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大山
2023-12-08斑马木笛
斑马木笛
作品:《宇宙探索编辑部》
成绩: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
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
佳影片、青年评审荣誉·最佳影片、
迷影选择荣誉·最佳影片、观众票
选荣誉·最受欢迎影片
从2021年平遥国际电影展,到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1990年出生的孔大山憑借一部《宇宙探索编辑部》收获了诸多赞誉,这样的掌声,在2023年影片获得金鸡奖四项提名的时候,达到了巅峰。作为《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旗下签约的新人导演,孔大山用一种超现实的手法,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有关寻找外星人的科幻故事。它现实,却荒诞,悲伤,却又治愈。在这样多变而复合的情绪之中,影片带来与其他商业大片不一样的观影体验,也渗透着导演孔大山的横溢才华。
乘风 一份毕业作品 两位保驾护航
孔大山创作《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灵感,来源于2017年山东电视台的一则新闻。
时间推至2016年,彼时,孔大山需要用一部长片作品,为自己在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生涯画上句号。他给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王红卫提交了好几个故事梗概,都没有获得认可,理由是王红卫觉得这些故事梗概“停留于表面的‘批判形式主义,没有真正讲故事与人。”
直到这则新闻短片“救”了他。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一位声称自己接触过外星人的农民,农民“认真”讲述自己遇到、交往和捕捉外星人的过程,最后打开家里的冰柜展示外星人遗体——一个用硅胶制作的外星人玩偶。在方言播报的新闻节目中,农民表示要保护好外星人遗体,等待外星同伴乘飞碟来把他接走。这个荒诞的故事,瞬间击中了孔大山,这是他27岁时偏爱的故事类型,“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批判现实主义、当代魔幻景观大赏。”
有了故事梗概,他需要解决王红卫老师提出的“故事与人”的问题。在剧本第二稿的时候,主编唐志军出现,整个故事开始有了灵魂。这个执迷于寻找外星人的编辑有着和唐僧取经普度众生相似的宏图愿景,他在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缝隙中寻找自洽的可能。孔大山很喜欢这个人物,觉得唐志军是一个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人,他身上天然地带有戏剧性。
故事敲定,孔大山需要面临新人导演最大的问题,拉投资、找演员。和那些非科班出身,通过自己筹钱或者参加创投会获得支持的导演不同,孔大山是一个通过学院教育走出来的导演。他凭借“身份优势”,给自己的这部处女作寻找了两位坚实的靠山:王红卫和郭帆。王红卫给他的剧本提供了许多建议,郭帆则给孔大山推荐了饰演唐志军的杨皓宇,并靠自己的“招牌”给这部电影拉来中影、猫眼、万达、华谊等重量级出品方。就连影片末尾从地球到星系、逐渐勾勒出宇宙模样的长镜头,也是《流浪地球》的视效团队完成的。郭帆把孔大山最初“镜头直接遥向天空”的想法实践成梦境一般的浪漫,飞出太空、飞到宇宙,让观众抵达宇宙的尽头。
破浪 小成本科幻片的难处
剧本、演员、投资就绪,挑战才刚刚开始。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孔大山刚刚为《宇宙探索编辑部》组建好的剧组就地解散。相比全人类面对的灾难,孔大山多了一点“电影是虚妄之事”的感悟,不经意中又和电影的主题契合了几分。等到年底,《宇宙探索编辑部》终于开机,孔大山便没有了“感悟”的时间,一大堆琐碎的问题等待着这位新人导演。
“那时焦头烂额,主要是没经验,长片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每天要面对很多未知的问题。”作为《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掌舵者,每天都有几十件事情等待孔大山敲定,问题是新人导演“做决定所依据的内容,其实也不知道对不对。”他只能凭直觉行事,来慢慢适应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身份。
内心的波折之外,还有拍摄时身体需要承受的极大压力。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只有37天的拍摄时间,镜头里的主角从北京一路往西南,从乡镇到村庄,最后去到森林,在阴冷的天气里遭遇诸多不顺,镜头外的工作人员也不断赶路,在城市之间、山村之间不断转场,一片兵荒马乱。而伪纪录片的拍摄形式,需要尽可能快速获取现场最真实的环境和天光,孔大山在每场戏之间迅速腾转,“晚上都没有时间看素材”,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缠绕在孔大山身上的“强迫症倾向”,在无形中增大了他的工作量。他执着于每个细枝末节的完美,他坚持为王一通饰演的农村少年选一口心仪的铝锅,纠结于唐志军衣服领子的形状,在湿冷的山里拍摄,却想让影片中的驴子出现在一个水草丰茂、春风和煦的地方。王红卫都说孔大山在拍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沮丧情绪还是蛮多的”。好在,孔大山最终坚持了下来。
步履不停 想去给《流浪地球3》打工
《宇宙探索编辑部》拍摄结束后,孔大山被郭帆拉进《流浪地球2》剧组担任B组导演。从几十人的剧组走进高效运作的上千人拍摄团队,孔大山调侃自己“像路边摊小贩走进了米其林餐厅”。但他自己并不想被摁在电影工业体系里,也知道自己尚没有驾驭《流浪地球》这样体量电影的能力。虽然两部电影都是借用科学或哲学的想象去思考人类的某种困境,但孔大山清楚,自己“只能用比较讨巧的方式去绕过一些我不擅长的领域,去完成这种表达。”
最终,《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故事落回了人最柔软的情感部分,为观众展示了中国科幻的另一种可能。哪怕票房只有6704万,孔大山也很满意。接下来,他也没有明确的拍片计划,一边说“制作长片需要创作者先养精蓄锐”,一边心心念念想去给《流浪地球3》打工。他的创作理念中有这么一句表达,可以概括他这种看似“躲避”机会的行为,“我一直都是为了拍我想拍的电影而当的导演,而不是为了当导演才去拍的电影——这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