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策略并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
2023-12-10曹燕飞
摘 要: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教师应以提升课堂实效为目标,展开实践性的尝试与探索,积极变革教学工具,更新教学活动形式,优化教学方法等,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等,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之中,展开文章的赏析与品鉴,实现思维的发散与递进,在合作探讨中克服重难点,展开语言的建构与输出表达等,最终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提高教学效果。文章立足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展开了提升教学实效的多元化策略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8-0047-05
一、 引言
在“提质增效”理念的科学指导下,课堂效能的提升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分析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搜集更多的情境资源,创造多元化的课堂活动等,使得课堂更具有启发性、指向性,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本中的独特表达,站在更加有逻辑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建构布局,或是体会其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用心去感受不同文本的主旨等,最终达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
二、 概述语文高效教学的原则
(一)思想意识渗透与语言文字的结合
发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是教育教学之核心。因此,打造一种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提升教育本身的深度与广度。实践之中,孩子们立足于阅读发散思维、提取语言知识、写作技巧、描写方法等,可以促使他们积累更多的经验,在感悟作者艺术表达效果或蕴含中心思想的过程之中,形成新的思想意识,推动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创新不同的课堂活动形式,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尤为重要,只有彰显出学科教学本身的育人价值,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效能。
(二)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
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处于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打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组合模式,往往可以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和局面。实践中,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打造多样化的情境,创设多元化的驱动性任务等,借助不同的活动形式为孩子们创设沉浸式的体验感,促使他们激发兴趣,进而在兴趣的驱动下,逐步获得最优的学习成果,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宏观把握和微观调控相结合
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构建往往需要整体性的统筹规划。完整、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全面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促使他们深入于自主学习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之中,实现思维的定型性发散。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也应结合孩子们的实际发展规律以及动态接受情况,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及时调整或是教学资源的拓展,甚至是教学活动形式的变革等。从而更加契合孩子们兴趣需要、认知需要、思维发展需要,灵活采用教学模式,实现微观上的调控,帮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之中感受乐趣,突出教学本身的针对性、目的性。
三、 设计趣味性导入,唤醒学生语文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于责任感。”这句话充分论述了“兴趣”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提升语文教学实效的视域下,广大教师需明确趣味性导入的设计价值,进而分析孩子的认知规律或感兴趣的事物等,遵循适配性的原则来实现更多资源内容或导入方法的整合運用等,使整体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促使孩子们建立浓郁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达到充满活力的状态,获得学习效果的逐步提升。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专注度、自制力都是相对弱的。在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时,孩子们更是会呈现无法持续集中注意力以及能动性不高的状况。与此同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进度、课时的设置,广大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或教育资源内容等就会受到局限。在这种背景之下,孩子们整体的语文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丧失,无法展开深度的思维发展与探究学习。立足于这些学情,趣味性课程导入的有效设计,则可以转换孩子们的这些客观状态,像是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信息技术导入、设悬疑导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以故事导入法为例,广大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所选择的故事内容往往是更加生动、活泼和有趣的,无论是其中所涉及的角色人物,还是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都能够充分吸引孩子们,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故事成为升华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载体。在不断深入感知时,孩子们更是会获得巧妙独特的体验,感受到参与语文学习的乐趣等,进而全面改善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灌输的状态,发挥出潜在的能量来参与更具连续性的思考与探究学习。
四、 体会意境展开赏析,强化学生思维
生活实践与语文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性的关系,因此充分体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画面和意境展开赏析,则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则需要联系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需要来搜集更多的画面等,使得整体的课堂变得更具有启发性、指向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不断解析文章的片段、语句、词汇等,想象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见所闻,归纳其中的写作方法等,最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
(一)赏析环节设计的必要性
有价值的赏析活动首先是学生获取素材的渠道。新时期的语文素材中所包含的每个阅读作品,都蕴含了独树一帜的表达,或是巧妙的语言建构等。因此,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则可以在欣赏诵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转化。其次,有效的赏析活动,更是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载体。比如,在所阅读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如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让学生代入到情境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些方法的运用形式,体会作者在勾勒主体形象时的独特表达,包括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怎样的人物角色,或是呈现了奇特的景色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们在面对新的阅读内容时,则会找到有效的切入点来实现语言的分析,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实现思维的不断发展,在深度把握的基础上,强化自己的思维。又比如,在文章中经常运用到的一些表现手法,比如衬托、对比、铺垫等都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而在赏析的过程之中,广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段落布局进行分析,理解其中关键语句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从更加有条理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建构,使学生逐步建立一定的布局意识,学会运用推理的方法来分析文章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二)基于意境体验形式提升教学效能的实践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则可以设计赏析与意境体验活动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颂扬自然景色时的心情,体验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依照课文的描述,想象火烧云的奇特景象,感受作者的细腻观察与独特表达,积累写作素材与方法技巧等。例如:“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明确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快的特点;又如:“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针对这段话,教师则可以启发学生感知火烧云变成了哪些形状,用学过成语来概括,并且分析其中运用的比喻、拟人修辞,深入理解作者是抓住动作、神态来写的,明确表现出了火烧云的变化无穷……
五、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沉浸感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可以说,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功能与特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高效地呈现知识,更是可以引进一些拓展性的资源等,使得整体的课堂呈现出沉浸式的体验感,引导学生从形、声、色、光全方位感知来实现对文章的分析,体会其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把握核心主旨。
