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现实 关注当下
2023-12-08
11月底,贺岁档前哨战打响,在《涉过愤怒的海》《我本是高山》《刀尖》等类型迥异的新片带动下,25日单日电影票房达1.88亿元,提振行业信心。同时,11月上映的新片,不论是《无价之宝》中营造的非血缘关系的感人亲情;还是《我本是高山》中带大山里的女孩实现梦想的信念;抑或《涉过愤怒的海》中探讨原生家庭之殇造就的下一代悲剧……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关注现实、关注当下、关注孩子。马力全开的贺岁档已经到来,《热搜》《三大队》等阵容不俗的现实题材新片能否在12月影市大放异彩?敬请期待。 (注:满分为六颗★。票房单位:人民币)
《无价之宝》
推荐指数:★★★
最新票房:1.37亿
(截止11月29日)
半部好片 风格杂糅
文 刘知铨
现实题材影片《无价之宝》以“小人物狂想曲”的定位在11月影坛上引发热议。虽是由集齐华表、金鸡、百花中国电影三大表演奖的张译领衔主演,但票房也只是勉强破亿,口碑更是争议不断。不少影评人盛夸其展现出阿基·考里斯马基和韦斯·安德森的影子;另一方以观众视角看来,则是叙事崩坏、称之为潦草的浪漫主义。双方激烈论战,评论的割裂恰好对应着影片本身定位的飘忽不定,导演张大鹏自广告短片业转型而来的“创意至上”式杂糅,令该片仅能遗憾算作“半部好片”。
相信《无价之宝》可以得到众多期待的缘由,与导演张大鹏在《啥是佩奇》中所表现出的风格化特质息息相关。他关注淳朴到近乎底层化的主人公们对于新事物的探索,以及在探索中出现的不协调。概括来讲,就是那种在悲苦里玩浪漫的平民喜剧。操着张家口口音的老汉,边喝酒、边聊着什么是佩奇的桥段;刷着电信广告的土墙边,用唢呐吹着《小猪佩奇》的配乐……这种差异感与不协调,共同造就了此类喜剧的根本动力。类比来说,观众在看《宇宙探索编辑部》和《无名之辈》时,应该也有这样的观影体验。的确,《无价之宝》的不少桥段若单独来评析,像是《钢的琴》或《人生大事》在某种意义上的变奏,但剧作上实在承担了太多导演天马行空导致的压力。比如常规前史部分起到的仅是切口作用,却占据了近30分钟的时长;后半段冗长的情感叙事又淡入成音乐片的设定更是有种强行安插的意图。归根结底,是叙事重心与节奏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影片的类型定位究竟是什么?片方在多个平台上将剧情、喜剧、家庭的标签简略地标识了出来,实则并不精准。换言之,如果《无价之宝》侧重于所谓的家庭片方向,那它的核心道德观构建应与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即一群被抛弃的人重组非血缘家庭的故事。当然,导演也结合了时代下岗潮的暗线,使得所谓的“被抛弃”得到了更多社会现实层面的支撑。但是,诸多行动还是令观众感觉到动机不足、亦或是流于俗套,以至于哪怕在张译的出色演绎下,人物特色依旧未能建立,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狂飙》那般的“白发版安欣”再现、有些Callback的场外因素罢了。
诙谐幽默的基调与人物身陷各种困境时的窘态,这是《无价之宝》值得深入挖掘的重心,但繁杂的支线以滚雪球之态沿着影片的时间轴不断累加,使得结构问题全部暴露。实然,张大鹏导演的风格化与喜剧性已经顺利地传达给了观众。“亲情无价、父女之爱无价”的主题同样也有在社会中获取共鸣的潜力。但如何在短片与长片的受众之间做足功课,挖掘新生代的独特角度,是导演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我本是高山》
推荐指数:★★★★★
最新票房:6312万
(截止11月29日)
金针度人
文 牧溪
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讲述了坚毅执着的张校长为山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带领一群大山里的女孩发愤图强,用知识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
《我本是高山》作为11月最具关注度的电影,从创办免费女高这一核心事件入手,综合运用写实和写意的手法,通过娴熟的镜头语言和空间造型构建完整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借助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艺术再现张桂梅老师带领2000多名女学生走出大山的故事……追求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真实。
