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 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023-12-08丁亚琼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策略影响

丁亚琼

[摘    要]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和成长的第一站,小学时期学生的个性和心理正处在重要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环境具有无形的育人作用,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个性和心理养成效率的最直接因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剖析家长个性、家长教育方式、家庭成员关系、家长受教育程度、家长期望水平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并结合影响因素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优化家庭环境,促进学生个性与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从而推动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

[关键词]家庭环境;个性养成;心理成熟;影响;策略

家庭环境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心理的“温床”,古语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深刻说明了环境的重要作用。家长的教养态度、家庭关系等,都是家庭环境的构成部分,这些环境因素关系到学生个性和心理的塑造效果。因此,教师与家长应该明确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抓住积极的影响因素、规避负面的影响因素,重视对良好家庭环境的创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心理趋向成熟,从而增强学生的身心成长质量。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一)来自家长个性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是最早、最直接、最长时间与学生接触的人,他们的个性会反映言行举止上,对学生来说就如同一面镜子,所以说家长的个性,是影响学生个性与心理的关键因素。家长的个性类型大体可以分为拘谨型、火爆型、孤僻型、冷漠型、乐观型、理智型等,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所表现出的不同个性与行为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火爆型和理智型,二者之间存在相对的关系,具有火爆型个性的家长,往往急躁易怒,情绪就像“鞭炮”,遇到不如意的小事,就会一点就着、怒气冲冲,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一方面会担心惹怒家长,个性容易变得胆怯,出现焦虑的心理,另一方面,学生也非常容易“复刻”家长的个性,在遇到烦恼、不顺心的事情时,学着用“爆破”的方式宣泄情绪,形成冲动、急躁、情绪不稳定的个性。而具有理智型个性的家长,大多比较理性,是非观念清晰,即便在遇到一些矛盾问题和突发状况时也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用理智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在这种熏陶下,学生也能保持稳定的情绪与平和的心态,形成理智、沉稳的个性。

(二)来自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家庭都具有独特的教育方式,因而会构成差异化的家庭环境,家长方面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个性和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家庭环境中常见的教育方式,主要包括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其中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心理成长,此类家长在家庭生活和教育中,会给予孩子尊重、理解、关心和赞赏,使其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和自信乐观的心理;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粗暴、生硬、喜欢控制等基本特点,家长通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去做事,鲜少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如果孩子稍不顺从自己的意愿,就会对其训斥、指责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阴影,出现个性胆怯或叛逆等问题;家长采用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事事包办,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地满足,放任和纵容一些不良行为,对学生的个性和心理,会造成严重危害,学生可能会变得无主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出现自私、自负、骄横等情况,阻碍心理成熟;忽视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大多表现为“只养不教”,这类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关注和关怀,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上会出现缺失,形成偏激、冷漠、怪癖的个性。

(三)来自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

学者的教育研究表明,在家庭成员关系和睦、亲密度高的条件下,学生的个性和心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家庭成员关系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即和谐关系、失和关系和破裂关系。从和谐关系来说,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关怀体贴,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和情感环境,学生的身心都会受到积极因素的感染,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安全、温暖和幸福,养成乐观、合群和自信的个性心理品质,并懂得友善地与他人相处。从失和关系来说,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如果经常发生矛盾和争吵,学生就会受到这种不良情感气氛的冲击,主观幸福感会非常低,精神上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个性会变得易激动、有攻击性,心理上也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悲观等问题。从破裂关系来说,主要是指父母在情感失和后离异,学生可能会在单亲家庭中生活,也可能进入父母重新组建后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甚至有时父母因为经年日久的矛盾,离异后的关系得不到缓和,把对彼此的不满灌输给孩子,在重组后的家庭,学生自身可能难以适应与继父母、继子女的相处,这些不良因素的叠加,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导致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形成异常的个性和自卑的心理。

(四)来自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学生个性和心理的发展息息相关。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长,在与孩子相处和进行家庭教育时,采用的方式方法也是迥然不同的,由此会对孩子产生差异化的个性和心理影响。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着他们所选用的教养方式。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往往具備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处理亲子矛盾和孩子的错误时,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并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浸润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是轻松、自由的,敢于表达内在的意见和需求,更容易构建积极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反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受文化、眼界、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这类家长通常不乐于吸收新时代的教育知识,采用的教育手段有悖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在孩子犯错时,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处理,鲜少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大多意识不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无法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带来不利影响。

(五)来自家长期望水平的影响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殊不知,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有时会适得其反,给孩子在成长路上造成无法承受的重负,影响他们的个性养成和心理成熟。比如部分家长会出于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抑或是对自身遗憾和梦想的补偿心理,无法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一味地给孩子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在家庭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对待孩子也比较严苛,常常把他们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横向比较,如果孩子未能满足家长的高期望,就会受到言语的批评和打压。在这种伴随着压力和控制的家庭环境中,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和沮丧,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令家长失望。长此以往,个性会变得懦弱,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通过逃避的方式应对压力,在社交和个性发展中遭遇更大的障碍。另外,假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低,比方说溺爱型和忽视型的家长,长期让孩子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家庭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形成不思进取的个性,缺乏自我价值感,心理难以走向成熟。

