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外语,还要掌握技术技能,这对学生是双重挑战。熟练掌握外语需要一定学习强度和学习密度[11],在不是完全沉浸式的二外学习环境中,掌握一门外语需要花费2000小时以上,同样,一项技术的掌握需要大量时间来磨炼。近年来,部分院校的外语专业招生还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走向。这些困境不得不倒逼高职院校探索优化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高职外语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国家战略、社会需求重新定位和突出特色。职业教育法的实施,给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同时高职教育要客观认识现阶段面临的挑战。职教扩招带来多元的学生结构,高质量经济发展结构带来教育环境变革,交叉学科的发展对专业转型的要求变化,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未来高职人才肩负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與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使命。[12]高职外语类面向社会现代化生产建设一线岗位,培养高素质人才,因而必须紧贴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突出高职特征、区域特色和院校特点等具体问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外语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化升级路径

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新文科建设要以“需求导向”主动服务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要以“目标导向”培养卓越创新人才为目标,要以“特色导向”认清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要与其他学科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外语类人才应是拥有中华文化底蕴与自信、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且精通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广东省“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提出以下完善高职外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

1.树立语言规划与多元文化的理念

新形势下的外语能力规划,不仅要满足国内学习者的外语学习需求,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和文化素养,更要以国家战略和“开放型经济”为导向,以多元文化的理念进行外语教育规划。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突破英语独大的局面,开展外语需求调研[13],建议成立小语种强化训练基地,培养“语言+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14],比如具有能源、交通、商贸、物流等专业背景的高水平关键语言人才。[15]

广东省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先行区的重要省份,贸易商务持续带动省内经济稳步发展,同时广东省作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等沿线地区最便捷的交通枢纽。广东对外贸易发展稳定,东盟、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是主要贸易伙伴[16],涉外企业数量稳步上涨,英语类技术技能人才仍有较大需求,非通用语种也需加强规划。另外,借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东风,广东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17],跨境语言的互通是实现服务互通、“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式。因而,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任务,需要尽快完善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储备。

在加强非通用语种和小语种语言规划的基础上,还要保护本土方言的语言资源。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有其自身存在价值。在多民族和多语言或方言地区,语言的认同十分重要,它影响到社会政治、文化和社会体系的管理与和谐发展,对社会的安定极为重要。[18]全球化大融合下,语言作为贸易文化互通的桥梁作用也日益突出。广东省因其历史、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是中国的华侨大省,本土方言如粤语、潮汕话、闽南语、客家话等连接着海外侨胞的感情,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文化、商务、旅游对接。

面对省内的语言需求与语言资源,高职院校应树立语言规划理念,领会实施国家语言规划政策与外语教育政策,主动构建学校和谐的语言生活,完善外语教师结构,丰富多种语种师资,依据地方特色开设“人无我有”的外语语种,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课程开设。二级学院积极主动落实语言规划制度,根据自己的专业群特色,营设多语言环境,始终把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定为目标,科学系统地规划并设置各类外语课程,合理安排语言理论学习课程,如删除语法、语音、写作等纯粹语言理论基础的课程,或是将这些课程开设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鼓励学生选择非英语外的小语种,提高多种语言意识,增加自身市场竞争力。教师要加深外语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和整合,避免重复简单与机械的语言技能训练;丰富“外语+专业”的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学生个人水平、发展特点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接纳学生使用本土方言,融入国别区域地方民情,向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思想、价值观与风俗习惯,构建学生多元文化理念,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塑造教师智慧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面对外语类技术技能人才从“英语独大”到“多语平衡”和“外语+专业”的转型,高职院校要立足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理念,完善学科设置与专业建设,教师则要塑造自身智慧教学的理念与教学模式,提高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智慧教学(smarter education)是指“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19]。由此可见智慧教学不是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或是在智慧教室里完成教学的教育,而是一种指向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智慧课堂要求教师重建与学生的关系,做到自我成长、坚守师道。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冲击了传统教学知识传授、传播和储存的方式,打破信息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一模式,学生选择、提取、加工学习资源的自主性大大增加,而教师从知识输入者变成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教师充分发挥线上课堂的丰富性、自主性与互动性,引导学生整合、学习与专业技术技能知识相关的外语资源,弥补高职学制短的问题。教师必须积极学习,主动掌握先进技术的运用,思考并应用在教学中,而不是延续自己的旧习惯,在智慧教室里重复传统教学模式。其次,智慧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挑战,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精力与智慧设计出个性、特色课堂,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积极到企业实践,根据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内容,虚心主动向企业骨干员工、业务能手学习,充分掌握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企业经营模式、规章制度、理念、文化,提升个人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教学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用真实的企业案例与个人技能经验充实课堂,才能使课堂有所依托、言之有物。最后,教师的智慧还体现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不能比拟的真实互动与关怀。教师不懈提升自身思维能力与教学品质,引导学生走出繁复信息的迷思,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并最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展示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处事作风,才能用个人行动与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成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榜样角色。

