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023-12-09于东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
文/于东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而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地整合各部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实现。因此,如何将先进的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以达到高效、高质量完成工程项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推进建筑业向智能化方向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概述
智能信息化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信息化与智能化相结合,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和智能决策支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信息化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工程项目的优化和协同。首先,智能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时监测与控制。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建筑物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温度、湿度、能耗等。监测数据可以通过云端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其次,智能信息化技术可以优化资源调配和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人员、设备和材料调配方案。例如,可以利用建筑工地的监控摄像头和智能分析软件,进行工人的识别和考勤管理,自动计算工时和工资,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误操作,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最后,智能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数据化管理。通过建立全过程的信息化平台,并应用相关的软件和技术工具,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包括项目计划和进度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实时的项目信息,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和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提高工程项目的协同性和透明度[1]。
总之,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实时监测与控制、资源调配与优化、全过程数据化管理等功能,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法和途径。
2.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1 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并减少成本。首先,智能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各项参数,帮助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因故障、错误或不合理操作导致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其次,智能信息化技术可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根据工期和工作量进行精准的资源规划,避免资源的过剩或不足。合理的资源调配可以避免因人力和设备短缺导致的工程进度延误,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并节约成本。同时,智能系统还可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提前预知材料供应链中的问题,避免材料的浪费和损失,促进材料供应链的正常运转[2]。
2.2 提升质量和安全性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首先,智能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建筑工程的参数和数据,如结构变形、材料性能等。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及时调整和纠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此外,智能系统还可以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和预测质量风险,帮助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其次,智能信息化技术通过建立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工程项目的安全情况,例如火灾、漏水等。如果出现安全隐患,系统可以立即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通过风险预警和实时反馈,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应对可能的安全问题,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
2.3 支持决策和创新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供决策支持和促进创新。首先,智能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项目进展、资源利用情况和质量控制指标等,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智能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设计和规划方案,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通过模拟和仿真技术,可以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比较,包括材料选型、施工过程等。这种虚拟实验的方式可以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化方案,提高创新能力。这些应用价值使得智能信息化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为建筑工程管理者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和创新的机会。
3.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
目前,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存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其功能的发挥。首先,硬件设施的稳定性是影响应用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管理应用通常需要依赖各种硬件设备,如服务器、网络设备和传感器等,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但由于硬件设施的质量参差不齐,例如服务器过载、网络中断或者传感器故障等问题,可能导致应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出现数据丢失等情况,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次,建筑工程管理应用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业务逻辑,并且要实时响应用户的请求,以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应用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因此软件系统的质量对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言至关重要。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代码质量不高、软件bug 导致的系统崩溃或者功能异常等问题,给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带来一定的风险,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应用的推广使用。
3.2 远程监控与协同办公的实时性有待提高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远程监控与协同办公的实时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建筑现场的监控数据、工程进度和质量等信息,以便远程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指导和决策。但由于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传输延迟,例如数据包传输等环节,导致实时数据的到达时间延迟,从而降低了远程监控与协同办公的实时性。特别是在大规模项目或者网络负载较高的情况下,延迟问题更加明显,对实时决策产生了不利影响。其次,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多个不同的设备、传感器和管理系统,需要进行协同工作并实现实时监控。由于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系统架构,导致数据传输和协同工作的延迟问题,进而降低整个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3.3 信息可视化与虚拟仿真缺乏实用性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信息可视化和虚拟仿真的实用性不足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信息可视化的实用性受到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的制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可视化展示,如工程进度、成本预算、人员配备等。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数据更新的频繁性,可能存在数据不完整、数据重复或者数据错误的问题,导致信息可视化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其次,虚拟仿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模拟建筑结构、施工流程和工程效果等,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但虚拟仿真的实用性受到仿真模型的精度和真实性的制约,当建模过程出现误差时,会使得实际情况发生改变,造成仿真结果与实际不符,甚至产生较大的偏差,从而降低了信息可视化对真实环境的适应性,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决策的制定[3]。
