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医疗领域审计全覆盖 为医疗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2023-12-06苏莉
苏莉
[摘 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事业单位需对国有资产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状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自此,审计全覆盖成为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审计工作上的战略发展目标,也是国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我国目前在审计工作理论研究上的重要课题。医院在审计全覆盖工作上需要保障审计内容有深度,审计工作有重点,审计过程有步骤,审计结果有成效,以全面掌握国有资产项目现状。同时,还须结合医院发展目标不断改革和创新审计方法,以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部门,医院拥有的国有资产数量众多,保障医院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对于发挥出医疗资源的最大价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疗领域;审计全覆盖;医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8.019
[中图分类号]F239.4;R19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8-0058-03
0 引 言
在我國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将数据信息分析技术运用到各行业发展过程中,可扩大数据覆盖范围,颠覆数据存储模式,由此也会给医院审计工作的覆盖广度、审计深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及压力。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实现审计内容全覆盖这一发展目标,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通过分析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医院隐藏的财务资金风险,为医院稳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 医院内部审计全覆盖要求
1.1 横向覆盖
首先,审计工作既需要时刻关注常规经费使用,又要加强重视专项资金支出。在传统的预决算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更加侧重被审计单位的预算编制是否完善、资金收入是否真实合法、账实是否一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是否达标。传统审计虽然可以体现医院资金收支,但横向覆盖面有所不足,难以发现深层次的财务风险,如财政类补助项目中的科研、教育和医疗卫生上的专项资金补助很少在预决算工作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范围较为狭窄,简单地局限在被审计单位的科研经费使用上,未将专项资金纳入审计范围。在审计全覆盖要求下,对医院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主要依靠专项审计,但由于专项审计工作未能及时推进、定期开展,即便是进行专项审计,也只是在审计时简单抽查其中某一项目,未实现对专项资金审计的全覆盖。因此,在深入贯彻落实审计全覆盖标准及要求时,须将医院专项资金审计作为重点,并依照专项资金类型差异,将其融入审计项目;依照资金使用的重要程度,每年进行一次审计调查,针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获得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保障审计工作全面覆盖[1]。
其次,关注绩效。医院审计除了需要关注财政资金收支是否真实合法,还需审计资金使用效益。在传统审计模式的深远影响下,审计工作着重于财务收支、查缺补漏,忽视了绩效审计。综合目前我国医院在内部审计工作上的新定位,新时期医院审计工作须集中于医院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使用效率审计,对支出效益进行综合性审计调查,并给出客观评价结果;基于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须设置不同的审计绩效标准,其中包括政策执行、资金利用、使用效益等,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
最后,在审计全覆盖要求下,医院除了需要进行领导干部离职审计,还须进行领导干部任职过程审计。医院中层领导干部任职时间长达七八年,若是在离职之后才进行审计,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问题,也难以及时纠正。因此,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须将审计范围缩小到其任职时间的3~5年,进一步降低经济责任风险出现的概率[2]。
1.2 纵向全覆盖
首先,需要针对医院发展过程中的财政资金筹集情况、资金分配情况、管理过程使用效益和最终的绩效结果进行动态化全程审计。严格落实审计跟踪标准及要求,改变传统过度关注单一、静态、阶段性资金,以事后监督为主的错误做法,加强对财政资金走向的跟踪和调查。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全程跟踪制度,将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预算编制、批复、执行、调整和决算全方位融入审计监督管理,将重点放在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与财政资金的发挥效率等多项重点指标的监督上。
其次,医院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各类国有资产,针对资产购置日常管理、使用和报废等多个环节,须进行实时跟踪审计。通过近些年我国医疗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医院已经基本形成包含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议讨论、申请、招投标、评审、合同签订、设备验收系列化审计监督机制,对于降低采购过程中的资金风险、发挥出资产的最大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但综合实践来看,在资产使用后和资产报废后的处置环节,审计工作介入程度有所不足,难以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具体来说,就是资产审计上过度关注购置,忽视资产后勤管理,这是大部分医院审计工作的共性问题。在资产使用审计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需要注意资产使用效益。目前各地区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设备盲目购置问题,设备购置之后未发挥出其最大利用率,出现严重资源浪费现象,资产使用效益全面下降。二是需要注意资产管理。管理工作未能落实到位,将流失大量国有资产,引发不必要的资产风险。主要表现为处置资产、淘汰设备时未进行市场评估、处理价格低于市场最低价、已丢失国有资产设备按报废处理。为进一步解决和弥补这些问题和不足,须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资产保管、使用机制。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建设国有资产内部调节机制及资产使用绩效考核办法,对资产使用和报废处理进行监督,以确保发挥出国有资产的最大价值,有效规避医院内部国有资产闲置、重复购买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固定资产保管人责任制,并设置专人,将资产管理效益与其经济责任挂钩,规避国有资产大量丢失及损坏,要求其负责国有资产不合理损坏、丢失的赔偿问题;建立健全医院资产处置办法,在资产报废、捐赠、产权转让等工作上,要求必须进行评审,并在通过评审之后才可处置资产,进一步避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3]。
2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发展过程中,缺乏一套完善、权威性十足、具备较强可执行性的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如医院未制定规范化审计工作指南及相关手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执行上缺乏章法。
2.2 医院内部对内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综合《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及审计署对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在当前单位党组织及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同时报告审计工作开展现状。但结合实践来看,距离达成这一标准和要求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有所不足,审计工作权威性较差,医院对审计工作未形成正确认知,理解不够深刻,甚至个别医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挑刺,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混乱,存在严重职能错位问题,审计工作质量全面下降[4]。
