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方向 夯实过程
——“三新”视域下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2023-12-09谢咏梅靖同咏
谢咏梅 靖同咏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教师培训中心)
每年高考后,不少学生有这样的感叹:“学的都没考,考的都没学”“教的都没考,考的都没教”。为何如此呢?因为我们日常备考往往是知识立意,围绕着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易混易错、基本技能展开;而高考则是素养立意,以知识为载体、以情境为手段、以问题为核心、以素养为目标。那么,一轮复习该如何推进呢?
一、明确方向,增强备考的针对性
1、研究高考顶层设计,体会国家意志
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和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高考试题评析》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学习,知晓新课标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把握新课标中高考命题的三原则,即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学科素养为目的、以解决情景问题为重心。通过学习,整体理解“一核四层四翼”,明确高考为何考、考什么、怎样考,即是强调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下问题,以达到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考核要求。通过学习,领会命题人的考查意图,明确高考的考查载体、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
2、把脉高考命题趋势,精准导向教学
高考命题立意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的转轨。一轮复习中,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考的定位和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这对于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毫无疑问,意义深远。
2023 年高考历史全国卷有如下特点: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五史”考查体系;落实教考衔接要求,彰显核心素养立意;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考查思维品质;试题依标施考,试卷结构均衡,题量和难度适中,试题情境友好平实。了解以上特点,一轮教学才更具针对性。
二、夯实过程,增强备考的实效性
1、一轮复习之整体思考
(1)一轮指导思想
首先,通过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其次,通过归纳总结,构建体系;再次,通过课堂探究和课后训练,提升能力和素养。一轮复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关联化、体系化整理,揭示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方便学生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2)一轮复习模式
建议实行“大通史+小专题”模式,即以《中外历史纲要》构建框架,以选择性必修进行专题细化,打通两者之间的藩篱。如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依据大通史可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和明清六个时期;如果细化专题,明清时期可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必1)、经济与社会生活(选必2)和文化交流与传播(选必3)三个方向展开,而其中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又可从政治体制、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货币与税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等角度进行细化。其余以此类推。
2、一轮复习之课标把握
(1)如何把握专题的关键问题
新教材知识容量大,骨感结论多。如果面面俱到,不知取舍,往往面面不到;如果大费周章,补充太多,往往又吃力不讨好。该如何把握专题的关键问题呢?这里以必修课程“人民解放战争”为例:
据上图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这一专题,史事的范围是解放战争的进程,但关键问题只有两个,其一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其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我们要通过复习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两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等素养。
(2)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包含的史事多。需要老师在分析课标的基础上,将教学的重点提炼出来。通过重点内容的突破,推进整体内容的教学。
在必修课程“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这一专题中,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变动的主要表现是各国的变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但商鞅变法包括诸多内容,如果逐一讲授,则难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教学中,教师可将商鞅变法的核心措施及其影响作为重点,如推广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瓦解了井田制;奖励军功——打破世卿世禄、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突出这三个要点,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制,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一轮复习之教材整合
(1)基于新课标的“单元内”内容重组
如“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这一专题中,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如下图:
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对单元教学内容重组如下:
单元内容重组后,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2)基于新课标的“单元间”内容重构
依据新课标的内容要求,我们知道,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而且还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思路下,我们可将部编新教材的两个单元整合为如下图的一个大单元。
这种大概念式的整合,不仅凸显了三个史事的内在关联,而且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有利于学生迁移和调动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
