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对中青年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3-12-06刘静文岳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保健知识牙周病保健

刘静文 岳萍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门诊手术室 2100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 210000

牙周病主要是细菌侵蚀牙齿周围软组织造成,包括牙龈病与牙周炎两类,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有牙龈水肿、疼痛、口臭等症状,由于早期牙周病症状不易引起重视,患者牙周组织感染反复发作,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口腔健康〔1-2〕。牙周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如遗传、免疫等,其中口腔卫生差是牙周病常见原因之一,大部分牙周病患者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口腔卫生认知不足,并且口腔保健自我管理效能低下,导致牙齿、牙龈受损,若不改变以往不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不仅不利于牙周病诊治,还容易引起病情反复发作〔3-4〕。口腔保健需要长期坚持,目标设定理论最早是由E.A.Locke教授提出,其认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通过设定目标可将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目标形成对照,及时对自己行为进行修正、调整以利于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激励理论〔5-6〕。既往有研究证实,其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应用,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有益于术后恢复〔7〕。基于此,本研究对中青年牙周病患者开展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观察其对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中青年牙周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0~39岁,平均(35.03±2.32)岁;病程2 d~15个月,平均(3.97±0.75)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30~39岁,平均(34.92±2.28)岁;病程3 d~14个月,平均(4.01±0.79)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牙周病诊断标准〔8〕;②年龄20~49岁;③认知、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意识清楚;④病情稳定;⑤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出血倾向者;②外伤导致的口腔疾病者;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暴饮暴食或厌食症者;⑥妊娠女性;⑦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包括洁牙、根管治疗等注意事项,教会患者正确的刷牙方式,每天坚持正确刷牙,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使用牙线清洁口腔,清除牙菌斑;养成漱口习惯,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每日饭后漱口;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青椒、甘蓝、橘子、草莓、猕猴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口腔科医师、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等组成,小组成员共同负责动态健康教育工作的完成。(2)前期准备: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目标设定理论相关内容,明确动态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在患者就诊过程中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自我管理状况,找出患者不良的行为习惯及突出的自我管理问题,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科学可行的目标;将制定的目标写于自制的小卡片上,小卡片设计:眉栏固定内容为患者姓名、年龄、就诊日期等,眉栏下居中表题为“今日目标”,底部落款医师及护士姓名。(3)目标设定与实施:①入院时: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目标设定理论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小卡片使用方式等,并将患者基本信息填于小卡片上。设定当日目标:完善相关检查、留取检验标本(血)、学习有关口腔保健的知识等。②手术或药物治疗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牙周病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以及药物治疗、口腔保健知识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对重点问题进行提问(如“您是否听懂了正确刷牙的方式”“您是否会使用牙线”等),并鼓励患者对宣教内容进行重复性回答。设定目标:配合医生检查与治疗、掌握正确刷牙方式并按时刷牙、遵医嘱用药。③治疗后:让患者了解到牙周病是可以预防的,坚持每天彻底清洁牙菌斑;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提高机体修复能力,以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设置目标:培养坚持洁牙的好习惯、掌握预防牙周病复发的方法。④离院时:护理人员鼓励患者离院后继续保持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制定患者离院后所需的用药、复诊随访、正确口腔保健方法等目标内容,并在患者出院时提供纸质材料。上述目标设定与实施均根据患者临床病情与实际情况确定,督促患者完成目标,并在小卡片上相应位置画“√”,激励目标完成良好者继续坚持,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1)口腔保健知识认知与行为:①认知:健康教育前后,参照有关文献〔9〕设计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牙周病病因、早期症状、预防知识等,共包含10个问题,均采用“是(1分)”“否(0分)”回答,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越好;②行为:实施健康教育后,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刷牙方法(时长、频率、方式)及口腔清洁行为,即漱口水、洁牙用具(牙线、牙间刷、冲牙器)使用频率。(2)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Scale for Self-Care,SESS)〔10〕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该量表包含正确刷牙方式、口腔饮食均衡、定期口腔就诊3个维度的内容,每个维度5个条目,按1~5分评分,总分15~7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越好。(3)牙周健康指数:健康教育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前两项评分0~3分,后一项评分0~5分,分值越高表示越严重〔11〕。(4)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Geriatric Oral Health Assessment Index,GOHAI)〔12〕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口腔生理功能、疼痛与不适、行为影响、心理功能4个维度的功能,总分0~6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与行为比较

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方式、每日使用漱口水次数、每日使用洁牙用具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SESS评分比较

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SE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上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ES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牙周健康指数比较

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上述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牙周健康指数比较

2.4 两组患者GOHAI评分比较

实施健康教育前,两组GOHA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GOHAI评分比较

3 讨论

在我国,30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0%〔13〕,牙周病的发生主要与长期口腔卫生习惯差、牙菌斑致病菌感染等有关,牙周病会引起牙龈持续炎症反应,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最终造成牙齿疼痛、松动及移位,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可能导致牙齿脱落。牙周病的防治除洁牙、引流、刮治等措施外,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自我保健习惯预防、减少复发有重要作用〔14-15〕。

本研究发现,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保持良好口腔保健行为患者的比例大于对照组,牙周健康指数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对中青年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行为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对改善患者牙周健康指数有帮助。分析原因:口腔保健是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的过程,正确的口腔卫生认知是建立并保持良好口腔健康保健的几处,因此对于牙周病患者,需加强疾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牙周病发病机制及口腔健康保健的认知,主动改变既往不良健康习惯,预防牙周病的发生〔16-17〕。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采用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此种方式以目标设定理论为基础,通过分阶段设立目标的方式,引导患者合作,使患者在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加口腔保健知识,在不同治疗阶段设置目标,争取做到具体、清晰、量化,保障目标的明确性,不仅能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还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牙周健康恢复,因而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与行为、牙周健康指数均有显著改善。

本研究还发现,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可提高中青年牙周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分析原因:自我效能主要受个人既往经验、情绪等的影响,另外意志力、自控能力、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均会影响自我效能〔18〕。牙周病会导致牙龈出血、肿痛,患者咀嚼功能受损,破坏了口颌系统平衡,并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进食与生活质量〔19〕。本研究中目标设定理论的动态健康教育将患者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细分并分阶段完成,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患者熟悉并掌握,通过与教育者合作,患者能够针对自身健康管理状况的不足,结合自身行为特点与习惯,确定目标,制定具体可行、清晰的行动计划,并将行动落实到治疗的各个阶段,这有助于改变患者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效能,并且前一阶段目标的完成对患者下一阶段目标实现有激励作用,有助于患者长期坚持,因此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可增加中青年牙周病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改变口腔保健行为,提高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保健知识牙周病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对300名产妇产后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