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应对

2023-12-08田力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9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专业发展小学教师

田力

[摘    要]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向学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受到新课程标准的各类要求、教师信息素养弱、教师反思能力弱、书本知识与学生实践的矛盾等多方面的挑战。学校要完善教师的准入制度,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要改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不断学习与反思,提升自身素质,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共同发展,以生为本,注重创新,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支持基础教育提质增效,更好地推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局面。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与自我发展能力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能力提升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等教育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新时代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所遭遇的困境,旨在提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提升的策略。

一、小学教师良好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幼小衔接的良好过渡

儿童从三岁起就入学幼儿园,在幼儿园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简单的知识,通过三年的学习之后,在年满六岁进入小学学习。儿童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向以知识为主、游戏为辅的小学校园过渡是很困难的,有些孩子对幼儿园具有依赖性,难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此外,在幼儿园,孩子们都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纪律比较散漫,上课时间也比较短。进入小学阶段后,小学低年级除了游戏和活动,就必须学习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内容,一些地区还有外语课程。孩子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与突然繁重的学习内容不相匹配,容易出现难以跟上学习进度的情况。而拥有良好教育专业能力的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帮助小学低龄儿童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从而乐于学习,爱上学校。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并未完全开启,拥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小学生通过感受周围的事物来影响自己的成长,而小学教师就是小学生周围最重要的“事物”之一,学生们观察并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地都在影响他们的成长。小学教师带领学生领略汉字和成语的魅力,遨游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感悟数学逻辑和科学的精妙之处,沉迷于艺术的世界之中。优秀的小学教师不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他们还能开发多种引人入胜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所教学科的魅力,继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秀的小学教师能用活课堂,巧妙地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化危机为转机,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建立多种评价体系,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创新评教、评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构建优化小学生的发展路径。

(三)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一环,提升初等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基础教育朝着更优质、更公平的方向发展。当一群拥有良好专业能力的教师投身小学教育中时,通过不断地交流,有助于形成互教互学的良好局面。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长路径分享给学校内的其他教师,小学教师可以不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促进自己专业方向的挖掘,在实践中精进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取长补短,学习吸收其他教师的秘籍,小学教师可以不断修炼自身内功,从而带动区域内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下,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逐渐从教育要素投入的刺激下,转变为效率提高刺激而引发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教育提质增效的良性效果。

二、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困境

(一)新课程标准的多重要求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突破教师现有观念,要从“传授知识”向“育人成才”转变。《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要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立德树人的思想。其次,也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育人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更加综合和全面,要更加注重实践育人。倡导教师基于核心素养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设计,可采用大概念、大主题、学习任务群等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单纯地述而不作,拓宽和拓深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广度,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实践去体验。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此外,《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的评价更加专业化,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主体多方式的评价。《方案》中新增了“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是结合课程内容,参照课程总目标,依据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来整体刻画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后达到的学业成就表现”,教师也能根据学业质量对学生进行评价。总之,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测实行的,这些新的要求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信息技术素养差

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教师们乐于并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大部分信息化教学形式还是单一的演示课件(PPT)教学,教学形式过于单一。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各地区中小学都不约而同地通过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平台进行直播授课,然而,直播授课中“笑点”满满,老师讲了一节课话筒却没打开的有之,老师根本不知道如何来使用这些视频软件的也有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些对信息技术不敏感的老师多是囿于自己得心应手的传统教学形式,不愿也不会尝试新媒体、新手段,许多年轻教师对于这些信息技术敢于探索,也很容易上手。疫情防控期间直播课程中的种种问题表明老师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升。慕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多种新式教学方式都要求教师拥有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了解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學生更乐于学习,哪种方式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同时当教师拥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后,才能对教学方式进行更优地组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小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小学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们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三)教学反思能力弱

教学反思产生于教学中的困惑,“是教师在质疑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来对自身教学活动中的意识、理念、情感、态度及行为等进行严肃的回顾与梳理,从而达到统整的目的”。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自身能够得到成长,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学习,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现实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只是就事论事,描述一些教学现象或教学行为,仅做简单记录,缺乏反思理论的指导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浅显、表观,甚至形式主义的记录导致教学反思形同虚设,反而使教学反思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四)书本知识与学生实践的矛盾

