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方 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2023-12-10☉江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科小学生

☉江 燕

小学阶段开设的科目众多,语文是其中的基础性学科。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语言表达等能力相对欠缺,通过语文课堂,能让小学生学到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有利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传统的语文课堂在当下暴露了诸多问题,为了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重视创新,为小学生营造更为高效的课堂环境、活跃的课堂氛围,真正让小学生爱上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强化知识迁移,培养思维能力

(一)聚焦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兴趣

许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认为语文实际上就是平常的写字、说话。实际上,这种认识大错特错。语文学科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例如,认字、阅读、写作、鉴赏等。由于语文学科固有的属性,再加上小学教师在教学时缺乏创新,墨守成规,只是单纯的口头讲解,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情况下,许多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才能配合教师,用心学习语文[1]。

例如,在《海底世界》一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只要让小学生了解本篇课文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大多数小学生对于海洋是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学生虽然去过海边,但是,对于真正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并不了解,在上课之初,教师可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关于海底世界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能够从视觉上对海底世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视频、图片的呈现方式,更符合当前小学生的喜好,对提高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小学生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开展文章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与写作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通过前期的导入,他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各种的文本分析与鉴赏中,真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语文学科要立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与要求,就要彻底摆脱原先的教学模式限制,在课堂上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二)营造良好氛围,充实学生体验

从小学生的学科学习过程来看,课堂氛围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不可忽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当小学生处于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时,能更好地激发与调动他们的语文思维,有助于语文学习[2];当小学生处于枯燥、乏味的课堂时,他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愿配合教师。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调动,充实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是一门趣味性学科。

小学生非常喜欢看西游记的电视剧和动画片,对于西游记中的很多故事情节是比较熟悉的。在教授学生《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这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猴王出世是哪个名著中的故事吗?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在教师的这一提问下,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如有一些学生说:我知道,我知道,是西游记中的故事,讲的是西游记中关键人物孙悟空的诞生。教师继续提问:那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由于每一个学生在观看了西游记中的故事后,都有不同的感受,在讲故事时,语言色彩或者语言组织等各有不同。通过在课堂上实施“讲一讲”这一活动,保持了轻松的课堂氛围,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发言、表达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高效语文课堂中,应保证课堂氛围的活跃性,使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有更为丰富的体验,不再只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提高语文能力与综合素质而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

二、变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语言运用

学科教学成效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能力,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全面创新。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主要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不具有主动性。而在当下,这种教学显然已经不适用,教师应适应教学要求,并考虑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学习能力,引入情境教学法等方式[3]。情境教学以教学内容中的情境为前提,力求通过情境的营造,让学生的学习受到情境的感染。为保障情境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要关注情境的创设。

例如,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保障学科教学任务的实施,教师在课前可带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情境的创设。小学生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他们认为过年能穿新衣、收压岁钱,班级内的学生,对于春节是相对熟悉的。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献言献策,如,一些学生提出,可以在教室内挂中国结;一些学生提出,需在教室内贴窗花与春联等。通过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情境的创设,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所营造的情境更接近真实的春节场景。当学生置于这一情境时,对课文中北京春节的场景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北京春节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在十分逼真的情境内,感受到文中所描写的春节热热闹闹的场景,徜徉于文字的海洋中。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春节的节日习俗、传统美食、节日活动等,通过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分享,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极为重要,要让学生学会品味与鉴赏语言,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与艺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逐步锻炼其语言能力。

(二)开展合作学习,深化知识认知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目标有显著的区别。原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开展的绝大多数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能力应付考试,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更侧重于对小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语言、习作、阅读等能力。许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思维受限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与讨论的方式,开拓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小组内的交流与讨论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思维碰撞的过程。通过科学分组,设置讨论任务,能够深化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一些小学生在课下有一定的历史积累,知道圆明园毁灭的前因后果,但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因为积累的历史知识有限,缺乏历史时空观,无法理解圆明园毁灭对我们造成的损失。针对这一课的学习活动,当教师带领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梳理后,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圆明园是什么?对我国有着怎么样的意义?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其遭到了毁灭?发生在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呢?然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虽然在课本上可以寻找到答案,但为了让学生从更深的角度认知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一些历史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答出这些问题,他就可以向小组内的其他同学阐释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向同学讲述中国近代在世界上所处的局面,以及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情况。有的学生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只是可惜圆明园中宝贵文物流往海外,但有的学生却可以看到,作者通过这一篇文章的书写,感慨当时中国的动荡与衰弱,希望每个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国的崛起作贡献。小组合作与讨论,能够引导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和浅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多组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其思维,更好地发散思维。

三、启迪学生智慧,拓展知识广度

(一)重视拓展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阅读量,教师不仅要引导小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更需要指导小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通过扩大阅读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有助于他们成长的读物,使小学生能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技巧。拓展阅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文章主题等角度展开分析[4]。

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叶圣陶的其他作品。叶圣陶是现代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领域广受欢迎,如《一粒种子》《小白船》《玫瑰与金鱼》《快乐的人》等,这些都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在实施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阅读方法的传授,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课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阅读这些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未读懂文章内容,可多次反复阅读,直到了解了文章主旨与内涵后,再继续下一作品的阅读。阅读分为粗读、细读与精读,每一遍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题时,可以寻求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让教师与家长帮助解答,保障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班级内,每两周都要组织一次阅读分享会,让每个小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外读物时的感受,通过这种分享活动,让小学生增长见识。

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应多组织一些拓展阅读活动,使小学生的阅读走出教材限制,从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中开拓思维。

(二)巧妙设置问题,形成语文思维

在当前的学科教学中,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仅负责教学引导,在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与引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给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带动下,可以层层深入讨论与分析,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就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十分被动,比较习惯于机械接受教师的各种安排。为使小学生具备语文思维,形成语文核心素养,需重视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主探究。

如《少年闰土》一课,这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描写了鲁迅先生在少年时期的好朋友闰土。在文章的最开头,通过细节性的描写,在人们眼中呈现了一个朴实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设置以下几个问题:闰土与作者是什么关系?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少年闰土的形象?通过作者的描写,反映了什么本质?后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既在阅读中理清了文章内容与思路,又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可标注出来,随后在集体讨论时向教师提出,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来解答。

语文课堂上的问题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与习惯养成,且要控制好问题的深度,应该立足于当前小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能力,以保障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并适当拓展其知识面。

综上所述,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作为综合性学科,语文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创设高效课堂,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学科小学生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超学科”来啦
我是小学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