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效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
——利用排除逻辑错误选项法

2023-12-09窦琳琳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5期
关键词:论题题干选择题

窦琳琳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

新一轮课改推广以来,高考试题的命制,强调设置崭新的情境考查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因此,各地的历史试卷均呈现出“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鲜明取向。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科思维与历史学科素养的背后隐含着浓厚的逻辑思维。因此,在高考题中,个别非选择题提出“逻辑清晰”的作答要求之外,选择题部分也设置了存在逻辑错误的干扰项。

逻辑错误指思维过程中违反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包括不能推出、转移论题、偷换概念、因果倒置等多种类型。笔者拟以近年高考选择题为例,分析如何从逻辑错误的角度排除干扰项,提高答对率。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不能推出

“不能推出”是论据和论题之间缺乏必然联系的逻辑错误。作为一种论据不足的谬误,近年高考选择题的干扰项,时常设置此类错误。

例1.(2023年·全国乙卷·第29题)1920年5 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 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解析】通过题干中“劳力者治人”“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等关键信息,结合五四运动后期的史实,可推测出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故答案选C 项。A 项涉及的工人待遇改善、B 项表述的民主和科学观念的深入传播和D 项提到的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均无法在题干中找到充足的证据,均存在论据不足的现象,犯了“不能推测”的逻辑错误。

例2.(2022 年·全国甲卷·第26 题)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解析】通过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可以推出“宋朝手工业较为发达”这一结论,故答案选D。A 项和C 项均存在“不能推出”的逻辑问题:通过题干材料提供的历史信息,无法推出这些进口商品的具体用途(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宋朝在外贸中获利颇丰,表明外贸税成为国家税收的来源之一。但题干未提供其他税种的数据,所以不能推出“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这一结论;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B 项排除。

二、转移论题

“转移论题”也可称之“离题”“跑题”,指前后论题不一的逻辑错误。常规备考中,师生经常把此类跳转论题的干扰项解读为“与题意无关”。需要说明的是,在历史选择题中,“转移论题”大多是简单的“不能推出”。鉴于这一逻辑错误易被考生发现,影响测评的实际效度。因此其在高考试题中不常出现。

例3.(2023 年·湖南卷·第2 题)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睢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 )

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

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

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

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

【解析】六国多用本国人为相的同时,秦国限制宗族势力,多用外人为相,这反映了秦国官僚制度的发展,故答案选A。B 项实际上存在“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因为材料提及的是秦相人选的改变,而非“用人政策改变”。顺便指出的是,本题的C 项和D 项存在上文提及的“不能推出”的逻辑错误。

例4.(2022 年·江苏卷·第1 题)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 ( )

A.官僚政治的腐朽

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

C.土地制度的变动

dd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 μL:ddPCR supermix(2×)10 μL,正反向引物(10 mM)各1 μL,探针(10 mM)0.5 μL,DNA 模板 2.5 μL,补水至 20 μL。将配置好的反应体系转移至微滴发生卡中,利用微滴发生器进行微滴生成。转移生成的微滴(约40 μL)至96孔PCR反应板,封膜,进行PCR反应。反应条件为:95 ℃ 5 min;94 ℃ 30 s,60 ℃ 1 min,40 个循环;98 ℃ 10 min;4 ℃保存反应产物。扩增结束后将96孔板置于微滴分析仪进行荧光测定和数据读取,采用Quanta Soft V软件分析实验数据。

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

【解析】司徒辕颇因对境内全部土地征赋被国人驱逐,说明当时陈国境内出现土地私有,土地制度出现变动,故选C 项。D 项则属于“转移论题”:题干提供的信息是司徒辕颇与部分国人间的矛盾,而D 项“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则离题万里,与题干完全无关。

三、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故意混淆不同的概念,主要表现为改变概念内涵与外延、利用多义词混淆概念等。需要指出的是,“偷换概念”常与上文提及的“转移论题”联系在一起,因为“转移论题”通常表现为偷换论题中的某个重要概念。

例5.(2023 年·山东卷·第7 题)1938 年7 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解析】材料表明民众剧团深入群众,利用民族形式宣扬抗战和民主,动员民众参与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故答案选C。A 项属于“偷换概念”,以“民族文化宣传方式”一词替代题干中的“民族形式”,实际上缩小了概念的内涵。B 项和D 项均不是该剧团的主要任务。

例6.(2020 年·山东卷·第11 题)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 )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解析】此题选C。D 项的表述存在“偷换概念”。题干中的“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而D 项故意利用“环境”一词的多意性,将其曲解为自然环境,导致不少考生因混淆概念而错选该项。

四、因果倒置

“因果倒置”是一种颠倒因果关系的逻辑错误。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点和历史解释的焦点,考生时常出现“因果倒置”。例如,有同学把尼克松访华当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之一,这就颠倒了历史上的因果关系。这一逻辑错因在高考中也时有考查。

例7.(2022 年·全国乙卷·第31 题)下图是1978 年与1986 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解析】此题选B 项。其中干扰项C 存在“倒置因果”的逻辑错误:郊区男户主更多地从事工业、商业或运输业,提高了家庭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异,改变了传统观念,因此“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是“1978—1986 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的一个影响之一而非原因。同时D 项存在“不能推出”的逻辑错误。

当然,高考的干扰项还设置了以偏概全、同语重复等其他逻辑错误,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举例。同时各种逻辑错误之间也并非“泾渭分明”的并列关系,一道题中的干扰项可存在多种逻辑错误,或者多道题存在同一种逻辑错误。另外,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干扰项存在逻辑错误的同时,还存在着时空混乱、历史解释不当、史料实证不力、不符合唯物史观等问题。

总之,重视逻辑思维、增强逻辑素养是历史学习和备考的应有之义,利用逻辑错误排除干扰项、提高正确率和做题速度也是一种可行的备考方案。我们只有在复习备考中,心存历史逻辑意识、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达到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实现高效精准备考的双重目标。

猜你喜欢

论题题干选择题
一道IMO数论题的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数字算式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论题的价值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