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平顺县劳模史研究
2023-12-09常利兵
◇ 常利兵
每次到平顺县进行田野考察时,我都会被当地的劳模精神深深打动。从太行抗日根据地时期就已家喻户晓的李顺达,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申纪兰、郭玉恩、武侯梨,一个县城能有4个全国劳动模范,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近日,我又带着学生到平顺县进行田野实践教学,并到4位劳动模范生活过的西沟村、川底村和羊井底村进行了短期的走访。通过这次田野实践教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深入开展平顺县劳模史研究的重要意义。针对进一步深入开展平顺县劳模史研究的问题,我想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平顺县劳模情况的经验性总结,从方法论层面提供一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每一位劳模的产生都有一个自身的成长过程。尽管他们是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但探讨其成长历程也不能忽视他们在所处历史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与位置相关联的人事、制度和条件,否则就很可能会把劳模的复杂人生史处理得过于单一化、脸谱化,不利于从原本的经验层面呈现其承载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其次,是劳模这一典型身份的“在地化”问题。既然劳模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社会成员,那么他们如何处理家庭、邻里、村庄等内外关系,如何在诸多生产生活的区域关系交接中摆平处理难题,又如何在充满压力、张力、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的社会关系中克服难题、摆脱困境,便是特别值得发掘和讨论的社会史课题。
最后,要重视对劳模自身的观念、心态、信仰和人格等方面展开考察,这对于讨论和建构劳模精神尤为重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劳模成长史固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贯穿其中的劳模精神及其内涵具有高度的同构性和一般化特质。正是因为劳模精神有着一以贯之的特性,才更能彰显出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所以,当我再次走进被人们誉为“劳模之乡”的平顺县时,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便是曾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李顺达、申纪兰、郭玉恩、武侯梨这4位全国劳动模范的身影。他们的成长史和思想史既折射着集体与个体、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更映照着中国的当下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