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思维视域下的 高中历史论证式教学

2023-12-08李峰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李峰峰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科学思维视域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历史论证活动。进行论证式教学时要注意主体性、求异性、批判性等原则,采用多维对话、深度纠错、辩论活动等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比价、演绎、综合中提升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科学思维;论证式教学;教学策略

科学思维就是运用科学认知的方式,对感性认知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有机整合各种资料的思维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科学思维视域,组织学生参与历史论证活动,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提升学生历史综合水平。

一、找准方法,探析开展论证式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鼓励大胆质疑

在论证式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就不能直接灌输各种历史知识。教学要基于主体性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如在学习“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质疑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对于隋炀帝的评价人们的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过于残暴,并不是有道明君。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在政治、对外关系上有功绩,值得赞赏。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正确呢?”

教师可以用问题作为引导,提醒学生注意此前忽略的地方,然后再用循循善诱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寻找资料、解决问题。问题就相当于一个向导,它起到导航的作用,让学生的思考不迷失方向。当学生面对某问题产生怀疑,教师要肯定其合理之处,并依据“质疑”寻找学生学习的漏洞,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二)求异性,引导创新解题

求异性也是论证式课堂的原则之一,它要求教师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尝试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要支持学生创新解题的能力,鼓励他们交流讨论,提出个性化观点。

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论证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并说明原因。学生各抒己见,寻找更新颖的角度论证此问题。有学生从“人”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孙中山、黄兴等人的行为和思想,认为他们的行动鼓舞了人民。有的学生从革命的指导思想入手,分析了三民主义的特点,探究其方针是否正确。还有的学生从群众基础入手,思考辛亥革命是否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让学生抱着求异的想法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由于学生能从多元角度分析,观点自然更客观、更全面。

学生可以开展头脑风暴的活动,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有哪些思考角度是自己此前忽略的地方。有时其他同学的观点能给自己的思考带来启发,不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能迅速找到思维的切入点,提出更具有新意的观点。

(三)批判性,贵在合理反思

批判是科学思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以独立思考作为基础,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对事物进行合理思考的过程。在论证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活动的批判性,要鼓励学生合理反思,提出批判性观点。

学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首先找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分析这对于当时中国的发展到底是好是坏。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要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先寻找各种史料对比分析内阁制和宰相制的异同点,然后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思考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在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封建专制的加强有助于建立一个巩固的国家,但是也有学生持反面观点,认为这样做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大家各自呈现史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并反思一个社会要怎样做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有批判精神,并学会科学地运用史料评判他人的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辩论活动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会利用洞察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分析问题。

二、参与实践,探析开展论证式教学的方式

(一)多维对话,实现智慧传递

开展论证式教学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传递他们充满智慧的想法,这样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生本、生生、师生多元对话中,各自陈述思考成熟的观点,运用推理、归纳、对比等方式思考问题、交流心得。

在学习“开辟新航路”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印第安后裔认为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给他们带来了苦难,他们认为要以专制、种族灭绝等罪行控告哥伦布,你觉得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学生寻找了各种史料并总结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互动中讨论彼此的看法。有学生认为哥伦布的手段虽然有问题,但是他也给美洲带来了繁荣,避免美洲失去和世界的联系。有学生认为,哥伦布的财富是以暴力手段掠夺的,所以他应该遭到批判。教师也加入了多元对话中,引导学生在看到哥伦布功绩的同时也看到他的不足,用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对话,认识到不能孤立、分散地看待某个历史问题,而要将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这样评价哥伦布的行为才能更加客观。在多元对话中,学生交流了想法和反思自我,认识到了思维的片面性,及时调整了思考方向。

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能集思广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智慧的传递。同时,他们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对历史现象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切不可“一意孤行”,从而提升了思辨水平。

(二)深度纠错,整理相关史料

在论证式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如何运用各种史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史料,并分析判断哪些史料有助于自己的论证分析,哪些史料在真实性、关联性上存在问题,缺乏说服力。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深度纠错的能力,指导学生结合论点选择合适的史料,提高分析效果。

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民起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要提升论证效果就要搜索大量史料。如《李秀成自述》中探讨了太平天国十大失误,学生可以用其作为史料论证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此外,还有学生找到了历史地图,上面包含了太平天國起义的发展状况,学生认为这些史料也可以起到辅助论证的作用。不仅如此,学生还找到了其他一些史料,如《天朝田亩制度》等,从这些史料中能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整合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思维上存在的问题。有学生提出:“原本我觉得太平天国既然失败了,那么它必然存在各种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分析史料的时候,我发现还是有一些史料证明其有积极意义的。所以,我认识到此前的论断过于片面了,要调整我的观点。”

