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在盲校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2023-12-10陆玫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陆玫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助力人们实现了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让教育变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等一的大事。小学是学生身体、心理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尤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切实关注和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俨然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而在普通教育之外,特殊教育领域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了社会大众及教育领域工作者的关注。就盲校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选择既离不开对盲生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的深入分析,又离不开对盲生生长需要与心理需求的满足。为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的需要,《盲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同样将盲校小学音乐教学指向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在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时,更应当站在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项目式教学概述
项目式教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的设计教学法,有学者将项目式教学定义为一种通过建构项目式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建构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够在项目式的学习活动中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收获。实际上,项目式教学也可以被称作跨专业课程教学,一个设定好的教学项目中必然包含多门其他课程的知识,主打的就是先练后讲,通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知识的摄取。从本质上来说,项目式教学不仅能够为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助力,也能够为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学生提供思维与能力层面上更加全面的锻炼与培养,实现学生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提升。
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关于项目式教学的研究和套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起步稍晚,在我国将项目式教学法列入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之前,美国、英国、芬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已经开始广泛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而综合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不难发现,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两个,即建构主义理论和实用主义理论。所谓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这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探究的是人类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而实用主义理论则是一种基于实用主义这一哲学流派形成的一种教育理论,主要包含学生、经验与活动这三个要素,强调在教育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课程中积累经验和探索发现。
项目式教学的核心特征与设计要点 一是以具备真实性的概念和问题为依托。在项目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确定项目概念、提出项目问题和设置项目任务,且这些概念、问题和任务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真实性,然后教师需要在真实概念、问题和任务的基础之上为学生设定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进行带入。人是有着很强共情能力的生物,真实性越强的概念、问题和任务越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与探索积极性,而真实性越强的情境则越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学生在其中学习到的知识和领悟到的道理更加适用于现实世界。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提升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的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真实情境中建构的思维模式往往更符合现实世界中的思维逻辑。
二是项目目标定位在核心知识的再建构。项目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站在整体视角上对学生展开全面培养的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项目和学习项目的设计需要围绕着一个基于整体发展确立的大概念进行,项目活动的形式和项目任务的类型在很多时候都只是项目式教学的外在表象,围绕着大概念形成的核心知识内容才是项目式教学的内在体现,无论是基于个人能力发展还是综合素养发展,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永远都是项目式教学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目标定位,而对核心知识这一内在体现的追求则是决定项目式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在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和安排项目式学习环节时便需要注重层层递进,通过对项目任务的分解来实现学习进阶。
三是借由高阶的学习活动带动低阶学习。在当下的教学大环境下,无论面向的是什么样的学习群体,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带动学生由低阶思维和低阶认知转向高阶思维与高阶认知。借由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低阶层面的思维活动是学生一切成长和蜕变的基础与前提,项目式教学这一以高阶学习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同样也离不开通过低阶学习完成的基础知识积累,即使是由高阶学习活动带动的低阶学习也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就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高阶认知策略和低阶认知策略的搭配,借由通过多种形式组合起来的学习活动来推动学生高阶思维与低阶思维的同步发展。
四是关注项目探索过程和成果展示。在一次完整的项目式教学活动中,最后环节的成果展示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和项目完成质量的重要依据,而学生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探索则是决定最后展示成果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基于这一点可以得知,项目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强调做与学的结合,也更加关注学生做与学的行为,尤其是在教学评价环节。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式的教学活动时便尤其需要注重全程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在成果展示环节需要结合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思考来做出更加客观与公正的评价,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对“教”与“学”的查漏补缺,从根本上提高项目式教学的实效。
五是注重引导学生关键学习素养的发展。在项目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这个“教”的主体和学生这个“学”的主体本身的思维定式和思维能力对项目式教学活动的推行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关键且显著的,而由于身份定位的不同,教师与学生在思维层面上的差异使得他们为教学造成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教师通过项目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指导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如果想要通过项目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实现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的话,首先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发展关键学习素养,尽可能不插手学生各项探究、思考和总结式的学习活动。
