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朴稚拙

2023-12-06程甘霖

百花 2023年10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造型

程甘霖

摘 要:本文以陕西渭北地区传统剪纸造型为研究对象,从古、朴、稚、拙四个方面分析并总结渭北剪纸的造型风格及审美意蕴。本文提出了渭北剪纸造型中所体现的“古”源自渭北地区的原始崇拜、神话传说以及原始美术的思维方式与造型意识;“朴”源于造型的概括、色彩的单纯、艺术理念的淳朴与纯粹;“稚”是民间剪纸艺人所理解的“真实”;而“拙”并不是剪纸艺人缺乏技艺,而是创作过程中通过造型呈现出的豪迈气魄和不拘小节。因此,渭北剪纸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渭北剪纸;造型;风格特征

渭北之称由来已久,作为古代地名在不同时期其所指区域也不尽相同。广义的渭北,泛指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水以北地区。本文所说的渭北主要指陕西关中大部,西起宝鸡,东至黄河,南与渭河平原相连,北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南部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地貌和文化的差异形成了渭北地区特殊的民间美术风貌。渭北剪纸风格既具有陕北地区的粗犷古拙,又受到关中地区文化的影响,具有严谨、秀丽的特点。正因为渭北地区的地貌特点,渭北部分地区如北山等地的剪纸文化在改革开放前较少受到外界干扰,较好地保持了原生态渐进发展的造型风格,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渭北地区历史悠久,凝聚了渭北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并具有较高传承性的渭北剪纸,也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和文化记忆的载体。渭北剪纸造型所表现出来的粗犷或细腻,夸张或含蓄,都反映了其造型风格和审美意蕴的“个性”,也反映了人类对美的相同认知以及对艺术追求的众多“共性”。个性与共性是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果,也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并总结渭北剪纸的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

一、“古”意盎然

渭北剪纸造型中所体现出的“古”源自渭北地区的原始崇拜、神话传说以及原始美术思维方式与造型意识。《庄子》中提道:“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万物有灵”的观念体现了原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相关认知,而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也认为万物皆有灵是宗教哲学的基础。比宗教更古老的文明现象是巫术和图腾崇拜,而巫术则与艺术如同孪生,先秦时期的多部典籍中都有关于巫术与艺术的描述,如诗人屈原在《九歌》的创作中就融入了巫词与巫歌的内容。我国湘西和黔东南地区的傩戏中可见巫术与肢体艺术的结合,而兼容审美和实用功能的傩面具也通过雕刻和绘画反映出原始的思维和造型观念。

原始崇拜除了对自然力量的恐惧而产生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之外,对生与死的认识以及生殖繁衍的崇拜也是渭北剪纸造型反映的题材内容。渭北剪纸中巫俗剪纸种类很多,比如“招魂娃娃”“祈雨娃娃”“祈子娃娃(图1)”等剪纸题材,其造型多样又有着固定的范式。“抓髻娃娃”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最为古老的形象之一,其造型夸张、朴素,娃娃正面站立,两腿分开,两臂多张开上举,圆头,发髻多由鸡的造型来替换,手中也常抓鸡(或鸟)和兔。抓髻娃娃被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生殖崇拜的一种原始图腾文化的遗存,原型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神话传说人物女娲的形象,象征着生命与繁衍,具有吉祥和幸福的寓意,也有驱邪、招魂等功能。抓髻娃娃的造型无论怎样发展变化,都保留了最基本的造型特征。这样的造型也可追溯到远古的岩画造型,如在阿拉善岩画和花山岩画中都出现了双腿和手臂展开的人形。

我们可以在早期人类岩画中看到原始美术的思维观念,如阴山岩画《猎羊图》(图2),猎人的箭杆直刺猎物身体,岩画用夸张的手法投射创作主体内心强烈的愿望。宜君县剪纸艺人创作的《射鹿图》(图3),画面中猎人同样用夸张的长箭直射猎物身体,也印证了弗洛伊德“只有在艺术的领域里,人们还可以依照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作出或画出任何自己愿意的事情”[1]。

渭北剪纸造型中所体现出的“古”还源自造型中的抽象化、符号化与象征性。沃林格在论述原始人的“抽象冲动”时说:“他们最强烈的冲动,就是把外物从其自然关联中,从无限的变幻不定的存在中抽离出来,净化一切依赖于生命的事物,净化一切变化无常的事物,从而使之永恒并合乎必然,使之接近其绝对的价值。……这种抽象的合规律造型就是独一无二的最高级的造型,当人类面对外物巨大的杂乱无章时,在这种造型中就能获得心灵的安息。”[2]人类创作抽象的造型能力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如原始陶器的抽象几何纹样网纹、漩涡纹、回纹、绞索纹等。渭北剪纸中有许多传统几何纹样作为边饰使用,如咸阳地区的剪纸中就有大量的几何纹样。从这些纹样和抽象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艺术的生动形象。渭北剪纸造型还继承了传统民间美术中的符号,如象征绵长不断、方胜盘长、福禄双全、吉祥如意的万字纹、盘长纹、双钱纹、如意纹等,以及象征各种意义的动植物形象与组合符号。

