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中职思政课探析

2023-12-10阮志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思政

阮志杰

“教学评一体化”是顺应新时代中职思政课教学要求,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准确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其在中职思政课中的价值所在和运用策略,将有利于中职思政教师在教学中推动“教、学、评”的深度融合,构筑指向学科育人的高效课堂。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界定

所谓“教学评”指的是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与评价活动。理清“教学评一体化”与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评”活动的区别是准确把握“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和关键。“教学评一体化”更加注重于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与评价活动之间的一致性,强调的是“一体化”,旨在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活动,构建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评”新结构模式,以此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育人成效。对其内涵的理解可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起源和发展入手。

當前,普遍认为最早探讨“教学评价”的学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其在《史密斯-泰勒》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评价原理一说。在1949年,泰勒更专门对课程与教学作出基本论述,他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但当时这一论断的研究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未能进入实践阶段。后来,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加涅的分类教学设计思想的共同推动下,才促使教学评一致性思想从理念走向实践。而在我国,关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其内涵的论述也不尽相同,但基本大同小异,其中陈霞在《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一文中指出教学评一体化是把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统一整合,形成整体的教学方法,从整体把握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即在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同时把相应的评价活动设计考虑其中,形成整体,把两者统一、不可割裂。唐云波则认为“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新的范式,是把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并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模式,强调通过评价信息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当前水平与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并以此选择有效方式来缩小差距。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张云平教授则在此基础上,立足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进阶和“四维一体”(知识、能力、情境、水平)的构建。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从时空上可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堂的评价活动统一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上把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合理运用评价活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导教,把评价内化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即可将“教学评一体化”理解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围绕同一目标所开展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评价三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紧密对应程度。

二、中职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意蕴

(一)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评价在调动学生学习,调节课堂气氛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往往存在“重形式而轻内容”、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观念落后等弊端,以往教师在评价时往往采用“好、很好”等简单统笼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忽视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质量把控,也不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层次等级。这种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固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存在形式化、简单化、机械化和经验化的弊端,而“教学评一体化”所倡导的教学评价要更加注重科学性,要促使评价从原来的“经验使能”转向“证据使能”。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判断大多是基于课堂观察的主观认为,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专注程度、课堂整体氛围等进行主观判断。虽不能说毫无依据,但缺乏科学针对性,这些非正式的评估往往受限于教师的素养水平,与个人经验有较大关系。而“教学评一体化”指导下的学习评价,则要求把教学目标转化学生应达成的知识能力水平,从而制定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针对性的评价方法,收集和整理学习证据,并以此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准确且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此外,传统的教学评价虽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却游离于教学内容以外,形成两张皮、两条平行的线,难以深入到知识内容和能力测评上。新结构“教学评一体化”则要解决这一弊端,把“评”真正科学有效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

(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颁布实施以来,要求中职思政课要从三维教学目标转向核心素养,从能力立意走向素养导向,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素质而非单一的能力,如何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元认知知识和品格价值观也能得到提升,需要依据具体的评价标准来衡量。

“教学评一体化”除了注重评价,还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立足学生的知行学程,依据学生依次递升的学习过程与方式,在充分考量知识、情境、能力、水平四个维度进阶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从而确保“教”与“学”的科学合理性。然后,借助于具体的评价标准来测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尤其元认知知识和品格价值观,通过评价引导教师注重对日常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根据评价所呈现的结果来反推教学设计是否有效,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一体化。透过搭建一体化的“教学评”活动,有利于教师主动把教学问题—学习问题—评价问题构建起完整体系,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循环,让教学实现螺旋式上升的同时,学生的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中职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双重驱动下,全面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广大中职思政教师的共同追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不应只关注教师“教什么”“教得怎样”,更应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学习效果如何”。“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施可帮助教师准确梳理教、学、评三者的内在关系,把“评”提到关键位置,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高效课堂。