(3)基于视野的中外关联式整合
在一个大的时空背景下,我们可将中外同一时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事整合在一起。如下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这种大的时空背景下的横向整合,既能使教学内容更加集约,又有利于学生在更为宽阔的大视野下认知历史。
(4)基于立意的主题贯通式整合
一轮复习中,我们可以采用主题的形式,对历史发展进程中有前后关联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如下图:
这种基于主题的纵向整合,将分散于各课时的相关内容贯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学习主题,使得教学活动更有意义。
4、一轮复习之真题运用
(1)从高考真题中提炼出备考重点
一轮复习往哪里去?除了把握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外,还可从近五年的高考真题中提炼出备考重点。具体做法示例如下:
高考试题三位一体细目表
首先编制高考试题三位一体细目表,然后对近五年的高考真题进行逐题研究并归纳其考查重点。通过研究高考真题的考查重点,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会更强。
(2)从高考真题中感悟好素养考查
高考如何考查核心素养,这里以2023 新课标卷43 题为例进行说明
本题对历史学科素养进行了全方位考查。时空观念——可以在中国古代史范围内,选择任意一个地域(如东北、西北、西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史料实证——史料可源自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然后在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等方面对观点进行历史阐释。最后,站在家国情怀的角度,对观点进行升华。
(3)从真题答案中总结出解题策略
从历年真题的参考答案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题,其答题思路为“多点影响+世界影响”。但仅此还不够,我们还得进行变式训练和题型拓展。变式训练,如殖民扩张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影响等;题型拓展,除了上文总结的世界范围内影响题的作答思路外,一国范围内影响题该如何作答,小范围内影响题该如何作答,其他题型的答题思路又如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从高考真题中思考并总结的。
5、一轮复习之课堂教学
为何有些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原因在于尽管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重复关联,自然也就难以迁移和运用。一轮复习就是要在知识与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新情境下迁移知识,解决问题。
(1)知识的梳理与总结
首先要进行粗线条的知识梳理,如下图:
然后在梳理的基础上,列表归纳阶段特征。如下表:
单元整体归纳
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分合和重构,这样的知识才是能够被迁移和运用来解决新情境下新问题的活化知识。
(2)概念的理解与突破
为何要重视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高考的切入点,是学科能力的基础和依托;历史概念是课标的基本内涵,是历史学科的细胞和要素;历史概念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和抓手。
如何才能理解和突破概念呢?这里以下图示例:
(3)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众所周知,只有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所以,在“做中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捷径。
如何“做”呢?这就需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好情境问题。设计问题一般有这样几条路径:即知识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素养化。笔者在《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课中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材料略):
三个问题有如下特点:
其一,符合课标要求。本课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上述三个问题围绕新课标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教学内容情景化、问题化、生活化,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解决情境问题,提升核心素养。
其二,问题层次分明。问题一为基础性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从教材迁移作答;问题二为中外关联式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比较作答;问题三为应用性和创新性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当今世界局势,创新作答。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三,落地核心素养。问题一要求学生运用时空观念,进行史料实证。问题二要求学生在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就两者的异同进行历史解释。问题三要求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解释并生成家国情怀,即树立维护世界和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
6、一轮复习之习题讲评
为了有效避免学生“一讲就懂、一做就错”局面的出现,讲评课一定要调动学生参与,力戒“一讲到底”式的满堂灌。对学生而言,过程中首先要自查失误、自我修正;其次要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再次要总结得失、升华认识。对教师而言,针对难题,过程中要揭示命题意图,展现思维过程,总结基本方法,树立规范意识。讲评课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方能有效地达成目标。
(1)课中讲评要点
形式上:学生主讲;教师适时点拨。
内容上:讲技巧——分析试题考查点,揣摩命题意图;讲思路——审题的关键点,解题的突破口,思维的结构图;讲方法——抓住典型题目,讲解典型方法,突破思维定式;讲规律——归类讲解,由题及类,总结规律,触类旁通;讲变化——借题发挥,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拓展,举一反三。
(2)变式训练设计
同一考点可变换空间:如分封制可以在先秦考,也可在秦汉考,通过变换时空,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一时空可变换考点:如考查先秦的政治制度,既可考查分封制、也可考查宗法制、还可考查礼乐制;即使是考查分封制,既可考查其政治影响,亦可考查其文化影响。同一考点可变换载体:如考查分封制,可在图像、表格、文字等载体间不断切换,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训练讲评目标
总而言之,一轮复习要以课标为依据,不要“瞎跑”;要以教材为范本,不要“裸奔”;要以真题为载体,不要“跑偏”;要以素养为目标,不要“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