二、大简至“朴”

渭北剪纸造型中的“朴”主要体现为造型的概括性、色彩的单调性以及艺术理念的淳朴与纯粹性。造型的概括性首先体现在创作主体的主观选择上,概括即取舍,也就是提炼主要特征甚至将其夸张化,同时简化、省略非主要特征部分(图4)。

渭北剪纸相较陕北地区的剪纸来说较为细致,从东到西,山区与平原各具特色,如西府的岐山、凤翔剪纸线条细腻,三原的花卉剪纸结构较简单,色彩对比强烈,东府大荔一带剪纸以戏文为多,人物造型近乎皮影。将渭北剪纸造型与其他民间美术门类相同题材造型相比较,整体更多呈现“简”的面貌。作为造型要素,点、线、面、体以及空间关系体现了造型的一般特征,渭北剪纸因受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居住环境、使用环境、民俗功能及工具材质所限,线条必须简洁,减少了多余的曲线和圆润细腻的弯度,无论阴剪或阳剪,都要兼顾使用的耐久性,因而造型也随之呈现出相较南方的“北雄”之风。

人们在讨论造型的时候,也必须讨论色彩,因为无论什么造型,它都在整个画面或空间中呈现出一定的色调。同时,画面中的点、线和面的使用量和配比关系也决定着造型的明度。这些色调和明度是我们区分不同造型风格的具体标准。尤其是在单色剪纸当中,使用纸张的大小,使用颜色的多少,正是區分不同剪纸造型风格的重要元素。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中单色剪纸占大部分,这是代代传承的艺术特征,也是剪纸造型单纯性的体现,从单色剪纸中可以看到劳动人民运用智慧最大程度上化繁为简,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和维度。

“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是民间年画的用色口诀,体现了民间美术用色简练的特征。受工艺、原材料和价格的制约,年画必须省工、省料,高度提炼概括,这种限制性与巧妙性运用共存的色彩,让民间美术的色彩呈现单纯明快的色彩特征。[3]美术理论家杨学芹谈民间美术符号的单纯性时提道:“即使色彩对比强烈,追求绚丽的装饰效果,也因主题、布局主次鲜明,而仍然给人以单纯明快之感。”[4]渭北剪纸最常用的红色象征着劳动人民的火热赤诚以及对火红生活的向往,这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理念和追求一致。在渭北剪纸中也不乏对中国传统五色的使用,渭北剪纸最常使用的红、绿、黄、蓝、黑等颜色的色彩纯度高,对比强烈又赏心悦目、令人愉快,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虽然渭北剪纸中使用的颜色是高纯度的,使用颜色的比例也通常是强对比的,但这并不影响渭北剪纸呈现风格依然是质朴的。这种质朴就是在色彩的强对比中实现的,强烈的对比体现出民间艺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强对比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三、存真于“稚”

渭北剪纸造型中所表现出来的“稚”既是天真、童真,也是真实、求真。“真实”并不一定是客观真实,而是剪纸艺人眼中最朴素的认识,这种真实可能是“合情而不合理”的,它是民间艺人在对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后总结出来的对世界整体的印象,是民间艺人最朴素的世界观,同时也与儿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视角不谋而合。

“稚”是指纯真、天真、单纯的特质,同时也出于“原始意象”而非简单直观的反映,这种真实带有主观性。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结构与原始意象如出一辙,虽然也以感性意象为生理基础,但并不等同于感性意象,它同样是主观性的真实,民间美术追求情感上的真,往往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也基于此。[5] 这稚拙,乃规矩未立之时,心灵自由运动、游戏和发泄的轨迹。创造这种稚拙时的心境是主、客两忘。[6]这种创作状态正是人类创作艺术时的本源初心和应有的状态,也正因如此,多少艺术大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是童真。

儿童思维有两个混淆。一是将有生命物与无生命物相混淆。他们以己度物,认为任何物体均与自己一样具有生命,有情感,这是儿童“万物有灵”的天真思维,毫无宗教色彩。二是将物质与思想相混淆,儿童以为任何事物均为人的意志所支配。这是一种主客体互渗的思维特点,反映出无经验、无知识的幼稚状态。儿童画无拘无束,想象自由,即出自这种思维方式。[7]民间剪紙艺人,虽然不识字,缺乏逻辑思维,不善言语表达,却有着敏锐的视觉感受力、与儿童相似的视觉思维方式、视觉形象的想象力以及视觉思维能力。如陕西乾县的剪纸作品《虎》(图5),其表现视角既是平视,又是俯视,还有侧视,这种大胆的表现手法是从真实生活中观察出来的,并以孩童般的表达方式直接地、毫无顾虑地展现出来。

