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纹饰的分类研究

2023-12-09余佳祯方兰轩张亚林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龙纹官窑万历

余佳祯 方兰轩 张亚林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000

引 言

青花瓷从古至今都是万众宠爱的焦点,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其开展研究。从史料来看,清乾隆七年(1742年)的《浮梁县志·建置·厂署》记载:“御器厂建于里仁都珠山之南,明洪武二年设厂制陶以供尚方之用。”[1]清嘉庆二年(1815年)的《景德镇陶录》写道:“明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但也有学者认为御窑厂设立时间为明末或明洪武三十五年;而关于御窑厂的停烧,也有诸多观点,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认为天启、崇祯有官窑烧造,景德镇陶瓷馆藏《关中王老公祖鼎建贻休堂记》碑文中道:“显皇帝(即万历帝)十七年复命中官为政,三十六年辍烧造而撤中官,因革不常。”本文依托目前存有的文献、青花瓷样本及主流观点,以前文所提及的洪武二年始建御窑厂至万历三十五年官窑停烧作为断代依据,本次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370年至1606年。

青花瓷自御窑厂建立后,有了官窑和民窑之分,御窑厂源源不断地为宫廷烧造了大量至精至美、品种丰富的瓷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官窑青花瓷不计造价,一件小小的器物凝结了举国上下的心血,反映了当下青花瓷制造的最高水平。官窑青花瓷中的纹饰,则是当下审美最直观的产物,决定了一个器物示人的面目,官窑青花瓷中的纹饰根据自身内涵、类别的不同,又有其独有的蕴意,而对纹饰的演变进行研究和分析,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帝王宗室的喜好,更能反映整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

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分类研究法,分类研究法是指将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是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分成若干类,并加以比较,从而找出不同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该类方法常见于人类学和考古学中。如舒威霍弗所言:“类型学建造的目的不是发明新的东西,而是发现某些已经存在的新东西。”针对明代官窑的青花瓷纹饰的分类研究,以大量样本为基础,通过系统性的梳理,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去看待明代官窑青花瓷的纹饰,分析明代官窑青花纹饰存在的价值及其演化的规律。

1 纹饰的分类概述

目前所收集的样本有明代官窑青花瓷纹饰图片515张(包含部分残片图以 及局部细节图),其中完整器物(包含修复后)有370件,因资料有限,可参考 书籍年限问题,仍存在不完善等情况。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根据《青花瓷鉴定》[2],将明代分为明洪武时期、永宣时期、正统景泰天顺时期、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嘉靖万历时期这五个时间段,因万历年间,御窑厂停烧,因此后续的天启崇祯不包括在本次的讨论范围内;正统景泰天顺时期,虽经历了明朝窑业的至暗时刻,所出土的瓷器少,但空白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因此本文将其也纳入了研究范围。本文在纹饰分类方面参考了铁源的《明清瓷器纹饰鉴定》[3],其中动物纹包含龙纹、凤纹、麒麟纹、瑞兽纹、海兽纹、狮纹等;植物纹包含松、竹、蔬果、荷莲牡丹、树石等;人物纹包含历史人物、神话人物、山水人物、寓意人物、戏剧小说人物、高士、仕女、婴戏等;其他纹饰包含狭义的图案纹饰、吉祥纹饰、文字等。本文中的分类,存在复合纹饰的情况,例如画面中同时出现了植物纹和动物纹,若主题纹饰为动物纹,则按动物纹进行分类,其他纹饰亦然。

将所收集的样本具体分为四大类别,即: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其他纹。根据样本信息,如表1所示,可观察到,根据明代官窑青花瓷各时期的样本数,以永宣时期最多,其次为嘉靖万历时期。根据整体的纹饰分类,植物纹和动物纹居多,植物纹在永宣年间占整体的绝大多数,除嘉靖万历年间外,植物纹始终在官窑青花瓷纹饰中占有主要地位,占整体的比重大。动物纹则是在嘉靖万历年间占到了较大的比重,此时人物纹饰也占到了总体样本数的2/3。本文将每一部分进行分类、细化后,发现明代官窑青花瓷纹饰演化的规律。

