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初中地理作业优化探索

2023-12-06唐晓婉王秋贤鲁荟苓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作业优化初中地理双减

唐晓婉 王秋贤 鲁荟苓

[摘 要]文章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基于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分别与作业设计、作业实施和作业讲评三个环节相对应,结合教师、学生、作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以知识价值激发求知欲、以梯度选择创造胜任感和以鼓励引导增强认可需求的作业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分层作业选择和完成的动机,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分层作业讲评难的问题提供参考,助力“双减”落实,实现育人价值。

[关键词]“双减”;成就动机理论;作业优化;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2-0096-0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1]。“双减”政策下,许多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者针对以往作业存在的数量过多、设计单一、功能异化、内容脱节等问题相继开展了作业优化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坚持以全面育人为基本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提出了富有创新性、趣味性、个性化、多元化的分层作业,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促进学生基础发展与个性需求之间的协调。但当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作业后,有教师发现,选择挑战性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同时,作业可选之后,作业的讲评也成了难题[2]。影响学生对作业进行选择、完成并继续保持的因素有很多,如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科认同等,这些能够鼓励、推动、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因素称为学习动机。针对“双减”背景下学生在分层作业上的选择问题,本文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层面,以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的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在教师、学生、作业的相互关系上,构建基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讲评的作业优化结构,让学生会选、可选,促进学生选择,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

一、成就动机理论的内涵及启示

奥苏贝尔在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学生试图获得好成绩的倾向。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一)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決问题的倾向,它发端于学生的好奇心,指向知识内容本身。这些心理倾向转化为实际的动机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学生成功学习的结果,即学生预期到未来的学习可能会产生满意的结果;二是家庭及有关人士影响的结果[3]。可见,地理作业要指向知识内容本身,教师可以从学习兴趣和学科认同两方面对作业进行设计,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以此提高学生选择地理作业的积极性和完成度,而作业的完成情况反过来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认同。

(二)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获得相应的地位。由此看来,对地位的追求是直接目标,成就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则是间接目标。学习成绩与作业成绩紧密相连。地理作业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可以从作业的梯度选择上进行研究,把握好不同梯度所反映的目标要求和对应的学生群体,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

(三)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得到长者或权威人物的认可或赞许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内驱力是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附属内驱力有明显的年龄特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附属对象也从家长和教师转移到同伴身上,青少年时期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可见,地理作业要注重鼓励引导,激发学生对赞许和认可的需求。教师可以在作业讲评环节下功夫,讲评的主体不应局限于教师,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讲评。讲评可以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提高学生完成地理作业的动力。

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在不同年龄、性别、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是不相同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作业进行优化,使三种内驱力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作业优化为纽带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成就动机理论下教师、学生、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作业的设计者,育人的实施者

根据认知驱动力,作业设计要指向知识内容本身,而教师作为作业的设计者,对作业的内容具有选择权。作业能否起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作用,能否从知识需要层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于教师是否能精心设计作业。教师教书育人不只体现在课堂的授课环节,也体现在课后的作业环节。教师设计出指向知识内容本身的作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完成作业向主动完成作业转变,实现教师育人的延续。

(二)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业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重要媒介,具有检测、巩固、反馈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作业实现对知识的巩固、自我学习情况的了解、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作业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并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和改进。而作业能够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学生要有足够的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才会认真完成作业,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上下功夫,从学习动机层面思考作业与学生的关系,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学生:作业的反馈者,教师的督促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的完成者、教师教书育人的客体。成就动机理论的三大方面都是以学生为基点,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动力、对作业的认同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为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提供依据。学生通过作业取得的进步能够坚定教师持续优化作业的信心,学生在作业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则会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改进。总之,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形成反馈,进而督促教师不断改进。

三、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作业优化构建

成就动机理论三个部分的内涵,分别对应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讲评三个环节。作业设计环节从知识本身出发,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科兴趣进而上升到学科认同;作业实施环节注重梯度选择,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使学生获得胜任感;作业讲评环节不局限于教师讲评,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讲评,以激发学生获得认可的需求感。成就动机理论启示与教师、学生、作业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作业设计:探寻知识价值,激发求知欲

作业的价值定位是进行作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4]。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仅要紧抓地理学科的重要含义和特点,而且要深挖其背后的巨大价值,以小见大,以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展现地理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当学生认识到地理是对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关系的不懈探索后,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进而对作业抱有积极态度,并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深化对地理学科的认同感。

例如在设计“东南亚的自然概况”这一知识点的作业时,教师可由生产方便面与保护红猩猩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引出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和作业中的材料补充,认识到东南亚的自然条件看似对当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实则会在人类的不合理干预下变成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矛盾冲突易于激发学生想要深入探索并寻找解决方法的欲望。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或者与同学相互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整合知识、锻炼地理思维,又能认识到学习地理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

(二)作业实施:设置梯度选择,创造胜任感

在倡导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时代,对所有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时代对多元人才的要求。“双减”政策的颁布,从国家层面推动了教育的改革,特别是作业的改革,要求作业减量提质。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是作业优化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顺应“双减”政策要求的发展方向。反映在作业实施方面则是梯度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完成符合自身水平且具有适当难度的作业,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优化。

例如在设计“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作业时,以中南半岛为例,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三个梯度。低梯度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完成相应作业,如中南半岛的河流分布与特征、中南半岛上河流与城市分布的关系等;中梯度要求学生在低梯度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农业、交通等区位因素综合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有利条件和弊端;高梯度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整合以往所学知识,根据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达到学以致用。教师通过梯度选择的方式力图使每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相应的作业,由此获得胜任感。

(三)作业讲评:注重鼓励引导,提高认可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尊重的需求,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需要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成就动机理论的附属内驱力,即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许和认可。基于这种需求和由此产生的驱动力,在进行作业讲评时,教师要尽可能避免只讲不评、讲评方式单一、不考虑学生心理特点等讲评方式,要注重鼓励引导,挖掘学生在作业中的闪光点并进行放大,积极肯定学生,同时针对不足给予建议。在学生眼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模范、权威,得到教师的赞许是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之间的认可也同样具备满足尊重的需求这一功能,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之间相互讲评的方式。学生之间相互讲评不仅能使讲解的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以同伴的身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作业进行梯度选择后,教师讲评难的问题。教师对易错点、重难点进行讲评后,余下的内容可以采用学生之间相互讲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作业的讲评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认可需求,学生在这种需求影响下能积极完成作业,挑战更高梯度的作业,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四、结论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作业优化的途径,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动机出发,基于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分别对应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讲评三个环节,探讨了每个环节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优化方向,分别是以知识价值激发求知欲、以梯度选择创造胜任感和以鼓励引导增强认可需求。同时将之融入教师、学生、作业三者的相互关系中,教师作为作业设计者、育人实施者居于主导地位,学生作为作业反馈者、教师督促者,居于主体地位,而作业作为联系两者之间的重要纽带,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希望以上探究能够对解决作业选择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以促进作业优化、“双减”落实、育人价值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國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3-03-2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 gzdt/s5987/202107/t20210724_546566.html.

[2]  杨清.“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6-10.

[3]  杨雪.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学习动机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3):20-22.

[4]  毋丹丹,黄爱华.“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的五个关键[J].课程.教材.教法,2022(6):98-103.

[5]  张东桥,易国锋,周细枝.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教学激励机制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5):153-156.

(责任编辑 陈 明)

[通信作者]王秋贤(1977—),女,山东烟台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人文地理。E-mail:Qiuxian1@sina.com。

猜你喜欢

作业优化初中地理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作业的价值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