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站两翼三融合”: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赋能

2023-12-09常晓霞

辽宁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辅导站心理健康育人

常晓霞

(丹东市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如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如何开展丰富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教学等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如何架构家校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些都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工作难题。对此,丹东市振兴区在“一站两翼三融合”策略的引领下,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为区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赋能。

一、建立“一站”:振兴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站

2021 年8 月,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振兴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振兴区教育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振兴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站(以下简称“辅导站”),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站设有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活动室等功能室。辅导站的工作宗旨是向中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开发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辅导站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热情、真诚地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尊重自我、全面发展、追求卓越。辅导站的启用,标志着振兴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走向阵地化、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

辅导站充分发挥辐射纽带的作用,联动“学校、社区”两大阵地建设,织密中小学生的心理安全防护网;通过引进心理专家和专业教师团队,逐步规范建强多级心理服务队伍,满足全区心理专业服务人员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强化专业服务,汇聚社会资源,压实便民服务责任,以专业服务引领好、服务好本区中小学生,全方位、高密度地呵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此外,辅导站还打造特色品牌,创新治理模式,面向所有振兴区居民,提供专业、专门、公益的心理服务,成为家校共育的一站式“心”地标。

二、强化“两翼”: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与德育队伍

(一)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专业化培训

辅导站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振兴区分2 期对区内基层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国家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目前,振兴区拥有专业心理培训资格的教师达到百余人,约占全区教师总数的8%,达到每所学校都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并且均投入辅导站工作中。研训部门立足心理教师的成长需求,坚持以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行为作为问题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取“研究引领、岗位实践、培训助力、典型示范”的推进策略,在培养方式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自主”研修相结合、“观摩+研讨”相结合、骨干与成长型教师同课异构等多种方式。

(二)夯实专兼职教师“十个一”行动

为更好地引领心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更好地服务中小学生,唤起教师成长自觉,振兴区要求专兼职心理教师每年度常态化开展“十个一”行动,即阅读一本心理学书籍、组织好一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上好一节心理游戏活动课、录制一节心理微课、编排一个心理剧、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进行一次家访、撰写一篇心理分析案例、参加一次心理教师培训活动、完成一份师生心理成长案例(成长总结)。

(三)邀请“五老”进校园

振关区德育队伍主要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五老”队伍。例如,2021 年3 月,振兴区成立微德育讲师团,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作用,让他们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此外,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引导家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推进“三融合”:与课程思政、学校活动、协同育人相融合

(一)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思政教育就是在做“人”的工作。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融合思政工作理论、心理学规律和方法的思政课才是好的思政课。振兴区引导教师上好思政课,学会换位思考,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将心理学的规律和方法融会贯通,贴近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成长点亮一盏灯。

1.打造“心动思政”亮色

振兴区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育人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契合生长。“心动思政”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中形成具有活力的、效果更优的、让师生更“心动”的立德树人教育模式。振兴区启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在区域内开展学科融合系列活动,促进立德树人整体效果的提升。在保持心理健康课特色本色不变的前提下,“心动思政”实现心理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发挥心理课程的最大价值。

2.擦亮“区域大思政”品牌

2021 年5 月,振兴区成立思政教育研发中心,有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首先,振兴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向学生发放区本教材《践行城市风尚,争做文明使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合格小公民》《致敬最可爱的人》。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道德传递作用,把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引领家长及其他社区居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推进学生文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步伐。

其次,振兴区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价值观紧密相连。通过创设互动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技巧;通过加强生命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危机中的社会现象,发现危机中的挑战与机会,促使学生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生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例如,振兴区以“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小切口,做“思政”大文章,夯实“六个一行动”,即“一旗一会一英雄,一地一月一主题”,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家国情怀的常态养成进一步推动区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为民族复兴注入新能量。

(二)与学校活动相融合

学校引导学生通过各类活动释放心理压力,增加积极心理体验。一是每年的振兴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在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委员会的引领下,开展区域心理健康微班会评选、心理剧评优、心理健康沙龙研讨活动、升旗仪式等。二是利用好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治疗室、团体辅助室、“知心姐姐”信箱,以及开展好“爱自己,让心灵微笑起来”主题升旗仪式等。三是创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开展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专题讲座等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跨学校、跨学段集体备课制度,研发本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辐射面。

(三)与协同育人相融合

推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正确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建立家庭、学校和教师“三线联动”制

为落实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区教育局形成家校共育机制,通过电联、家访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各学校通过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进一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例如,每月两次的振兴区中小学线上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微班会,呵护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爱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共生,达成微班会的育人目的——温暖人、感召人、启迪人、鼓舞人。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班主任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和生活氛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生生关系。

2.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一是通过宣传部门净化网络和媒体宣传环境,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打造有利于中小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二是与卫生医疗部门高效联动,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系统化建设,建立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逐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对心理问题高危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协同民政、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部门,依托社区老年大学、妇女之家等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机构,组织社会志愿者等,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四是探索建立以家庭教育辅导工作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工作体系,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

3.建立“一人一案”心理档案

一是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足“治未病”的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其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二是开展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排查工作,对全区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进行全面排查。各校组织班主任和心理教师通过家校沟通、日常观察、学生反馈、主动谈话、心理档案查阅等方式排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各校对排查出的各类特殊学生均予以重点关注和关爱帮扶,更新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案”。

未来,振兴区将继续依托辅导站,在常态化教研模式行动中,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创优心理课程,注重学科渗透,积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为培养和谐的师生、同伴、亲子关系,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为深化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品牌建设赋能。

猜你喜欢

辅导站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在晋函授教育辅导站年检合格名单
生命,在爱的奉献中更美丽
——叶连平义务兴办校外家庭辅导站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