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的布置

2023-12-10☉董

小学生 2023年27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双减分层

☉董 芳

与小学阶段的其他科目相比,数学在内容的理论性和概念性方面无疑有着更为突出的特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会产生“压力山大”的感受。和城镇,特别是发达城镇比较,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在思维成长、知识储备、逻辑理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而当地相当一部分的数学教师也往往更习惯于沿用“题海战术”和“魔鬼训练”式的教学思路,严重地增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负荷。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矛盾,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深度研究“双减”政策的核心,围绕“分层”这个主题来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以便从最为直观的环节切入,推动“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针对学生主体落实分层设计理念

(一)扩大对学生学情的搜集范围和搜集渠道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够做到“药到病除”。要使教育的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不同方面的情况作出深入调查。作业设计环节的有效执行也概莫能外。基于这一认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率先把学生主体的分层探究当作“双减”模式下作业设计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来看待,制定、践行科学有效的学情搜集方案。此外,教师还应当在学情获取内容方面进行实质性拓展,不仅要调查学生的数学“底子”和学习能力,更要对学生目前的长短板分布情况乃至平日里的趣味取向、脾气秉性等做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些完成后,教师应当在学情调查的路径和方法上进行更多的优化,构建起“课堂+课外”“综合+特色”的复合框架,从而为后续工作的有机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1]。

例如,教师不妨把学生近一阶段几次数学考查的卷子集中起来,根据学生在不同题型、难度以及考查方向的题目中的作答情况来具体判断他们的优势、劣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提问范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根据他们在答题速度、质量方面的表现来判定其综合水平以及学习态度。

如此一来,教师对于分层作业的设计基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以更为精细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作业起准档位和重点的强化方向,学生在做作业时也就不会感到不适了。

(二)完善作业内容的差异化设计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过程是非常迅速的,他们在不同方面所具备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综合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常常更为巨大,这必然会让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立足于这两点客观认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分层作业设计工作当中进一步展现出对标于学生个体的内容异化,一是确保作业的总体难度与学生当下的学习水准相符,避免让学生由于作业难度过高而感到窒息;二是必须保证每份作业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相应的挑战性,让作业真正起到“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质性作用。

例如,《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内容的分层作业设计,对那些基础欠佳的学生,教师需要把主要的作业内容设计为以相对整齐的100 以内的数字为主要数据的题目,同时要对题目中计算的环节步骤做出相应的控制;而对那些总体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在作业的题目里融入更多体现“杂数”计算的成分,并将题目的形式提高到应用题的维度上来。

借助于这样的方式,教师的分层作业设计将体现出更多的对标于学生个体能力水准和发展维度的促动面,同时也保证了作业的内容性和发展性,进一步彰显出分层作业“减负增效”的“双减”属性。

二、针对作业内容落实分层设计理念

(一)体现出题目难度的梯段分布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客观规律的作用下循序发展的,人的主观意志无法决定、改变规律的必然性,但是可以有效运用规律来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这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也是极富启示意义的真理。据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准则,依托于“由易而难”的发展次序来安排相应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快速解决的简单题目而找到良好的“题感”并形成饱满的自信,再借助中等难度的题目来实现自身知识运用、消化能力的二次“飞升”。最后,再让学生解答少量具有真正难度的题目来挑战自我、追求进一步的超越,引导学生通过一次作业达成“渐入佳境”的理想目标[2]。

例如,在进行《时、分、秒》这一部分的分层作业设计工作时,教师不妨先让学生完成类似于结合给出图例写出对应时间的填空题,或者给出根据图例判断时间表达正确与否的判断题,之后,继续鼓励学生完成一些以“时、分、秒”为单位的计算类题目,最后则可鼓励大家试着解答具有更多文字性、场景性内容的时间应用题。

借助于这些举措的有效实施,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对于做作业的抵触情绪将被大大缓解,而他们所具备的数学知识、技法应用潜能也会得到逐步激活、释放,最终达成更令人满意的练习效果。

(二)体现出题目考查方向的综合性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农村教师都深知“题海战术”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压力,然而这种战术所具有的“考查全面性”的优势却又让业界同仁对其“抛弃不得”。为了进一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改换传统的作业设计思路,将关注的重点从“数量”转移到“容量”上来,进一步提高单位题目中考查要点的成分含量,让每一道题能够对学生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成果、思维做出同步考查和锻炼,同时彰显这些知识项目在共同的题目纽带下互相渗透、彼此结合的作用,以此取得“一题多练”的理想成效[3]。

