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综述
——基于习近平关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论述的视角

2023-12-07刘思阳高藤瑜

四川冶金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政治

刘思阳,高藤瑜

(1.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四川冶金》编辑部,四川 成都 61000)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人心向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尤其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学术期刊作为优秀科研成果的发布传播平台,在促进思想交锋、引领学术创新、推动实践转化的同时,更兼具着阐释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必须实现政治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但现阶段有关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是缺失对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未对这一主题及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分析和评述。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回顾,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法对中国知网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分类和梳理,在研究过程中,利用中国知网平台的文献可视化工具以及Excel图表,绘制出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相关图表,并进行系统性分析,从而更深入地掌握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

1.2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作为唯一数据来源,以学术期刊and意识形态安全、学术期刊and习近平为检索关键词,检索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检索日期为2023年6月10日,检索到372篇文献。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和摘要,排除会议记录、新闻报纸、硕博论文以及其他文章内容明显与本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献,总共筛选出114篇作为本研究的有效数据。

2 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整体概况

2.1 文献年代分布

如图1所示,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研究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3~2017年发表论文较少,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2018年开始呈逐年波动递增趋势,2019年相较2018年有所下降。自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以来,引起了社会和学术期刊界广泛关注,2021 年关于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发文量达到 36篇的顶峰,2022年稳定在35篇。说明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研究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图1 年度发文量

2.2 研究力量分析

通过对发文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对新时代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主要力量进行具体的界定。

表1是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发文量排名前二十的期刊。2013~2022年间,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研究发文期刊分布广泛,以《科技与出版》《传媒》等期刊为主,刊物类型主要集中于信息科技类、社会科学类和工程科技类,其中信息科技类期刊占绝大部分;期刊涉及的具体学科有出版、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与传媒、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马克思主义等。由此可见,刊载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期刊主要是出版、新闻与传媒、教育、社科类,出版与新闻传媒类占比最高,成为展示学术成果、促进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表1 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研究发文量排名前二十的期刊

3 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现状系统性分析

在对114篇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通过系统性分析,尝试厘清现阶段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回答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等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提出背景、当代价值、常见错误、实践路径这4个视角来梳理总结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

3.1 提出背景

通过对全部样本文献的深入研读和细致分析,最终确定了3个主要的背景视角,即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新时代学术期刊的新使命和“去政治化”倾向。

首先,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是多数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视角,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2]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西方媒体鼓噪“中国崛起”“中国威胁”的声音甚嚣尘上,有关国家也加紧变换渗透手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学术话语权解构思想话语权,运用“西方理论”解读中国社会发展,发布所谓“民主指数”“清廉指数”等研究报告,[3]不断质疑、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合法性。其次,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讨论。回信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这一重要论断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充分说明了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下,学术期刊不仅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繁荣的学术使命,更肩负着展示中国文明成果、重塑文化自信、建设期刊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治使命。[5]最后,“去政治化”倾向也是引发一些学者思考的现实渊源。当前,全球化加速演进,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思潮多元化凸显,“与国际接轨”“价值中立”“纯学术”等不良思潮滋生泛滥,妄图以西方价值观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动摇民族立场,消解中国情怀。[6]

3.2 当代价值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历史背景下,深入探究学术期刊如何扎根时代沃土、为时代发声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首先,从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传播主流舆论声音、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角度而言,学术期刊不仅是刊载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更具有探索真理、引领社会思潮的功能,[7]是宣扬、解读、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8]”学术期刊作为宣发思想、引导舆论、立言树人的重要渠道,当然应该坚持“政治家办刊”的原则,阐释好中国理论、解读好中国实践、传播好中国声音。其次,从学术期刊自身发展而言,政治底线是期刊的“生命线”,意识形态上的方向性错误将会导致期刊背离正确的办刊宗旨和政治初心。可以说,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还是自然科学期刊,政治方向和政治属性都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学术期刊的立场、观点和导向。[9]实务工作中,对于期刊政治性标准的审核也是极为严格的,如每年的重庆市期刊综合质量考核中,政治系数占100%。[9]最后,从整治舆论乱象、回应民众关切、构建良好舆论生态的角度着眼,当今社会,社会思潮多元化、利益需求复杂化、社会舆论撕裂化,文化产品单一娱乐取向、类型泛化趋同,内容深度与人文关怀缺失,[10]“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现象野蛮生长、屡禁不止,恶意煽动公众情绪、制造舆论冲突[10]的行为时有发生。学术期刊应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关照社会现实,从学理的角度澄清事实、破除谣言、传播科学,以不偏不倚、秉承公理的态度引导社会舆论,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生态。

