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生成与提问质量提升的分析

2023-12-10顾倩颖

小学生 2023年2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文章语文

☉顾倩颖

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辅助教师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明确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哪些是难点,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与效果的达成。

一、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生成合适问题

课堂提问应以学生为原点,设计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1]。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过于复杂的问题,会使其对思考、解决问题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参与学习的热情;对于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若是设计相对简单的问题,会使学生出现过于自信的情况,不能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提供动力。因此,在课堂提问中,应掌握学生综合学习水平,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感受,以此提升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以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该内容要求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掌握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四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对写作方法、问题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所以在提问教学中应坚持从简到繁的原则,为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分析文章。①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发生了什么,找出课本中相关描述。②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具体说明。③文章中出现一些词语,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这些词语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作者想要通过此表达什么?提出问题后,则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并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述三个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提供动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对这一壮观景象的震惊与自豪的情感,为学生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紧扣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探讨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讲,部分语文知识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才能掌握与理解。因此,在讲解重点、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问题的方式,辅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2]。日常教学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对课文进行分析,明确关键内容,利用提纲或者思维导图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为针对性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若教师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全面,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完善备课内容,为接下来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

第二,掌握课文内容中的疑点,将此作为提问的依据,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发散思维。在学生阅读学习中,会因为课本知识与认知冲突,而出现质疑教材内容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知,为学生学习观形成奠定基础。

第三,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学习经验较少,在解决问题中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的情况。独立的学习空间,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文章围绕“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相关的内容,展示出地球的美丽、有限资源与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内容,目的是让读者意识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使学生对文章大意形成初步的认识,了解文章描述内容。阅读结束后,对学生问道:虽然我们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但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是否存在资源浪费或者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学生纷纷点头,明确生活中有很多资源被破坏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文章,让学生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当前地球面临的问题。

当讲解第四段的时候,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很多人将市场上买到的动物放生后,会被判刑或者被判为违法呢?难道他们的行为不是在保护环境吗?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拓展延伸,将动物放生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保护自然环境。教师:通过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动物放生的新闻,虽然将活的动物放生是善良的行为,但却是不合理的行为,会增加大自然的负担,使区域内的环境受到影响。以清道夫为例,因为该物种在我国水域中没有天敌,繁殖能力很强,在水中它会吃掉其他鱼类的卵,影响其他鱼类的生存,从而破坏水中的生态平衡,会对水文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是违法的行为。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为高质量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高训练思维

为了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结合文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教育工作中,不仅要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也要将人文性的特点呈现出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为学生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增加与课本知识、教材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解决问题。通过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掌握语文解题思路与方法,为学生阅读、写作活动开展提供经验支持。

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内容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你们喜欢“精彩极了”类型的父母,还是喜欢“糟糕透了”类型的父母?为什么?提出问题后,为学生留出30 秒左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及自身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这一问题,并分析原因。当学生思考结束后,则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如:

学生1:我喜欢“精彩极了”类型的父母,我认为父母的鼓励与肯定,可以给我克服困难的信心,能够让我变得更加的勇敢,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底气。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的父母平时给我很多鼓励,虽然我也会犯错,但是父母并没有不问原因就指责我,而是将我当做独立的个体,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我。良好的家庭氛围,让我感受到尊重,也为我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帮助。

学生2:我也喜欢鼓励的父母。我认为喜欢鼓励的父母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增加我与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使我拥有更多的自信面对问题。

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可以获得更多与学生有关的信息,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与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支持。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经验,使学生获得更多参与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新提问方式,提高提问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丰富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轻松的学习感受,避免沉闷教学氛围为学生带来压力。课堂提问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为学生创建轻松学习氛围的同时,提升基础知识教学效果[3]。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提问。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比赛活动,一组学生提出问题,另一组学生回答问题,利用提问游戏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凸显出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问、回答情况,掌握班级学生综合学习情况,对针对性教学活动开展具有很大帮助。

其次,组织竞赛活动,提升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意识。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好胜心,希望能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好的成绩,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个性化问题,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完成学习。通过抢答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自信。

最后,激发学生提问意识,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疑问,为针对性学习活动开展提供支持。课堂活动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学生作为课堂的一分子,应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与教师共同构建高效课堂,以此实现高质量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主动提问的方式,可以反映出学生当前学习状态,同时能够为个性化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4]。

例如,进行《少年闰土》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闰土与作者的友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分析。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为什么少年的友谊不能长久?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一同思考问题,并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当时社会环境,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时代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了解两个人没有再见面的原因。

此外,在提问的生成和运行中,教师还要遵循课堂提问原则。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需求与能力,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启发性原则的运用,可以发挥提问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的感悟,养成积极学习的良好态度。递增性原则,则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提供支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以叙事散文《落花生》为例,该文章描述的是作者小时候在家庭活动中受到的启发与教育。通过对花生种植、收获、品尝,展示不为名利、不为面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课堂教学活动中,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内涵形成初步的了解。阅读结束后,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信息。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阅读文章,花生与其他常见的蔬菜水果,如苹果、白菜生长方式一样吗?那你们觉得将自己的成果挂起来让人看见好,还是默默无闻,等待别人发现自己的成果好?通过这些问题引领学生关注生活、联系生活的思辨,推动他们联系生活与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与自主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提问,激发学生主动表达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意识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势,获得阅读、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行提问引领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基础知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提升对课堂提问的重视,明确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为学生创建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多种类型的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文章语文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