例如,在设计《多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的分层作业时,教师不妨在作业里加入这样的一道题目:“村委会打算兴建一座打谷场和一座粮仓。已知打谷场为长方形,长50 米、宽24 米;粮仓为正方形,边长4 米。求打谷场的面积是粮仓面积的多少倍。”这道题目的考查要素较多,对学生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倍数、两位数乘法以及除法等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均有着一定的考查和巩固效果。

这种作业设计思路的有效落实能够将“双减”改革的“减负”和“增效”这两大主题理念都很好地体现出来,确保了不以牺牲练习效果为代价的作业内容精简,也符合学生多维化课程素养提升的客观需要。

三、针对作业形式落实分层设计理念

(一)对图像类题目的引入

很多农村小学生,甚至是一部分当地小学数学教师都认为,数学作业就是“抄+写+算”的形式,久而久之必然会让学生感到“审美疲劳”,并生成强烈的作业抵触情绪。若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分层作业的设计工作当中融入更多图像类的题目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技法通过作图的方式解决相应的问题,把目标知识资讯体现在更为具体、生动的维度之内。这样,一是强化学生做作业时的综合体验感,二是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习成果所具有的多元应用性和灵活操作性,可谓是“一箭双雕”[4]。

同样是对《时、分、秒》这一部分的分层作业设计,教师不妨安排学生完成一些类似于通过阿拉伯数字来表达目标时间的任务,而后鼓励学生通过作图的方法把这些时间画成相应的时钟图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若干组时钟图和数字显示时间来做连线搭配。

这一策略的有效实施,充分迎合了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生“爱画爱玩”的心理,让数学作业的体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有助于“双减”理念的进一步落实。

(二)对调查类题目的引入

究其核心来说的话,数学可以被看作一门直接对标于数据和数学技术应用的学问,其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实践操作空间。和城市里的学生相比,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实践参与诉求,同时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也常常更为出众。基于以上几方面认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结束课程教学之后,结合课程的主题以及学生的水准,积极设计更多体现数据调查、数据整理的实践任务当作作业委派给学生去完成,使他们在活动期间同步完成对既有学习成果的二次吸收和对数学现实应用价值的有效认知,让“减负增效”的学习成果取得变得自然而然。

例如,在结束了《扇形统计图》这一方面的课程教学之后,教师不妨建议学生们在家长的陪同之下或者通过结成小组的方式,走访、调查村子里的不同的人家,搜集、记录各家各户今年或去年地里庄稼的收成,而后根据农作物种类的不同来绘制出相应的扇形统计图,用这份图表来当作帮助父母进行农业生产规划的一份“小贴士”。

这样,“学以致用”的理念就能够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被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学生也可以依托于广大的农村社会场景完成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快速高质吸收,继而达成更加理想的教育引导目标。

四、针对作业模式落实分层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的是,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小学生都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协助父母参与农业生产劳动或者家务劳动,而后者恰好可以作为完善学生数学素养有机生成、提升的一大平台。基于这一认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不妨结合当日的课堂教学主题、方向以及学生的水平和家庭生活状况等条件,为他们设计出具有对标性的“每日任务”,发动学生通过对既有学习成果的运用来帮助父母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完成一项生产或生活任务,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学活用”的无穷乐趣,同时也使分层作业的认知强化作用被发挥得更加自然、有效[5]。

例如,在结束了有关“测量”和“单位”这一方面的系统复习指导后,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回到家后协助父母量一量自家耕地的面积、储水池的容积、本季所收获的小麦的重量、做饭时膛灶里的温度,也可以帮助父母算一算从住家到耕地里所要行走的路程长短以及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所需耗费的时间等。

依托于这样的模式,农村生活和数学课堂之间的衔接将在分层作业的“加持”下变得更为紧密、自然,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激活和释放,为教师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十分可靠的保障。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主要策略之外,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活动性分层作业的设计时,还应当进一步发挥出本地“人情味”的社会优势,融入更多具有亲子互动成分的活动,建议家长们和自己的子女一起参与到数学知识、技能的应用实践当中。这样,一是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得到来自父母的提示和帮助,二是也可以为学生良好训练效果的取得提供更强的亲情助力。

五、结束语

作业并不是对于学生的折磨,而是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成果实质性扩大和优化的“催化剂”,必须要让学生在做作业时获得相应的满足感、成就感。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日常工作中大力践行之,在作业设计环节彰显出鲜明的“减负增效”理念,围绕多元主题制定、实施具体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契合于自身条件、能力和发展诉求的渠道达成理想的数学素养提升目标,帮助他们真正凭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开展思考、强化能力,从而为实现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在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中的全面建设和推进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双减分层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