渭北剪纸造型中表现出来的纯真、无邪的儿童视觉思维方式源于民间,反映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特点和中国人普遍的审美需求。这种童真体现在造型形式上,是民间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稚”的表现还反映在对自然、动物、人物等元素生动形象的刻画上,比如动物和人物造型夸张的头部比例以及突出的五官比例,让造型整体呈现出与卡通形象类似的可爱感。头部比例的夸大让成年动物或人物造型都与年幼的动物或人物一样,而幼小之物更具有亲近感,夸大比例的五官也更容易让人感受到纯真、善良。由此可见,渭北剪纸艺人在创作时的这种童真风格的表达方式凝聚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四、大智若“拙”

渭北剪纸的“拙”表现为看似“粗糙、笨拙”实则朴实简单,这种稚拙并不是缺乏技艺,而是造型风格所呈现的拙,透露出创作者真挚的情感和谦虚的处世态度,以及朴实无华的审美追求。在现代工业制造盛行的今天,渭北剪纸的“拙”成为一种难得的民间手工艺美学。此外,渭北剪纸的“拙”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朴素、真实”的审美理念以及“不拘一格,任意发挥”的创作风格,是中国民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下,这种“拙”也被认为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渭北剪纸中的“拙”,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线条简洁:剪纸以线条为基本表现手段,而“拙”表现在线条简洁、明快、自然,不过多修饰上,体现出充实、有力的美感。2.剪刀痕迹:剪纸作品中的剪刀痕迹也是“拙”之美的重要表现。这些剪刀痕迹不是精雕细琢的,而是快速行剪、不拘小节的痕迹,反映了剪纸的手工性质,也体现了剪纸艺术的创造性和个性化。3.造型不规则:剪纸艺术中的“拙”之美也表现在线条的宽度不规则、对称性不强、结构简单等特征上。这种“拙”不是技术上的缺陷,而是对传统审美标准的一种反叛和突破,强调表现作品本身的韵味和独特性,追求一种自然朴素的美感。造型的不规则体现在线与面、面与点的关系中,相较南方许多地方的剪纸追求线条优美流畅,渭北剪纸更关注自身的艺术表达,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和自由性。总之,“拙”之美是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是一种追求自然、朴实、质朴的美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图6、图7)。

在其他民间艺术中,这种“拙”的造型风格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在陶瓷、木雕、版画等手工艺品中,常出现错位、变形、线条颤动等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艺术品的生命力和趣味性,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对民间剪纸来说,一方面,其剪纸工具简单,制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规则、几何形状不精确的情况,这种不完美的痕迹也成了一种特殊的美感;另一方面,民间剪纸的创作主体是劳动人民,其淳朴、粗犷、豪放的性格决定了创作时多以快速表现、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为主,是传承性和随机性共存的创作状态。

五、结 语

渭北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典型代表,从渭北剪纸造型可见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并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也可见从古至今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痕迹。渭北剪纸的典型符号图形抓髻娃娃、吉祥纹样等体现造型的原始性、抽象性、象征性;从渭北剪纸造型来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组合模式等体现造型的继承性。故渭北剪纸造型是具有原始美术造型内涵及特征,并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理念具有良好继承的造型形式。渭北剪纸艺人对造型的主观把握,一方面体现在其对造型的概括上,从剪纸造型的整体和各视觉元素运用中可见剪纸艺人大胆取舍的气魄;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色彩的运用上,在单色使用中通过线条疏密以及图或底的面积控制、色彩明度关系来表现空间层次。渭北剪纸造型外在粗犷、强烈、夸张的风格,正是“力”的体现,这种粗犷的风格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表现,也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渭北剪纸造型看似随意,却难掩背后的严谨与准确,让我们惊叹民间剪纸艺人的敏感、细腻和睿智。

(西安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立项号2022ND0201)。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文良,译.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

[2] 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 冯东,陈俐燕,李丹.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62-165.

[4] 杨学芹.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5]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6] 郎绍君.质朴 天真 活力:试论民间美术的审美品格[J].文艺研究,1983(10):105-113.

[7] 同[4].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造型
傣族舞蹈中基本体态短句的风格特征及训练方法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浅析知足常乐壶的紫砂文化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画龙点睛——紫砂壶壶钮的造型及变化
常人的视线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基于民族风格特征的云南原生态音乐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