3.4 工程的数据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工程的数据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而言,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体系,这也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首先,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获取和整合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工程进度、质量检测、材料采购等多个方面的信息。目前仍存在许多手动、纸质记录的情况,导致数据采集的效率低下。同时,不同数据来源之间的信息整合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如数据格式、标准以及系统兼容性等问题,使得建筑企业对这些数据的共享程度不高,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其次,数据分析与应用的能力有待增强。即使获取了大量的工程数据,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和应用,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许多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在数据分析和应用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例如缺乏足够的分析工具和算法,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预测和决策支持,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3.5 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传递和预警机制不完善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传递和预警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需要及时传递各种安全警报、预警信息和紧急通知。但目前的信息传递方式仍然依赖于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等,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延迟和不确定性,这在应对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时容易造成延误或损失,降低了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其次,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预警是识别和防范潜在危险的重要手段。目前的预警机制缺乏智能化和实时性,往往是基于静态的规则和经验,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现实环境。同时,预警机制可能被一些干扰因素所影响,如不准确的传感器数据、人为误报等,给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
4.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4.1 建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应用系统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应用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具体应用措施,有助于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互联网可以连接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和传输设备,实现工程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传感器和设备与应用系统进行连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测。同时,可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潜在问题、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这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还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动态监督和优化调整。此外,互联网技术还能使工程建设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施工现场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总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智能信息化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4.2 提高远程监控与协同办公的实时性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提高远程监控与协同办公的实时性是一个重要的具体应用措施,对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远程监控与协同办公需要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建筑工程现场的监控数据、工程进展等信息。为了提高实时性,可以采用高速、稳定的网络传输技术,如光纤网络或无线5G 网络。这些网络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避免网络拥堵和中断的情况发生,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有很大帮助。其次,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管理的需求,必须要引入新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采用流式数据处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减少数据处理的延迟。这样,可以提高远程监控与协同办公的实时性,并支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实时跟踪工程进展,及时进行决策和调整。
4.3 提升信息可视化与虚拟仿真的实用性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提升信息可视化与虚拟仿真的实用性是一个重要的具体应用措施,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工程进度、质量检测、设备材料采购等。为了实现信息的可视化,可以采用交互式可视化工具和大屏幕显示,将复杂的数据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展示给管理人员,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数据,并及时做出决策。同时,还可以结合GIS 技术,将工程数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实现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分析,进一步提升信息的实用性。其次,虚拟仿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模拟建筑结构、施工流程和工程效果等,让管理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前发现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帮助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调整[4]。
4.4 加强建筑工程的数据化管理与控制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的数据化管理与控制来提升效率和质量。首先是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智能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将工程项目的各个成本因素进行详细记录,并实时更新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管理人员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成本结构和变化趋势,精确掌握工程进展的成本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预算和成本。其次是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智能信息化技术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采集,并结合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工程进度进行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同时,利用可视化工具和在线协同平台,可以实时追踪项目进展,掌握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进度延迟问题,从而保证工程按时完成。最后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智能信息化技术通过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质量问题,并进行准确的预警。同时,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以在设计、施工和维护阶段对质量进行多维度的跟踪与控制,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5]。
4.5 改进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传递和预警机制
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措施之一是改进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传递和预警机制。首先,在信息传递方面,智能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使用智能监测设备,如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工程现场的安全状况。这些设备可以收集各种参数数据,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央监控室或相关人员的智能终端上。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工程现场的安全状态,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在预警机制方面,智能信息化技术通过对工程现场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智能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安全规则和模型,对异常行为、状况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一旦系统检测到潜在的危险,比如混凝土开裂、坍塌等,便会及时向相关管理人员发送警报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它改变了传统施工过程中依靠经验判断、凭主观意志来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模式,实现了从人工操作转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而且确保了工程质量与安全,使工程施工更加有序。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智能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中,有效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建筑施工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对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