3 实现医院审计全覆盖的路径
3.1 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跟上发展趋势,无论是财务资金核算、资产管理、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还是医院运营,都须开展网络化和信息化改革,在内部控制工作、管理工作上逐步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依照医院发展需求积极作出改变。一是加速建设将大数据作为核心的审计体系,以实现医院内部审计全覆盖。例如,可以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结合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探索出一套适合医院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智能化收集、提炼和运用。二是通过引进第三方力量,建设信息化审计平台,有效衔接审计系统和医院业务部门,以确保各部门数据信息可以及时传送到审计平台,审计工作人员可及时提取数据,保障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全方位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是通过建设审计信息共享平台,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在当前区域及省市范围内建立医院审计信息共享中心,实现各医院审计工作资源共享,以确保审计工作少走弯路,发挥出审计工作的最大价值。
3.2 建立健全审计工作体系
一是当地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强化在审计工作上的顶层规划及设计指导,统一制定审计工作职业标准,如针对医院内部审计监督、指导形成统一执行标准、职业要求、考核机制。二是审计部门须在审计工作职业标准基础条件下,综合医院的发展现状,摸索出一套适合医院审计工作开展、具备较强可执行性的审计工作指南、手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三是进一步强化在内部审计工作上的组织领导,院长主管,其他院领导协调配合,为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高度独立,为审计工作创建出完善的工作环境。四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审计工作,通过不同渠道向医院职工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定期展示审计工作优秀成果,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获得职工的关注、理解、配合,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推进[5]。
3.3 探索建立区域性审计中心
建设有针对性的区域审批中心是为了开展交叉审计,确保整个审计过程公平、公正和公开。当地相关主管部门作为领头,统领辖区范围内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辖区范围内医院全面参与。一是统筹区域审计力量。结合实际情况,审计中心有权对区域范围内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调配,以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二是在医院和医院之间展开交叉审计,确保医院之间互相审计、互相帮助。通过交叉审计,可以让审计工作人员了解其他医院在审计工作上的优秀经验,进而不断调整审计办法。同时,交叉审计可以避免因为院领导压力引发徇私舞弊问题[6]。举例来说,在当前辖区范围内,有关部门带头建设区域审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单位领导责任制,要求辖区内的各医院院长担任审计责任人,其他副院长担任副主任,组织成员包括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审计工作人员,主要职责为对医院领导干部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针对医院资产支出金额在5 000 000元以上的,将其视作重大项目开展专项审计。
3.4 进一步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需要全方位拓宽审计工作人员的执业领域。在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配置时,应突破传统只招聘财会专业人才的局限,引进更多懂得互联网技术,又了解管理学、法律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需要在医院内部建立与审计相关的人才储备库,从后勤管理部门、科研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中选拔人员,组建审计后备小组,统筹医院人才力量,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解决审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及专业理论知识存在短板的问题,满足审计项目全覆盖的发展需求,为审计全覆盖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审计培训体系,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可通过借鉴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定期组织高层次、高水平的审计培训工作[7]。举例来说,可以通过领军审计人才培训,培养出一批既懂得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思维和宏观调控能力的复合型审计工作人员;定期举办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交流会,让审计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整个过程中,医院需要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支持,为其提供层次不同、渠道丰富多样的培训交流途径,并要求人员在药品、临床、财务、后勤等不同部门进行轮岗学习,了解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各項资金活动,为医院的资金安全提供良好的审计服务[8-9]。
4 结束语
新时期,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审计工作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创新、全面覆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新时期相关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审计全覆盖涉及范围及内部审计工作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健全审计工作体系,形成区域化审计中心,加强人才团队建设,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全覆盖,为医院的资金安全保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少华,李福忠.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在统筹工程项目发展和安全中的增值作用[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4):22-24.
[2]陈慧宇.简述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J].财经界,2021(35):144-145.
[3]李红霞,吕娜.论新时代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J].经营管理者,2020(6):86-87.
[4]董少华.浅析公立医院工程内部审计全覆盖[J].时代经贸,2019(26):45-46.
[5]彭小伟.浅议信息化时代医院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J].财经界,2019(26):217-218.
[6]林俊榜.温州鹿城区:就医环境大提升 智慧医疗全覆盖[J].健康中国观察,2020(12):60-61.
[7]张周虎.织牢群众健康“八张网”:水城县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当代贵州,2016(44):54-55.
[8]李璐,郭凯. 开创审计事业新局面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J]. 人民交通,2018(8):29.
[9]袁素维,马进. 依法推进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J]. 中国卫生资源,2015(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