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部分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信行现况调查

2023-12-10刘辉杨创国黄思婷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艾滋病态度人群

刘辉 杨创国 黄思婷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增加较快。[2]大学生群体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广州市是广东省高校集中地区,疫情防控任务重。[3]为了解广州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相关预防知识的知晓现况,探索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本研究小组于2020年9月至12月开展了广州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信行现况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20年9月至12月,采取非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广州在校大学生1350名,通过问卷星APP发放自制电子问卷。回收问卷1350份,剔除23份。有效问卷 1327 份,有效率 98.3 %,其中男生366名(26.72%),女生1004名(73.28%)。

2.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咨询行业专家等方法形成问卷初稿,预调查检验问卷效度和信度,再次咨询专家调整、完善并确定调查所用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资料条目10个;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模块各设条目10个,每条目分值为1分;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条目3个。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同一时段内通过问卷星App发放问卷并指导正确提交。设置剔除回答用时低于180秒的问卷。

3.统计方法

采用R 4.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或者Welch检验。多元分析采用基于AIC统计量的逐步回归方法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自变量进行筛选,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调查对象主要人口学资料(见表1)

2.广州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信行模块得分情况(见表2)

3.不同特征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信行现况比较(见表3)

4.广州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错误率较高的内容(见表4)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知识得分、态度得分、性别、年龄、年级、地区、专业、恋爱史等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经基于AIC的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后,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见表5。

6.部分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对获取艾滋病防控知识途径的期望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

1.本调查大学生知识知晓情况得分6.520±1.925,态度6.631±1.988,行为7.722±1.333。

2.知识知晓得分越高,态度与行为知晓得分就越高。不同特征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信行現况存在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知识与态度模块P<0.05,行为模块P<0.001),医学专业学生较非医学专业高(P<0.001),参加过艾滋病相关培训活动的学生较未参加者高(P<0.001)。

3.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看法“无所谓者”在知信行三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坚决反对与可以接受者(P<0.001)。

4.对“大学生人群常用艾滋病预防措施、艾滋病传播危险人群的识别、高危行为后的正确检测时间”等艾滋病防控内容知晓率低(出错率超过半数),且47%调查者忽视可能感染的风险。对于大学生艾滋病防控宣教方式,受调查者中81.4%愿意接受通过网络开展艾滋病宣教,73.8%愿意接受校园艾滋病健康教育。

三、结论

1.为减少青年学生感染人数,高校应加强校园艾滋病专题宣教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性活跃期,容易受外界影响,但是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而感染艾滋病的潜在危险较大。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通知》,启动高校防控试点工作。2019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十部门还发布《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每学年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艾滋病防控专题教育讲座。表1显示,调查对象中985人(71.9%)表示在读期间已接受学校开展的大学生艾滋病预防讲座。表2则显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信行模块得分均在6.5分以上,总体知晓程度较高,与其他研究报道接近。[4-7]说明各高校落实国家卫健委与教育部关于校园艾滋病防控通知的情况确有成效。但是距离国家提出的“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要做到更大范围人群的普及和知晓正确率的提升,减少青年学生感染人数,继续加强校园艾滋病专题宣教有重要现实意义。

2.医学院校学生参与艾滋病同伴教育可能是大学生艾滋病防控可行有效的方法之一

表3显示不同特征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信行现况存在差异。女生知识掌握程度、态度的积极性和主动采取避免艾滋病的行为的意愿都高于男生(P值<0.001)。表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越高,行为得分就越高(P<0.001),女生平均较男生高0.288分。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与在校期间已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者,知识掌握程度、态度的积极性和主动采取避免艾滋病的行为的意愿都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和未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者(P值<0.001)。上述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报道相同。[8-11]可见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作为未来医疗服务者的卫生专业的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防控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同时还具有医学专业知识,是防治艾滋病的后备力量。该人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对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升医学院校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的能力培训、引导他们参与大学生同伴教育,可能是艾滋病防控工作可以挖掘的巨大潜力。本研究“预防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任务,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这一条目的回答,91.3%的被调查者给予了肯定。所以,应在大学生中倡导“防控艾滋病、从我做起、人人有责”,鼓励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以自己的专业视角主动参与校园艾滋病防控,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艾滋病防控知识掌握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开展同伴教育,是大学生艾滋病防控可行有效的方法之一。

3.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本次调查显示,认为同性恋可以接受的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态度的积极性和主动采取避免艾滋病的行为的意愿都高于不接受或坚决反对者(P值<0.001),说明当代大学生更加包容、允许多元文化的存在,同时更加自信,相信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看法“无所谓者”在知信行三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坚决反对与可以接受者(P<0.001),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知信行环节中态度的关键作用。其他文献尚未见类似报道。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日趋成熟,渴望美好爱情。但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本质认识还欠成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所以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4.大学生艾滋病宣教要符合人群特点和需求

表4显示,“大学生人群常用艾滋病预防措施、艾滋病传播危险人群的识别、高危行为后的正确检测时间”等错误率超过半数,内容知晓率低。例如,对于可以引起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知晓率较高,但是对于不会造成传播的行为认知不足。由于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不够,容易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恐慌,可能导致将艾滋病妖魔化、歧视等心理,不利于全社会防艾。部分学生不能识别危险人群,故认为艾滋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同时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普遍较高,但是对可能感染的风险却警惕度不高。艾滋病传播速度快,缺乏有效的疫苗,但发病缓慢。平均潜伏期为9年。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复杂过程。其中无症状期一般持续6~8年,危害性极大。即使专业人员也必须依靠临床检测才可以确认HIV阳性和艾滋病患者。因此开展宣教时介绍艾滋病各个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目的在于引导人群在理解上述知识的前提下形成“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的观念,从而修正个人行为,或是参与艾滋病防控志愿者服务,令他人获益。表2和表3结果提示,知识态度得分较高,行为得分亦较高。证实了“知识是行为产生的基础,态度是行为产生的动力”。对于发生危险行为之后的相关检测知识知晓率低,势必会影响发生危险行为之后采取预防用药的积极性。HIV感染一般1~3周左右可以检测,但阻断病毒的时机却是越早越好。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最好24內服用阻断药。如果24小时内无法服用阻断药物,也应当在48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这些知识有的放矢,实用有效,易于接受。

另外,图1显示,81.4%的调查对象愿意选择通过网络资源获取,73.8%的调查对象愿意从校园健康讲座获取。这一结果提示为了提升受众的接受程度和宣教效果,建议采用抖音、微电影、现场角色扮演等易于被大学生接受的宣教形式。

因本研究抽取的样本的数量和代表性尚有欠缺,故上述结论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香梅.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及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4):674-677.

[2]刘环,刘宇丹,田小兵.南充市5所大中专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8,34(3):395-398.

[3]孙爱,罗林峰,罗敏红,等.广州市8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3):244-246.

[4]王永红.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及性健康教育需求的调研[J].中华疾病控制,2015,19(4):376-379.

[5]刘聪,刘普林,许俊,等.武汉市高校低年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8):726-730.

[6]陈琳,马瞧勤,蒋健敏.我国大学生中与感染HIV相关的危险行为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4):363-365.

[7]代伟萍,闫世春,梁琦.黑龙江省大学生性态度、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2):215-217.

[8]杨帆,杨旸,周容,等.艾滋病高发区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22):2767-2770.

[9]潘阳,朱星梦,沈雁,等.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2021,27(4),307-311.

[10]赵玉.赣州地区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J].赣州医学院学报,2019,39(3):259-261.

[11]张娟妮,王学良,党少农.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65-367.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艾滋病态度人群
在逃犯
《 世界艾滋病日》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