二、促进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策略

(一)加强情感交流,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学生建立的第一份人际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亲子关系的支撑,亲子关系越亲密、稳固,学生越容易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养成积极的心理和开朗的个性。因此,在优化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重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比如加强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在他们遇到烦恼时,及时地提供帮助和抚慰,或者是多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关爱等,从而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心理的良性发展。例如,某个学生的个性内向,不爱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也不够积极,教师与之谈心后得知,该生的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亲子之间相处的时间非常少,亲子关系疏离,学生感知不到关怀,逐渐变得孤僻。教师及时地与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说明学生的现状,提供改善亲子关系的可行性建议。该生的父母十分重视,立即改变以往的工作时间安排,父母尽可能多地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轮流与孩子聊天,对他的烦恼、困惑给予积极地回应,带领孩子参与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家庭活动,包括读书、运动、烹饪等。一段时间后,家长反馈孩子与自己的亲密度明显提高,更乐于分享心事,教师也观察到学生的个性日益开朗,愿意打开封闭的心灵,融入集体生活。再例如,某学生的父母离异,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与母亲的联系较少,长期缺乏母爱,加之父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该生形成自卑、情感淡漠等心理,在校表现是情绪暴躁、交际困难,经常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教师了解详细的情况后,结合心理学理论与该生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师详细分析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以及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近,造成孩子出现离群心理和破坏性倾向,产生“欲爱不能、欲恨不忍”的矛盾情感,建议母亲定期联系和陪伴孩子,填补母爱的缺失,建议父亲改变教育方式,渗透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尝试修复破裂的亲子关系。该生的父母采纳了教师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感交流和亲情修复,家长反馈到“孩子与自己的关系不再疏离、紧张,亲子相处变得和谐。”教师通过校内跟踪观察,也发现该生逐渐变得情绪稳定、阳光热情,这样,通过对亲子关系的重建,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就能获得情感需求的满足,从而妥善地解决个性和心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改进教育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家庭气氛更加开放、平等,而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等教育方式,则会让学生置身在紧张、压抑、孤独的氛围中,引发诸多不良的个性和心理偏差。为此,在优化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家长必须破除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地设置成长目标,站在与之平等的地位,多尊重、理解和鼓励,遵循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原则,培养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健康个性和心理萌发的“沃土”。例如,有家长向教师反映,孩子一向很“听话”,最近个性和行为变得叛逆,常与家长“反着来”。教师家访后了解到,该生父母一贯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学生表达不满:“父母总是给我报一大堆我不喜欢的特长班,不顺从就会挨批评,还总是拿我和别人比,在他们眼里,我成绩、才艺样样都不如别人,怎么做都不能让他们满意。”教师分析后,明确该生是因为长期被严格教养,而产生了反叛心理,查明问题的症结后,教师建议家长尝试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并例数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导家长,多关注这些优点,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家长听取了意见,在之后的家庭教育中,调整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减少了繁重的特长班,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打压为鼓励,变专制为民主,家长后期反馈到“孩子更加乐观向上,对父母的态度也不再敌对。”这样通过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学生就会得到好的家庭氛围浸染,从而提高个性养成和心理成熟的效率。

(三)提供自主机会,健全学生的个性心理

在家庭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既需要来自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也需要独立自主的空间,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养成,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感悟的过程。如果家长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而事事包办,学生就会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个性变得优柔寡断,心理上习惯于依赖别人,不懂得感恩和共情,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因此,在优化家庭环境时,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自主的机会,包括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实践、自主探索等,让孩子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从而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个性和心理素质。例如,某学生在班级中经常逃避劳动,比较骄横任性,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师在温和、耐心地询问后得知,该生在家受到父母的过度偏宠,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料理妥当,对于大部分常见的劳动和生活事务,该生一方面确实不会做,另一方面又不敢尝试。这是典型的溺爱型家庭教育,造成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以及待人做事无责任感。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个性和心理中潜在的不良因素,并渗透溺爱型教育的危害。家长在获悉之后,主动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从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自主机会,比如不再代替孩子做决定,只提供参考性的意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主见去支配行为;再比如,家长教给孩子做家务的方法,鼓励孩子自主完成一些基本的家务,独立解决实践劳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一阶段的教育调整和锻炼,教师发现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的积极性更高了,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能够自我管理,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通过家庭环境的创建,使学生变得自信、独立、有责任感,从而促进个性养成和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家长个性、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关系、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的期望水平。优化家庭环境是促进学生个性与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方面應该积极地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引导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与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高效推动学生的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

参考文献:

[1]杨国柱. 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J]. 小学生(中旬刊),2021(07):33.

[2]彭金.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J]. 大众标准化,2020(15):132-133.

[3]彭志珍. 论家庭环境对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1):154.

[4]刘中强.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新课程(下),2018(12):230.

[5]刘悦新.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的影响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1):12-13.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策略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