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的启蒙与救亡

2023-12-06庄园

南方文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潮汕

陈继明的著作《平安批》是一部出手不凡的史诗性文学作品,体现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审美化并举的用心,对潮汕文献的创造性化用与经典化努力为汉语文学与汉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该小说的刊发与单行本的出版在中国文学界引发关注与好评,令已经出版了多部文学长篇的潮籍作家郭小东也发出了“出潮汕记”①的赞叹。这让人联想到《圣经》篇章中的“出埃及记”,可类比文本的厚重沉郁。笔者在此引申为该小说的传播能量超越潮汕本土,走向中国主流文化圈,将会是一部有国际影响的力作。

“批”指沟通域外与本土的银信;“番批”特指来自域外的银信;“回批”指回复域外的信件,一般较短。“平安批”指到达域外后给家人寄的第一封信,让家人免于牵挂担忧起到“报平安”的作用。《平安批》全书仿写批信总共三十七封,正文十六封,附录二十一封。笔者以为,对侨批的仿写,应该是陈继明最有挑战与激情的写作操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如何写得像一封真实的侨批?如何写出汉语的古色古香?如何细微周至用短章传情达意?如何符合人物身份反映寄批人的心声?笔下的书信还是作家的“文中文”——如何与小说文本水乳交融,既契合当下语境,同时推动情节的进展与高潮。

启蒙:辛亥革命前后

作家把正文第一封信的“处女秀”献给郑复生,他是男主郑梦梅的哥哥,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的拜把子兄弟,1911年被派去行刺镇压革命党的禁军头目爱新觉罗·良弼而牺牲。这封信寄自日本,他当时在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军事,秘密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父亲去信催他回国完婚,他回信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待儿先遨游数载,夺得将军印,再为溪前争光。②

这种简洁古雅的文风,饱含家国乡土情怀,就是陈继明对侨批精髓的把握。“溪前”地处银溪乡的上游,原型为澄海隆都前美村,是中原文化的流散地之一。小说对20世纪启蒙课题的诠释,以人物在跨地域跨国界中的成长与历练展开,涉及帝宪冲突、家族恩怨、文化交融、宗教信仰、男女平权、商业竞争等。作家在创作谈中指出,“让语言简朴、平和、从容,语言里至少要有两种气味,一是汉字和汉语的经典气味。汉字和汉语里,有悠久宽广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也意味着我要主动迎接一个挑战,我能否把文化传统自然地带进去?能否写出中华文明的根本特征?二是从潮汕大地上和文献里嗅到的那种地方气味和民间气息,就像从米缸里闻到了产自潮汕大地上的好米的气味。写作的整个过程里,我都在试图抓住这两种气味”③。

郑梦梅到泰国曼谷之后写的第一封信,并不是写给家人,而是他在三聘街的万昌批局作为代书人帮一位潮汕老乡写的“番批”,内容表达思念母亲,并邮寄美元六块。他写道:

婵花细妹:

前天,即九月二十二日深夜,我梦见吾母,立而无言,亦无喜色,使我惊醒,一夜难眠,今日全无宁心。最为痛心者,有梦之夜正是吾母忌辰之前一日也。今寄鹰洋六元,内抹四元由你家用,二元用作祭奠吾母之资,万望细妹在坟前禀知母亲,我在暹中一切安好,请勿挂念。

愚兄 广基

丙辰九月廿三日④

潮籍作家秦牧在一篇写于1948年的短篇小说《情书》中,也曾塑造一位写番批的“写字先生”。替人写字写信营生,是一个古老的职业。20世纪90年代末,笔者在汕头老城区小公园,还见过“代书人”的摊档。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写字先生”。陈继明让郑梦梅在異乡自谋生路的第一份工作——写批,犹如这种“同一”。梦梅通过写批“炫技”,同时也展现作家的语言艺术。作为陈继明笔下的男一号,梦梅无疑承载了强大的叙事功能。他的起步低调务实,只是一个写批人,但也正是他一步一个脚印的筚路蓝缕与砥砺前行,成就了侨批业的发展与辉煌。

郑梦梅第一次下南洋已经二十八岁,民国五年(1916)。他的平安批写给祖母,他写道:

