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推动产业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3-12-10蔡益清
蔡益清
一、前言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并生产了各类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同时对煤炭、石油、电力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日俱增。至21 世纪,全球能源消耗更是剧烈增长,由于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上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频出现,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措施以减少碳的排放。在2020年9 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自“碳达峰”至“碳中和”计划仅用30 年时间,可谓任务艰巨。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资本结构将面临一轮低碳化发展的变革。据波士顿公司估计,至2050 年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共需投入90 万亿至100 万亿资金。面临如此大的资金需求量,绿色金融作为专门针对绿色、环保、节能等领域提供金融服务的活动,必然将在实现“双碳”目标、产业低碳发展转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双碳”目标的意义与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一)“双碳”目标的提出
在2020 年9 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目标简称为“双碳”目标。2021 年10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文件从2030 年和2060 年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出发,规划设计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能源体系等十多个方面,成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中的总纲领,总部署,确保“双碳”目标能够按时保质保量达成[1]。
(二)“双碳”目标的意义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达成这一目标体现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全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并且促使我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因此,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1.体现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
“双碳”目标是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不仅在国内经济发展时,需要将其放在战略布局的首要位置,做好产业结构绿色调整,发展绿色低碳科技及应用,倡导全民绿色低碳日常生活,而且还要带动其他国家一同做好绿色低碳发展,展现我国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
2.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全产业链的整合升级
据统计,目前我国碳排放最多的产业是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企业。要实现“双碳”目标,工业企业低碳转型是关键。因此,制定绿色转型新战略,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借助高科技手段,多元化减少碳排放量,通过行业上下游联动,产业链联盟等方式,逐步形成低碳化的发展模式,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全产业链的整合升级。
3.促使我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目前,我们不单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还越发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促进产业低碳化发展,而各产业经过绿色转型,也将推动经济朝着高质量的方面不断发展。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2016 年8 月,经国务院批准,央行、财政部、发改委等七大政府部门共同颁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从中不难看出,绿色金融是专门针对改善气候,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项目领域的相关金融活动,对于推动产业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双碳”理念也会通过绿色金融传导至各个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在优化绿色投融资结构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因此,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对我国经济质量全面深入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要的金融政策,其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产品体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等[3]。这些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行各业不同绿色项目及低碳转型的资金需求,多元化的产品体系给到企业更多的融资选择,使得企业能够在绿色发展中选择最合适的融资产品,更好地发挥产业低碳化转型的作用。据国家官方数据统计,至2022 年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22.03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8.5%[4];而我国的绿色债券在2022 年的发行规模为8720.16 亿元,同比增长了43.35%,同时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达到了1.54 万亿元。该数据表明绿色金融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绿色金融产品已经渗入了全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灌输到了各行各业,为促进产业低碳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绿色金融推动产业低碳发展的困境
(一)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无法细化落实,可操作性不强
在宏观层面,我国早已建立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体系政策,然而相关细则还不够完善,难以形成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各部委出台的绿色金融文件以倡议性政策文件和部门规章为主,法律文件效力层级较低[5],而绿色金融的实际操作,最终也必须落实到基础层面。而目前有许多地级市、县的地方政策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政策层面,并没有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对于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一线金融机构,也缺乏指导性的实施细则。而这些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过程中,也缺乏一些落实的细化标准及具体的执行流程规则,导致部分地方开展实施绿色金融的推广进度较慢,实施操作非常随意,实施效果不显著,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实施绿色金融仅仅停留在理论政策层面,实际操作层面的效果不明显。
(二)绿色金融产品设计的期限结构的不匹配导致无法满足企业低碳发展的需求
绿色金融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但各个产品之间的发展规模大小不一,主要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主,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的规模很小,绿色信贷的规模又远大于绿色债券,各产品结构相对不平衡。而就绿色信贷产品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周期都比较短,而绿色项目通常都是投资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项目,整个绿色项目过程中需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做支撑。目前的绿色信贷与实际绿色项目的周期不匹配,导致了出现绿色项目还未实现收益,但绿色信贷归还时间已到,要按照还款计划按期归还绿色信贷的本金和利息,导致绿色项目发展受到了资金的限制。另外,绿色信贷产品资金投入的项目都是符合绿色低碳标准的项目,但不适用于高碳企业低碳化转型的资金需求,而与新的绿色低碳项目相比,原有高碳企业低碳转型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因为对我国来说,留给我国整个产业实现低碳化转型的时间并不是十分充裕。因此,相对新建绿色低碳项目来说,将原有的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但目前这些高碳企业并不满足现有绿色信贷的标准,现有绿色金融产品难以满足高碳企业低碳化转型的融资需求。
(三)企业绿色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绿色金融机构与项目存在信息不对称
