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有效批注 促进深度阅读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阐述

2023-12-10王弯弯

小学生 2023年27期
关键词:壁虎阅读教学文章

☉王弯弯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发展现状,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按照个人观点进行阅读指导,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等形式掌握文章大意,学生根本无法借助多次的阅读理解作者创作的主题思想感情,缺少情感层面的共鸣,学生难以融入其中汲取知识精华。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批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结合文章内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在批注中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推动深度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发展意义分析

(一)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有意识地结合语文教材标准实现教学模式创新,为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围绕文章主题展开批注式阅读教学,在批注中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文章阅读,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自行结合不同词语、句子表达个人观点。个性化阅读活动的开展会使学生结合自身喜好积累更多好词佳句,在面对陌生词句时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借助批注后期展开调查分析,在阅读的同时间接丰富自身文学素养水平,大量文学素材的积累有助于后期教育活动的开展。[1]

(二)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发展现状,发现教师仍旧存在唯分数论的思想观念,始终将学生文化成绩放在首位,根据学生分数评定其能力,学生利用机械识记手段展开阅读,重复多次进行无目的的阅读,缺少阅读实践探究的发展方向,也间接导致人力、物力的过度消耗。基于此,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有意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实现手段创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价值,教师应当主动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每一段中值得细细品味的词汇、句子进行批注,结合文章主题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在批注中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在批注中提出个人疑问,通过该种方式在后期活动中展开探究分析,不断提升自身阅读理解能力水平。

(三)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从当前语文课堂阅读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采用单一手段展开阅读教学,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重复阅读文章内容。但从学生自主阅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多次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等情况,阅读时间被间接浪费。学生在尚未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跟随教师引导展开阅读探究,容易导致无法及时回答教师相关问题,从而不利于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基于当前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积极引导推动批注式阅读教学发展,学生有意识结合不同段落、词汇表达个人想法,在深度阅读中对于文章内容更具好奇心,在批注中敢于质疑文章内容,结合段落提出个人疑问。久而久之,学生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后期自主阅读探究中有意识展开批注活动,有效推动高质量课堂的教学发展。

二、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阐述

(一)批注收获好词佳句,丰富自身文学素养

结合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发展现状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始终站在个人角度制定教学计划,在阅读教学中单纯利用讲述法进行知识讲解,虽然适当进行问题设计可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但容易忽视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系统进行文学阅读的唯一机会,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尚未充分发挥其价值,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技能水平。教师应当主动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利用批注收获素材,不断丰富自身文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教学时,首先,为保证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初步围绕主题利用问题设计引起学生好奇心,例如结合本节课主题,教师询问学生:“在你的脑海中小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应,讲述一些关于学校活动的内容。此时教师播放“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活动图片,然后再次询问学生:“那如果让你进行选择,你更想在哪个学校享受你的童年时光呢?”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此时教师再次利用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探究欲望,为后期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代入其中,仿佛自己和这些伙伴一同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时光。该阶段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图片的播放会让学生对文章中有关描写鲜艳服装、绒球花等词汇更加好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批注,将个人感兴趣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例如,“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等。学生结合其中的景物展开联想,在阅读中感受边疆小学的独特景观,批注阅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文章理解更加深刻。最后,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批注中收获的新鲜感词句,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教师也可以播放边疆小学的场景,渲染浓厚的阅读情境。最后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思考这个学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学生结合问题展开实践探究,进行批注,将个人阅读感受融入其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回应了解其阅读情况,这让阅读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意义。[2]

(二)批注解决阅读疑惑,活跃自身逻辑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优势,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手段,在正确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展开思考分析,促使学生为解决疑惑展开阅读批注,联系文章内容活跃个人逻辑思维,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手段,从而间接推动阅读课堂的高质量教学发展。