祖母大人懿鉴:

敬禀者,梦梅自本月初六日凌晨自家起程,到汕头顺访步沥,了解仰衡在上海情形,睹仰衡来信,知一切安好。步沥替我办妥过番证件,并买了火船头等舱船票,于初七日中午离岸南来,蒙祖母大人和父母大人福庇,一路顺吉,水陆平安,至二十一日如期登陆曼谷,携步沥函,先在其熟人林阿为处落脚,继于万昌批局谋得一职。幸有所长,专事写批,月薪八十元港币,食宿均在批局,不另收费。因手头显宽余,故寄港币二十元,抹父亲大人五元,祈为茶宜之用,抹母亲大人,二娘、三娘大人,荆妻、吾嫂、乃铿女儿各一元,以慰远念,余者望祖母大人用于饮食调摄,及家用祭祀等等。另,待稍有闲暇,定当多方打听揭阳姑之下落,尽早奉告。容余另叙,顺颂金安!

梦梅 叩首

丙辰九月廿六日⑤

郑梦梅交代一路旅程的情形,先到汕头拜访了溪后的同辈族人郑步沥。他们两家之前胎儿互换,他的儿子仰衡给步沥当儿子,郑步沥的女儿乃铿给他当女儿。郑步沥经营着繁华地带的鸿发洋行,是溪后家族生意在东南亚兴旺发达后在汕头的延伸。是他替梦梅办好了证件并买了船票,还推荐梦梅到在曼谷开碾米厂的熟人处打工。因宗族恩怨心生罅隙,梦梅在异乡安顿后决定另寻工作。他在万昌批局毫不费力就求职成功。

全书中,郑梦梅写的批信总共有七封,前六封信写于1916—1917年,他到南洋的最初两年。他第三封写的是新年批,也是给祖母。书中称她为“老祖”——年届九十,是溪前掌门人,全家人都指着她每月收到的一百两批银生活。她三十岁就开始管家,亲手购置田地,并主持房子建造。老祖最讨厌家里人读书写字,她说:“读书读书,越读越输!”连重孙们从学堂回来,都要躲在远处偷偷背书,不敢让她听见。实际上她祖上是黄冈巨室余氏,从小饱读诗书。“要像溪后男人那样驴生拼死干正事。”她说,“咱们潮人的法宝就是两个字,驴拼,换成四个字就是驴生拼死。就算家财万贯,满腹经纶,还是不能缺少了驴生拼死。千万不要成为书呆子,成为诗痴文丐,更不要成为文疯子痟番客。”⑥

郑梦梅朝思暮想重振家族荣光,可路漫漫其修远兮。“两个阿公同一天死在异国他乡,难道不是出门的代价?另一个阿公,痟番客,出门是才子,回来是疯子,多么不值得!而望枝嫂子的父母一去就杳无音信,又是因为什么?”⑦望枝是郑家的童养媳,郑复生尚未圆房的妻子。正是这些死亡与疯狂的阴影,让郑梦梅变得内敛深沉。远离乡土后的他惦念长辈的恩情,他的这封新年批,回想祖母对他严厉教育的点点滴滴,通报万昌批局对他的器重有加,还细述到沙拉武里寻找揭阳姑的经过。文末则罗列给家里各人的银圆数额。这封信写得很长,凸显重义轻利的儒家风范。

新年批是特制的批封,图案喜庆,有银有信,信比平常更长,更动感情,有尽可能齐全的问候及细致的体恤,含着寄批人的热情和笑容。郑梦梅在新年茶话会上,因斗联夺冠获得一袋金贵的普洱茶作为奖励,于是赶在腊月十五新年批截止前也给父亲郑阿女寄了一封。

郑梦梅带着郑集炎的批件到马六甲了解祖父魂断南洋的缘由。郑集炎的批信写给母亲,他寄钱并表达思念外,提及兄弟三人忙于生意,他在南洋所娶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刚好洋行大赚一笔钱,给孩子起名双喜。