(一)转变思路,以评价先行进行逆向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要素的一致性,并突出评价的重要性,注重通过科学评价有效测评学生学业水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传统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起步,依次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虽然完整合理,符合教学思路,但容易忽视评价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难以评价或评价的内容和指向发生位移的情况。而“教学评一体化”则要求以评价先行开展逆向设计,把评价活动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即“评价活动—学习活动—教学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评价出发,在设计时注重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入手。而学习目标的检测则需依据评价任务来实现,在把握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应先思考如何科学地检测学生的达成度,即通过什么渠道和手段来评价,然后再思考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实现以评促学,以评定教。如教师在讲到某一知识点,给学生呈现相关案例和学习任务后,可通过一定的评价量表来衡量学生的达成情况,并以此促进其学习。比如,在讲到“联系”的观点时,笔者在呈现了相关案例,引导学生阅读案例找出联系后,呈现出不同等级的评价标准,如“合格:找到一种联系但语言不够简明扼要。中等:找到一种联系且语言简明扼要,表达清晰。良好:找出两种联系但概述不够清晰……”等激励学生对照标准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的同时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等级水平,当低水平的等级标准达成后,便会努力尝试实现更高水平的等级评价,以此促进学习。而以评定教,则是从原来的“教、学、评”设计思路顺序进行逆向思考,从“评”开始,通过确立可述可评可教可学的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二)注重整体,以学习为中心建构单元大概念

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理解,不能简单停留在教、学、评三者的地位与设计顺序上,更不能窄化其本质。从教学实施的角度看,“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与效果也不应局限于一节课,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是一个持久、渐进的过程,往往需要几节课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指向一个或多个素养的形成与深化。

教师要注重形成从“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的思维模式,“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在面对教材内容时要站高一点,以学习为中心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既要看到教材的表面内容,又要弄懂其内在逻辑,更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建构单元大概念来统领学习内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单元中主要涉及两课,具体内容包括:第10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第11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从教材目录和知识内容中,学生难以发现两者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单课时的学习,也无法形成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性认识,只能掌握碎片化的分散性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以学习为中心,从整体学习内容来建构单元大概念,实施以素养为本的单元整体教学。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单元是以“如何推动文化发展”为主线,按照“正确对待文化现象—推动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构建内容体系的,因此,教师可从“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两方面构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大概念(具体流程思路如图1)。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以此为抓手与核心,围绕大概念设计大情境,通过结构化的情境来统领教材单元内容,从而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任务,为学生建构起以学习内容为单位的学习进阶过程,进而形成整体的学习内容体系和知识架构。

(三)创设任务,以问题情境推动学习进阶

“教学评一体化”除了要解决如何科学设计评价、素养如何精准培育的问题以外,还应关注人是如何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学生的知行学程,并把知行学程划分为四种类型:习得性学习、应用性学习、拓展性学习和适应性学习,依次进阶。前面两者属于低阶思维活动,是对教材内容的基本掌握和简单应用,而后者则属于高阶层次,是学生形成分析评价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新课标所倡导的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创设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问题情境,与“教学评一体化”的情境构建要求相吻合。任何课堂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依托问题、情境和任务来开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时,要善于通过问题情境来推动学生学习进阶的递进。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0课第二框“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一课中,笔者以“成都大运会绘就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画卷”为大情境,通过“不同国家代表团与志愿者互赠礼物、成都大运会何以成功、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深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明白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进步,明确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原则和意义,进而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深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从而实现从习得性学习到适应性学习的进阶。

(四)统筹课外,以实践活动践行素养落实

“教学评一体化”中所要求的遵循知行学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建构过程。但单一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覆盖四个层次的学习进阶,依据课标要求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只需达到习得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层面,而有些内容,尤其品格价值观的践行则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真实生活场景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和经验解决新的复杂问题,实现“知行合一”的自觉性行为。

为此,中职思政教师在运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教学时要注重拓展课堂容量,統筹课外活动,以实践活动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中,为深化和落实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业表现要求,通过布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记录表的实践活动来促使学生适应性学习的形成,让学生通过记录一周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事情、践行内容和践行感想来督促和反思自身行动,并通过具体的评价量表(如图2),从自评、他评和师评三方面开展多元主体评价,测评学生能否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所导向的通过精准教学、精确测评,以科学有效的评价活动任务促使学生学习,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并使素养培育成效有据可依、有量可测。其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仍有赖于广大一线思政教师不断探索、实践,让“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成为人人均可运用实施的科学教学方法。如此,才能让“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成效惠及全体。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23年度科研课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中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编号:2023szk35)及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指向学科育人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14746)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思政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