表1 明代官窑青花瓷作品分类1

表2 明代官窑青花瓷作品分类2

2 动物纹

明代官窑主要的服务对象为皇室,动物纹中,龙纹占比约总样本数一半有余; 动物纹整体从题材来看,各纹饰在不同时期的占比相对均衡,没有出现个别纹饰 突出的情况。龙纹是权势、高贵的象征,因此官窑在龙纹上侧重颇多,龙纹也是 动物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纹饰,后续两小节都以龙纹为例,来看明代官窑青花瓷的特征。

表3 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物中动物纹分类

2.1 龙纹的特殊地位

明代官窑主要的服务对象为皇室,在动物纹中,龙纹占比约总样本数一半有余;动物纹整体从题材来看,各纹饰在不同时期的占比相对均衡,没有出现个别纹饰突出的情况。龙纹是权势、高贵的象征,因此官窑在龙纹上侧重颇多,龙纹也是动物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纹饰。此时的龙纹绝大多数依旧是作为主题纹饰存 在的(如图1),偶有以狭长龙身形态作为纹饰装饰在盘沿或碗壁等(如图2), 但也都是为主题纹饰为龙纹的器皿加以装饰;将龙纹作为辅助纹饰单独存在的官

图1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明永乐 高41.5厘米口径9.3厘米 足径15.5厘米(故宫博物馆馆藏)

图2 正德青花穿莲龙纹盘明正德 口径24.7厘米高4.2厘米 足径15.5厘米(台北博物馆馆藏)

图3 青花三足螭龙纹盘(局部)明正德 口径20.4厘米 高9.8厘米 足径15.5厘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窑青花器是极为罕见的,证明此时在皇室和陶工们的眼中,龙纹在青花瓷中的地位如同天子一般,同处于主宰地位;其余的动物纹,如:鹿纹、鸟纹等,既可以作为主题纹饰的存在,亦可以作为辅助纹饰的存在;这也从侧面说明,在明代的官窑青花瓷中,它的装饰体系虽不似元代秩序严密、层次分明,但也有内在的主次逻辑。

2.2 图案化

龙纹在器型上表现有白地蓝龙纹、蓝地白龙纹、单线描等形式。而无论是白地蓝花还是蓝地白花,大多数的龙纹都有鳞片附着,偶有抽象、简化、图案化的龙纹将鳞片略去。龙纹的演化中存在两种方式:一种为写实向,大致如《尔雅翼》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写实形态存在[4],同时伴随龙纹存在的诸如海水纹、云纹、火焰纹,及作为适合存在的植物纹等;一种为图案化,其中图案化的龙纹又以夔龙纹最具典型。

夔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记述:“夔如龙一足”。明洪武时期、空白期的夔龙纹在本次收集的官窑青花瓷样本里未曾见到,夔龙纹在青花瓷中体现,据现有资料记载,是从宣德年间开始。本文中样本仅取永宣时期与成化正德时期两个时期进行对比,虽可取样本不多,但其中纹饰的演化是可以清晰观察的。如表1所示,宣德时期的夔龙纹还是偏向具像化,龙头、龙须、龙躯、龙爪、龙尾都清晰可见,宣德时期的青花夔龙纹亦可见其身躯布满密鳞;表1中夔龙皆昂首吐舌,有精妙者将缠枝花卉与龙舌衔接,更具装饰意味。上述为两个时期夔龙纹的共性,二者差异性主要体现为图案化,整体纹饰开始简化、适合化,更加具有设计感。成化正德时期的夔龙纹开始趋于简化,首先体现在龙身,不再布满密鳞,不再追求修长健硕的龙躯,龙头也增加设计感和趣味性。本文中仅为提出的龙纹图案化的演化规律做相应参考,至于具体的夔龙纹演变还需更多的研究进行补足;表1夔龙纹在清代青花瓷中的体现,这两者更为图案化,但又包含夔龙纹的特征在内,是从侧面对本观点的印证。

表1 两个时期的夔龙纹对比

3 植物纹

植物纹涵盖的范围是最广泛的,现对所收集的器物做了相对简单的分类,即分为花卉类纹饰、松竹梅纹、瓜果蔬菜(包含花果纹)、其他纹饰四类,根据表2,花卉类纹饰占据了绝大多数,在明代瓜果蔬菜纹也较为流行,出现了不少果蔬纹饰的青花瓷珍品。

表2 明代官窑青花瓷植物纹分类

3.1 缠枝纹由“主”转“辅”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通常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有很好的适合性和装饰性,既可以作为辅助纹饰存在,也可以作为主纹饰凸显出来。明代的缠枝纹包含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菊等。

