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审计效率效能研究的思考

2023-12-08张瑞芳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资金部门

张瑞芳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审计简述

陜西省近年来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积极探索具有陕西特色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断提升,因此重视及加强科技创新资金专项审计势在必行。

科技专项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和地区出台的重大科技政策和重要科技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国家和地区的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情况,一般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针对性,内容较为丰富,不仅要对资金的真实合规性、经济效果、使用效益进行审计评价,还要对科技资金申报及分配等环节进行审计监督。

当前影响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效率效能提升要素及问题

(一)地方政府配合度低,科技专项审计缺乏重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拨付脉络较为清晰,审计过程中需要得到各部门的多方协调及业务指导才能顺畅进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部门配合度低下,搪塞、推迟等理由阻碍审计人员进行现场取证及进一步查找问题,容易造成对问题事项的认识不客观不全面,从而导致审计证据不完整、定性定责不准确、出现反复补证等质量问题。

(二)审计重难点不齐全,审计缺乏创新与深度。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涉及到大量科技行业知识,对于科技行业市场化的判断等,审计过程中审计干部很容易由于业务不熟练忽视一些重点领域,比如很多审计干部只检查科技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各个过程中的纸质资料,忽略被审计科研单位各个行业之间的横向对比,缺乏宏观上思考分析各个产业国家参与扶持的意义及作用;或只检查资金拨付合不合规,不去思考该科技项目最终的社会效益及真正实用价值。

(三)审计人员素质不匹配,人员结构单一。科技专项资金审计需查看大量科技项目实施情况、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高要求,而复合型审计人才较为缺乏。因此大部分审计干部对于工业项目如何生成落地只能从流于表面的文件及被审计单位的交谈中获取信息,难以深入查找更为隐蔽、复杂的问题。例如针对于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是否真正用于科研项目,审计干部可能无法准确做出判断。

(四)审计方法老旧且传统,效率低下。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中,大数据分析运用概率较低,审计方法落后且效率低下。审计队伍中掌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能的人员严重短缺,与此同时单位为数不多的科技人才无法分配到科技资金审计项目,审计单位也缺乏外聘模式。此外,当前政府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架构仍然无法紧跟时代潮流,缺乏对于非结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严重影响科技创新资金审计资源整合的执行有效性。

审计效率效能改进策略及建议

(一)加强审计事后整改,树立审计权威。各地区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科技专项资金审计的重要性,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和采纳审计提出的建议。在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前,审计部门可联合科技财政部门及部分代表科研单位进行审前座谈,区别于进点会,以更加创新、自由的方式针对审计重难点、审计阶段期限、需注意事项进行统筹协调,提高审计效能。同时审计机关要深刻领会审计“经济体检”理念精神,完善审计整改制度、依法依规进行审计移交,最大化发挥审计监督震慑力度,建议将审计整改情况落实各单位绩效考核中,维护审计监督权威。

(二)明确审计内容,创新审计理念。一是明确科技专项资金审计重难点,瞄准审计方向。关注科技审计重点内容,促进审计动作走深走实,审计质量不断提升。针对于政府和部门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情况,深入分析研判出台制度政策是否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针对科技投入和资金拨付情况,要关注实际执行中是否真正形成科技专项支出,杜绝科技投入有名无实;针对科技项目实施及验收情况,重点关注核实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存在重复申报、多头申报等问题,以及科技项目是否完工不验收,不开展绩效评价;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转化研发的应用性成果与市场脱节等问题。二是创新理念,探索实行科技专项资金跟踪审计。跟踪科技项目立项关,监督相关单位在立项、申报、审批等几个环节上做到立项有据、科学决策、因地制宜;加强项目跟踪问效。审计要对科技项目全程跟踪,对资金的使用严格把关,做到项目清楚明白,资金使用有效;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了解科技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单位,做好统计备案,知悉项目执行结果与验收情况。四是督促落实完善科技报告制度,监督科技部门是否按规定收集科技报告,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三)完善人才储备,做好审前培训。一是招聘审计人才结构多元化,应对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在省考、国考等招录审计人才的考试中,审计部门应当联合组织部门坚持结构更为多元丰富的人才理念进行招聘,同时可以通过内部借调、轮岗等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单位内部打破科室审计限制,让轮换制、快审制成为审计新常态。此外针对重大科技资金问题、重点科研单位可以实施审计部门全体式审计,将被审计单位施以剖析式审计,来形成审计震慑威力。二是做好审前专业培训,精准高效参与审计。审计部门应当在审前对被审计科研单位的重点项目进行合规性调研,并结合最新的科技类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来研判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审前培训,由单位有相关经验的科技创新审计业务骨干或外聘专家进行授课,同时审计单位应当与被审计单位的财政对接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沟通、保持联系,从源头上把握被审计单位科技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推进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让审计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四)用好大数据审计,定制个性化审计。一是审计样本加大,全量审计查摆问题。建议科技专项资金审核范围从“抽样”向“全量”进行转化,达到科技资金审计范围“侧向到边、横纵彻底、全方位涵盖”的总体目标。在更大的审核范围内,对更多的问题采用“扫描”方式加以定位,以增强风险控制,避免传统抽样审计片面性和局部性。比如通过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数据比对,并向相关参审审计组发出现场核查指令,可以发现企业在注销后是否仍获得当地科技部门资金补助的问题;对照科技部门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细则,将科技部门立项评审数据中的项目分组、分值设定、评委推荐票数等字段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科技部门立项是否公平的问题。二是重点关注非结构化数据分析,转变大数据审计方法。在建设大数据分析与审计平台时,审计主体可利用Oracle、SQL Server等技术手段,收集被审计科研单位的结构化财务数据信息和非结构化数据,涉及科技企业经营策略、科技发展、组织架构、人际关系等,通过运用NLP、OCR等算法技术,自主获取科技项目立项资料、财务证据影像中的关键字段信息,并通过与之相应的结构化数据分析进行大数据关联性解析,更加直观、全量、智能审核并分析。此外,近来成为讨论热点的Chat GPT也能为提高审计效率效能贡献优质解决方案,比如进行基础审计方案开发,将能极大提升科技专项资金审计的效率效能。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审计实现了科技资金使用的优化与监督,科研项目人员素质的督促提升,为各大科技项目投入落地的正常稳定运作奠定基础。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实效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努力,从各部门的联合重视到技术手段的创新到审计人才的优化,切切实实提升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实效,服务于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大力建设,助力陕西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咸阳市审计局)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资金部门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