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整合学校资源推进社团建设的策略探究
2023-12-09曹志富
曹志富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北街小学)
社团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是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是学生在基本学习任务之外丰富校园生活的有效途径。“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着深刻转型,学校开始由单纯强调学科成绩转为重视“五育融合”式发展,关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家长也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培养特长。这些变化为学校社团建设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高起点谋划,拟好“规划图”
学校开设一些社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的不足。但一些学校的社团建设大多存在内容选择随意、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时间无法保障、管理粗放、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为建设高质量社团,蒲江县北街小学(以下通称“我校”)从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保障力度等多方面用力,构建长效机制;紧跟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实际,对内部环境和外部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进行评估、分析,扬长避短,做好社团建设的顶层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逐步推进社团建设。
(一)把握教育发展方向
我校从国家的教育政策中把握未来方向,紧跟教育改革趋势,探索、施行具有前瞻性的新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例如,在国家强化“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下,我校因地制宜地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开设种植和养殖社团,成立以劳动技能培养为主的机床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推进研学实践的背景下,我校开设茶文化社团,让学生走进茶叶基地,参与采茶、制茶活动,深入了解茶文化,积极学习茶艺表演;在科教兴国战略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我校创新开设STEM、编程、机器人等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立足学校办学目标
我校结合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有意识地拓展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社团资源,做到既能充实社团内容,又能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如我校的办学特色是“养正教育”,为了凸显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校侧重推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建设,着力打造高品质的民乐、舞蹈、书法、武术等社团,为办学特色增添亮点。
(三)基于学校办学实情
我校在推进社团建设过程中一直合理评估自身的资源条件,做到量力而行。在已有的软件及硬件基础上逐步推进社团建设,不断巩固完善、循序渐进、做实做精,避免开始时不切实际、盲目开设,实施后力不从心、效果不佳,影响整体质量。
(四)坚持活动育人本真
我校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把高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社团建设的最终目的,坚持群众性和普惠性原则,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在项目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上体现思想性、趣味性与素质培养并重,引导学生形成勤奋向上、刻苦钻研、大胆创新、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二、高水平保障,绘好“设计图”
社团建设需要充足的师资、设备、时间、经费和场地作为保障。我校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惠及多数学生为目的,统筹校内外资源,加大整合力度,建好“资源库”,为社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整合教师资源
教师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社团活动的质量。我校在本学年之初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准确掌握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需求,列出社团建设意向表,让教师主动竞聘社团指导教师,再由学校确定领衔教师和协助教师。对需要设置但校内教师专业并不匹配的社团,我校则安排教师通过学习培训后担任指导教师,还外聘了专业教师,并通过招募志愿者等多种途径充实师资力量。
(二)整合学科资源
学科资源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是建设社团的一条便捷途径。我校在已有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加以整合,从中延伸出一系列相关社团。例如,我校从语文课程中延伸出写作、演讲与表达、诗歌社团;从音乐课程中延伸出民乐、合唱、戏剧社团;从美术课程中延伸出陶艺、国画、剪纸社团;从信息学科中延伸出机器人、编程社团等。这些与学科课程高度相关的社团可以作为学科课程的有效补充,成果可以与学科教学共享,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三)整合硬件资源
学校的场地和设施是支撑社团建设的重要条件。我校的社团实行走班制,需要较多专用教室和场地,学校的图书馆、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实验室、运动场、科技馆等场地都在社团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优先满足需要特殊条件的社团,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并且将社团活动分散到不同时段,实现一个场地多种用途,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力。
(四)整合社区资源
社区的生产、劳动、艺术与体育等教育资源较为充足,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可以将这些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合理引入校园。我校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吸收和利用,既有利于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又有助于特色课程的打造。例如,我校开设用以了解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蒲砚社团,学生参与其中,既能切身体验蒲砚的制作过程,还可以深入了解与蒲砚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故事。这些内容就是集传统文化、书法、艺术与劳动教育于一体的优质课程资源。
三、高标准执行,细化“施工图”
我校坚持一盘棋思维,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建立社团管理机制,落实相应制度保障、师资保障、时间保障、场地保障、资源保障,强化激励措施,为教师搭好展示舞台,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确保各社团工作高标准推进。
(一)精细管理
一是明晰管理制度。我校建立社团工作专项考核评估机制,落实“五定”(定教师、定学生、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管理,主动对外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二是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课程是社团的灵魂,学校应集中力量做好每个社团课程的顶层设计。我校分年级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任务,根据学生年龄和学习基础的差异,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建立阶梯式学习任务群,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对参加学生人数较多,年龄跨度大的社团,可以分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多种班制,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三是合理分配学生。在课程发布后,我校同步公开各社团预计招生人数,由学生自主报名,指导教师从报名学生中选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综合平衡各社团力量,更好地发挥社团的培养作用。
(二)精心组织
社团根据课程性质可以分为学科拓展类、艺体特长类、综合实践类,根据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素质提升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提升某方面技能)、兴趣培养类(培养学生对某一领域的兴趣,为其将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综合实践类(以体验、考察为主要形式)。我校教师准确把握社团特点,选择能够体现社团性质的教学内容框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考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发展状况,因材施教,对那些基础较好的特长生实行个别辅导,在普及中实现差异化培养,提高了社团的整体质量。
(三)精品发展
我校重视优质社团项目的建设和培育,在众多社团中,选择符合办学方向,师资力量强,有特色、有潜力的加以重点扶持。我校还将优质社团立项为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做好资源挖掘,形成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学校特色。
四、高效率评价,做亮“实景图”
社团质量评价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体系,将评价结果用于引导社团建设方向、激励教师和指导后期改进上。在对社团的考核评价中,要重点评价社团的发展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方向,社团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是否愿意参与,成效是否明显等。在评价方式上要实施多元评价,通过学校考评、师生家长互评、专项比赛、成果展评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估社团质量,推动社团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多元评价
一是我校依据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定期邀请学生、家长、教师,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等形式,对各社团的目标设定、教学设计、过程实施、效果达成等方面进行评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二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二)以赛促评
一是我校将传统参赛任务下达给相应社团,让各社团提前准备,如每年的各级艺术人才选拔、体育比赛、校园剧大赛等,使各社团在平时培训时有意识地进行对标培训。二是学校通过艺术月、三大球(排球、篮球、足球)活动月、体育节、读书活动月等活动,开展专项技能比赛,以比赛促进各社团强化训练,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三)以展促评
我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活动,为社团和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例如,通过艺术节、主题展示月、国旗下表演等方式进行汇报或展示;通过橱窗、走廊等作品展示区,用实物、图片、视频、小报等方式进行展示;利用学校网站、公众号等现代媒体进行展播,对外展示社团优秀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校社团的良性发展,为培养素质优良、人格健全、潜能巨大的新时代好学生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