当前,学生的课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差较大,忽视学生的生活实践。作为小学教师,要恰当地处理书本知识和学生实践之间的矛盾。既不能太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又不能偏向在实践中学习,导致课本知识的学习太过于零散,知识不够系统。如何处理课本知识和学生实践之间的矛盾,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要求。现在,一直在倡导“生活化教学”“实践教学”等,如何能准确把握这些教学方法的度也需要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平衡地处理这些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使教师能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工作。

三、破解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困境的应对之策

(一)完善准入制度,提高教师质量

针对教师的准入制度,一是要完善教师资格证的获取。教师资格证是进入教师行业的敲门砖,虽然考取教师资格证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但短短二十分钟的试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考察明显不足,不能准确研判考察对象是否真正具备成为人民教师的素质要求。而且无论你是不是师范生都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和取得教师資格证。在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专科及以上学历就可以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202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具备“高等学校师范专业本科或者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才能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可见,相关政策背景已经透露出提升小学教师的质量势在必行,基础教育需要让优秀的人来教出优秀的学生。二是要注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每一个师范生成为教师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教育实践的落实参差不齐。大部分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在大学的第四年,但是该阶段毕业生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升学和就业上,忽视了教育实践。此外,教育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在教育实践中,每个师范生都会分配一个大学指导老师和小学指导老师,部分大学指导老师由于未曾经历小学一线教学,难以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融会贯通来更好地指导学生,且部分地区由于未对小学指导教师提出硬性的要求,在对师范生的指导中并未投入必要的精力,这些都导致师范生在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后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师范生的教育实践需要实现政府、高校和小学的耦合,协同联动,共同推进。政府从政策的角度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提供便利,小学与高校可以签订相关协议、建立师范生实习实践基地,为师范生教学实践搭建平台。实践中应引入“导师制”考核及师范生教学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师范生积极性,形成师傅乐于带,师范生乐于教。小学生乐于学的良好氛围。教育实践是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了解真实的教学情景,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于处理真实的教学问题,才能培养教师专业能力。

(二)改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

第一,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深度备课。备课初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授课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的放矢,设计讲授、演示、小组讨论等契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尝试开辟生活“第二课堂”,挖掘“社会教材”。第二,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过程,要开展师生、生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习任务群、大主题等新式教学方法可以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中使用。小学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课内学习共同体或课外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互相倾听和表达。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学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识都是来自其亲身的体验,来自动手实践,只有亲身经历过,动手操作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和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拥有较高专业能力的小学教师,知道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绝非是将整节课变成说教式的“一言堂”。

(三)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共同发展

一是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任何时候都不是为了简单地向学生展示你的才华,而是为了激活学生的生命,激发学生的才华。”教师的职责一以贯之是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发展。虽然全社会一直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但实际教学中并未完全落地,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并不是放任学生自主发展,而是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生涯规划,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通过教育,孩子的生命可以变得更好,教师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延展,小学教师应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本,以真诚的态度心系学生,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以教育引导为保障,如此,学生和教师才能达到共同进步。二是认真履行课后服务的职责,促进专业能力提升。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课后服务也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双减”政策刺激下,校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和整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深度发展的教学任务又回到了课堂和学校课后服务中。课堂上,教师需要有效把控教学进度,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课后服务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深度发展和个性发展。课后服务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专业情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知识的不断深化,技能的不断提高以及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仅能有效满足学生深层次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不断学习与反思,提升自身素质

成为一名教师后,并不意味着仅仅传递知识而不吸收知识,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的需求也愈发多样,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教育和学生的需求变化。教师要积极参加职后培训,向经验丰富和优秀的教师学习和请教。此外,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开展教学创新,通过各类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利于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教师要从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反思。面向学生,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能力培养等多维度进行反思。面向课堂,从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過程,课堂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此外,教师的反思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听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反思自己的问题和差距。为鞭策自身进步,教师也要积极准备公开课,欢迎各类各级教师来批评指正,从问题中学习和反思,互相交流和分享,这样才有助于反思能力的提高,更快更稳地朝着专业化发展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张鹏程.信息化视域下的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探索——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12):32-41.

[2] 赵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2):61-64.

[3] 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EB/OL].[2021-11-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48/202111/t20211129_583188.html.

[4] 孙德芳.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2):1-8.

[5] 李维,赵玉萍,周莹莹.核心素养时代基础教育教师能力要求的挑战与应对[J].教学研究,2020,43(05):26-32.

[6] 刘铁芳.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2.

[7]王飞,吴晓楠.课后服务背景下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与优化[J].现代教育,2022(07):44-49.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专业发展小学教师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