3.构建多维“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结合二级学院专业发展特点,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和外语类专业专家,用“外语+专业”框架共同制定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四合一”多维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与生产一线一体,教师与企业中坚一体、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作业与服务产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体系是在深入企业一线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典型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及相应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工作知识为导向,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业水平出发,按真实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设计学习场景和学习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校内外实训、双师指导与主动探索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外语+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图1)。多维实践教学体系遵循“服务企业、专业引领、多维实践、校企成长”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突出产教融合的特色,既解决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用人企业需求的问题,也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平台建设的热情,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真正接轨,加强校企密切联系,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赢。

实操:实操阶段为能力奠基阶段,教师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与学习资源,指导学生理解工作知识,线上下通过智慧课堂模拟工作场景活动,进行情境实操、企业案例拆解,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在此阶段培养兴趣与建立专业自信。

实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竞赛,如校内外各种外语类比赛和技能类比赛,外语类比赛的口语比赛、商务讲介大赛、配音比赛、歌曲秀,技能大赛如导游技能、直播比赛、展会技能、会务实操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各种社团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企业委托项目、三下乡,夯实学生在实操阶段掌握的“外语+技术技能”综合能力。

实训:学生进入仿真训练平台、孵化基地开展实训,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毕业设计,通过组建企业导师、双师型教师指导,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平台以岗位群特点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为原则。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群,根据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等专业的实践课程内容模块的要求,建立了功能和设施完备的校内实训室,包括跨境直播室、商务听说口译技能训练室、商务会议室、文秘室、国外文化体验室、仿真新闻发布厅等,能较好地满足各类语言及商务实践课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仿真商务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校外实习及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到校企、校政合作基地见习或顶岗实习,深入企业一线,实现“做中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于实际工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通过校友、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等渠道,提供与本专业群相关的实习基地,如外贸公司、涉外企业、船务公司、酒店、旅游机构、市外事办、翻译机构等,通过企业导师实地指导、教师定时线上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持续提升学生工作能力。

4.形成基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外语教育生态

“外语+专业”生态课堂建设是以深化校企合作、师资培养为支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创新等各方面构建生态课堂。在学校各项制度规范、运行机制良好、资源到位的保证下,以三教改革为支点,以产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做到以生为本,形成多维课堂与评价机制,开发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的零过渡,从人员培训、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机制建设、实习实训共享平台等方面,加强校企深度对接,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共促共赢的教学生态(图2)。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教学相长,教师是改革的关键因素,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做到角色转换,形成及时反馈的教学机制。教师把原来的教材逻辑转变为工作知识逻辑,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职业性、实效性,注重项目递进的设计,突出实际职业技能的需求。教师采取“双线”融合、团队协作项目,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三教”改革使学生从靠外部奖赏向内在认可转变,从受控于人到感到信任转变,从习得无助到感到支持转变,从学习无意义到学习有动力转变,从而实现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职外语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被赋予更丰富的意义,“知国情、会外语、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有著服务地方区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内涵。高职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区域发展的大环境,需要树立语言规划理念,科学开设外语专业,切实打造专业特色、建设特色专业。教师需要形成新的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自我学习,以身示范,重视实践教学,夯实“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基础。认真研究市场需要的人才、规模、素质要求,重组课程、构建多维实践体系,着力提高高职学生服务行业的能力,为在新时代构建具有鲜明特色、服务于国家战略和高校发展全局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M.A.Morris(eds.)Languages in a GlobalisingWorl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王辉.全球化、英语传播与中国的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

[3]伍慧萍.德国的欧盟语言政策:从边缘化到重视[J].德国研究,2003(02):31-37+79.

[4]Clyne,M.Australias Language Potential[M].Sydney: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ress,2005.

[5]Dawkins,J.Policy Information(“White”)Paper on The Australian Language and Literacy Policy,Companion Volume[M].Canberra:Australian Government Printing Service,1991.

[6]李梦卿,邢晓.德、美、日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89-96.

[7]刘昕,赵昊楠.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3(03):243-244.

[8]苏静.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探析——法国高校应用外语专业建设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1):92-96.

[9]吴思乐.从社会需求视角审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对广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现状调查结果的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23(01):95-99.

[10]覃继良,杨劲松.区域企业英语人才需求调查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6):55-58+66.

[11]文秋芳.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国外语教育,2008,1(03):3-5+81.

[12]周建松.高等職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13]沈骑.“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05):9-13.

[14]高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外语政策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04):125-128+136.

[15]文秋芳.亟待制定“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战略规划[Z].教育部咨政报告,2014.

[16]广东省商务厅.2021年1-11月广东外贸成绩单[R/OL].(2021-12-21)[2022-08-12].http://com.gd.gov.cn/zwgk/tjxx/sjs/content/post_3730693.html.

[17]广东省商务厅.广东外贸成绩2022年1月-6月[R/OL].(2022-07-20)[2022-08-12].http://com.gd.gov.cn/zwgk/tjxx/sjs/content/post_3982024.html.

[18]孔江平,王茂林,等.语言生态研究的意义、现状及方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6):2-28+140+129.

[19]祝智庭.深度解读智慧教育[J].智慧中国,2015(04):60-62.

[基金项目: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涉外文秘实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编号:swkcsz03);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服务汕尾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养之研究”(编号:SWKT22-018);“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以汕尾市为例”(编号:SWKT22-029)。]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外语类外语一带一路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