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盖挖逆作法特殊接头处理技术研究
2023-12-07王延庆
王延庆
摘要:在地铁工程施工中,特殊接头处理不佳易导致基坑建筑变形严重,水平位移过大。设计围护结构,选用逆作法施工,在水泥土内插入钢挡进行支护。设置倾斜角度对侧墙施工缝进行特殊处理,消除施工缝并对该结构进行防水处理。利用预埋件对准注浆管多次注浆,浇筑混凝土将施工缝填充紧实。绑扎侧墙钢筋,焊接钢筋与顶板甩筋。基坑建筑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影响很小;结构的跨度和高度都较小,结构整体性高,整体刚度大,水平刚度分布均匀,同层与墙柱之间的位移差满足要求。
关键词:盖挖逆作法;特殊接头处理;技术分析;预埋管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地铁站的施工技术备受瞩目[1]。为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对地体车站施工常采用盖挖方法。为了解决侧墙的接缝处理,需要在施工时采用后浇筑法进行浇筑。
在现代化地铁车站的施工中,常根据施工的目标环境设置顶板,使其形成整体较为封闭的施工环境。搭建顶板具有如下作用:可避免雨雪等恶劣天气一级大量灰尘对施工的影响,有利于降低噪声干扰;有利于快速恢复施工面的通行,减少施工用地的占用时间;有利于降低其他因素对人们出行的影响,提升地铁站施工的安全性。有利于对各个构件的受力科学控制,从而达到工程质量要求相关的标准。
在实际施工中,特殊接头处理不佳易导致基坑建筑变形严重,水平位移过大。本文从特殊接头处理技术入手,深入研究了盖挖逆作问题,探究了地鐵盖挖逆作法特殊接头处理技术分析。
1 盖挖逆作法特殊接头处理技术要点
1.1 围护结构设计
某地铁设计采用地下双层双柱的侧式结构。地铁站长度200m,站点对应的标准段净宽为25~55m,端头井宽30~50m,极限开挖深度为20m。地铁周边环境因素众多,站点左侧为某建设大桥,桩基为1500mm的灌注桩,桩长约为50m,距离基坑的长度约为50m。右侧为两栋写字楼,距离基坑的长度约为52m。前方有一座大型娱乐设施建筑,距离基坑的长度为30m。后方有切改管线,距离基坑的长度为31m。
基坑底板在粉土层中,地质条件一般。设计围护结构,以提升基坑安全等级。选用1.5m厚的地连墙,研究区域深度为45m,端头井地连墙深65m。研究区域外侧为边墙,墙体宽度为890mm。在深长基坑下放10m处,安设在大小里程端墙外侧。研究区外侧采用SMW工法桩,桩径长865mm,其深度为基坑标线下5m。
选用盖挖逆作法进行工作,设备采用旋挖钻机。对准施工孔位,沿着原始姿态完成钻孔,打孔后进行稳固处理[2]。钻孔中,桩位基准线的两侧偏差维持在45mm左右,竖向直线误差控制6‰以下。运用地连墙挡土与隔水,结构梁板与钢筋混凝土共同支撑。选用水泥土内插型钢挡土,周围建筑同步进行支护。
1.2 特殊接头处理
在侧墙进行设计过程中,将浇筑侧墙与后浇筑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灌注,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对存在的空隙进行特殊处理。
1.2.1 安置侧墙主筋
将预留钢筋接头下放排满石块,砂石中摆满8mm木板。按照钢筋直径长度设置孔位,将侧墙主筋按照不同孔位完成安置[3]。
1.2.2 防水作业
在侧墙混凝土作业时,为了及时能对施工缝进行处理,设置一定的倾斜方向,同时对该结构进行防水作业。
构造防水结构,在主体结构的横向施工缝中,使用对应的橡胶止水带,竖向施工缝运用对应的锌制止水带。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缝表面维持干净平整。
1.2.3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清除杂物,比如浮浆与碎石等。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其进行涂刷界面剂处理,试剂的用量要求在1.8kg/m2左右,涂抹的厚度维持在1.2mm左右。对于竖向施工缝,清除表层杂物和浮浆,浇灌混凝土之前需要再放置一层45~66mm厚的水泥砂浆,比例为1.2:1.5。在侧墙浇筑完后,将浇筑孔中的剩余材料凿掉。具体的接头处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4 侧墙施工
侧墙采用单侧自行式模板施工,单幅模板宽度为1.2m,模板脱模与立模施工选择用液压压入的方法。侧墙浇筑过程中完成对侧墙模板的安装,同时留有观察窗和注浆振捣口。待主体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同时预埋注浆管,在接口处安装接水槽预埋注浆管,设置注浆口[4]。
1.2.5 施工缝处理
边墙和模板共同承受压力作用,为了避免产生大幅度弯曲,提升受力度,边墙与模板同时受力,形成新的整体结构,需消除其中的施工缝。先用防水胶带对其进行防水固封,等到结构平稳后再进行连接,以提升装置的稳定性,避免装置在运用过程中受损。
1.3 注浆
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接头位置应预留一定角度,并预留后浇筑时的孔位。浇筑完成后,要将施工缝底部2~12cm区域中的多余材料做清洁处理,同时在悬浮层中增加膨胀混凝土,提升接头处的施工安全性[5]。
利用预埋管对其多次不断注浆。施工缝上面的注浆管要使用特殊稳定装置连接。注浆管安装的施工缝表面应该做到光滑无坑缝,注浆管与导管之间不留缝隙,不注浆时需要对其进行封堵。
注浆管安置在每侧混凝土厚度大于95mm结构中,并设计安置在结构竖直部。对安装注浆管位置基层面进行局部找平,使得局部与施工缝处紧贴,同时进行固化处理。确保弯曲半径在120mm内,拐角处保持平整。
在注浆前,需要找到测试漏点位置,根据计算得到需要注浆的浆液量,注入同等的水进行测试。对漏点大的部位,需要先进行处理后才能灌注。从低到高开始注浆,进行缓慢注入。待注入的浆液停止2min后,注浆压力维持稳定为止。再次注浆之前,需要将注浆管中的剩余材料清理后再进行注浆,以使施工缝填充紧实。
