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课程、育全人”理念的课程迭代升级样态

2023-12-09

辽宁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全人育人学科

盛 洁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教育集团)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创建于1950 年,是辽宁省首批重点学校之一。多年来,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了“全课程、育全人”的办学思想。历经70 余载的发展,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先后获得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全国学校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

2014年,学校开启了集团化办学之路。2017年,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基地学校;2018 年,学校获评辽宁省首批课程改革优秀基地学校;2019年,学校跻身辽宁省课程改革优秀基地学校联盟主席团成员;2020年,学校德育典型经验入选国家首批“一校一案”优秀案例;2021年,学校进入教育部“双减”作业典型学校行列;2023年,学校通过辽宁省首批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训实践基地实地评估验收,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历经6 年的课程改革,学校教育成果不断显现,业内评价不断提高,社会口碑不断提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锦州市“101”行动计划、凌河区“一轴两同步,三全五纵深”发展理念,推进凌河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领导有境界、教师有情怀、学生有素养、校园有品位、教育有品性、学校有品格”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一、“全课程、育全人”办学思想的凝练

“全课程、育全人”是学校确立的办学思想,其理论支撑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力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教好每一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学校以新课标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将培养“全人”作为目标,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和生活联结起来,有效学习综合性课程。学校综合性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学生,基于这样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学校对“全课程、育全人”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完善。

“全课程”是指学校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环境、规章制度、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历史,以及常规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强调引导学生浸润式和体验式学习,使其通过真实生活情境与各种场馆社区的参与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正所谓,课程即生活,生活皆教育。

“育全人”是指“全课程”理念下要实现的目标,即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既深深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有开放大气的国际视野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培养“完美和谐的人”,也就是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人生各阶段持续发展的人。

二、“全课程、育全人”理念下的课程育人

学校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在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行动中进行课程理解、规划、执行、管理、评价以及创造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开启“全课程、育全人”的课程育人路径探索。

从探索全课程育人有效路径,到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融为一体;从构建“五色”课程体系,到形成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开启了课程改革从1.0到3.0的行动,迈向了课程育人的新发展之路。

(一)初建课程体系,明确目标

从2017 年到2018 年,学校深研历史积淀,凝练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校训的内在精髓,确立了“培博雅之才,育品正之人”的“雅·正”课程目标。“雅”指的是“博雅”,出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杜林传》的“博雅多通”,即知识广博、气质优雅。“正”指的是“品正”,出自《论语·子路》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即心正、言正、行正。学校通过广博的智识教育,提升学生的智慧能力;通过高雅、端正的品格熏陶和价值传递,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按照课程特点,构建了以红色德育、蓝色智育、金色体育、紫色美育和绿色成长为主要内容的“五色课程”体系。“五色课程”所呈现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课程文化元素:红色象征着理想、信念和赤诚,代表德育;蓝色象征着独立、创造和智慧,代表智育;金色象征着阳光、拼搏和辉煌,代表体育;紫色象征浪漫、典雅和高尚,代表美育;绿色象征着生命、未来和希望,代表成长。同时,学校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了有效调整,在科学架构三级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了“二级五维”的“五色课程”总体框架,体现立体、多维、全方位的特色,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完整课程基础。这标志着学校的顶层设计在宏观上基本完成,学校称之为课程建设1.0行动。

(二)优化课程结构,细化目标

从2018 年到2019 年,学校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劳动教育,丰富“五色课程”中的“绿色成长”内涵,将其重新定义为“绿色实践”,直指劳动教育。学校围绕“雅·正”课程目标,着力培养体现学校特质的学子,深入挖掘与提炼“五色课程”内涵,生成了“润·品”红色德育,绘制学生“博雅品正”的人生底片;“博·思”蓝色智育,锻炼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质”金色体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养·怀”紫色美育,怡养学生未来生活的优雅品位;“践·美”绿色实践,赋予学生幸福生活的本领。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开发高质量课程群,实现课堂样态由师生被动完成式向学生积极主动生长式推进。学校拓展与“五育”相对应的各类课程,形成完善、全面、高质量的“五色课程”集群。课程群之间体现了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进而实现课程结构、课程功能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整合与优化,彰显课程特有的育人价值,确保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使学校育人核心价值与课程育人目标能够整体一以贯之地落实,学校称之为课程建设2.0行动。

(三)深研育人策略,践行目标

从2020 年至今,在新课程新教材理念指引下,学校以“三个突破”打造课程育人新高地。一是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标新教材下的课堂新突破。进一步厘清育人目标、校准改革方向、优化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传承经验、分析优势、持续改进,真正让课程建设成为师生教与学变革的方向标;从国家政策要求、学科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经验三个维度进行提升和优化,将基础课程做实做强,让占据课程总量90%的分科课程及10%的跨学科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二是围绕素养立意,实现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突破。通过学科育人理念体系、研训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等协同运行,逐步改变传统学科教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创生优化学科育人生态,推进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新突破,改变师生成长的样态。三是构建科学的教学范式,实现由学科知识散点式教学向学科内容结构化教学突破。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以学科体系为抓手,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素养生成为目标,打破“班、课、时”的局限,推进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用结构化的内容去设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课程即教育、教育即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化,学校称之为课程建设3.0行动。

三、“全课程、育全人”理念下锻造优质教师队伍

学校“雅·正”育师课程总目标为:“培”知识广博、专业扎实、气质优雅之师,“育”信念坚定、情操高尚、慈爱仁心之生。学校围绕“雅·正”育师目标,整体构建“三正”师训课程体系。同时,立足师本资源,打造“匠心”工程,充分发挥名优教师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形成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正能”研训课程

学校以提高教研能力为抓手,为教师全面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实现教师学术能力的整体提升。学校将教研活动课程化,打造学科、跨学科教研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知识维度、自我维度、协调维度”三个维度的教研力量,开设教研必修课程、专题必选课程、综合选修课程,以满足教师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二)“正能”育师课程

学校强化课堂教学研究,强调建设“生态、生长、生动”的课堂样态,打造“创境设疑—自主探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的学科教学范式,强调以问题情境为突破口,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设计调动教师高阶思维的活动,注重在实际应用和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学校的“解放杯教学研讨大赛”已举办12届,每一届都是课堂样态和教学范式的集中诠释,同时也不断丰富着课堂样态和教学范式的内涵。

(三)“正能”携手筑梦课程

学校启动“领衔名师引领—资深教师辐射—青年教师行动”的“携手筑梦”师徒互助联动工程,5 个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引领全校教师置身于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骨干教师提高了专业水平,名师形成了教学风格,学科形成了各自特色,每一位教师都深深烙印上了解放小学的标识。

学校勇立课改潮头,勇于自我革新。在“全课程、育全人”的课程探索和实践中,学校以科学管理不断突破发展瓶颈,以开拓创新不断走向拔节攀升期,不仅深度融合教育改革的蓬勃之势,更用实力彰显教育发展的鲜活之态。“学校也许不能抵达理想的教育,但却须臾不能没有教育的理想”。学校将在课程建设的教育实践中继续探索、前行。

猜你喜欢

全人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大学整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旨归
“超学科”来啦
我所体验的全人教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丑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