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 促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2023-12-10马银秋
☉马银秋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针对数学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而言,必要的课后练习是不可或缺的。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之下,教师该如何对数学课后作业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设计呢?或许可以从分层设计、课堂规划、丰富形式等多个角度出发,在发挥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作用的同时,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减轻其课业负担,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分层作业设计,实施针对训练
(一)以学习水平作为分层依据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也就导致他们的数学层次水平有所不同,倘若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数学作业布置,那么很难和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接轨,很容易导致做题质量和效率不高的状况出现。为了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教师可以对小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也就是所谓的“分层作业设计”。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分为A、B、C、D 四个层次,处于A 水平层次的小学生数学成绩相对优秀,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强;处于B 水平层次的小学生数学成绩处于中上位置,该水平层次的小学生数学基本功较为扎实,课堂反应能力快,吸收知识的能力较强;位于C 水平层次的小学生则处于中下的位置,该水平层次的小学生数学成绩较为不稳定,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思考问题的能力弱,课堂反应能力较慢;位于D 水平层次的小学生数学成绩处于落后状态,该水平层次的小学生数学基础功不足,需要加强基础训练,才能具备一定的提升空间。
例如,在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A 水平层次的小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高、具备思维提升训练的数学作业;给B 水平层次的小学生布置一些难度中等或者重难点知识较为集中的数学作业;给C 水平层次的小学生布置一些难度一般以及相对能巩固重点知识的数学作业;对于D 水平层次的小学生,则重点给他们布置基础类作业,以便于夯实其数学基础。总体上来说,教师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作为分层作业设计的依据能够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并在最大限度内照顾到每位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状况,让他们在现有的数学基础上不断地巩固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实现数学整体水平的全面发展。
(二)以课程板块作为分层依据
一般来说,作业分层设计的种类和方式是没有局限性的,教师除了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作为层次划分的依据外,还可以根据数学课程的板块作为层次划分的依据。部分擅长乘除法的小学生也许会在学习与图形相关的知识板块时感受到力不从心,而部分擅长分数运算的小学生也有可能会在面对体积算法时无从下手,不同的小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数学课程板块时,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各不相同。
例如,同一个班级内的小学生在学习《混合运算》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两课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各不相同。举例而言,某个小学生在学习《混合运算》时,他的数学水平层次位于B 阶段,但是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他的数学水平层次则到了C 阶段甚至是D 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展开分层作业设计时,需要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相对横向的考虑,根据不同的课程板块为其制定不同的数学作业。教师可以将不同数学课程板块的“弱势”学生聚集到一起,为其布置相对专业的作业训练,以加强学生对于该课程板块的专业知识,弥补学生在该板块上的不足之处,并以此来做到“查漏补缺”,针对性地展开作业训练。综上所述,以课程板块作为分层作业设计的依据能够更好地统筹全局,落实“双减”政策,并补足小学生在各大数学课程板块上的短板,给予其更大的数学提升空间和发展空间[1]。
二、统筹规划课堂,合理安排作业
(一)重视课堂质量,减少作业总量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对数学课堂进行一个相对统筹的规划,让课堂上的事情在课堂上得以解决,并重视课堂的质量,减少作业的总量,以此来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吨》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一个相对合理的时间规划。按照相对应的时间讲解完知识点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课堂小检测的方式去检查小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利用剩余的时间为学生继续巩固该课程的专业知识,以达到提升课堂质量的目的。课后作业能起到一个“二次巩固”的作用,教师可以减少作业的总量,适当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综合性质较强的练习题,以此来达到“减量提质”的效果。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数学课堂上,并通过统筹规划课堂去提升课堂的质量,重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成果,再减少作业的总量,布置一些相对优质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这样,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二)提升课堂效率,控制作业时长
通常情况下,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了解,往往会选择对重点知识或者难点知识进行反复讲解,直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为止。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保证不出错,但是效率过低,不利于和新时代的教学改革接轨。尤其是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必须制定合适的策略去提升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并精准控制作业的时长,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以上情况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转变课堂模式的方法去提升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需要依据自身的状况在课堂上掌握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并及时将学习成果反馈给教师,以方便教师对学生所遗漏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补充。除此之外,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需要对作业的时长有一个精准的控制,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业习题的减少并不代表着作业时长的减少。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去设计作业,依照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去安排相应的作业,以此来达到为学生的数学课程提质减负的目的[2]。
三、联系生活实践,丰富作业设计
(一)增强生活参与,培养数学思维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显化能力较强的方式之一便是将数学理论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生活实践在数学课程中的参与度,以便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和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书本上的物体和生活中的物体联系起来,并比较它们在数学理论中和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如书本中的数学理论是否可以应用于生活实践以及如何应用等等,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便会不自觉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此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上所述,在数学课程中增强现实生活的参与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使其用更加简单的方法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到更加轻松,以及减少其课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并贯彻落实“双减”政策[3]。
(二)丰富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热情
小学生若要打好数学基础,那么必要的数学作业训练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日复一日的作业训练难免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厌倦,甚至进一步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专注度,教师可以适当丰富作业的设计模式,增强作业的趣味度,如问答模式作业、游戏模式作业、实践模式作业以及卡片模式作业,等等。
例如,在学习简单且基础的乘除法时,教师就可以适当丰富作业的设计模式,给予他们多种作业形式选择,并鼓励他们按照要求一步步完成作业。以卡片模式作业为例,在实施这种模式的作业时,教师可以事先将乘除法题目写在卡片上,然后将大量的卡片塞进一个盲盒箱中,由学生随机抽取。在学生抽取到相应的卡片后,需要将答案写在背后,并上交给教师进行检查。小学生不再将数学作业当成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更多地当成是一种趣味游戏,从而以更加全神贯注的方式去完成作业。总体而言,丰富作业设计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作业的热情度,还能提高其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并贯彻落实了“双减”政策,在数学作业上达到了提质减负的效果,实现了学生的学业和身体健康双重发展[4]。
四、明确设计原则,引导自主学习
(一)明确作业设计原则和目的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把握好总量和时长之外,还需要明确作业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作业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可以通过作业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认识自己与班级同学的差距,进而努力追赶上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适当丰富作业的内容,让学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并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在丰富作业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作业的总量和时长有一个精准的把握与控制,争取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给予其更多自由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与基础运算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成竞赛的模式,并给学生的作业进行打分,让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鼓励其追赶上来,在授课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从而提升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
(二)引导小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大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辅导下完成的,这样虽然能提高作业的效率,但是不利于作业质量的提升。长时间辅导,还会使学生对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产生依赖。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之下,小学生的作业总量与作业时长相对来说减少了很多,但对小学作业质量的要求却在上升,也就是所谓的“提质减负”。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双减”政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以便让其能够更快地学会学习,以及用发散性思维去更加轻松地学习[5]。
例如,在教学与周长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然后交由教师进行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求小学生一定要完全写出正确的答案,但必须在自己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完成,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其自主地探索数学,挖掘答案,从中找到成就感,并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制定一系列“提质减负”的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丰富作业模式,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业和身体健康的双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