(一)信息技术的功能与特质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之中,信息技术更是呈现出来了多样化运用优势。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来分析,其中最为突出明显的就是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与课程需要契合的声音、图片、动画等元素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赋予学生一系列感官刺激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到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最终升华意识,感悟其中所蕴含出来的人生道理、启示,或是主题思想等。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有高效智能的特点,其本身往往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将课堂交给学生,启发学生用心去想象、感悟、体会、理解不同文章的宏观形象,这种模式也真正贯彻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搭建一种翻转式的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应用信息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的实践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则可以积极引进信息技术资源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受课文中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想象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画面,在沉浸式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具体的教学流程可以设定为:(1)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展示纪录片视频。引导学生畅谈感受,理解“观”: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精读课文,理清顺序,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启发学生感悟作者独特的表达,分析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又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分析“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再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分析这段话“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感知“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六、 深化合作探究活动,在互补中成长
共享、合作、交互,都是现代化理念中的核心部分,而将这种模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更是可以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等,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也应积极展开对所教授学生的观察,分析他们各自表现出来的特点,立足科学性、互补性原则,对学生展开创新性的分组,鼓励他们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引领带动的关系,自然而然地作为倾听者、分享者,达成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在探讨交流的经历之中实现成长。
(一)合作与思维碰撞
取长补短、思维碰撞是合作性学习的核心。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受成长的经历、接受教育过程的不同影响,孩子们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都是不统一的。因此,他们在接受同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或培养时则会呈现出不同的状况,解析同一项目问题时,也会衍生出不同的思路与想法等。因此,合作探究活动的深化推进是一个有效的契机,可以促使学生展开想法的交互,达成思维的碰撞。在激烈的讨论合作探索之中,去理解文章的重难点,结合具体的目标来创造成果等,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听取他人的一些建议或思路,做到互通有无,扬长避短。
(二)立足合作探究活动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
结合教学实践来论述,在进行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构筑合作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感悟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多姿多彩,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具体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设定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扫除阅读障碍,以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性了解,共同展开层次划分与归納总结,实现游览示意图的绘制,如图1。
七、 搭建剧本扮演活动,感悟诵读乐趣
优化诵读活动往往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实践情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之中逐渐爱上语文,使学生在吸收更多知识的同时,展开综合性的自主创造,实现语言技能的运用,达成显著的教学效果。剧本类型的扮演活动设计可以作为一个创新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实践之中,广大教师需要借助可以运用的文章来构建活动主题,并且开发有效的实践空间、材料、工具,助力学生角色的生成等,引导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之中,感受诵读的乐趣,实现思维的巧妙转化,增强自己的创造力等。
(一)剧本扮演活动的创造性
传统的诵读活动中,孩子们往往很难提起兴趣,在他们的固有认知中,诵读活动的形式是单一、枯燥与乏味的。因此,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刻板固化地进行记忆以及背诵,这对孩子的创造性发展也尤为不利。而剧本扮演活动的有效设计,则可以为孩子们创设出一个更加新颖的自我展示空间。在实际的参与之中,孩子们首先可以展开初步的设想,联系阅读感知来分析其中所涉及的不同人物,感受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等。
(二)设计剧本扮演活动优化课堂形式的实践
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论述,在进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创设这类型的剧本扮演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理解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使学生在有趣的体验中逐步爱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关键性的教学流程可以设定为:(1)细读课文,弄清赛局,理清脉络。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败”了,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胜”了?按“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获胜”的线索將文章分成三段,弄清比赛经过。(2)深究课文,感受任务角色形象。出示图片,介绍孙膑。指名学生朗读3—9自然段,学习孙膑的四句话,感受孙膑说这四句话时神态是怎么样的。(胸有成竹)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及在文中指什么?(3)讨论孙膑思考过程。孙膑在第一次比赛时看到了什么而想出调顺序这个妙计的?出示句子:“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分析刚才的情形指什么,他准备怎样调配力量?(信息技术展示六匹马调配的过程)(4)分角色朗读与表演,还原故事情节,赋予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
八、 创建多元化的表达情境,迁移运用
语言的建构水平成长是学生核心素养之中的关键部分。立足于所思、所学、所知、所感,来强化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是课程目标重点。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广大教师也需要立足孩子们的真正需求,运用驱动性任务、作业活动、项目设计等来创设出表达情景,启发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展开个性化的建构与创造,实现想法的输出,或是分享启示、道理等,有效展开迁移运用,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则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表达情景来启发学生达成迁移运用。具体的主题情境可以设定为:学生最喜欢的人物角色,分析这一人物身上所存在的精神品质,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及为后人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是经过这个事件,是否获取到一些思想道理,在我们的生活践行这种思想有什么意义。又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创设更具有吸引性的表达情景,来启发学生展开语言的输出与结构。具体的形式可以是:海力布死后,乡亲们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在他们的祷告之下,海力布又复活了,那么你可以叙述一下海力布复活之后的故事,请大胆想象。这样的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使他们在遵循原有文章逻辑的基础上达成语言的建构。
九、 结论
综上所述,高效能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升华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学生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感,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成长。语文教师应创新不同的课堂活动形式,构建出沉浸式的体验感,促使学生在感受到参与语文学习乐趣的同时,发挥出潜在的能量,想象文章呈现出来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见所闻,分析文章的建构,感悟其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等,深化共享与合作交互等,结合具体的目标导向来创造成果等,全面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罗清.多元策略并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J].智力,2023(22):172-174,178.
[2]代红.多元策略并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J].知识文库,2022(14):34-36.
[3]孟淑敏.运用多元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5):35-36.
[4]刘娟.基于“双减”背景简析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要点[J].小学生(中旬刊),2023(5):58-60.
[5]赵正军.“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路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9):180-182.
[6]韩三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J].家长,2023(10):153-155.
[7]蒙开进.情境建构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3(13):33-37.
作者简介:曹燕飞(1971~),男,汉族,四川广安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洞学区,研究方向:课堂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