项目式教学在盲校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
在生理上,存在视觉或视力障碍的盲生们在身体机能、细致动作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在接触世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听觉、触觉等其他补偿感官来获取信息,因此听觉通常会比普通学生更为敏锐和敏感;而在心理上,视觉功能的缺失极其容易造成盲生的自卑、封闭、害羞、被动、恐惧,使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掌握正常生活所需的各项能力。而音乐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依靠听觉进行的审美心理过程,以旋律、节奏和曲调变化为载体,借助听者的联觉、联想与想象来实现感性与理性的整合与升华,达到将外部现实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的目标。综合盲生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来看,音乐这种以听觉作为主要感官的艺术形式在盲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至关重要且无法被忽视的,盲生可以没有阻碍的享受音乐,音乐也可以为盲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活动空间,在愉悦且没有压力的氛围中通过各项专门设置的课程开发盲生潜能与补偿盲生缺陷,在帮助盲生建立自信和打开心门的同时发展盲生社会交往和社会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从教学的视角来看,项目式教学法指的是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并由学生自己负责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最终评价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更加重视和关注对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与新课改落实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或其他新型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过程中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部分要求对大部分盲校中的学生来说都过于苛刻,因此项目式教学在盲校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实际上还需要由教师引导着进行。而在盲校的音乐课标中,音乐学科的课程价值被概括为了“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综合能力、增进社会交往和奠定职业基础”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听觉优势,以听觉能力导向下的素养学习助力学生掌握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能力。
基于学科素养与学生情况确定主题内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将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概括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四个要点,《盲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盲校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需要彰显的价值概括为“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综合能力、增进社会交往和奠定职业基础”这五个要点。而不论是普通学校的音乐课标还是盲校的音乐课标,音乐课程的教学都坚持的是“以审美为核心”,也都提倡的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更同时都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程基本理念。对此,教师在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盲校学生实际情况来规划项目式教学主题和内容时,既可以尝试对教材的横向整合和适当取舍,也可以尝试对音乐作品中同类音乐元素和音乐风格的纵向梳理,以“人文主题”与“音乐风格”为双主线完成项目结构与框架的搭建,实现音乐教学的多项延伸,为盲生各项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提供空间。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音乐跨学科教学实践 基于项目式教学理念设计和开展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需要重视跨学科知识的联动,这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的“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相符。对于盲校的学生们来说,视觉障碍缩小了他们认识世界和接触世界的空间与范围,让听觉感官和触觉感官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接触世界的主要路径与渠道,那么在以听觉为主要感官的音乐教学中渗透其他多学科的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就成了一种必然。基于这一点,盲校小学音乐教学中不论确定了怎样的项目主题和安排了怎样的项目内容,教师都需要从项目本身出发,对项目学习中涉及的所有音乐作品的共性内涵、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通过听觉感官学习更多知识和掌握更多能力。
以“我们都是好朋友”为主题的音乐教学项目设计 在专为特殊教育领域的盲校编写的义务教育实验音乐教材中,“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包含“唱歌—你的名字叫什么”“活动—你好”“学乐器—响板”“读童谣—团结友爱亲又亲”“选唱—两只小象”和“知识—演唱姿势”这六个板块的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项目的主题定为“我们都是好朋友”,以朋友之间的相处、交流和沟通作为项目实践的主要内容,在项目导入环节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分享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趣事,以及提出自己交朋友的要求或者标准。其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规划,要求学生在欣赏过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和《两只小象》的歌词、旋律和节奏之后,尝试分析歌曲的结构编排与风格特点,综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深入体验歌曲的魅力和感受歌曲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综合整个章节的内容来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要求每个小组都要设计并表演一个以“友情”为主题的音乐情景剧,且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负责一部分任务,包括讲故事、乐器伴奏、和声伴奏等。然后,在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状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进入音乐世界感受、学习与创造音乐,并适时为学生提供手把手的指导,在语言说明与补充的同时帮助学生通过触觉感知乐器与盲文乐谱,扫清学生演奏与创造音乐路上的障碍。
最后,在项目总结这一个项目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中,教师需要客观评价学生的表演,鼓励学生总结与归纳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成果,并与学生一起反思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既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实现自信心的建立与提升,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为下一次的学习和实践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所谓的项目式教学实际上指的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项目式教学能够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助力。而音乐本身是一种听觉艺术,盲校之所以重视音乐教育,也是因为音乐为盲生们提供了一个感受世界和连接世界的机会,让盲生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在听觉上的优势,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训练来收获观众的掌声、称赞、肯定与认同,这不仅能够对盲生自信心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够让音乐成为盲生向外表达自己感受、想法与感情的一种渠道,实现与外界的正常交流与有效沟通,从根本上为盲生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