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治融合”模式下鞍山市社工站建设探研

2023-12-09王清竹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鞍山市社工群众

王 玥 王清竹

(辽宁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党中央从顶层设计上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总体方法论,即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五治”方案。鞍山市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模式,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工站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描绘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

一、鞍山市社工站建设的“五治融合”实践

鞍山市依托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中心于2022年7月成立了社工站指导中心,由该中心负责全市社工站日常工作的指导、监督运营、社会组织孵化及设计社会工作项目等工作。指导中心建立“四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即在市、县两级分别建立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在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在村(社区)建立社区工作站,充实基层民生兜底保障力量,提升基层为民服务能力,有效打通服务群众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3]。

(一)政治聚力,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1.坚持“党建引领”

鞍山市出台了《关于构建“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联动的“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将党建工作相关内容纳入社工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章程,着力强化党组织在社会工作机构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社工站和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实现党建全覆盖,形成“村(社区)党组织、二级网格党支部、三级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4]。

2.推行“一口式受理,全科式服务”模式

在全市村(社区)取消原有各类业务专员设置,社区事务由一个窗口、一名全能社工“一口式”办理服务,其余社区工作者以专职网格员身份下沉到网格中去[5]。

3.推动“资源下沉”

一方面,人员下沉。2022年,鞍山市从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选派700名干部,分派到全市350个社区脱岗工作一年,重点负责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社会治理不断优化。另一方面,资金下沉。鞍山市财政部门每年向每个社区拨付4万元办公经费、2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为村(社区)提供资金保障。

(二)法治助力,坚持法治保障作用

1.开展常态化普法活动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鼓励开展村(居)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活动;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讲座等,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真正将法治融入群众矛盾化解中、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制定出台《群众诉求办理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群众工作地方性立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鞍山市群众诉求办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

2.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建设

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制定“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方案,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人民调解员,发挥法律法规在基层治理中“定分止争”作用。组织“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网格,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得到司法服务。

(三)德治合力,发扬德治教化作用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育人、开展以德治村(社区)工程,持续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身边好人”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引导人们讲德、尊德、守德。建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全市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点,以文化建设促进道德建设,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2.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村(社区)社会组织为平台,开展琴棋书画交流会、广场舞大赛、科普知识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弘扬时代新风尚;专项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坚决反对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设置红白事信息公开栏,以健康文明、勤俭节约为荣,以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为耻,自觉争做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推动乡镇(街道)组织辖区企业、商户、社团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诚信理念。

3.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郭明义以实际行动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被誉为当代活雷锋。郭明义爱心团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逐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志愿者团队品牌。为了弘扬正气,树立新风,中共鞍山市委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在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下,全市逐渐形成了树正气、促和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自治发力,强化自治固本作用

1.完善基层群众自治

规范村(居)民委员会建设,提高村(社区)党组织对村(居)民委员会的领导能力;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改设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条件和程序,落实群众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制度;加强村(社区)群团组织建设,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平安建设类社区社会组织。

2.坚持村(居)民会议制度

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村(居)民决策听证会、村民(社区)监事会等组织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倡导“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理念,对群众关心的民生事项和重要事项,通过走访座谈、意见征询、网上公示等形式议事协商。

3.实施“鞍山阳光三务”工程

“阳光三务”即指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微信平台信息公开、上报审核、工作保密等配套制度,建立“县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监督体系,提升基层监督质量。

(五)智治借力,提升智治支撑作用

1.拓展治理智慧应用

鞍山市围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屏指挥”建设,拓展应用场景,切实发挥“四个一”平台功效,加快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站建设,积极为社工站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2.突出智能终端建设

落实数字鞍山发展规划,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开发村(社区)基层智治终端平台,设置智慧党建、文明实践、综合治理、群团管理、社团管理、诉求办理、网格化管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扶贫帮困10个智能化应用模块功能,并在线下对应建设10个实体工作驿站,开展面向城乡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智能化治理,提升信息社会下的数字感知、数据共享、数据治理等水平。针对网格员队伍开发“鞍心通”APP,网格员平时发现问题,可随时通过APP拍照上传,这些问题在后台自动归类,系统会给职能部门派单,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二、社工站建设发展的困境

新时代,鞍山市社工站在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 “强”的迭代创新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社工站功能尚不完善

社工站建设是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鞍山市社工站指导中心负责统筹推进全市社工站日常工作,从纵向来看,虽然已建立起市县镇(街)村(社区)四级社工站体系,但村(社区)社工站还处于建设初期,主要功能还限于协助社区开展日常服务群众工作,很少能够独立开展“一老一小”等群体专业化服务,全方位服务群众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从横向上看,各地区社工站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工站建设较为成熟,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社工站建设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有限,社工站建设只处于“雏形”阶段,全面服务群众的功能尚未充分体现。

