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互动反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2023-12-09深圳市南湖小学陈可晴
文/深圳市南湖小学 陈可晴
随着课堂革命的深入研究和发展,科学技术进入课堂的程度日益提高,教师在课堂中也更多地使用科学技术。笔者利用“按按按”互动反馈多媒体系统,设计了《一天的时间》和《比较图形的面积》两节课。《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内容,主要学习24 时记时法,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比较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体会面积的含义,引入数方格、平移、翻转、割补等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为探索图形的面积积累数学活动和思维经验。
一、新课引入:充分发挥互动反馈系统的课前测优势
在《一天的时间》一课中,创设情境:张强约李明明天6 时跑步。出示答案前学生自主猜测张强和李明碰面的时间,学生心中对“明天6时”的说法产生疑问,学生对情境接下来的发展产生好奇,集中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注意力。根据学生选择的结果,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
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使用互动反馈的功能,设置按点,回顾旧知,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前直接使用互动反馈功能,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因为这个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使用互动反馈系统,让学生建立起对图形的面积方法的回忆。在按点问题的设置上,设置了有明显的难度梯度的两题,第二题为有难度的题目,产生较低的正确率后直接引入新课的探究学习,不立即公开正确答案或直接针对题目展开讨论,而是把问题留到学生自主探究后再解答,增强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新课探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中测
在备课过程中,充分研究学生,仔细钻研教材,每一教学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紧紧结合教学目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天的时间》一课中,教师拿出两条表示12 时记时法的长卡纸,对应24 小时的卡纸。明确12 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在长卡纸下标记。除了这种记时法,还有没有别的记时法呢?引出24 时记时法。用小黄卡纸挡住其中一个时间,随机提问学生两种记时法的区别和转换方法。学生尝试总结两种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和转换方法。在学生总结方法后,使用互动反馈平台,对刚刚掌握的新知识进行课中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接下来调整教学。
而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中,遇到难题后,直接进入小组活动,从熟悉的更多的图形入手,想想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确定小组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后,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并记录,完成学习单。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中,让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学生经过小组活动、成果分享、集体讨论,已经掌握了知识,回顾课前的题目重新答题,前后两次结果对比,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有所获,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随堂练习:最能体现互动反馈系统的环节
传统的课堂,课后练习的方式局限于两种:纸笔和发言。这两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无法全面掌握全班学生或每个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具有局限性。互动反馈平台则大大改善了这一缺点,每个学生手中带有编号的遥控器就是他们的识别码,教师不仅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快速查看全班对题目的整体正确率,还能精确到每一位学生选择的答案。
为了充分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这一作用,笔者在随堂练习环节设置了较多的练习。《一天的时间》是较早的一个课例,对于互动反馈平台的使用还不是特别熟悉,所以仅设置了单选的题目。
而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中,除了常规的单选题,还使用了互动反馈系统的抢权功能,把练习设置得更多元化。学生不再集体作答,由快速抢到答题权的同学作答。在学生对单选题有点疲倦的时候,转变答题的方式,重新燃起了学生对枯燥的练习的兴趣。利用互动反馈的抢权功能的优势,提高了优等生对解答难题的欲望,也维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
科学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形式多种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方式方法的数量会渐渐增加,原有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互动反馈平台的功能具有其不可替代性,而充分发挥其作用,则还需要回归教学本质,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