郑梦梅在英国人乔治的帮助下,来到当时发生大火的鸡场街。根据调查,大火的起因涉及风月,郑集炎与警察局长的儿子争抢一英印混血的姑娘,因此惹来杀身之祸。梦梅顺便去看了家住三保山的叔叔双喜,他开了一家小商店,会一些中国话,眉眼之间有溪前子弟的味道。梦梅通过双喜找出来的一封潮汕家的回批认了亲。叔叔透露了具体的详情,郑鸿利洋行是行铺、仓库,也是办公室,顶楼住人,东西全部焚毁,人无一幸免。溪前溪后一起在南洋创业,做过洋药和猪仔生意,暴利行业风险很大,于是慢慢转为开设洋行与钱庄。火灾前已经分家。溪前经营洋行,溪后开办钱庄。当时国际橡胶行情很好,英美各国的橡胶股票和期货价格节节上升,溪后人机灵地捕捉到此中商机。郑梦梅知悉命案不是原先猜测的兄弟相残,终于放下对溪后多年来的猜忌。

民国六年(1917)二月,郑梦梅给家里寄来第四封批信。这封信写得较长,他告知祖母对两位阿公在纵火案中被烧死的调查结果,希望平息对溪后同宗的芥蒂;还讲述离开批局到郊外租地种植木瓜的新举措,并给嫂子望枝邮寄了一本《潮语圣经》。随信还附了几张近照,其中就有他与结拜兄弟乔治、潮籍富商陈光远的合影。这两人,是他坐头等舱下南洋时结识的。

祖母的回批写于丁巳年二月十三日。通过这两封来往的批信,作家引入对潮汕与西方互动的叙述,其叙事基点以人事、建筑、物件等为承载,重点是基督教的传播。民国时期潮汕地区到处建有教堂,妈屿、达濠、樟林、盐灶、贵屿、流沙、仙洲、浮山、坎下、东里、莲阳等地,“女传教士也越来越多,除了洋姿娘,还有本地姿娘。洋姿娘无论老少,都叫姑娘,斐姑娘、董姑娘、琳姑娘什么的,本地姿娘则一概叫传道姨,年纪轻轻的,十七八岁的,也叫传道姨,一人拄一根文明棍,扶手拐弯的那种。她们大大方方地在田间地头走来走去,和颜悦色地和人们打招呼,就好像她们的一颦一笑都是福音的一部分,不用多费口舌,福音就已经在空气里了”⑧。

董姑娘租下闲置的大宅仰止山房,改造成做女红的“姿娘间”,让女人们在这里刺绣与贴花。女红是潮汕姿娘的童子功,她们领会学习西洋的工艺,用柳针、回针、棒针、菊叶针、蕾丝针等工具制作出精美的手帕、餐布、枕套、窗帘等,为欧美的抽纱业锦上添花。有了信任与亲近,董姑娘传道也有了更好的基础。望枝想要成为教徒,主要是因为寂寞,她失去父母和丈夫,两个孩子都不是亲生。一次急病时,是福音医院的西医救了她。住院时,传教姨布道和医院的氛围让她感到安全与新鲜。

望枝信基督的愿望遭到老祖和郑阿女的坚决阻挠。原因是出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家族秩序的正统来源。看起来与世无争的郑阿女突然发力,策划对两处地点纵火后连夜逃亡。郑阿女的形象反转是作家的神来之笔,原来前文所说的“韬光养晦”是写作的伏笔;阿女还上山参加革命打游击,这是后话。

望枝信教的激情,与郑复生当刺客的勇气相得益彰。小说家注意到潮汕人的理性特别是现实的那一面,比如“没有一个潮汕历史人物曾经受过株连七族、株连九族的酷刑。潮汕籍歷史人物,甚至没有一个人享受过次一级的酷刑,比如凌迟、车裂、剥皮、腰斩、阉割、烹煮等”⑨。郑阿女纵火烧毁的也只是“几间瓦屋,教堂幸免于难”,望枝也没有“不信教,毋宁死”的决绝。老祖安排望枝改嫁,让她享受与女儿出嫁时同样的荣光,算是对她仁至义尽的安抚与补偿。