在371个样本中,含有缠枝纹的器物除嘉靖万历时期,其余都占到明代官窑青花瓷的四成有余,总体上也占有四成;以缠枝纹样作为主题纹饰的则未有某一时期超过半数,在嘉靖万历时期更是跌到未有一成。观察到有趣的现象诸如:在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此时含有缠枝的器物并没有整体植物纹为主题纹饰的数量多,可见此时的植物纹数量之多,种类颇广;而到了天顺以后,成化正徳以及嘉靖万历时期含有缠枝纹器物是远远超过以植物纹为主题纹饰器物总数的,这也进一步说明,随着时间的推进,植物纹饰作为主题纹饰是呈下降趋势的,陶工们更愿意将植物纹饰作为辅助纹饰去体现,而非占据画面的中心。缠枝纹作为植物纹饰中最具有典型性的纹饰之一,仍然在器物装饰中极为活跃,具体可见表3。毋庸置疑的是,缠枝纹无论是作为主题纹饰还是辅助纹饰,在明代御窑青花瓷中都颇为盛行。

表3 明代官窑青花瓷植物纹分类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2 松竹梅纹的演化

如表4所示,在植物纹饰中颇有代表性的松竹梅纹饰,以瓷盘为样本,四个时期中松树的位置演变得以清楚发现,整体构图的区别也主要体现在松树上,永宣时期的松树在左侧或者右侧,与竹、梅相映成趣,此时松竹梅纹中存在没有山石的情况;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松竹梅纹,山石与松树重叠,山石位于画面正中,而松树位于画面中央略微偏左的位置;成化时期,松树更趋近于画面中间,山石占画面比重变小;嘉靖万历时期,松竹梅纹中的松树直立在画面正中,以左竹右梅为画面布局,山石几乎不见,或是以小石坡形式出现在松树底部。在图像上,松竹梅纹呈现出的演变过程是非常连贯的,早期的松竹梅纹彼此间分散,以适合器型的方式存在于画面中,在发展中,松竹梅纹开始相互交织、穿插,彼此间联系得更为紧密。松竹梅纹在纹饰上的整体演化痕迹清晰,但整体变化不大。

表4 明代各时期官窑青花瓷松竹梅纹对比

4 人物纹

在本文所取的总体样本中,人物题材的器物总量仅有32件。人物纹反而在民窑中可观察到的特点更多,官窑器中的人物纹明显与帝王受宗教因素影响以及个人喜爱程度直接相关,传递出封建王朝统治下领导者的思想和皇室审美。

4.1 两种风格

在明代官窑青花瓷人物纹中,可以看到两种突出的风格:一类是常规意义上的人物纹,运用纪实、写实的手法来实现绘制;一类则是夸张,对人物本身进行变形和夸张。具体表现详见表5,人物纹与前两类纹饰从明初开始逐步演化的过程不同,反而是在明中后期才开始逐渐变得丰富和创新,其中最具有参考价值的官窑青花瓷器物,也以嘉靖万历时期最多。洪武时期的人物纹是最写实的,嘉靖万历时期,神话题材和婴戏都带有夸张的修饰手法,婴孩头大如斗、八仙也以高额象征福寿绵泽;从画面呈现看,人物纹作为主纹总是伴随着各类辅助纹饰出现,明中前期,人物纹与其他纹饰融合度不够,通过婴戏纹的对比很直观地能看到这点,在嘉靖万历时期,人物纹与其他的辅助纹饰融合度变高,整体的故事性和观赏性更佳。空白期的御窑青花瓷不多,但以人物为题材的青花瓷却可称之为上品,无论是从青花颜色、整体画面布局还是绘画的精细程度上来看,都是精美绝伦,非常注重线条的运用,服饰的绘制水平也很高。不同时期,在衣物的处理上也有不同,永宣时期和成化时期的人物纹,衣物的表现上不填色,单纯地勾线绘制;嘉靖万历时期则将衣物进行了填色处理等。

