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2023-12-10朱瑾郁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小数面积教材

☉朱瑾郁

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以单元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单元中的各个部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能够形成整体化的认知。当前,单元教学已经悄然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不仅契合数学学科特性,也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获得严谨的思维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一课一教”,即一堂课围绕例题展开教学后,然后引入与例题相一致的练习进行训练,不注重沟通单元知识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尽管可以完成课时教学目标,但没有全局观,不利于学生层次性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因此,引入单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数学课堂中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教师应重点剖析教材,把握单元结构,为学生设计大单元学习活动,延长思维的“长度”,助推知识结构的形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形成系统化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体验智力角逐的精彩。

一、研读教材,促进单元教学

(一)把握教学起点,引领有效学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的每册教材由不同的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知识点,虽然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但是,同单元的知识点链接还是非常紧密的。为了更好地实施单元教学,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确定单元教学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选择相应知识点的出发点和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更好地突破每个单元的重难点,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1]。

例如,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知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特征,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虑到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具有“点、线、面、体”的认知经验,所以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应该充分激活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探索新知,沟通形体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特征时,可以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然后想一想它们和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然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降低学习的难度。

数学知识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前后的知识点链接得非常紧密。在实施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沟通前后单元知识的联系,夯实学生的认知基础,带领他们借助已有知识完成新知的内化。

(二)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数学教师往往按部就班,不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而是按照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尽管也可以完成全部知识内容的教学,但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教材。在进行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单元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对板块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行重新编排,满足学生系统化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2]。

在《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单元,教材中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一位小数乘整数、一位小数除以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也就是乘法和除法交叉安排的。在教学本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进行有效整合,将乘法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习,将除法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习,也就是先带领学生将小数乘法的知识全部学习完,再学习小数除法的相关内容。这样的整合,实际上就是将单元中的学习内容分成了乘法和除法两个板块,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知识有更系统的理解。

由此可见,对数学课本中的单元知识进行板块的整合,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实施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教材的设置特点,兼顾教师的授课风格,重整板块内容,促进单元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优化方式,实施单元教学

(一)注重主题研训,实现有效推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对单元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施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主题教学的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实现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机械讲解给学生,尽管有单元教学的想法,但缺少相应的培训,未能付诸教学实践。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单元知识的训练,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集思广益,从而促进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实施[3]。

在《多边形的面积》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单元教学的整体实施,可以开展以年级教研组、师徒、青年教师或者骨干教师为单位的研讨活动,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主题,围绕平面图形的面积探索过程、公式应用作为研究的热点,分享各自以往实施单元教学的经验,提升单元教学的效果。通过纵向分析,本单元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其后续学习立体图形奠定基础。横向分析,主要是将苏教版与人教版、北师大版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摆一摆、看一看、算一算、比一比等多重学习活动,发现图形间的变化关系,教师在实施单元教学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实现有序推进。

在实施单元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参与相关的主题培训,精准把握教材,实现“瞻前顾后”,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课时的侧重点,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融入学习活动。

(二)巧用信息技术,丰盈学习体验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悄然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在单元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展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让单元教学更加具有特色。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披上兴趣的“外衣”,可以拉近学生与单元知识的距离,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积淀基本的活动经验,提升其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圆》这一单元的教学,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石子扔入水中的flash 引入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车轮是圆的,如果不是圆的,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演示,人们坐在不是圆形车轮车上的情形,学生的思维会很快被引爆,无形之中增进了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的花池、一个圆形的花池,让学生分别围绕花池走一圈,思考围绕哪个花池走的路程更远一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借助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将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为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积累感性经验。

可见,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鲜活,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精设练习,强化单元教学

作业是数学单元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布置的作业存在难度大、量多等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必定会泯灭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对此,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考虑层次性、针对性,发展学生的智力,领略学习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提升单元教学效果[4]。

(一)设计梳理性作业,掌握知识本质

梳理性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单元中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训练基本技能。“双减”背景下,梳理性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出“精”而不是量“多”,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要领,助力结构化思维的形成。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梳理性作业:①通过本单元学习,你知道了哪些面积计算公式?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②怎样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③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哪里用到了转化思想?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促进学生梳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感受数方格的魅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设计分层性作业,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的能力有大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科学。在设计单元作业的过程中,要落实分层教学的理念,让作业也体现出个体差异。分层性作业,既能满足学生的能力差异,又能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选择,实现个性化学习。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知识后,教师设计了分层作业。基础性作业: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14 厘米,高13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梯形的上底是12 分米,下底21 分米,高20 分米,面积是多少?一个三角形,底是32 米,高17 米,面积是多少?这个层次的作业,难度较小,直接运用面积计算公式便可算出结果;提高性作业:一块三角形水稻田,面积是9600 平方米,底是160 米,高是多少米?这样的作业,属于变式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拓展性作业: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坪,长30米,高25 米,中间有一条宽1 米的路,草坪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设计综合性作业,提升数学能力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将学生的眼光自然地从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数学的影子。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知识后,教师设计了如下综合性作业:①选择一棵树,估一估,其全部树叶的总面积大约是多少?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②如果这棵树有15000 片树叶,估算一下这棵树叶的总面积。③在互联网上查找一下,有阳光时,一个人一天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树叶释放的氧气。④这棵树在阳光下,一天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这样的作业,有助于沟通多个知识点的联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能仅从课时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而应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细化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化教学,唤醒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科学、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充分凸显出单元教学的实效性和价值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每课时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促进学生完成自主迁移和自主建构,丰富他们的认知体验,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揭开数学世界的秘密。

猜你喜欢

小数面积教材
怎样围面积最大
小数加减“四不忘”
教材精读
最大的面积
教材精读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