例如,教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时,首先,结合本篇文章展开探究分析,该篇课文属于科普小品文,在学习中为学生传递生物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牛、鱼、燕子、壁虎尾巴的作用,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导入工作,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围绕主题利用谈话导入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印象中壁虎的形象,从而营造课堂氛围。此时教师再适当引导,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播放壁虎相关的纪录片,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课堂环境。其次,该阶段学生对于壁虎相关的生物知识了解较少,对壁虎断尾再生的功能存在强烈好奇心,此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围绕“壁虎”进行批注,将个人对壁虎好奇的地方整理记录。例如壁虎是动物吗?壁虎都吃什么呢?然后在“借尾巴”处进行标注,提问:“为什么壁虎需要借尾巴?壁虎的尾巴可以一直再生吗?”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探究,在阅读中解决个人问题。为检验学生阅读情况,教师询问学生:“小壁虎都找谁借过尾巴,最后成功了吗?”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批注,发现小壁虎曾向小鱼、老牛、燕子借过尾巴,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因为小鱼需要用尾巴拨水;老牛需要用尾巴赶苍蝇;燕子需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它们的尾巴都有不同的作用。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批注,能够更加轻易地获取相关信息,学生也将在阅读批注中产生疑问,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解决个人疑惑。通过该种方式活跃个人逻辑思维,对于文章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在阅读课堂中敢于提出问题,在探究中获取更多发展机会。

(三)批注牢记重点内容,加深文章阅读理解

素质教育阶段,要求教师站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角度实现手段创新,其中教师为充分发挥阅读价值,在全面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利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手段展开积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整合相关信息,在批注中牢记文章重点内容,阅读印象更加深刻,有助于自身专业素养水平的发展。[3]

例如,教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落花生》一课的教学时,本篇课文为叙事散文,由现代作家许地山所作,其中主要描写了作者与其家人在种植花生的过程中受到教育的场景,其中父亲结合花生的形象为作者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此,教师为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价值,在正确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利用问题设计与学生展开教学互动,例如询问学生:“大家知道花生的种植环节都包括什么呢?花生能够制成什么食物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应,在讨论中教师引出本次主题,顺利展开阅读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让学生自行展开文章阅读,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花生具有什么特点?”“父亲想要借花生告诉孩子什么道理?”“用香蕉、火龙果、葡萄代替花生可行么?”学生在阅读中围绕问题进行批注,通过思考发现正确答案。学生标注“花生的味道很美”“花生可以榨油”“花生价钱便宜”,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学生围绕第二个问题圈画“有用”“体面”“好处”等词汇,在批注中发现文章的关键词,通过该种方式正确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在阅读批注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生在一定基础上展开深度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学生借助本篇课文的阅读,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日后努力成长为一个不注重外表,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秉承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站在学生发展角度实现手段创新。学生在预习中展开批注式阅读,能够将个人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更加直观地展现文章的阅读成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4]

例如,教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时,文章中老舍细腻地描写了北京春节前后的热闹场景,该阶段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行展开阅读批注,将个人感兴趣的部分或独特的京味儿语言进行标注,在批注中谈谈个人对北京春节的阅读感受,通过课前的阅读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批注,为本节课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其次,预习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活跃课堂氛围上,结合课文内容播放老北京春节的纪录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热闹非凡的节日场景。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讲述个人在阅读批注中产生的疑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作者很喜欢在词汇后加“儿”,例如“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等,为解决学生疑问,教师介绍作者老舍的写作特点,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发现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幽默诙谐,其中的儿化音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给人一种接地气的感觉。在阅读教学中发现,该阶段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自主阅读中敢于表达个人疑问,例如文章中的“松枝”“杂拌儿”“大钟庙”“火神庙”“赛骆驼”等,学生发现这些活动在当下的春节中难以见到,因此更加好奇,此时教师借助网络资源满足学生需求,学生结合词汇进行批注,在阅读的同时不仅丰富自身文学储备,同时了解了更多地区的传统文化风俗。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开展产生的强烈好奇心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秉承“注重有效批注,促进深度阅读”的发展理念,有意识地结合学科性质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结合阅读段落展开批注,在独立思考中整合相关信息,提升学习效率,丰富阅读体验。以此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优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壁虎阅读教学文章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捉壁虎
壁虎在夜间出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