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大单元 设计大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2023-12-10顾晓飞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情境作业数学

☉顾晓飞

“加强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中心任务。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质效性,对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效,我尝试作业改革,以大单元教学理念为指导,优化作业结构、丰富作业形式,设计大单元作业。现结合日常实践研究,谈谈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意义

大单元是一种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学习单位,可分为自然单元与重组单元。自然单元指教材中原有的单元内容,重组单元是重新组合编排而成的单元,可以是学科内的重组,即打破原教材内容的顺序,也可以是跨学科重组,即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内容整合成一个新单元[1]。

大单元数学作业设计是一种整体设计思想方法,该设计结合数学核心素养,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对数学作业进行整体构思,重新编排作业内容。大单元数学作业设计遵循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以单元为背景设计数学作业,以整体意识对数学作业进行结构化设计,让数学作业变得有关联、有系统、有层次,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与结构思维。

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是一种点状设计,而大单元数学作业设计则是一种线性设计。大单元数学作业设计以单元大概念为中心、以核心问题为主线,体现了学科内容的整体性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大单元数学作业设计,是对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目标、内容、时间等要素的整体考量与统筹安排,让传统的课时作业从孤立、碎化走向关联、完整。大单元数学作业设计不仅增强了课时作业之间的联系,而且提高了课时作业内习题的黏度,使作业更具结构性和递进性。大单元数学作业设计更加开放、灵活,增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交叉,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大单元数学作业以单元视角进行整体设计,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养发展。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育人性原则

立德树人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必要补充,理应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义,坚持全面发展育人理念。大单元数学作业设计目标要体现育人性,站位要高,目光要远。作业不是应试的工具,不能局限于数学知识的复习,满足于数学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思维能力、数学品质,指向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着眼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系统性原则

大单元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是基于单元目标的作业设计,体现数学知识和课时作业内容的系统性。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有别于以往的课时作业设计,是以大单元视角整体规划,把单元目标和内容进行分解,紧扣单元要素,对单元所有内容予以系统安排,进行统筹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作业群。单元作业的系统性还体现在课时作业内部的结构性。课时作业可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相互衔接、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大单元作业从单元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目标内容,使课时作业更加精简浓缩,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达到为学生减负的目的。

(三)综合性原则

知识的综合性是数学大单元作业的最大特征,也是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大单元作业立足单元的整体设计,将多个知识点融合起来,这些知识可以来源于同一单元,也可以是不同单元,甚至可以是其它学科知识。在设计数学大单元作业时,需要先进行知识梳理,通过学科内部的知识勾连,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关联,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再将总的知识框架进行分解,将各知识点细化到课时作业之中,让学生逐一运用知识解决相应数学问题。

(四)实践性原则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能够帮你解决。”数学大单元作业以实践性活动为主,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方式,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实践体验中理解。实践性作业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作业的主人,同时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用实践推动学生思维进阶。

(五)层次性原则

数学大单元作业是由多个课时作业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作业链条。大单元作业中的各课时作业之间相辅相成、承上启下,课时内的习题由浅入深、富有层次。数学大单元作业难度适宜、分层设计。大单元作业有难有易,遵循了个体差异性特点,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信手拈来”;稍难的作业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完成;高难度的习题让优秀生有了挑战自我的机会。大单元作业的多个层次,给学生增加了选择的机会,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选择作业,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可能。

(六)延续性原则

数学作业从时间维度分为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学年作业等。大单元作业是一组课时作业群,由前后连贯的若干课时作业构成,因此,是一个单元作业或者是一个学期作业。数学活动周期比较长,作业时间跨度比较大,因而作业具有延续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说是一场“持久战”。数学大单元作业同时遵循了“双减”要求,控制每天的作业数量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大单元作业虽然时间上具有持续性,但减少了总的时长,并没有增加学生负担。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立足“大情境”

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比较简单、机械,一般让学生抄写抽象的概念、性质等内容,或者是做一些格式化练习,导致部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逐渐降低,时常产生拖拉作业的现象。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还缺少具体的情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钩,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降低了数学的育人价值。即便有些数学作业设计也能依托情境,但只是一些独立的小情境,习题与习题之间的情境缺乏联系,这样就使数学知识内容产生割裂,影响了知识建构的系统性,导致学生思维的碎片化。