4.2 两种主题纹饰同时存在

表5 明代官窑青花瓷中的两种人物纹风格

如图4、图5所示,图4中青花人物图碗,碗壁上绘制两幅人物图装饰,碗心双圈内绘有松竹梅纹饰;图5中碗壁上绘制婴戏图装饰,碗心双圈内绘有云龙纹纹饰。在图5中同时出现了龙纹以及婴戏纹两者主题纹饰。上述已经提及,龙纹的特殊地位表现在:绝大部分是作为主题纹饰,即使作为辅助纹饰存在的龙纹,其辅助的主体对象也为龙纹。这也从另一方面论证了,明代官窑青花瓷的装饰体系中并不严苛,也没有所谓的必须成套件体系。

图4 明嘉靖青花人物碗高16.5cm 口径38.2cm 足径14.9cm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5 明嘉靖青花婴戏图碗高7.5cm 口径15.7cm 足径6.4cm故宫博物院馆藏

5 其他纹

其他纹饰包含有狭义的图案纹饰(即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为设计制造的图案)、文字、几何等,在表6中可以看到,它作为主题纹饰是并不多见的,但它常常作为辅助纹饰来进行装饰,常见于器物沿壁或碗杯内部。明朝受到宗教影响颇深,郑和下西洋后,西亚文化在青花瓷中得到了体现。文字纹饰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阿拉伯文、梵文等文字纹饰作为装饰,其中梵文较为常见,在正德时期阿拉伯文字装饰也较为常见,在嘉靖万历时期具有吉祥寓意的“寿”、“吉”字等文字纹也有出现,在文字纹饰上,它的进步除了表现在纹饰与画面、造型逐渐契合之外,对文字本身的变形处理也是一种演变和进步。

结 语

通过对龙纹、菊花纹、牡丹纹、莲花纹、松竹梅纹不同题材的人物纹以及其他纹饰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看出,龙纹依然是御窑青花瓷中的大类,这与御窑直接为皇室、贵族服务相关;其次是植物纹,植物纹饰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各有不同,整体的演化规律呈连贯性,其中发展脉络最为清晰的是松竹梅纹;人物纹从整体上来看,所呈现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物纹饰画法极简,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一类则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连人物衣纹也颇为生动,各个时期对人物纹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大都象征着吉祥寓意,如青花十六子盖罐有多子多福的寓意。最后一类其他类纹饰,该类纹饰主要受伊斯兰风格的影响,文字纹饰中不光有阿拉伯文,也有梵文、汉字等伊斯兰风格的花纹颇具异域风情,在器物上几何纹饰主要起修饰的作用,也有通体饰以几何纹饰的器物,但极为少见。

官窑青花瓷历来都代表了当下中国制瓷的最高水平,满足统治者的生活需求 和审美需求,官窑瓷中的纹饰是当下审美最直接的载体。明代官窑青花瓷的纹饰 方面,以元代为基础,在技法上更进一步,在风格上变幻莫测,整体上从洪武时 期开始,在装饰上打破了元代既有的装饰方法,改变了元代相对固定的主题纹 饰加多层装饰带的画面布局,洪武期间辅助纹饰演进为可以单独作为主题纹饰来 进行装饰;到了永宣时期,这种规则被破坏得更加彻底,永宣时期的花卉纹饰, 整体更呈现出自然舒展之势,跳脱出了原有的装饰形式;宣德年间,瓜果蔬菜类的纹饰开始流行,说明此时的匠人们在生活中吸取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设计纹饰 时已然不是高高在上,逐渐地亲近生活。成化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时的 官窑中青花瓷被五彩瓷所抢占,纹饰上展现的特点是简化、抽象化、图案化,精 细不足,成化弘治正德时期也作为一个纹饰发展的转折点。嘉靖万历年间的青花 瓷纹饰,因嘉靖帝本人对道教的推崇,在纹饰中祈求祥瑞、吉祥寓意或是道教题材等较多,在布局上大都布局繁密。但令人有些费解的是,青花瓷上的纹饰,从明初到明中能很清晰地观察到其中的演变过程,即为从写实逐渐转为抽象,明中往后又逐渐由抽象转变为写实;由繁化简又继续繁复。以成化为分水岭,成化以后很多纹饰显得散漫,明末这种感受更加明显,同时纹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开始退化,无论是在布局上、技法上还是纹饰本身上都有衰退之势。明代官窑青花瓷纹饰的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一种波折的线性,而非一路高歌。

猜你喜欢

龙纹官窑万历
铜官窑陶瓷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西夏官窑瓷器
此“官窑”非彼官窑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元代纺织品中龙纹的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