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预算的高校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2023-12-06付海蓉
付海蓉
[摘 要]绩效预算是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可以避免原有预算管理工作问题,提高高校资金配置水平。
当前,高校在教学和发展中仍然存在资金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高校良性发展。另外,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所以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方法。基于此,文章简要阐述绩效预算和预算管理的关系,分析高校运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的价值,最后提出相应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绩效预算;高校;预算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8.005
[中图分类号]F810.6;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8-0016-03
0 引 言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校现有的管理仍沿用傳统发展时期的模式,存在投入与产出率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目前,运用合理措施来提升现有资金使用效益、控制财务风险等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和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的当务之急。绩效预算是一种预算管理模式,主要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为核心,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来考核评价支出达到的效益,并对其结果加以应用。为使高校管理水平满足发展需要,解决高校财务管理现存问题,需要在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融入绩效预算,转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建设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目前,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运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可优化预算管理体系,创新资源配置,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为进一步发挥绩效预算对高校预算管理的作用,学校各部门需要紧密配合,共同探索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1 绩效预算和预算管理的关系
绩效预算和预算管理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目标是增强高校管理效果。在现代高校管理中,许多高校为提高管理水平,选择预算管理和绩效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相关工作。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为实现健康、稳健发展,高校就应该加强绩效预算和预算管理的充分融合,合理运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帮助高校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等。具体而言,绩效预算和预算管理的关系从以下两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高校绩效预算工作中,预算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在高校具体发展过程中,预算是一个重要的关联点,主要用来连接高校战略和经营绩效,并且可以助力高校分解战略目标,然后将各个战略目标落实到不同部门中,让各部门更加清楚其发展要求,也可以使各部门确定自身的经营绩效目标,进而更好地设计和完善发展方案,促进高校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一般情况下,高校都会有多个部门,为保障所有部门都能根据高校的战略目标开展相关工作,为高校的战略目标而努力,高校就需要精细化分配各个任务,使不同部门更好地落实相关任务。高校立足不同部门的实际任务,明确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具体绩效,增强管理效果。同时,高校预算管理部门也需要运用绩效考核方式,让所有员工提升工作主动性,促使所有员工更好地参与到高校工作中,为高校实现战略目标而奋斗和努力。在绩效预算管理中,预算目标可以为其提供更加真实和可靠的考核依据,进而使高校可以设计出更符合具体情况的奖励与激励政策[1]。
第二,从核心内容角度来看,预算管理和绩效预算具有相同的核心内容。高校实际发展绩效的好坏通常和自身的财务状况、发展能力等有着紧密的关系。高校为确保自身在预算管理方面的科学性,需要从多方面掌握自身的财务信息等各项基本情况,也需要对其中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更好地规划高校现金流量,设计出理想的预算方案。可以说,高校绩效的实际影响要素和预算管理内容相同,只是侧重点有所区别。
2 基于绩效预算的高校预算管理模式应用价值
2.1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基于绩效预算的高校预算管理模式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一方面,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模式,可以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控制。因此,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工作可以监督控制高校所有的资源,也可以重新组合分配高校有限的资源[2]。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采用绩效评价的方式,分析资源配置方面的实际问题,及时发现相关部门实际和预算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未来的预算,从而真正缩小实际和预算之间的差额,全方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2.2 减少高校财务风险
在高校实际发展中,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约束作用,并且能够成为一个约束条件来引导各个部门结合具体的计划执行各项工作,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流动方面的问题,提高资金流动的稳定性,降低资金风险。另外,高校运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评估学校举债能力。在实际评估中,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采用设置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方式,对学校的实际举债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进而避免高校暴露在较高的财务风险中,增强高校财务风险防控的效果。
2.3 缓解资金配置矛盾
目前,高校在绩效预算背景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可以缓解资金配置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因为高校的资金比较有限,所以各部门之间会出现争夺资金的现象,进而导致部门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为更好地缓解这方面的矛盾,学校应该运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高校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将预算经费和相关部门工作目标有机结合,也可以让预算经费和部门绩效融合,然后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实现经费配置公开、公平[3]。此外,高校在分配下一年度预算经费的过程中,可以将当年的预算绩效当作重要依据,提高预算的合理性,从而不断减少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增强实际管理效果。
2.4 提升高校发展能力