1.4 逆作节点甩筋预置
在防水层布施完毕后,展开绑筋操作。侧墙的钢筋由工作人员搭架进行绑制。侧墙的主筋与之前顶板甩筋之间采用焊接连接[6]。
焊接之前需要对试件的使用标准进行检查。钢筋在焊接时,需要在防水层与钢筋中间搭建隔热装置,以阻止防水板燃烧。侧墙的钢筋施作完成后,对底板的两条纵梁和后板筋进行搭设。横梁的主筋焊接时,需设置横梁的中线标高。若钢筋排布较密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保护层设置一定的间距。楼板的钢筋在土模上进行绑定,在模板与主筋之间铺上石块。
在施工时,要注意及时保护防水层,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或者损坏的情况。对不同种类的钢筋的质量和使用规范要进行复查。在绑定钢筋网时,设置一定数量和强度的支撑筋,以使得对应钢筋的安装位置正确。在钢筋网搭建完毕后禁止放置其他材料[7]。施工缝中需预留出钢筋连接头。
2 施工效果监测
2.1 基坑建筑变形监测
2.1.1 确定监测对象和设备
为了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周边环境和工程监测,为地铁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支持。通过实地工程安全监测,提供相应的监测数据,有利于施工人员全面了解不同工点的安全风险程度。其中监测的对象及设备参数如表1所示。
2.1.2 监测结果分析
在地铁工程的主体基坑周边地下管线安置5个监测点。基坑周边管线沉降时程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在监测日期1日到23日中,地铁主体周边建筑沉降最终累计值在-1.5~+0.5mm中,直到监测结束均在控制标准线以下。监测的数据变化整体趋于稳定。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5m,从周边建筑距离基坑8m~12m位置的沉降监测点4和5的监测数据看来,均比其他监测点的累计沉降量大。
距离基坑在5~7m的监测点1和监测点2监测的数据均在+0.5~+1.5mm范围内稳定。周边建筑距离基坑6m的监测点3监测沉降范围变形较小,说明受基坑开挖影响小。周边建筑距离基坑8~12m位置的沉降监测点4和5受基坑开挖影响较大。
分析认为,由于基坑已经挖掘完成,小部分底板出现小量沉降。小部分底板形成受力结构,且地基持力层进入中风化岩层,在小量沉降后监测数据趋于稳定。测试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影响很小。
2.2 水平位移响应测试
为测试水平位移响应,依次选取地铁结构两侧地下连续墙节点1~3进行试验。考虑精度要求及边界条件等因素,选取75m×55m底部边界为基岩面,将地铁结构的垂直变形设定为相同数值,使得垂直方向的位移恒定,对水平位移响应量进行测试。结点1~3水平位移曲线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水平作用下,连续墙和中间柱的关键结点1~3的水平位移曲线几乎重合,说明在水平作用下,连续墙和中间柱各位置处的水平位移在同步振动中。
分析认为,由于地铁结构的墙柱板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大,地铁结构在水平作用下發生整体水平振动。由于结构的跨度和高度都较小,结构整体性高,整体刚度大,水平刚度分布均匀,不同层与墙柱之间的位移差不大。
3 结束语
本文从特殊接头处理技术入手,深入探究了地铁盖挖逆作法特殊接头处理技术要点。基坑建筑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影响很小;结构的跨度和高度都较小,结构整体性高,整体刚度大,水平刚度分布均匀,同层与墙柱之间的位移差满足要求。
但该方法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引入的变形指标数据存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今后应完善计算方法,实时关注钢筋受力的变化情况,总结材料等原因对于承受力变化的影响,通过与智能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实验的实时性,提升相关数据的精度提取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云猋,李洪亮,何彦荣,等.盖挖逆作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变形实测分析[J].建筑结构,2021,51(S1):1940-1944.
[2] 丁志刚,邹强,包文成,等.盖挖逆作法施工对基坑周边变形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21,52(S1):159-163.
[3] 杨丹,王媛,付欢,等.BIM技术在盖挖逆作工程施工区域的应用[J].建筑技术,2022,53(6):649-652.
[4] 齐成龙.考虑预埋槽道的盾构隧道参数化BIM设计研究[J].铁道建筑,2022,62(6):120-124.
[5] 李向民,石昊,黄建锋,等.预埋传感器法在套筒灌浆质量检测与管控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21,50(3):15-16+19.
[6] 李世俊,付俊强,梁娟.基于管片排版控制的大盾构管片预埋预留及优化技术[J].科技通报,2022,38(8):85-91.
[7] 乌彦全,周军,张春波,等.α+β型钛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头焊态/热处理态组织特征及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51(6):2144-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