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等
2023-12-08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动 态
我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为贯彻落实“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我国统筹划定了城市、镇及各类开发区城镇开发边界。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杨浚在10月24日召开的媒体座谈会上说,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决策部署,2022年,根据“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统一部署,各地统筹划定了城市、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的城镇开发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坚持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坚持守住底线,城镇开发边界避让资源环境底线与灾害风险、历史文化保护等限制性因素,设置扩展倍数,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坚持区域统筹,在优先划好划足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应划尽划生态保护红线前提下,各地按不超过2020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的1.3倍控制城镇开发边界范围,给予各省统筹指导市、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自主权。
为解决城镇开发边界从“怎么划”转向“怎么管”问题,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结合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进一步深化城镇开发边界内用地安排,统筹存量和增量用地、地上和地下空间使用,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同时,在增量用地使用上,要求各地分阶段、按比例为“十五五”“十六五”留下不少于35%、25%的增量用地空间;在年度增量用地使用规模上,在为每年保留五年平均规模的80%前提下,允许其余部分用于年度间调剂,但不得突破分阶段总量控制。
我国首次实现国际重要湿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10月2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座谈会透露,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于9月28日完成确权登记,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家登记机构开展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也是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际重要湿地首次实现登簿。
该湿地登记登簿主要记载三类信息:一是自然状况。包括崇明东滩湿地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自然资源类型等信息。二是权属状况。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全部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为自然资源部(含国家林草局)。三是其他相关事项。
该湿地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2年5月,自然资源部会同上海市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确权登记工作,将其作为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依据湿地管理范围界线划分登记单元界线,全面完成登记工作。
自然资源部将从四个方面持续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一是有序推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持续拓展登记范围,逐步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二是健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标准规范、技术方法,建立登记成果动态更新机制,保持登记成果的现势性、规范性。三是强化改革协同,探索登记成果应用。从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出发,探索登记成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领域的应用。四是拓展登记信息共享。部署应用全国统一的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系统,形成上下贯通的信息系统运行模式,实现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实时共享。
政 策
《数字“化学地球”促进全球绿色发展倡议》发布
10月27日,自然资源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代表处联合发布《数字“化学地球”促进全球绿色发展倡议》(以下简称《倡议》)。
《倡议》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战略”。欢迎会员国、高校等加入“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参与数字“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地球化学大数据采集、共享和应用。二是推动化学元素全球分布与变化研究。共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记录全球化学元素基准与变化等科学数据,绘制地球化学元素图谱,为环境评价、政策制定等提供支撑。三是开展土壤碳库与碳循环科学研究。开展典型碳储区碳基准和碳源碳汇对比研究,建立碳排与碳储循环关系,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四是促进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帮助农民、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管理机构更好地了解土壤质量、养分含量和土壤健康状况,做好土地保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服务粮食安全和减贫目标实现。
全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GB/T 43214-2023《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规程》),该标准是全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规程》从提高规划编制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突出省级规划的协调性。一是强调区域协调,从生态协同保护、环境协同治理等维度,形成省际、省内区域协调方案。二是强调功能协调,农业空间突出保护优先、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满足群众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生态空间要求安全优先、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城镇空间要结合人口、产业等变化趋势,分类引导空间集聚高效布局和绿色转型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同时,对基础设施布局、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等提出空间指引。三是强调要素协调,重点从安全保障、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三个维度,以巩固国土空间安全底线为基础,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以及各类空间支撑要素等方面,提出规模、布局和结构等要求。
自然资源部发文: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
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地籍调查,加强地籍管理,不断提高地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助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强调,要规范开展地籍调查,严格审核调查成果。要规范单元设定和代码编制,依据规划、审批等材料,设定不动产单元或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编制单元代码,并一直沿用。单元一经设定,不得随意分割、合并或调整边界。要按照《地籍调查规程》(GB/T42547-2023)等要求,規范开展地籍调查,确保权属清楚、界址清晰、面积准确。应以权属调查确定的界址点、界址线为依据开展地籍测绘。土地权属来源不明确或实地界址不清晰的,应严格履行四邻指界程序。要加强日常监管,不得指定或变相指定调查机构,不得违规收取配图费、落宗费等额外费用。要规范地籍调查成果,严格成果质量审核,确保成果质量。
数 字
25处
近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锰矿和铝土矿形成过程及找矿模型”项目野外地质研讨会透露,项目在华北和桂西地区初步圈定25处铝土矿找矿靶区,相关成果可为铝土矿区块优选和资源增储提供基础资料。
132处
10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2022年,我国油气和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实现双增长,新发现矿产地132处。
130.4亿美元
10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发布《全球矿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约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