郑梦梅的第五封批信写于民国六年(1917)六月二十日,由返唐的乔治和阿端带给老祖,还附带了一千港币、一副天然水晶石制成的老花眼镜。他的木瓜长势很好,木瓜一条龙生意也蒸蒸日上,万昌批局的老板宋万昌思乡情切,梦梅答应重回批局接管经营权。阿端是给即将“出花园”的女儿乃铿物色的夫婿,他希望他俩完婚后一起到暹罗帮忙批局的拓展。老祖同时张罗乃铿与望枝的婚事,潮汕的婚俗礼仪与郑家殷实的家底是作家书写的重头戏。

望枝的夫婿是潮梅总司令手下的少将军需处处长。他比她小两岁,为她的风韵着迷,知道她能分得溪前的一半祖产后,更希望尽快完婚。乃铿与阿端看起来似乎也很般配,却没想到突发变故——华服盛装坐在轿子上的乃铿刚被抬到村口,半路冲出来一个疯婆子,粗鲁地扯下她的盖头,还对她一顿奚落与辱骂。刚烈的乃铿一阵羞愤,当场悔婚打道回府。阿端的族人再三赔不是无果,三天后就安排他另娶了新妇。乃铿下南洋的飒爽犹如“木兰从军”,红头船载着她走向一路开挂的“女强人”之路。

乃铿一到南洋,父亲郑梦梅就让她赶紧写封平安批寄回家。“批一封,银二元”。平安批目的是报平安,依习惯至少寄银两元,双数吉利。在海上漂泊两三个月,除了海盗、风暴、瘟疫,还有种种难以预料的突发灾难,最终有机会寄平安批的人,往往只有三四成,所以这平安批就显得十分金贵。

救亡:日本侵华时期

万昌批局交给乃铿主理之后,郑梦梅奔波于中国与南洋之间,事业风生水起。他开设了种子公司、电灯公司、抽纱公司、女子学校、批局、医院、钱庄、义庄等。他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创下了庞大的商业体系,还兼及慈善。“有感于当年和宋万昌在曼谷义山亭的所闻所见,梦梅发家之后,在汕头置地数百亩,创办了纯公益的万昌义庄,专门寄厝无主尸体或暂时不能入土为安的灵柩。义庄投入使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了整整一艘大火轮,把曼谷义山亭内有意愿迁回国内的灵柩,和一些无主遗骨无偿迁葬至万昌义庄。为了感谢和纪念宋万昌,所有的公司仍然以万昌命名。”⑩

1937年时,郑梦梅五十岁,他决定把儿子乃诚带到暹罗。乃诚看起来孱弱孤僻,梦梅希望言传身教让他获得更多锻炼,他让乃诚先在批局当写字先生。乃诚在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四日代写了第一封批,此信传达出当年日本侵华时潮汕地区的情况,日本军机炸桥毁路、南澳岛沦陷,老百姓死伤无数。乃诚平实感人的笔调让排队等候写批的人哭成一团,悲痛转化为爱国的行动。暹罗的潮州八邑会馆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暹罗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光远任会长,郑梦梅等任副会长。会长副会长带头捐款,会长一百万国币,十几个副会长各五十万国币。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被日军占领后,汕头港成为唯一可用港口。暹罗政府一贯亲日,严查离港物资,还驱逐抗日华侨。华侨们克服危险与困难,把军事物资包括汽车汽油、枪支弹药、医疗器具等运到汕头港,再由汕头转运到全国各地。

1939年的端午节,日军飞机开始对汕头市进行集中轰炸,停泊在海上的三十艘日军舰艇同时向市内密集开炮,稍后,地面部队三千多人登陆汕头,兵分三路大举进犯市区。第二天,汕头沦陷。战乱背景下,整个南洋和国内的批局体系完全陷入瘫痪。想到一大批人会因为断了番批被饿死,郑梦梅决定找到一条新的通道,由他和乃诚亲自上阵当批脚。水路断了,只能靠着人力穿越好几个国家,走一条险象环生的陆路。

这曾经是一条背烟土的线路,从云南进入缅甸老挝边界的高山密林,最远可以到达暹罗的清迈府,搞到烟土之后再原路返回,一路向北,回到潮汕。乃铿为父亲和乃诚准备了两件褡裢,用的是防雨防晒的专用油布,前后都有直筒袋,每个袋子一寸宽,半尺深,可以装两三根金条,右侧特别缝了个较大的袋子,装得下一把手枪。另外还缝了两件傣族特征明显的外衣。

