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迅哥儿学“骂人”,轻松拿捏一篇写人文章

2023-12-06莫笑君

中学生博览 2023年18期
关键词:猥琐哥儿阿长

作者简介:

莫笑君,原名胡姚雨。东南大学硕士毕业,青年作家。曾获第五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一等奖、全国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已出版《余声不回》。

作文道路上,谁都绕不开一个经典命题《我最难忘的人》。写好人物不仅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还是文学家的毕生追求。文学作品的目标之一,就是创造鲜活灵动的人物。那么,有没有好用点儿的办法能把人物写好呢?

今天就送你四个大字——欲扬先抑!这个技巧不陌生吧?通俗地讲,你想在作文里写一个人,说他/她多么令人感动、多么令人难忘,都先别急着夸,而是要先来一通“骂”!当然,不是让你用脏话粗话去真“骂”,而是要从不同维度去表现你对这个人的不满、讨厌、烦恶,最后再来一个大反转,如此,笔下的人物往往就会充满震撼的、动人的力量。

这一方面,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是“欲扬先抑”写人的典范。我们看看他是怎么“骂”阿长的——

第一“骂”外貌——偏要以貌取人!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人不可貌相”,大家不要以貌取人,不能光凭外表就随便预判一个人的品德、性格、行为,因为二者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以貌取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取,在文章写作中却可以事半功倍。在文章里要说一个人不好,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从外貌上去“贬低”。鲁迅就是这样开口的——

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在身材外形方面,迅哥儿连用“黄”“胖”“矮”三个形容词,直言不讳地“吐槽”了阿长的身材样貌。说人胖和矮也就算了,还要加上一个“黄”,阿长肤色暗沉、气质乡土的形象就立刻浮现出来了。至于后半句,更是极尽嘲讽之能事,特地强调“长”并不是用来形容她的,换句话说,明明那么矮,还要叫作“长”,真是好笑。

当然,这还算是很婉转的说法了,属于“暗讽”,后面迅哥儿又甩开膀子进行了“明嘲”——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迅哥儿认为阿长一无是处,所以就算遭遇战争,也可以因为无能、丑陋而活命。这毒舌功夫,直叫人“毒”发身亡。

这还不够,迅哥儿还嫌弃阿长太“大”——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前面明明说她“矮”,这会儿又说她“大”,一方面,是睡姿难看,双手双脚仿照蝴蝶展翅的姿态,全面“自由飞翔”,形成一个难看的“大”字;另一方面,这种睡姿直接切割了床上的空间,导致迅哥儿“没有余地翻身”,迅哥儿“久睡在一角”不说,还“烤得那么热”,阿长呢又跟“入定”似的,死活醒不过来——迅哥儿,你下凡历劫,辛苦了!

这一大通关于阿长的外貌“吐槽”,就是鲁迅对阿长的“第一骂”——阿长这人难看、粗糙、土味。也正是這种让“第一印象”跌入谷底的写法,让后续阿长的举动格外感人——阿长看着大大咧咧、粗糙土气,可结果呢?她居然细心记着鲁迅想要《山海经》,还特地帮他找来了,这是别人做不到,她却做到了的事情;是别人不记得,她却一直记在心里的事情。

这种“粗糙——细心”的反差化写法,可以把后面那个词语强化凸显,人物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吐槽”一个人的外貌,写糟一个人的外形,再通过最后的反转,实现人物形象的升华。

第二“骂”习惯——对不起,我们不适合做“室友”!