3.3 常见错误

通过对所有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笔者将学术期刊中常见的意识形态或政治性错误划分为内容错误、文字表述错误和编校错误,下面将逐一展开分析。首先,学术期刊作为阐述个人学术观点、进行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在讨论、研究纯粹的学术问题时,观点倾向和具体内容稍有偏差很有可能引发政治性风险,造成政治性错误。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重大政治原则、涉港澳台、涉民族宗教、地图标识等情形,例如一些人打着“学术自由”的幌子,侮辱革命先烈、否定英雄人物,歪曲篡改历史、解构共同信仰,典型案例如罗某公开发帖侮辱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11]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又如在领土主权问题的相关表述中,出现“英、美、法和台湾等国家”[12]这样的字眼,严重破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性。其次,由于作者或编辑人员的用语不恰当、表述不明确等因素,如在对外传播中,尤其是在与其他国家名称连用时,单独使用“香港”“台湾”等表述,而不使用“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规范性用语,没有用“国家和地区”来限定,[5]从而严重违背历史和法理事实,引发舆情风险。最后,在学术期刊的审核、编校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意识形态或政治风险。如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毒教材”“毒绘本”事件,由于编审人员把关不严、审核不到位,性暗示、篡改历史、丑化国人等内容充斥其间,在潜移默化中毒害、诱导青少年的价值观。

3.4 实践路径

目前,对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路径这一问题,学术界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了探讨,下面将逐一分析其主要观点。首先,宏观层面主要强调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将政治意识贯穿于办刊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办报办刊办台办网都需要坚持这个原则”。[13]因此,在选题、组稿、审稿、校对、印刷等流程,都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意识和党性原则,尤其是要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通过设立专题/专栏,深入引介相关领域内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热点问题,形成品牌效应,以突显科技期刊的舆论引导和社会责任功能。[14]其次,中观层面主要关注学术期刊(社)党组织建设,强调要强化支部的政治功能,不断提升“政治三力”。杜生权等提出学术期刊编辑部应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建设专题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升编辑对意识形态重要性的认识。[7]最后,微观层面主要从制度构建、编辑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讨论。在现行的“三审三校”制度基础上,朱国栋提出加强对期刊的日常监测并纳入评价体系,对在日常监测中发现偏离正确政治方向的,应当在期刊评价时坚决剔除出评价系统[15]。武晓耕认为,期刊应当建立政治问题审核机制,具体措施如将政治问题自查表附在版权协议中,制定编辑部内部的“政治问题管理部分”[16]。姚春娜[17]、孙菊[18]等学者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关注时政要闻、增强政治素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通过对中国知网上2013~2022年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计量分析,发现这一问题已经受到了部分学者关注并展开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这一问题研究的频度、深度、广度仍然不够,主要体现为发文数量不多、研究成果质量不高(载文期刊以普通期刊居多,核心期刊偏少)、研究视角局限于个别问题且未紧跟最新政策要求。因此,未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充分领会《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到的政治要求,借鉴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思想精髓,紧盯现实问题和工作实际,进一步展开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论探究。

4.2 展望

通过系统分析发现:一方面,学界针对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虽有一定研究,但发文数量不多且发表的核心期刊的论文较少,研究深度亟待加强。另一方面,存在理论研究不足、整体性不足、比较研究不足等问题。以后,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

一是强化理论研究。目前关于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笔者认为,学界应当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安全、意识形态、新闻舆论等方面的论述,对于这一问题的概念、内涵、底层逻辑等进行深层次研究,进一步总结提炼基础理论框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是注重整体研究。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片面化”“碎片化”趋势显著,研究的主题、内容较为单一。譬如在具体应对策略方面,对期刊自身、编者等进行单独研究的多,缺失从主管单位、期刊、编者、投稿人等多主体的研究。下一步,应紧跟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开展联合研究,注重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通过扩大研究深度,加强课题合作,避免出现研究片面化、表面化。

三是加强比较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问题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开展域外研究,加强对国外学术期刊政治问题审查机制、编审人才培育、相关技术应用的研究;二是国内不同层次期刊的比较研究,鼓励期刊间的交流互鉴,推广优秀期刊的经验做法,为其他期刊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政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