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过中秋,家中必备“兔儿爷”
2023-12-06瑶华
瑶华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北京,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买几个兔首人身的泥塑像,叫作“兔儿爷”。别看它只是小小的泥像,造型可是够威风的。有的是武官造型,金盔金甲,背插护旗,骑着老虎、麒麟、大象当坐骑;也有的是文官作派,头戴乌纱帽,身着红官袍,腰系玉带;有的“豪华版”兔儿爷甚至有一米多高,价格不菲,高官显贵才消费得起。为什么老北京人这么重视兔儿爷?原来,在民间传说里,兔儿爷地位非凡,是月宫中的“玉兔”,中秋拜月时可不能怠慢它,还要为它准备专门的贡品呢!
月宫玉兔捣药忙
古人观察月亮时,发现月球上环形山的阴影有点儿像兔子,而且现实里兔子怀孕一个月就能生下小兔子,正符合月亮变化的周期,所以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认为月中有兔。在神话中,主宰月亮的神仙叫西王母,她居住在昆仑山上,掌管着长生不死的仙药,玉兔是西王母手下的“捣药小工”。嫦娥飞升上天后,和玉兔同为西王母的下属,居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里。月亮上还有一棵巨大的桂花树,玉兔每天都在树下捣着仙药。“玉兔”的名字体现出它的地位,因为我国古代常见的野兔毛色大多是棕褐色,像玉一样白的兔子并不常见,因而被视为长寿、祥瑞的象征。
神话中的西王母为什么选择玉兔为她捣不死药,而不是狗、猫呢?这其实和兔子的習性有关。兔子爱吃草,在古人的想象里应该也很熟悉各种草药。十二生肖中,兔对应地支“卯”,属于正东方位,代表着万物的生机,所以也是神仙灵药的象征。古代医疗尚不发达,长寿是人们共同的祈求,因此古人对玉兔自然心怀崇拜之情。
兔儿爷——传奇中除病消灾的化身
玉兔为什么成了兔儿爷?这和它负责制造的仙药有关,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古代北京城有一年过中秋前发生瘟疫,官员烧“通天符”禀报北京的守护神哪吒,请求赐仙药救人。但众仙都有其他任务在身,不能擅自离开天界,只有玉兔因为没有位列仙班,可以前往人间送药。为了玉兔下凡后显得威风凛凛,哪吒准备了天将服、元帅氅、状元靴,还有神兽老虎当坐骑。玉兔来到人间后,还变成了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不同造型,被人们尊称为“兔儿爷”。人们吃了仙药后,药到病除,为了纪念玉兔的功绩,便为它造像供奉。拜月的时候,给兔儿爷的贡品必不可少:连枝带叶烧熟的一把毛豆,象征着兔儿爷最爱吃的“桂枝”;带籽儿的鸡冠花,可以帮兔儿爷提神醒脑;几根新鲜的藕,给兔儿爷当牙签用。
在传说里,玉兔送的药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北京人还模仿药的造型,做成了“自来红”和“自来白”两种外皮颜色的月饼,表皮不印花纹,是圆鼓鼓的馒头形状,看上去确实有点儿像药丸。
中秋节的“C位”
尽管兔儿爷送药只是人们的想象,但也体现出老北京人对玉兔的喜爱。明代的时候,北京人过中秋拜月仪式供奉的是一种名叫“月光码儿”的图画,上面画着月亮中的桂树、宫殿、神仙,还有玉兔捣药的图案。拜月时,人们将月光码儿贴在高粱秆扎的架子上,两端插上纸旗,之后将它烧掉。到了清代,月光码儿里的玉兔被单独设置供奉,并从“2D”的图画变成了“3D”的塑像,盖过了其他神仙的风头。在北京之外的地方,就很少见到兔儿爷了。与北京相邻的天津,虽然中秋节也有供兔儿爷的习俗,但造型基本只有捣药一种。不过,天津的兔儿爷不只是泥做的,有一种用糖做的,拜月之后可以直接吃。
兔儿爷丰富多彩的造型,让它在中秋拜月仪式后,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其实,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揉好的泥填到专用的模具里,定型后磕出来晾干,涂上颜色,最后把事先做好的耳朵和背后的旗插在留好的孔里。也有的小型兔儿爷是用纸浆做成的,嘴巴位置有一根线,下巴能活动,一拉动就能做出张嘴、闭嘴的动作。
尽管兔儿爷的故事仅仅是想象,但却寄托着人们祈望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景。当皓月东升,四合院里沐浴着皎洁的月光,人们摆好香甜的瓜果、月饼,对月祈拜后,阖家分享,在欢声笑语中,欣赏着可爱的兔儿爷,正是富有老北京特色的节令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