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2023-12-10☉华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雨燕内驱力教师

☉华 裔

正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才。而要让“人”成才最重要的不是让其学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其明白自己要成什么才,又为何要成才,树立起坚定的志向,才能逐渐学会独立行走,走笔直的路。笔者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出发,探究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的有效教学改革途径。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整合情境引导兴趣教学

对小学生而言,能够吸引其兴趣的话题有很多,但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兴趣认知深化、知识有效理解内化等方面,却不仅仅是一点兴趣能够维持的。如何通过整合让整个单元的内容都充满趣味,让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在高效、清晰的思路下延展开,是很关键的。而通过单元整合教学,教材能够将一个主题进行思维扩散,例如将“我们的学校科目”延伸出“时间表”“我喜欢的科目”“有趣的科目”“我在学校的一天”等课题,集中在一个单元进行情境创设,以“听、说”带动“读、写”,提升学生对学校英文语言应用环境的整体认知,进而以兴趣带动读写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对单元词汇、句式的应用和理解。

(二)整体主题培养思维习惯

语言学习讲求以点带面的思维养成,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的学习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如果知识点过于零碎不仅不利于学生模块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对于语言基础的思维培养也是很不利的。通过单元整合的方式将原本零碎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整合,以递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主题内容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碎片化教学带来的弊端影响,给学生带来更为系统性的学习体验。例如在《What’s the matter?》这一单元中,将关于感觉的词汇进行汇总教学,包括“happy”“hungry”“ill”“thirsty”等,以此延伸出来的器官单词的用法如“nose”“stomach”“face”等,以及相关的疾病用语,如“get cold”“stomachache”“toothache”等。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词汇,寻找类似词汇间的共同词根、相同用法和应用语境,在相同主题下,教师可以利用多个课时对学生的读写应用进行进阶式的训练,争取以最高的效率完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收获。

(三)延伸活动丰富课堂体验

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下,一个单元情境往往可以延伸出多个趣味主题活动,学生可以在“做中学”,也可以在“学中做”,在一些教学氛围相对宽松的学校,学生甚至可以选择自主安排座次,根据不同主题的单元课程设计不同的听讲方式。例如当需要讨论正反观点时,学生会将座位安排成辩论场景的“两边化”;当需要分享见闻时,会变成圆桌排列,方便每个人站起时是面朝所有人的;而当需要分小组对话时,学生又会将座位安排成“多点开花”的分散座次,方便小组内进行信息交流,同时防止各小组间的互相打扰。

可以说,单元整合教学是学生以点带面进行多种探究活动的有效形式,学生能够从一个主题出发,进行多个课时的课题探讨,既能够更为深入地进行小组合作,又能够将原本浅层次的临时合作变为深层次的友谊交流,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交认知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读写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融入的策略探究

(一)单元概念教学,引导自驱力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良好自驱力的关键时期。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更是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培养的客观要求。进而,从内驱力的概念出发来看待自驱力的培养问题,则更具学术研究价值。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了三种内驱力概念:附属内驱力、自我调高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其中,附属内驱力是当下小学生较为常见的自驱力类型,是指以获得家人或他人的认同或赞许为目的的内驱力。在这种内驱力的影响下,学生或许会表现得很好学、很乖巧,但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惰性思维,变得不会自主思考,只会死读书。自我提高内驱力,则是更为积极的一种自驱力,是以追求个人成就为目的的一种内驱力,这种心理在好胜心驱使下会成为督促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但却容易造成学生过于脆弱的抗压性和过于激进的胜负欲,一旦出现挫败、打击的情况,此种内驱力越大,往往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是越明显的。认知内驱力能让学生真正从自我成长的角度出发,将学习看作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手段和方式,不会过度在意得失和成败,而是更加在意自己的进退和成长,也是当下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

可以看出,单元整合教学与认知内驱力的培养方向不谋而合。通过将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对比自己的收获与成长,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漏,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去精进所学、查漏补缺。相对于传统的“逐课式教学”,学生有了更为自由的成长空间和更为开阔的自我审度视角。[1]

从读写能力培养的角度而言,读写能力的教学从来都不应该是独立的模块,而应该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将“听”与“读”结合起来,教师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留意每个单词的发音方式、每个停顿的用意等,然后在读的时候就是将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的过程,在模式转换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分析信息、解读信息和学习信息的能力。将听与写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写作实践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听力考试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可以从单元主题的背景下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的“听写”训练。例如,在学习《How are you?》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一段简单的对话,让学生判断文中是谁生病了,对话双方身份都是什么,进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让学生尝试手写出所听到的简单对话,如“This is Tom speaking/Hi,this is Tim,how are you?Not very well,I have a cold,and a fever.”通过听写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同声传译”的乐趣,理解这种对话形式的写作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生活元素教学,突出兴趣点延伸