目前,我国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比较模糊,不同部门所公布的绿色项目范围存在一定差异,使得金融机构等投资主体在判断所投项目是否属于绿色低碳领域时存在模糊概念[6],使得金融机构在投资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造成了项目投资的交易成本增加,增加了项目的投资风险。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我国各个行业将逐步改变原有的产业生产工艺流程,向着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开展的新项目也以绿色节能低碳为主。然而,目前新的绿色项目良莠不齐,模式还未成熟,投资回报不确定,风险较大。而金融机构在使用绿色金融进行项目投资时,会根据现有项目的信息进行可行性评估,但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往往低估了项目投资的风险,高估项目投资收益,得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就当前来看,国内还未严格执行信息强制性披露,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进行披露,其信息质量也无人考究,因此企业往往报喜不报忧,进行选择性披露或者部分信息失真的情况。而信息披露不完善也导致了政府部门监管难度增加,绿色金融给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后,其具体利用绿色金融的资金做了哪些业务,是否切实落实到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的业务之中,往往不得而知,给了一些打着绿色项目幌子的“洗绿”企业占用绿色金融资源的机会。
(四)绿色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专业人员相对欠缺
近年来,随着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战略布局,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但是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首先是绿色金融标准版本不一。例如,央行、发改委和证监会出台了不同的绿色金融标准,各地方政府也发布了各自的绿色金融标准,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绿色金融发展的规模和进程不一致。而国家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未能有效统筹协作,加之未建立有效信息共享平台,加大了绿色金融监管的难度,以至于一些“洗绿”的企业占用了绿色金融的资源,久久未能被发现并予以制止。
另外,对于绿色金融业务人才的缺乏也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之一。首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绿色金融业务对专业要求非常高,不但要了解各个绿色金融产品的属性及优缺点,还必须深入了解各行各业的流程特点等丰富知识,目前这样的人才在绿色金融领域可谓是凤毛麟角。同时,在企业领域同样缺乏熟悉工业流程并精通工业低碳化发展转型的专业人才,目前是低碳化转型初期,虽然明白专业化人才有所欠缺无法避免,但这些人才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当大力培养。
四、绿色金融推动产业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出台各项实施细则予以落地
首先,政府部门应从“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出发,全方位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细化并完善各项实施细则。尤其是地级市、县必须统一落实标准,完善具体操作执行的规则办法,持续健全支持体系,全方位推进国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本结构低碳化发展的转型。
其次,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其绿色金融与企业低碳转型的业务量相对较小,地方企业并无低碳发展的需求,导致政策体系无法落实的情况。因此,应当制定相关低碳转型的配套政策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于高碳企业应当促使其实施低碳转型的措施和手段,如其绿色评价标准不达标则可强制要求其进行整改。另外,还应当鼓励和大力宣传绿色金融,引导和培养当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心,全方面落实产业低碳发展。
(二)依据产业低碳发展需求设计绿色金融多样化创新产品,建立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不平衡,产品设计期限不匹配等问题,相关部门需要从实现“双碳”这一终极目标为基点,深入调研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情况,充分了解目前企业低碳转型的资源需求。制定若干扶持政策,对于除绿色信贷外的绿色金融产品,需要实施若干鼓励宣导的措施,使得绿色金融产品市场发展更为均衡,更好地推动企业低碳转型。各金融机构要从自身入手,积极下探企业充分调研,清楚企业资金使用周期及低碳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发和设计多样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使得新产品能与企业需求相契合,更好地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业低碳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还应当建立各类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使得绿色金融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企业低碳化发展的积极性,增加产业低碳转型的需求。对于低碳转型企业而言,政府可以出台相关转型扶持政策,给予相关低碳转型的补贴,降低低碳转型企业的综合税赋,并提供相关低碳转型发展的咨询服务,引领各行业企业开展低碳转型发展的道路。对于开展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发放绿色金融相关奖励、贴息、担保等各项支持和优惠,提升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意愿,并鼓励他们进行多样化研发和设计金融产品。
(三)构建完整绿色信息披露机制,实现绿色信息统一、充分、完整披露
政府部门应当针对绿色金融产品,明确并统一绿色项目的判定标准,消除在绿色项目评价标准上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披露层面,针对因企业未强制披露绿色信息导致绿色信息不完全、信息失真,使得政府监管部门难以监管等问题,应当针对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设计并制定一套系统化的绿色信息披露机制,明确信息披露义务人及各项绿色信息披露的内容、频次和标准,充分披露企业的绿色信息,如有企业未能按照规定执行披露,应当严厉处罚违规信息披露的义务人。通过这套系统化的绿色信息披露机制,实现绿色信息统一、充分、完整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外,还应当建立专门针对绿色项目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年或者固定时期对绿色项目进行测评,反馈项目绿色发展进程,评估当期及后续产生的风险,并与信息披露机制连通,有效防止企业借助绿色项目 “洗绿”的情况发生。
(四)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政府监管与产业低碳化发展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在绿色金融发展推动产业低碳转型过程中需要做到实时进行监管,务必应当尽快建立一个健全绿色金融监管体系。简单来讲,首先要将各个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梳理清楚,建立一个核心主管监管机构,其他政府部门配合进行协同监管的完整监管体系,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在监管权责交接处出具书面文件予以明确,明确指出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协同监管的具体落实办法,有效利用绿色信息披露机制,及其他相关联的信息共享资源,建立信息数据库,实施跟踪并统计分析各项数据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和指标,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阻止和打击企业的“洗绿”行为。
目前国内绿色金融专业型人才非常匮乏,培育一支专业化的高端人才梯队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及推进中国产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许多金融方面专业知识,也要对整个产业链的流程及各个环节的碳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及前景都要有深入的了解。而这些专业人才不光要在绿色金融领域引领发展潮流,还要在各个低碳发展的行业中发挥作用,正确高效引导产业低碳化发展,更要在政府监管部门针对各个环节的协同监管作出贡献。
五、结语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朝着低碳化发展势在必行,其间的资金需求是巨大的,而绿色金融作为定向为绿色、环保、节能等领域服务的金融活动,必然需要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仍然有诸多不足,在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企业低碳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境,如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未能细化落实,可操作性不强;现有绿色金融产品不能很好满足产业低碳发展的需求;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绿色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相对欠缺等等。因此,为了绿色金融良性健康发展,更好推动产业低碳发展转型,针对目前发展困境,我们应当贯彻落实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出台各项实施细则予以落地;依据产业低碳发展需求设计绿色金融多样化创新产品,建立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构建完整绿色信息披露机制,实现绿色信息统一、充分、完整披露;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多项具体实现路径,早日摆脱困境,最终完成产业低碳化发展转型,达成“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