不同于22分钟的电视访谈节目《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不同于16分钟的纪录片《你好,张桂梅》,电影要构建有说服力的戏剧冲突,也要在追求形似和神似的同时,兼顾艺术和市场。《我本是高山》中,主创尝试将“现实主义传统”、“明星主创阵容”和“艺术化的探索”三种创作经验结合,让观众目睹张老师寻着红色的鞭炮纸屑看到女学生被迫辍学嫁人、房梁上只留下“我本是高山”的催泪片段;看到“海清+胡歌”的实力派明星搭配素人演员的主创阵容;看到导演郑大圣擅长的写意风格、导演杨瑾关注小人物的幽默表达……更看到为人师者,张桂梅为大山女孩儿们铺就了一条通过苦读走出大山的路,她的“金针度人”是通过一个女性对自身价值的充分开掘、对个体命运的自主自由,改变大山女孩及其一家三代人的命运。
无论是现实里还是影片中,张桂梅心怀大爱,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事迹、以及她无私奉献的“燃灯精神”都感动了无数人。从饰演张桂梅的海清,到一众素人小演员,她们在电影中全身心投入,力求把张校长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当银幕上这样的话语响起,银幕下的不少观众都忍不住流泪,它不仅是在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更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平等和尊重。
《涉过愤怒的海》
推荐指数:★★★★
最新票房:2.62亿
(截止11月29日)
原生家庭缺失的一课
文 杜宛蓉
在我看来,电影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票房上,还要有唤醒和疗愈作用,让人有涅槃重生之感。从《涉过愤怒的海》上映后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以及关于原生家庭的思考来看,这是一部影像表达非常成功的电影。曹保平导演的这部新片本身不是疗愈主题,表达的内容注定会引起争议,但是有争议、有讨论也能让大家反思以后的人生中,如何更好的对待自己和他人。
导演继《狗十三》后,再度探讨原生家庭命题,极具现实意义,也能引起为人父母者的深思和反省。两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因成长中缺乏爱、缺乏尊重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最终因此失去生命,让人心痛。作为父母也可以进一步思考“孩子,我该怎么去爱你?”这个问题。
这部电影不单纯讲述为女复仇的故事,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明显的问题。犯罪嫌疑人李苗苗是一个用惹祸的方式来博取关注的心理病态之人;娜娜是严重缺失安全感和爱的小女孩,既渴求爱、索取爱又不相信爱;李苗苗的母亲景岚作为一个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女性,对孩子的爱却是自私且以自我为中心的;娜娜的父亲老金一开始寻找嫌犯复仇就源于以英雄自居的他居然不能保护好女儿的内疚……整部影片80%都是愤怒驱动的“爽片”,10%是铺垫,后10%留白给观众去思考。故事上以车祸为分界点,一点点在后半段把前面所有的伏笔引爆。有愤怒、有高能、有反转、有典型的犯罪悬疑电影元素,同时有思考、有悲伤、有强大的后劲。
从内心平和地走进电影院,最后带着悲愤和压抑的情绪离席,剧情反转的让人发麻,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压在胸口出不来!影片最后在让观众思考原生家庭这个课题时,似乎缺少了压抑的情绪如何释放的引导。
说回片名《涉过愤怒的海》,其中“愤怒的海”表达得畅快淋漓,大雨大海,发怒发疯,车祸前后那段龙卷风中疾飞的鱼是愤怒到疯的高潮,是“爽片”的典范。不过,在“涉过”的立意上还可以深入,在老金从愤怒转化成慈悲去做公益的表达上,如果能以镜头画面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去描述更能让人释怀,当然,也可以在留守兒童这个群体上进行更多探讨,这是影片美中不足的地方。
从该片延伸至原生家庭爱的缺失,迷失的众生相下一个个心灵的破洞,为人父母者如果内心缺爱,又没有好好学习“如何找到缺失的爱”“如何做父母”这一课,如何能正确地对待爱情、亲情、婚姻、生命?人生缺失的这一课可能无法避免地遗传到下一代身上去弥补。
《涉过愤怒的海》让观众看到了血淋淋的原生家庭之殇,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者,需要自我面对、自我成长,不要把遗憾遗留给下一代,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因该片而有所觉察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