译林版教材在单元主题的编排上充分贴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领域,例如“Is this your pencil?”“My puppy”或者“My school subjects”等,那么,教师在运用单元整合模式进行读写教学时,也要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去提高小学生对生活英语写作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Where is the bird?》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下自己找东西的经历,以对话的形式重现与父母合作找东西的场景。有的学生写了自己一开始找不到,还生气,后来在大人的帮助下找了自己曾经玩过的地方,最后在抽屉最里面的一个盒子里找到了想要找的玩具。其中用到了“got mad”“think about what did you do just now”“may be”“in the desk”等词汇、句子。将先后发生的事用对话的方式展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时态的运用,还要注重人物角色、语气的演绎。

又例如,在教学《Being a good student》这一板块时,为了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读写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辩论,给出一些辩论题目,如:“上学快迟到了,这时国歌响了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做?”“课间应该在教室里准备下节课的内容,还是出去外面玩?”“假期要先完成所有作业再玩,还是每天完成一点?”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在课下准备,让他们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英文的形式,拿到课堂上进行辩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一方绝对正确、一方绝对错误,这也就给了学生辩论的多个“变数”,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观点中找到可以立足的论点,并对其进行随机应变的辩论。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辩论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活动的兴趣点,通过鼓励和肯定的方式让学生敢于挑战和表达,不要过于拘泥一些语法使用、语言逻辑等方面的错漏。

例如,有的学生在表达休息与学习同样重要时,如此说:“I always have a rest when I tired,I think it can help me good study.”虽然句式中有很多的语法错误,但教师仍然要给予学生鼓励,例如“嗯,休息确实能够帮助人恢复能量,当我们感觉到累的时候就要适当休息,大家在累的时候都会有什么具体的感觉呢?例如说眼睛疼,我们可以说‘My eyes feel painful’,大家可以试着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们具象化“累”。很多时候,学生的“累”并不是生理上的疲劳,只是耐心耗尽了、坐不住了,才会产生了“累”的错觉,教师要从学生的“疼痛点”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克服三心二意和没有耐性的坏习惯。例如当学生说“I feel my behind is hurt”或者“I feel boring”时,不要引导学生觉得这些感觉是“错误”的,是“不应该”的,而应该充分理解他们:“Yes,I can understand.May be it’s your mind,it feels boring,so why don’t we help your mind find a way out?”“we can change subject,or listen to some music.”以此引导学生另辟蹊径解决问题,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学习态度。

(三)整体框架教学,培养多方位能力

单元教学往往会跨多个课时进行,因此在课后的视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上的教学内容与课后的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复习和应用的过程中温故知新。正所谓“生活即教育”,只有将所学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够实现活学活用。[2]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顺畅,例如在教学《Summer holiday plans》时,教师布置学生自己做一个“假期旅游计划”,让学生收集一些资料,将自己想要去的景点充分了解一下,整理成“旅游攻略”上交给教师进行“审核”。教师在整理了学生的资料后,在课上让学生将可能会用到的高频词组、句式进行学习和练习,进而在课后学生便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更为熟练地写出自己的“假期旅游计划”。例如,有的学生想要去故宫,查阅了“故宫”的英文“the Imperial Palace”,还查了故宫的悠久历史,其中对“中轴线”和“北京雨燕”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搜集,说想要趁着雨燕筑巢的时候去北京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思路,鼓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北京雨燕“Apus apus”的迁徙路线在课件中展示,研究人员为了探明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将定位器“positioner”放在雨燕的背“back”上,历经八年“years”的时间,才终于确定了雨燕的迁徙路线,是从亚洲“Asia”经过欧洲“Europe”到达非洲南部“Southern Africa”,可以说保护北京的古建筑“ancient architecture buildings”就是在保护北京雨燕。将所学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用我们丰富的头脑去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价值。可以说,将文字转化为知识,再将知识转化为认知,将认知内化为能力,才是有效学习的过程。单元教学能够在具象化情境的同时,内化学生对表面知识的深刻认知,以“立德树人”的理念带动学生多方位能力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有重点、有阶段的教学,还要与实践话题相结合,让教材内容真正“活起来”“用起来”。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建立更为实用、丰富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串联多个课时和课后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思维认知。

猜你喜欢

雨燕内驱力教师
培养内驱力
最美教师
一边飞翔一边睡觉的雨燕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一带一路”上的雨燕精灵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小雨燕减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