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试题的创新方向与教学启示
——以近两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为例
2023-12-09黄凌
黄 凌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也与时俱进,越来越重视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本文试选取2022 年和2023 年高考选择题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探寻高考选择题的命题趋势和创新方向,以期对高三师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近两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创新方向分析
方向1.注重“四史”教育,坚定政治立场
近两年的高考试题选取大量有关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改革开放史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示例1】(2022·北京卷·8)1946 年4 月8 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本题叙述了重庆谈判后中共代表王若飞等人飞机失事后引发各界的沉痛哀悼,以此为情境,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口号在当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战结束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社会各界的哀悼活动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的愿望,故选D 项。
【示例2】(2023·全国甲卷·30)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本题以中共一大关于当时工作重点的讨论为主题设置情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作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在救国大业中表现出的先进性、创新性。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为此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动员组织工人阶级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故正确答案是C 项。
方向2.精选命题素材,突破思维定式
近两年的高考试题通过呈现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和具有思辨特征的材料,加强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引导考生突破思维定式,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示例3】(2022·全国甲卷·3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 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本题情境聚焦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的落脚点并未落在常见的交通运输业和石油化工业领域,而是另辟蹊径,突出内燃机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深度理解,学生如果仅靠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和作答套路,则无法进行正确推理。由材料信息可知,内燃机的使用改变了多人协作的大农场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个人化、小型化的家庭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故选A 项。
【示例4】(2023·全国乙卷·34)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 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 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本题围绕20 世纪30 年代美国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的史实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对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影响的深入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依据材料可知,“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到1938 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 多个”对此的合理解释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经济危机造成的,因此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故A 项正确。
方向3.落实依标施考,构建知识体系
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既落实依标施考,加强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同时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整合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示例5】(2022·广东卷·6)
1889 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
二人争论的问题是 ( )
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
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
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
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
本题以1889 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构建学习情境,考查考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本题需要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逻辑推理和得出结论,需要考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拨开错综复杂的历史表象,探寻其中蕴含的本质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回应外来挑战的首次尝试,也是技术救国的“器物型现代化”。从材料中两人的观点来看,两人能够达成的共同点是铁路必须要修筑,这体现了两者修筑铁路的目的都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中国的近代化;但是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无法达成共识,这也体现了中国近代化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的历史趋势,故选D 项。
【示例6】(2023·全国新课标卷·25)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 )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本题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创设情境,题干材料将必修的“百家争鸣”与选择性必修3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相结合,考查荀子、韩非、李斯思想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对必备知识的整合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方向4.突出学科特征,侧重时空观念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无处不在,无题不有。
【示例7】(2022·山东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 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 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 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 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本题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分布区域来设置情境,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特征。从设问的表述“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可知,考生需要综合题干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首先提取和概括材料信息: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断: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故正确选项为B 项。
【示例8】(2023·全国甲卷·25)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公元2 年
公元140 年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本题以两汉间湘江流域和江浙一带的人口增长差异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准确运用时空观念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首先要弄清图中显示的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江浙一带和湘江流域同属江南地区,当时整个江南地区处于开发初期,江浙一带和湘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差不多,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不大,湘江流域人口增长速度之所以大于江浙一带,关键就在于外来移民数量的大量增加,故选D 项。
方向5.落实“五育”并举,增强文化自信
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在充分体现对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引导——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将健康观念和意识融入高考考查理念,将劳动精神和实践列入高考考查要求。
【示例9】(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本题以宋代海外贸易输入、输出商品的类型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宋代手工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提取和概括材料信息可知,宋代海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并且政府每年从中获利颇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知,宋朝手工业较为发达,其产品享誉海外。本题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旨在引导考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
【示例10】(2022·广东卷·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本题以广东地方史中广州出口的瓷器设置情境,考查对清代手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广州是当时中外贸易集中的窗口,中国所生产的瓷器从广州销往国外,其中部分是中国名窑所生产的瓷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输出;“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体现了西方文化的输入。由此可见,当时的广州从时空上成为了中西方贸易的交汇点,故选A 项。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广州在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贡献,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示例11】(2023·全国乙卷·30)
上图分别为1955—1956 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本题以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设置情境,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艺术发展史。解答此题,首先要关注“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一关键信息。根据这一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拍的电影动画片在利用电影这一现代科技的艺术形式下,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并且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体现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上的不同,从而说明新中国的艺术创作积极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二、教学启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统编教材和历年高考真题,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优化和更新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从更新、更多元的角度学习和认识历史,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一,要关注统编新教材中出现的新的历史概念、历史叙述和相关结论,在必备知识方面做到适时更新;同时,还要以《中外历史纲要》为依托构建通史知识体系,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依托构建专题知识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构建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第二,要持续关注高考命题新趋势,并结合主干知识,把审美能力与修养、健康观念与意识、劳动精神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高考复习中,增强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
第三,要研究高考命题的文化立意和价值立意,重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文化,思考地方特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内涵丰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融合,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路径和方法,但不管如何设计和运用,都应该坚持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不急于求成,不好高骛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