新时代,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发展水平和效率,我国高校选择不断扩张规模,因此,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高校是拥有法人地位的办学实体,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都需要有足够资金作支撑。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对高校来说是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项重要举措。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中,学校可以通过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找出预算执行期间的高效、低效环节,从而更加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源,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另外,高校为了维持持久竞争优势,也需要做好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工作,这是高校维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的长远稳定发展。因此,高校需要运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促进预算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更好地展现出绩效预算的管理优势,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为自身良好发展保驾护航。
3 基于绩效预算的高校预算管理模式运用策略
3.1 加强预算编制环节的改革
首先,在预算编制中,高校可以将绩效目标当作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绩效目标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含绩效内容、绩效指标等,属于一个比较完善的目标体系。而在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中,绩效目标是其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将绩效目标当作出发点。具体而言,就是每一个部门需要从总战略目标出发,将总战略目标细化为高校总的绩效目标,每一个部门结合总绩效目标设计和完善自身的绩效目标,也需要制订比较合理的资金预算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可以有效规避部门目标和绩效目标脱节的问题,从而促进各部门有效开展管理工作,保障绩效目标有效实现。其次,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中,可以优先选择将成本效益分析当作基础的方法。目前,零基预算法开始被运用在一些公立高校中,但是由于国家预算制度的局限,这种方法尚未得到较好的应用,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让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充分融合可以恰好解决该问题。因此,高校在加强预算编制环节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运用零基预算方法,并且通过绩效指标的运用来促进预算决策工作有效开展,为预算决策提供良好的保障和依据,为零基预算方法的科学运用提供良好的经费起点。另外,高校也可以选择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有机融合的方式[4],让绩效指标更好地成为高校在预算期间充分衡量部门工作效果的关键标准,同时也让其有效成为细化绩效目标的主要指标,进一步实现预算编制程序的动态化发展,提高预算科学性。最后,高校需要采用事前评估的方式,合理评估申报的预算项目。高校可以在预算编制阶段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的方式来分析新申报的支出项目,为设立的项目与学校总绩效目标保持一致提供保障。高校也可以在事前充分評估申报项目的预算,以此提升学校立项的谨慎性,增强预算资金运用效果,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3.2 重视预算执行环节的绩效管理
高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需要采用绩效预算下的预算管理模式,并重视预算执行环节的绩效管理[5]。绩效预算下的预算管理主要对应的是预算执行和控制环节,目的和任务是监督与控制预算资金的投入过程和具体的产出效果,为资金使用效果提供保障。第一,学校须加大对产出效果的控制力度。绩效预算下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强调资金投入的产出效果,所以高校应该格外给予重视。一方面,在工作中,学校各部门需要有更加准确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执行预算。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加大预算执行力度,通过较大的预算执行力度,提高实际管理效果,真正做到结合核定数额来核定预算支出[6]。另外,如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工作偏离绩效目标,学校则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关注资金产出和绩效目标方面的关联,增强预算执行效果。第二,构建更加健全的绩效运行监管系统。在预算执行环节的绩效管理中,绩效运行监管主要指事中环节的绩效监督。该系统主要通过整理相关绩效运行信息,做好汇总分析等工作,达到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效果,进而最大限度预防问题发生,提高预算计划执行水平和效率。在预算执行期间,学校需要重视采集绩效信息,运用日常督查和专门绩效监督有机融合的方式,充分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避免实际的执行工作偏离绩效目标,同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3.3 做好预算支出环节的绩效评价
在运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做好预算支出环节的绩效评价[7]。预算支出环节绩效评价的重要任务是评价高校预算支出的实际效果,总的来说,就是在预算支出的合规性方面进行相应的评价。一方面,学校管理层需要提升对绩效评价的关注度。管理层可以在预算管理的每个环节融入绩效意识,并且除了需要重视预算编制开始时的投入,还需要关注实际支出的产出效果。在具体的预算执行中也应该做好事中监督工作,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事后反馈出来。同时,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结合与绩效评价有关的绩效信息对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也可以为以后的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的依据。另一方面,基于绩效评价结果,设计和完善绩效问责制度[8]。高校可以构建更加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然后有效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这一体系也是优化和创新预算问责机制的关键与基础。学校可以采用评价预算支出情况的方式,反映各部门在资源投入方面的情况及效益,进而第一时间了解高校内部的实际工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奖罚问责。但需要注意的是,了解实际结果的最终目的不是问责,而是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保障[9-10]。
4 结束语
现阶段,多数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因此,为提高预算管理效果,高校需要采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高校应用基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减少高校财务风险,缓解资金配置矛盾,以及提升高校发展能力等。基于此,高校要加强预算编制环节的改革,还要重视预算执行环节的绩效管理,做好预算支出环节的绩效评价,从而增强预算管理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牟林娜.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及优化研究[J].商业会计,2022(11):90-92.
[2]潘宇.基于绩效评价导向构建高校预算管理体系探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8):58-59.
[3]陈紫薇.新政府会计制度下N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32-35.
[4]阮郡.基于DEA方法的高校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J].当代会计,2019(15):10-12.
[5]朱玲,刘晓哲,赵磊.以绩效评价为导向构建高校预算管理体系[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10-11.
[6]张绍婉,陈娟娟,罗燕琴,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会计师,2019(15):77-78.
[7]梁作玲.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与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财经界,2022(22):87-89.
[8]汪菲菲,吕时礼.以绩效评价为导向构建高校预算管理体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0-33.
[9]马珂艳.高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以河南高校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2):28-29.
[10]孙黎明.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探索[J].新会计,2010(1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