阿长在生活上有一些行为习惯让鲁迅十分“看不惯”,直想开除掉这个烦人的“室友”——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阿长的上述行为特点透着谨小慎微之意,也透着市井世俗之味,比如,鲁迅对阿长的“切切察察”就颇有意见,他不仅把阿长的这类行为描述得十分猥琐,而且还先入为主地认为,正是阿长的举动引起了家里的风波。

此外,阿长有很多烦琐的礼节和习俗是也鲁迅非常不理解、不喜欢的——

阿长要求鲁迅在元旦当天起床后,按习俗问好、讨个彩头,而在鲁迅眼里,这是一种的“磨难”。至于关于“死”的婉转表述,不能钻晒裤子用的竹竿等要求,在鲁迅看来,“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这些带有强烈情感倾向的描述,就是鲁迅的“第二骂”——阿长这人行为猥琐、市井低俗、迷信落后……暴露着农村没文化、没见识的妇女典型的性格短板。

然而,就是这个被鲁迅贬到尘埃里的阿长,在描述自己过往的经历时,展现出了英勇、神力的一面——看似猥琐的阿长,也经历了战争、直面过生死,走过枪林弹雨,也看过“大王”闯门、人头落地,这些传奇般的经历让鲁迅蓦然产生了“敬意”,实现了“猥琐——英勇”的反转,也强化了我们对阿长生命历程的钦佩。

在作文里,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的行为先写得粗俗、猥琐甚至卑鄙一些,让读者深深憎恶起这号人,但在后文中,又需要写出这个人物完全不同于上述特点的英勇、光辉、无私——当然,不一定都是这么“高大上”的词语,哪怕仅仅是温暖、体贴、细腻,也足够让人物从泥土里拔地而起,获得灿烂的形象。

第三“骂”意外——需要一个关键事件来触碰底线

前面两“骂”指向的都是人物的日常,能量最大的一“骂”还得是一次意外。

什么意思呢?

比如,在阿长这边,意外就是“她谋害了我的隐鼠”,这是一次意外事件,并不是像日常说话、年节习俗一样长期有之的。正是这样的意外,让鲁迅的“骂”声响出了新高度——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事实上,这种“意外”事件也是写人文章中,你对这个人的“贬意”抵达顶峰的关键,因为日常积累的鄙夷、不屑,必然要有一个“开关”来彻底爆发,如此,才能量变引发质变,让最后的转折来得更加戏剧、震撼。

其实,在鲁迅笔下,他并没有对阿长谋害隐鼠这件事做详尽展开,因为这件事传达的人物形象依然是粗糙、大大咧咧、缺乏细心等,在后面通过拿来《山海经》,阿长的形象已经得到了扭转,故而足以说明问题。

在我们实际的写作中,我们需要为人物设置一个关键的、让你的“骂声”抵达最高潮的事件。这个铺垫打好了,后续的转折才能散发光彩。

比如,妈妈平常总是喜欢动你的东西,让你有隐私被侵犯之感(这是日常“不满”的积累);有一天,她帮你整理了书房,你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不见了(这就会成为一个关键事件,让你对妈妈的“骂声”达到顶峰)。这时,如何让转折动人呢?你发现,原来妈妈怕整理房间时把你心爱的玩具摔坏,所以特地找了个箱子好好包装起来,放在了柜子里……

当然,上述设计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是用来说明“欲扬先抑”这个方法的具体运用的。在写作中,适度合理的发挥确实有助于提升写人文章的完整性和感人度,但万万注意,不能胡编乱造、生搬硬套,毕竟情感真假与否,阅卷无数的老师一眼即明。

说了这么多,欲扬先抑这个法宝,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儿——误会!

这三声“骂”,其实就是误会不断加深,为反转不断铺垫的过程,就像弹簧,“抑”得越厉害,“扬”得才能更出彩!所以,在生活中要多多留心这样的误会,生活里的大误会、学习上的小误会,一个个的误会里,都蕴含着一篇篇精彩的写人文章。但还是上面说的,要注意自己的“力道”大小,别一个劲儿死压弹簧,真用力过猛,可能“扬”不出精彩,反倒是你被弹飞啦!

猜你喜欢

猥琐哥儿阿长
禁锢与突围
李哥儿
高铁阿长过生日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例
狐女
狐女
阿长买《山海经》
对一个小土丘的痴望
妹 子
情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