十两重的“大黄鱼”和一两重的“小黄鱼”,都是万昌银庄自己灌注的,铸有银庄的字号。每人的褡裢里装了十根大黄鱼,五十根小黄鱼,由积压了两年的上千封批银兑换而成。他们先乘车北上,经南邦府,第三天到了清迈府,接下来的路全是山路险路,只能靠两只脚,徒步两天之后,进入原始森林。梦梅找了一个懂汉语的中年人雷阿当向导。此人是朱元璋的后代,他的先人明朝末年逃到果敢,后迁到此地入了暹罗籍。原始森林除了容易染疫,还要避开各种土雷,随时与可能遇见的一种叫北狗豺的食人兽搏斗。

经历自然环境挑战的凶险外,还有人心的试炼。他们下山时见到一具尸体,是一个批脚死在路上,身上藏着金条。这横财让雷阿两眼发光。梦梅这时亮出身份,乃诚告诫他说,“批银受法律保护,土匪盗贼都不敢动的”11。他们苦口婆心说动了雷阿一起把金条背到唐山。入境前,雷阿偷走一根金条消失了。

终于到了兴宁。走了三个月零五天,把整整一个春天一步一步走完。所有批银,除了被偷走的一根大黄鱼,其余部分没有一厘一毫损失。进入沦陷区,郑梦梅找到一位揭阳批局的老相识帮忙。批脚们化装成善堂的人,在死人无数的榕江里收尸,利用查验松散可以走动的机会来执行送批重任。这部分内容的叙述融入了潮汕特有的三山国王庙及善堂的传统。三山国王被潮汕地区还有一些客家地区视为一方水土的守护神,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善堂的宗旨是慈悲济世,抚孤恤寡,对待日军尸体,是没有政治歧视的。“再坏的人,死了无非是一具尸体,没有国籍,没有主张,日本仔的尸体,如果方便就交给日军,如果不方便,就先埋起来,做好标记。”12

《平安批》有大量关于死亡的书写。所谓“平安”,应该就是好好地生活,潮汕人崇尚“平安抵大赚”。“平安”激烈的对立面,无疑就是死亡。死于革命,死于异乡,死于大火,死于染疫,死于谋杀,死于战乱,死于砍头等。

小说一开篇,少年的郑梦梅对一口幽深的井产生死亡臆想。他由井的黑暗联想到海水的莫测,因长辈的横祸与疯癫而对下南洋的前景变得优柔寡断,一直蹉跎到近三十岁才终于上了火船。在船上,梦梅目睹水手们要挑出一个老弱病残者去喂鲨鱼。在曼谷批局工作时,宋万昌带他去一处叫义山亭的潮人公墓,“起伏的山包上全是大大小小的坟包,一个挤一个,有些立着墓碑,有些只是一堆简朴的荒丘”,门口两侧的长对联写着:“渡过黑水,吃过苦水,满怀心事付流水;想做座山,无归唐山,终老骨头归义山。”13到马六甲调查两位阿公的死因后,郑梦梅一行驱车去了新山的橡胶园,眼见着苦力的尸体被随意处置,作家以白描的手法写下残酷的现实。

郑梦梅父子在原始森林中碰到的一具死尸是这样的,“靠在一块石头上,双腿叉开,大张着嘴,像是在大口喘气,实际上死掉了,嘴里面爬满蚂蚁,白白的牙齿上全是蚂蚁,满脸红色的蚊子,像一盏盏小灯笼。”14

日本法西斯肆虐期,回国还要面对亲人被侵略者的残忍杀害。对郑梦梅两个儿子——仰衡和乃诚之死的叙述,显示了作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高超的描摹技巧。仰衡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去法国留学两年,后来去了延安。仰衡之死,如同郑梦梅的一场梦魇。“乃诚之死”则是小说的高潮。乃诚在日本留学时曾被一个姑娘折磨得魂飞魄散。青春期的痛苦记忆更加剧了他对日军的怕与恨。“他们的残忍和他们的温柔,他们的残暴和他们的谦逊,都是极致,距离很远,又很近,说变就变,根本不需要时间这种东西。他们有能力也有热望把一切变成审美,包括分手和杀戮。他们让你死,就像是给你赠送一件稀世的珍宝。那原本是留给自己的,现在分出一部分,赠送给你。杀人的快感差不多是自杀的快感。‘三个月灭亡中国’,是在表达他们幻觉中的快感。”15接下来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更加惊心动魄:

太阳已经有一箭高,需要微微仰起头才能看见。第二十个人被砍头后,河面上的风突然大了起来,把一股血腥味准确地送入乃诚的鼻孔,乃诚很恶心,极力在忍,终究没忍住,就像晕船的人那样势不可挡,哇哇哇吐个不停,早晨吃过的东西还没消化,打在甲板上……

下一拨人已经到甲板上了,阿嬷、阿娘、月英都在其中……

刀起头落。十颗头在同一个瞬间飞出去。不过,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十颗头,其中的八颗落在了甲板上,两颗滚进河里了。小火轮一时剧烈地摇晃起来……

突然,乃诚想通了,清了清嗓子,看了看东边那一轮大大的红日,便开始唱日本国歌,是那位日本姑娘教会的。乃诚是不错的男中音,很适合唱《君之代》。甲板上的日本仔被感动了,全都站直身子,面朝太阳,跟着他唱起来,其中好几个唱出了热泪……16

積攒了足够的力气站起来之后,作为全村唯一活下来的人,乃诚用两天时间不动声色安顿好兴宁、揭阳两地的侨批事务,然后带着之前结识的杨大目等八个人前往狮头寨。潮汕沦陷整整六年,这一天,他们与寨子里的日军血拼。狮头寨一战,郑乃诚等八人以斧头、菜刀和滚烫的鱼露为武器,杀死三十八个日本仔。作家隔着历史与岁月的烟尘直视淋漓的鲜血,冷静节制地写下“乃诚之死”的心理与行动过程——他与日本的纠葛,他内心的隐痛,他求生的贪念,他唱日文歌的暧昧,家人族人被砍头对他错乱的冲击,最后抗争的意念和行为净化了一切等。小说家以西部高原的厚重沉郁来描摹潮汕大地的风土人情,他笔下的潮人群像,是驴生拼死的孤勇者,惊天地、泣鬼神。

小说的内在逻辑紧扣现代性的“救亡”主题,文本的思想之弦呼应着波澜壮阔的大事记,乱世英雄们在搏杀中企图扼住命运的喉咙,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激流中命如草芥,宏大叙事中流溢着人性的光华。

侨批纪念馆

郑梦梅的最后一封批信写于1958年6月29日。这是身在曼谷的他给广东兴宁银行寄出的,是公文写作的风格。郑乃诚以批局名义存入兴宁银行的八万港币,因战乱、乃诚牺牲、存单及印鉴遗失无法支取。这笔巨额批银,是梦梅和乃诚亲自担当批脚,辗转原始森林与无人区,用了九死一生之力才终于抵达唐山的。

此批信寄达之后又费了一些周折,郑梦梅终于收到兴宁中国银行从国内寄来的汇款,以当时港币一元兑人民币六千三百七十五元的标准结算,共计人民币五亿一千万元。收到这笔汇款后,万昌批局逐一征求了所有能找到的寄批人的意见,大部分寄批人都无心收回批款及其利息,支持用这笔钱创建抗战时期沉批博物馆17。

正文的十六封侨批中,郑家的批信有十四封,还有两封是郑梦梅献给沉批博物馆的收藏批。其中一封是较早的批信,还有一封是距离最远的番批。

这封较早的批信寄出地点是石叻(新加坡旧称),寄出时间是“丁十二月十三日”,“丁”是丁卯年,但不清楚是哪一个丁卯年,梦梅推断,最晚应该是1855年。这是一封典型的水客封,折叠式,封信合一,正是早期水客封常见的样式。封信合一,即在纸的一头写信,折叠后留出空白,写上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以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钱数。这封批的收信地址前面有“淼生兄带交”的字样,实际上是淼生等四名不同的水客几经转手,终于带到揭邑桃美都登岗(今揭阳市登岗镇)的。四名水客都盖了章,其中一枚正是淼生的。背面则写着一句“信到酒力三十文”,说明收到信后,家人要付给水客工钱三十文18。这封批这样写:

双亲大人金安:

敬禀者,儿在十月之间往入铭柿港等地抛鱼摸虾以取微利,与明辉明俊兄弟同住。承便付去大龙银六元,家中应用。

冬安不一19

最远的番批来自南美洲的秘鲁。这封信只是半张残纸,没信封,没任何印戳,是标准的“裸批”,而且是唯一能找到的来自秘鲁的番批。郑梦梅查阅了海关资料,找到了一条线索:1853年3月,一条名叫Gulnare的英船,满载四百三十二名华工离开汕头,目的地正是秘鲁。信中所说盖尔内尔号应该就是这条船了。当时的汕头还没有开埠,是非条约口岸,但外国船只已经公然出没,从事苦力贸易了20。

作家将郑梦梅的经历和研究揳入对侨批史的书写中,让虚构与非虚构浑然一体。1976年,存在了数百年的侨批业被成熟的邮政和银行体系完全取代。1977年,九十高龄的郑梦梅在汕头居所安然辞世。2004年,国内首家侨批文物馆在汕头成立,它的前身正是郑梦梅的抗战时期沉批博物馆。2013年6月19日,广泛分布于广东潮汕、珠海、中山、阳江、江门和福建漳州、泉州、厦门、福州等地的约十七万件侨批档案正式申遗成功,成为“世界记忆遗产”(Memory of World)。因为它除了“具有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还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突出价值”21。

依芸家的番批

《平安批》塑造了两个西方人的角色,一个是英国人乔治,一个是美国人董姑娘。董姑娘影响了望枝的宗教信仰,望枝再嫁时给董姑娘写过一封信。这信更像是一张留言的便条,并没有异域流动的痕迹,这里没有将它列入批件的范畴。乔治在英国给郑梦梅寄了一封长信,为了更符合批件的特征,他顺付英镑二十元。

乔治是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博士生,他来中国潮汕是进行人类学考察的。他的家族与中国的联系源远流长。祖父是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先被派到中国传教,后被聘为驻华翻译和顾问,两个儿子也来到中国,在香港的商务监督署工作。乔治的大伯父当过英、美、法三国组成的“税务监督委员会”的负责人,参与过对江海关的改革,还有《天津条约》的谈判。当时中国几大海关的税收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潮海关百分之七十的税收来自鸦片22。作家以潮汕为基点,借着乔治的叙述梳理了中国与殖民者的海交史。

乔治和董姑娘代表西方的个体主义观念,体现了小说文本诠释文化多元的企图。陈继明指出,“侨批是从外面来的,这是小说的天然视角,由外而内。我用这个视角来观察中国。这两个人在中国待了很久,算是半个中国人。他们用两双眼睛看中国,是西方的,也是中国的。他们的态度更加平和,更加本真,也更加真实可信。这两个人,是反国家概念的。他们就是自己,是‘个人’。乔治和董姑娘在一定程度上和書中的家国概念形成对抗的张力”。

《平安批》全书由六个章节和一个“附”组成。如果说作家对侨批的仿写是“文中文”,那么可以说,这个“附”则是“书中书”。附的内容包括《董姑娘的序》和《依芸家的番批》两个部分。作家交代说是董姑娘将依芸留在仰止山房的番批翻译成英文,并编辑成书在美国出版,他选取了一部分批信并翻译成汉语收录在此。

董姑娘的原型是斐姑娘,一个美国女传教士,她在美国出版了好几本关于中国潮汕的书,《天朝一隅——潮汕见闻一八七三》《真光初临——潮汕实录一八七三》《潮汕夜话——潮汕老古一八七三》等,这几本书的汉语译本被收藏在图书馆。作者借西方人的文化视角和董姑娘的语气仿写了书序,阐发以信件的方式展现私人记忆,发挥文字记录文化与还原历史的作用。

给依芸的番批,父亲写的有十一封,发自石叻;丈夫让美写的有十封,发自暹罗与缅甸等地。批件的时间为1905—1912之间,也是辛亥革命前后。父亲对依芸进行女德规范与教育;丈夫向依芸传达海外生活的情况。陈继明仿写“依芸家的番批”二十一封,力求“只用批信讲故事”,他再三琢磨,“既不能太文雅,也不能太俗常,必须写出原汁原味,还带着‘潮汕气味’的古典批信来”23。