历史学家只能通过遗留的痕迹与历史想象才有可能捕捉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所以利用史料分析探究,这在历史学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史料深入分析,找到自己思维中的薄弱点,及时调整观点、纠正错误,让论证的效果有所提升。

(三)组织辩论,追溯问题根本

辩论活动是历史论证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思维找到问题的根源,增强思维的深度。教师可以在学生辩论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发现思维的薄弱点,从而解决好关键问题。

在学习“世界级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辩论分析,探究“经济全球化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这个问题。有学生认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能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让全球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所以好处多。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跨国资本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而且全球政治、经济形式瞬息万变,也可能对我国带来不利的影响。教师此时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思考:“既然经济全球化有好处也有坏处,那么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呢?”这个问题让学生从对立的辩论关系整合在一起,综合探讨如何才能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在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定性。通过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分辨观点的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促使国家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才是根本问题。

学生在整理资料、编写辩论稿、辩论实战的过程中发展了科学思维的能力,他们对历史学习也充满了兴趣,可以结合正反不同的观点深入思考,学会辩证分析,让思维更具发散性和灵活性。

三、笃行致远,探析开展论证式教学的策略

(一)比较,探索规律

科学思维的方法有很多种,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所发展,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引导他们比较分析,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所谓比较分析,是在历史论证的过程中对比历史事件和现象,确定它们的异同点,从中找到规律并总结出特性。学生可以在比较中整理归纳各种历史问题,以便获得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等内容时,可以开展纵向比较的探究论证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个性化观点,说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规律,然后分别寻找各个历史朝代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运用列表格的方式,分别写下各个历史朝代出现过的政治制度,并标注消失了哪些政治制度,然后说说社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学生在整理宰相制的出现和消亡等各种历史资料后对比分析,认识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有一定规律,一直都在向着中央集权发展,不断地提升皇帝的权力,削弱其他地方势力的权力。由此,学生认识到比较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思维方式,如果在历史论证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将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较的角度有很多种,横向比较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事物放在一起对比,而纵向对比则是对比同一历史事物不同时期的状况。运用比较分析法,学生能一目了然地对比双方的异同点,进而系统、深刻地认识历史规律。

(二)演绎,逻辑推理

演绎也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是从一般概念或者原理推理到个别理论的思维方法。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些历史推论,然后让他们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推理,验证这些推论是否正确。

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演绎的方式展开论证学习,先提出:“一定时期的文化实际上也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体现,那么在春秋战国年间出现了百家争鸣,它是否也是当时政治和经济的展现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先找到各种历史资料,思考“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大家发现当时社会政局很不稳定,所以各方诸侯十分需要有能力的人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帮助他们解决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除了寻找经济方面的史料以外,学生还探究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发现当时生产力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给百家争鸣提供了繁荣的经济基础。由此学生认为,从百家争鸣中的确能看出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借助演绎的方式提升了论证的水平。

在演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也渐渐地认识到只有演绎的前提正确,结论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如果前提不正确,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通过不断实践,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推理方法,提升历史学习的效果。

(三)综合,系统认知

综合法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分解开来的不同部分整合在一起,进而获得系统的认知。在论证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将问题分割成一个个组成部分分开来探究。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之后,他们再运用综合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整合起来,进而得出更准确而全面的答案。

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时,学生要围绕秦始皇进行分析,辩证地分析他在历史上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系统性,教师让他们运用综合的方法,整体化地分析秦始皇。先不要对秦始皇做出直接评价,而是要收集各种史料分析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后,秦朝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現了怎样的变化,然后整合各种信息总结归纳。在大量史料面前,学生发现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秦始皇,他曾经做出“焚书坑儒”、强制征用百姓服役这样的事情,但是同时他也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他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为各民族的交流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系统认知后,学生定然能对秦始皇做出了更客观的评价。

综合也是科学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运用综合的方法能高瞻远瞩地探究问题,避免了历史分析的局限性,能让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不少学生看待问题不够全面,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综合的方式,提升分析的效果。

论证式教学的特点是将论证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活动,在评价资料、提出主张、辩驳分析的过程中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会将主观想法加入进去,分析不够客观和科学,如果能利用论证式教学,则能促使学生深入分析各种史料,运用辩证分析的方式探究史料,从而给出科学的论证,更理性地解决各种历史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小娟.科学思维准确把握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谈[J].新课程(教师),2010(12).

[2]张艳梅.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

[3]刘振平.论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变陈述式为论证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03).

[4]王淼.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J].高考,2021(13).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于高中三年级的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