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以贵州省从江县加榜梯田旅游开发为例
2023-12-09袁前芬
□袁前芬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业经济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村的劳动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的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加榜梯田作为特定环境中的农业生产,其是传统农村生活方式的体现,具有田园风光特有的审美价值和休憩用途,逐渐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1 从江县加榜梯田
1.1 加榜乡地理环境
加榜乡以地处加榜河畔而得名,位于从江县西部,东接刚边壮族乡,南与秀塘壮族乡接壤,西与加勉乡相连,西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宰便镇相邻。据统计,加榜乡总面积为207.33 km2,耕地面积为465.40 hm2,农业总产值达到1 771 万元,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年生产粮食可以达到4 976 t,年畜牧业总产值为390 万元,森林覆盖率为77.26%,林业总产值为604 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达到3 250 元[1]。当地人口密度53.7 人/km2。加榜地区地处月亮山深处,山脉连绵起伏,1 000 m 以上的山峰有6 座。平均气温达16.3 ℃,最低气温6 ℃,极端最高气温32 ℃。平均日照数1 100 h,无霜期290 d,年平均降水量1 115 mm。
1.2 加榜梯田特点
加榜梯田位于从江县西南月亮山地区80 km,梯田总面积约218 km2,被誉为“大地的指纹”“深山里的诗行”,是巨大的农耕文化博物馆,也是中国四大最美梯田之一。主要的梯田群分布在党扭村、加页村、加车村、从开村、平引村、加榜村及加车河对岸的摆别村、摆党村等。从江县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温暖气候,雨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生长。加榜梯田依山而建,从外形看,大多属于“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只能种下1~2 行的稻禾。
此外,在加榜乡人们会根据梯田的形状特点给梯田命名,把丘块形状的梯田称为腰带梯田,呈现切块不规则状的是鱼鳞梯田。每块梯田独特的山地环境造就独特的梯田景观,集山川、河流、森林、村寨、梯田于一体,最终形成山林区、梯田区、聚落区、河谷区几种布局,该种模式使得水源形成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灌溉梯田。
2 加榜梯田农业发展模式
2.1 传统农业生产——乡村旅游
梯田种植环节包括犁田、插秧、收割等,当地借助这些种植环节打造体验式旅游模式,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的每个过程中,如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种植模式让传统的农业生产“活”了起来,游客亲身参与,获得较好的旅游体验,放松身心,而农民也通过提供体验场地获得额外收入。加榜梯田以梯田夏季景观吸引游客,这仅限于稻谷的生长阶段,在夏季稻谷抽穗期游客数量最多。当地农户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旅游地等,在满足游客赏风景、体验田园风光需求的同时实现增收。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风险低、前期投入少、非常方便管理,不占用生产资料,能利用农闲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2.2 自然农业观光——民俗旅游
加榜梯田以梯田景观为特色、梯田为载体衍生的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为核心,将旅游与农业、服务业有机结合,打造加榜梯田景观区。加榜梯田地区人民的服饰与山地环境相适应,为了方便下田劳作,男性一般着宽大抿腰裤,女性一般着裙装。当地居民服饰的特点是舒适、宽松,其服饰的样式体现出了服饰与自然环境及梯田农业的相互适应性,适应梯田劳作的同时,加榜地区的服饰也形成特有的风格。当地居民建设服装体验馆,供游客穿着体验。从饮食结构来看,当地地处丘陵山区,湿气非常重,村民喜酸、味道偏辣。当地拥有一些特色美食,如香猪、羊瘪、牛瘪、腌鱼等,许多餐馆的菜品以这些特色美食为主,吸引游客前往打卡。从建筑风格看,加榜梯田地区主要的建筑是干栏式的吊脚楼,吊脚楼依山而建,构造简单,冬暖夏凉。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文明不断涌入当地,当地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传统的衣着、食物仍然占主要地位。当地旅游开发集农业观光和民俗旅游于一体,以梯田为依托衍生出的民族文化作为优质的旅游资源,使旅游者不仅能观赏到壮美的农业景观,还可以体验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
3 加榜梯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
3.1 稻—鱼—鸭生态系统和谐共生、高效产出
从江地区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加之湖泊较少,只能利用梯田养殖水产品,于是人们在稻田里既养家禽鸭又养鱼,形成了稻—鱼—鸭复合的生态系统,鱼和鸭在稻田里和谐共生,田里的害虫和微生物为鱼鸭生长提供能量,水稻的生长为微生物等提供必要的氧气。鱼和鸭的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滋养水稻,鱼和鸭在水中游动可以为稻田松土,使杂草无法生长。加榜地区每年3 月开始播种,3—4 月放鱼苗,4—5 月插秧之时放雏鸭,鱼苗在稻田里生长迅速,5—7 月可达到5~8 cm,9 月中旬收割水稻和渔获前禁鸭,直到10 月再放鸭,鸭子放养至来年3 月,该模式下生长的鱼、鸭更加肥美。稻—鱼—鸭模式具有涵养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抵抗病虫害等功能。加榜地区稻田里的鸭是经过特地驯养的,将体格骨架大的鸭子训练成可以自由穿梭稻丛、不会伤及鲤鱼和稻谷的、体型小的鸭子。稻—鱼—鸭生态系统是人类通过干预动植物生长、控制其放入稻田的顺序从而平衡生态系统,一个生产周期梯田可以产出三种农产品,从经济角度看,该种模式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3.2 着力打造梯田农耕体验项目
近年来,加榜梯田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区、节庆活动体验园、度假康养体验民宿。从亲自参与稻谷的种植,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事活动,体验劳动和收获之美,学习当地居民千百年来积累的保土节约资源以及水资源管理制度,感悟梯田的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游客参与农耕环节,一方面游客体验了农耕之美,获得身心的放松,另一方面农民通过提供场地获得服务型增收。
通常加榜地区人们在建造梯田前,要请巫师来做法事,目的是祈求山神的庇护及工程顺利。此外,过年的清晨会给梯田“加餐”,挑猪牛粪去附近的田土里面,插上几炷香,贴上香纸,用巴茅纸插在粪堆中间,当作对过去一年梯田收获的报酬。梯田的祭祀文化对当地农业提供指导作用,同时对苗族的梯田农业有文化记录和传承的作用,梯田祭祀是传播加榜地区民族文化的媒介之一,通过展示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实现村民增收。
3.3 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