作家正文中重点写了几个潮汕女性:老祖、望枝、乃铿、郑黄、蔺采儿等。乃铿的原型是一个明朝人,有名有姓,脸上有胎记,在结婚当天,下了轿子之后受到嘲笑,立即悔婚。她一辈子没有再结婚,生意做得很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老祖则由作家塑造,她作为收批人的形象通过加工和提炼而成。陈继明认为,“潮汕女人安静、克制、宽容,有奉献精神。这种文化性格比任何其他地方都完整、普遍,几乎像遗传密码。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社会所谓‘女德’的加强版”。

《平安批》的正文中,依芸自杀了,她的阴魂缠绕着一座空洞荒芜的祖屋。依芸为什么自杀?作家原本想要写的是一个女性被压抑的故事?结果演变成一个主流的男性英雄的故事?或者隐喻了男人的扩张背后是女人的牺牲与失语?作家让董姑娘在书中安抚依芸的亡灵,体现了同性之情与基督之爱;陈继明写出依芸的生存困境,替她发声,也是慈悲与博爱。

结语

《平安批》对潮汕地理和人文环境的描绘体现了宏大叙事的格局,对人性的幽微曲折洞若观火,对日常细节的选取也别具匠心。比如郑梦梅的绰号“水鬼佛(核)”,用的是潮汕名人陈慈黉在澄海的昵称;梦梅儿时对童伶洪乌辫的性幻想,他跟着一个潮剧老丑学习低吼的发声、控制出汗的方法等,这些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变化都能巧妙契合。文中直接引用的经典潮剧文本有《扫窗会》《柴房会》《八仙庆寿》等,字里行间还自然融入了潮州歌谣、潮语圣经、族谱、出海祭文等内容。作为一个潮汕籍的读者,《平安批》的部分阅读快感,来自陈继明对潮汕文献的创造性化用。

潮汕地区下南洋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侨批的数量也最多最集中。这是陈继明创作的关于南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说:“要认同一个地方,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方可以动笔写作。写《平安批》的时候,我已经不知不觉克服了隔膜和恐惧,虽然对潮汕仍然很陌生,但十几年的南方生活让我对南方的特质,南北的差异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当时一抵达汕头,他立即埋头潜入浩如烟海的本地文史、风俗研究书籍资料中,还与前美村里一户陈姓人家同吃同住三个月,全身心沉浸在乡土的世界里。他尝试潮汕的生腌鱼饭,了解一座“下山虎”(潮式民居)的造价、一幅潮绣的针线、一出潮剧的唱词、各国钱币的汇率等,体验番客的心境或批脚的辛劳。

陈继明的标签不仅是作家,还是人文教授。他的《平安批》以东亚乃至全球的视角对一个深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进行宏观描摹,用鲜活的人物形象与密集的大事细节结撰出中原文化向边地辐射与扩散的缤纷图景,彰显小说内蕴的现代性主题——“启蒙与救亡”在中国南方博弈的激情轨迹。他深情地拂去历史的尘土,让潮汕族群显出真实的面影与丰盈的灵魂,将之打磨得熠熠发光、风华绝代。

写于2022年11月17日—12月5日

2023年4月4日再修訂

【注释】

①郭小东:《出潮汕记——从〈平安批〉谈侨批的文学书写》,《粤海风》2021年第3期。

②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陈继明:《平安批》,北京十月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21,第12、55、59-60、14、28、140、35、240、267、290、65-66、267、304-305、305-309、353、354、354、355、355-357、99页。

③陈继明:《创作谈:从米缸里闻出好米的味道》,《北京晚报》2022年3月11日。

23黄楚旋:《作家陈继明:文学需要一种“迷人”的能力》,“南方PLUS”公众号2022年11月12日。

(庄园,汕头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潮汕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名食
——南瓜芋泥
潮汕:中国美食的一座孤岛
东兴汇路与潮汕魏启峰批局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潮汕火锅怎么牛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SACRIFICIAL SW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