(二)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一是社工站招人难。整体来说,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群众普遍对社工的认知度不高、社工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等因素导致社工岗位吸引力不强。二是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驻站社工大部分是从公益性岗位转调而来,欠缺社会工作知识储备和能力养成,难以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培训体系不健全。指导中心对驻站社工目前能够开展的培训多限于公益性社工证考前培训,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对社工队伍整体素质、专业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社工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

(三)资金投入不足

鞍山市社工站的经费目前是按照鞍山市民政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社会救助服务经费可按5%左右比例从社会救助资金专项资金预算中安排”的规定执行,在财政上并未设专项资金。根据鞍山所有村(社区)社工站建设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市财政还需要投入约1 500万,资金不足问题亟待解决。

(四)相关配套制度尚不健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不仅能降低“风险”,更是推动社工站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规范性制度的缺失,影响社工站建设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三、社工站建设发展的建议

逐步建立体制机制健全、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专业规范、功能齐全完善、群众满意的社工站,需要多方合力共振,齐力打破困境,循序渐进推动发展。

(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理顺社工站建设体制。健全完善各层级社工站组织架构和内部责任分工,明确社工站建设中各方的职责和任务,强化专业特色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合力作用。理顺社工站与其他机构组织之间的关系,加强社区居委会的责、权、利的配套发展,健全社工站运营细则。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制定科学完善的社工站建设指导规范性文件,如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服务标准、服务评价(评估)标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规范细则、社工站督导管理办法、社会工作人才选用、评价管理办法等,保障社工站的高效发展。三是加强社工站评估和督导。依据辽宁省民政厅出台的《社工站建设评估办法》,对社工站建设成效进行评估,组建专业团队对社工站建设进行督导,注重对社工站建设的正向鼓励和督促提升。

(二)加强社工站队伍建设

一是吸纳专业社工。一方面,将优秀社工人才纳入鞍山市《钢都英才计划》,对全职引进符合英才计划条件的社工人才给予适当生活、租房补贴,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另一方面,招录社工专业的毕业生,为社工站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全市及各县区人才奖励体系,与其他各类人才同等对待。对业绩突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社会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奖励,从而提升更多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优秀人才从事社会工作的热情。如可以在连续两年以上评为优秀的社工站工作人员中,定期安排组织定向招录事业编制人员,为社工站工作人员打通进入事业单位的通道。三是从严管理。建立社工人员退出机制,即对那些达不到要求的社工人员依据表现情况采取调岗、降职、停职培训、解雇等方式,形成对社工站工作人员的硬约束,使社工机构和驻站社工主动自我加压、强化责任意识。

(三)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长效培训制度。通过驻站专业社工的“带、传、帮、训”,对非专业社工在政策、法规、职业伦理、专业理论和实务技能等方面进行定期培训,逐步建立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社工的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二是建立合作培训制度。依托高校建立社工实训基地,开办非全日制社工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委托培训、在职进修或自考、函授等形式,鼓励社工学习专业知识。三是开展协同培训活动。与省内外优秀社工机构对接,在沟通交流中丰富服务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开拓发展道路。四是推广“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模式。社工站可以和志愿者团队协作,发挥各自人才专业优势,形成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社工实践能力。

(四)整合各方资源

一是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渠道作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是社工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以《鞍山市社会力量承接社区服务指导目录》为指引,选取贴近民生的社区服务项目,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和引导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二是增强多元化资金支持机制。通过提高社会救助专项经费投入比例、增加福彩公益金的支持、申请公益慈善基金的资助等方式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慈善基金多数属于运作型基金会,即自己筹钱自己花钱。因此,需要民政部门发挥协调作用,以提高慈善资金使用效率为原则,引导慈善基金资助社工机构。三是争取企业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社工在帮助企业员工调适心理状态、舒缓工作压力、实现自我成长和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慈善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了鼓励企业购买社工服务,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补助。如政府出资一半、企业出资一半的“1+1”形式,以激发企业自主购买的积极性。四是积极倡导募捐。发动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进行捐赠,筹集到的资金由第三方进行监督。

(五)搭建宣传平台

一方面,社工站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开展讲社工故事等活动,大力宣传社会工作的职责定位、价值意义和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社工站通过建立微信群、开设咨询服务热线、公开电子邮箱、发放便民服务卡等方式,有效拉近居民群众与社工的距离,使社工站不再只唱“独角戏”。

鞍山市积极探索“五治融合”模式下社工站建设的新路子,让政治更加有为、自治更加有力、法治更加有序、德治更加有效、智治更加有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鞍山市社工群众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成长相册
青春社工
多让群众咧嘴笑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