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应当以大情境为载体,将所有知识内容融入一个大的情景之中,使若干个独立的课时作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大情境是针对小情境的一种概念,它不是着眼于某一道习题,也不是针对于某一个练习,而是指向整个单元的若干个练习,是参照一个大单元作业的情境。大情境容纳了诸多的符号化的知识,学生通过情境可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现知识的本质,获得自主性发展。

以大情境为背景的数学大单元作业,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容易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有助于给学生注入持续动力,让学生主动探究,对完成作业乐此不疲。以大情境作为载体的数学单元作业,给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有助于促进知识、方法、经验的迁移运用,有利于学生展开结构化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大情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我在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时,常常以一个大情境为统领,同时在大情境中分设若干个小情境,将知识分解到各小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2]。例如,《多边形的面积》一单元中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为了将这些内容有机串联到一起,促进学生的融会贯通,我在设计作业时,创设了一个大情境:“为了振兴乡村,马庄村因地制宜,准备建设一个百花园,有一块地分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分别种植菊花、玫瑰花、郁金香。”然后,我围绕每种形状土地的面积以及种植花卉的棵数等方面的问题,一共设计了四个课时作业,这四个课时作业均围绕“百花园”这一场景展开,将本单元的各知识要点一一融入这个大情境之中,学生在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巩固了多边形面积知识,较好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迁移能力与空间观念。

(二)基于“大项目”

新课程倡导“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持续性等特点。项目化学习以包括问题在内的项目为中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而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探究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项目化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项目化学习为大单元作业设计提供了路径,在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我以大项目为抓手设计数学作业,实现数学单元作业的整体架构。

大项目是一项大任务,它具有挑战性,融合了综合知识内容,它具有真实的情境,有极大的聚合力,能促进深度学习,助力素养提升。基于大项目的项目作业,是一份系统性、持续性的作业包。项目化作业的设计分为选题、计划、探究、制作、展示、反思等流程,根据不同流程可划分为计划、技术、制作、展示等类型。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图稿形式、日记形式、实验记录、调查报告、工艺作品、录音视频等。我时常以大项目为抓手,设计大单元数学作业。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单元主要涵盖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表面积及计算方法、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在设计该单元的数学作业时,我将单元中的各个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创设了一个“六一节互相赠送礼物”的情境,提出了“制作礼品包装盒”的任务,以“制作礼品包装盒”这个大项目为载体,分别设计了三个项目化作业,让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完成作业。第一份作业是计划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项目,自主制定实施计划,设计任务方案,绘制包装盒平面图,计算需要耗费多少材料;第二份作业是制作类作业,学生自主选取材料,根据设计图稿,亲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包装盒;第三份作业是展评类作业,回顾自己制作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从美观度、结实度等方面对自己的包装盒进行评价,将制作经过和作品成果的介绍拍摄成视频或者制作演示文稿。通过大项目的作业设计达到了知识的融合、学科的跨界,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系统建构与学习作业的延续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三)依托“问题链”

数学作业应起到学以致用、温故知新的作用。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思维、提升德性。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作业称之为问题类作业。问题类作业的完成路径有多种,如书写、观察、实验、制作等。问题设计的好坏影响了作业的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练习成效。好的问题具有情景性,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好的问题富含思维,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与批判思维。

基于大单元设计的问题类作业,应当以大问题为中心,以问题链为形式。大问题是一个单元中的核心问题,问题链是一组具有关联性与层次性的小问题,是对大问题的分解细化。问题链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系统思维。

在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我常常采用问题链的方式。通过追问的方式,逐层设计问题。例如,在设计《圆》单元作业时,以如下三个问题为三份作业的中心问题:“圆的特征知多少”“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面积怎样算”。在“圆的特征知多少”这份作业中,我又设计了几个小问题:“你知道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你会使用哪些工具画圆?”“你会用圆规画一个直径4 厘米的圆吗?”“你能把这个圆的半径、直径全部画出来吗?”“如何在边长8 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圆?”“你能用圆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吗?”这几个富有层次的问题,紧密相连,形成一根完整的链条,由具体到抽象,由封闭到开放,帮助学生复习了圆的相关概念,系统梳理了圆的知识,锻炼了画圆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依托问题链的大单元作业设计,还可以通过联结、变式、类推等方式构建问题链。

大单元作业设计是一种整体设计理念,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作业效能。让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大单元,设计大作业,助力学生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丰厚素养。

猜你喜欢

情境作业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