以往人们使用镰刀、砍刀、摘禾刀、锄头、普通犁、耙等原始的农具进行耕作,“十三五”后,贵州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机械化将人们从原始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3]。另一方面,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产生巨大作用,是改造传统农业的一场革命,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目前,当地稻谷在播种、除草、收割等环节都已经实现机械化操作。
4 加榜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足
4.1 风景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
加榜梯田因为壮观的景观而闻名,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川流不息的河谷,还有以梯田文化为载体衍生出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及节庆习俗文化等,是旅游开发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不可多得的景观资源——梯田,其产出的绿色食品和牲畜产品没有依托旅游开发形成市场,这些优质资源只被当地人消耗,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不能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反哺梯田。当地农业经济开发仅限于梯田的开发,没有重视山林—梯田—聚落—梯田—河谷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以体系为基础,整体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4.2 发展模式受季节影响
相较于之前只发展传统农业、以耕种梯田实现经济增收的模式,旅游开发使得夏季、秋季的梯田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景点。6 月是秧苗生长的季节,这时梯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绿毯,山风吹拂,稻浪起伏,曲折的田埂将一丘丘梯田环绕,像一条条巨龙横卧在村子四周。9 月是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散发着稻香,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在田地里收割稻谷,黄绿相间,阳光照射下的梯田呈现出一片和煦的金黄,秀美如画,将村庄衬托得格外宁静。受气温因素影响,当地不像海南省一年能种植三季水稻,加榜地区是一年一季稻谷,旅游的黄金期在夏季和秋季,其余时间游客稀少,当地人们不得不出门谋生。年轻劳动力流出,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梯田出现了“撂荒”。
4.3 居民生活与梯田用水形成竞争
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加,人们的生活用水消耗量增加,干旱季节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不足,加榜地区的湿地公园约存在需水缺口12.2 万m3/a。加榜梯田大量种植糯禾,需水量较大,而农业用水占80%,农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在水资源分配时,人们会考虑把更多的水资源用在贡献更大的旅游经营上,满足旅游经营用水之后才会把水用于梯田农业中。缺乏水资源的梯田最终变成了旱田,只能种植一些瓜果蔬菜,无法养殖鱼、鸭,破坏了梯田景观的完整性。加榜地区的水源来自森林,村民家家户户在村庄里修建起民宿,直接前往森林砍树,树木大面积消失使森林的含水量降低。同时,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允许游客进入森林野炊、郊游,众多游客涌入森林产生的垃圾导致水源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梯田用水。
5 加榜地区发展新型农业经济模式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开发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
结合当地特色做出健康、绿色、乡土的餐饮美食,挖掘当地的历史特色名菜,培训当地居民经营自家餐馆,改善餐馆的卫生环境。此外,发展当地的民宿旅游,可以在建筑上下工夫,民宿外观设计结合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与梯田区相适应,既可以使游客有置身于大自然的体验感,又不破坏山林—梯田—聚落—梯田—河谷“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民宿内部打造温馨、舒适、具有乡土气息的装饰,坚持以人为本,让游客拥有归属感。交通上设计一条旅游专线,减少游客出行时间,从江县到加榜梯田的路上以梯田景观为主,做到一步一景、步移景异,山路间设计适合的休息驿站点、观光点和饮水点。
5.2 以保护梯田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为主
保护梯田文化应培养专业讲解人员,使游客充分了解梯田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整合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树立品牌文化形象,提升梯田文化吸引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传授当地居民高效的种植技术,引进高科技农业机械,使农民从烦琐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结合当地特有的民俗节日活动,例如梯田祭祀、芦笙节、开秧节等,在重大节庆日举行仪式,并向游客开放。娱乐活动避免融入现代化元素,应依托当地民族农业文化打造特色民族歌舞表演、农事仪式等,使游客亲身感受到农业文化的魅力,达到经济创收目的。
5.3 走山地高效农业+科技的发展之路
贵州省的山地农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遇到暴雨季节会造成山体滑坡、道路拥堵,出现安全隐患。要想实现山地农业高效健康发展,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山地农业的经济效益[4]。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规划,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到农业经济发展中,例如在农村地区建立属于农民的电商平台账号,这样农民不仅可以在平台上直播卖货,还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农业信息,掌握新技术、新能力[5]。以科技助推我国农业发展,在农村进行“智慧农业”创新变革,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经济收益[6]。
6 结束语
加榜梯田是一种新型农业经济模式,观光农业可以通过增加科技含量而提升其价值,通过向服务业延伸而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内在的产业升级,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对传承、延续地方文化、保护和建设人文景观具有积极意义。观光型农业既有传统农业模式与生态环境冲突所提供的推力,又有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合理性所提供的生长空间。加榜梯田有得天独厚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和政策支持,该种新型农业经济模式不只就梯田而言,而是融合了当地的民俗活动,上升到了对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管理、运营和反哺当地的经济成效的高度,打造出了具有典型的、划时代意义的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