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3-12-06张小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

[摘 要]“语言文字运用”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应在关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此板块内容的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实践活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践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2-0001-0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言文字运用是一项基本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对它的科学训练与评价符合语文学习实践性的特点。

一、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

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文字运用直接体现着学生的语文能力。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这一板块经常肩负“改革试验田”的使命,赋分也比较高。其语料选材涉及多种文体和诸多题材,考查范围广、题型灵活、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材料阅读指向“表达与交流”,侧重考查学生陈述阐释、介绍说明、审美鉴赏、应对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体现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考查。考题中问题的设置,倾向于学生的积累与语感、体验与理解、语言实践和语言生成等。表1所示为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考点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命题形式稳定中有创新,全国卷四套试题共同考查了“补写句子”和“修改病句”两类题,其余题目以创新题型为主,且创新题型更注重情境性。这些新题型直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能考查在具体环境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迁移学习能力等。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第一次考查成语填空题,2023年高考复习时教师便把此类题当作训练重点,而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考查的则是对成语的阐释。由此可见,考题形式灵活多变。除此之外,还加大了对主观题的考查力度,如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均为主观题,凸显了表达运用的作用,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也表明命题人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语境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高考命题变化带来的思考

高考试题中的“语言文字運用”题,体现的是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且考查得更细致、更专业、更具体。而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其实指向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从近几年的考题可以看出,“语言文字运用”题已经成了区分度比较大的一道题。不可否认,“素养”是较为抽象的,对它的训练和提升是比较难操作的。部分教师日常开展的语文教学,更多关注的是阅读和写作,注重“读”和“写”的指导与训练,忽略“听”和“说”的训练。高中语文课时的限制,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的驳杂细碎,导致部分教师对相关内容的指导和训练,只是零星穿插夹杂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或体现在学生做题、老师讲题和适当的拓展中,缺少系统、具体的做法。语文基础知识覆盖了语法、修辞和逻辑等内容,但在初中阶段,部分语文教师淡化了语法和逻辑的训练,“默认”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和逻辑。教师如果不认真了解和研究学情,忽视语法、语理等内容的指导和训练,长此以往,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且容易产生 “听天由命撞运气”的心理。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从《课标》中可以看出,要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赋予语文学习活动真实性,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和语理。近几年的相关高考题越来越强调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在具体情境下的活学活用,表现为释词解义、鉴赏创造、合理表达等。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主动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挖掘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对“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的阐释与理解

何为“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课标》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改革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温儒敏先生指出:“完成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而不只是做题”“新教材提倡‘情境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习‘活动’尽可能有‘情境’”“这种情境或者语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必须是真实的,是能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贴近,并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跟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育理念水平和教学能力亟须提升。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仅停留在课堂听课、课后刷题的简单机械学习中,讷于开口,羞于表达。这对语文的教与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如何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标》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教师必须要坚定把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关联起来的理念,可以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语言生活的特点,赋予语文学习活动真实性,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和语理。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而活动课是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课程形式之一,它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再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

在長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思考、大胆实施、不断优化,摸索总结出有关语文活动课程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也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边育边教,旨在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努力探索把语文课堂的“教”和语文活动的“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指导学生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

课堂的“教”是每位语文教师的基本技能,语文课堂重在引导学生“得法”,这需要教师在《课标》的指导下,精研教材和学情,注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何把抽象的“育”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笔者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阅读与分享、演讲与辩论、活动与提炼、写作与思考、合作与探究。笔者力争通过上述“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言文字运用,一般关涉基于情境的语言文字和基于表达交流的语言文字。表2、表3所示分别为笔者所任教班级高一学年的语文活动课程方案和高一上学期的语文活动课程内容,旨在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让它们互为补充,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不可否认,在这四种基本能力中,“写”的能力是学生较难提升的。当前,一味套作、思想空洞、语言贫乏、思维单一的写作问题依然存在,学生的写作能力较难提高。

下面,笔者重点论述在2021年元旦前夕于任教班级开展的“向新年献词学写作”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而谈谈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活动方案】

1.让学生鉴赏近年来主流媒体的新年献词,后作出批注,写出评价语,以了解新年献词,感悟新年献词文质兼美的特点。

2.指导学生按照特定情境,完成2021年新年献词的写作,笔者初评;选出几篇学生习作,师生共赏评价并给出修改意见。

3.学生自行修改、小组互改新年献词。

4.印发2021年主流媒体新年献词,学生鉴赏评价,用早读时间朗诵,摘抄、背诵经典语句。

5.拓展迁移:作文“发展等级”的“文采”训练,关涉句式、修辞、语言等。

6.把修改后的新年献词集结成册,再编辑成电子书,致敬青春,永久保存。

【实施过程】

1.鉴赏阶段:2020年12月28日前,给全体学生印发2020年三篇主流媒体新年献词:南方周末的《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新京报的《穿越大江大河》、澎湃新闻的《是什么使我们不慌张》。学生按小组进行研习,诵读批注,理清思路,找出亮点。笔者逐段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新年献词的特点。

2.学习阶段:印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扬的《“新年献词”如何写得更好》一文,全体师生一起研读学习,认真领会。

3.写作阶段:2020年12月29日至30日,全班学生在指定的有纪念意义的稿纸上写作新年献词。笔者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份,要基于学生视角关注这一年中国和世界发生的大事和变化;特别关注这一年自己的变化,写出自己的成长;献词中要有“我”,拒绝“假大空”,饱含真情实感;主题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努力做到文质兼美。

4.分享阶段:元旦假期,笔者批改全体学生的新年献词,并找出特征明显的献词进行点评。元旦假期结束后,师生进行写作成果分享。

5.升格阶段:欣赏主流媒体2021年新年献词,再次强调新年献词的写作要点。小组成员互评组员的新年献词。学生修改好自己的新年献词后与同学进行分享。

6.提质阶段:指导学生在写作时要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语言,用得体、优美、生动的语言去表达,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作文。

【活动成果(部分内容)】

1.学生所作新年献词的题目(要求有观点、有意蕴、有文采)。

(1)三字句

韦☆圆 :渡灾疫    筑精魂    再启程

伍☆丹: 新征程    再出发

(2)四字句

徐☆亮:道路漫漫    阳光悠悠

陆☆宇:飞舟碎浪    吾辈自强

黎☆和:虽有遗憾    但请向前

范☆瑛:寒风刺骨    温暖同行

林☆萌:感念过往    不畏将来

陶☆华:搏击风浪    勇立潮头

张☆莹:心之所向    身之所往

韦☆延:心之所向    无所不往

吴☆蓁:告别过去    珍惜现在    展望未来

蒋☆廷: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甘☆东:不负昨日    再创未来

颜☆曦: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

(3)五字句

王☆滢:路遥知马力    日久仍可期

李☆璇:忆艰难考验    载希望前行

邹☆然:向过去学习    向未来奋进

(4)六字句

覃☆文:不为困难所扼    同奏生命赞歌

谭☆珈:只管披荆斩棘    静待春暖花开

陈☆竹:不惧未来挑战    走出精彩生活

廖☆晰:回望奋战之年    开启全新征程

蒙☆凯:翻越千山万岭    展望美好未来

(5)七字句

杨☆宇:挑战与机遇并存    考验与希望同在

潘☆志:感恩时代逆行者    共筑小康大中华

冯☆力:不畏浮云遮望眼    越是艰险越向前

黎☆华:远眺中华复兴路    深叹青春莫自流

张☆轩:承载过去的重量    展望轻盈的未来

何☆骐:人既发扬踔厉矣    则邦国亦以兴起

(6)八字句

刘☆霏:天地之功不可仓促    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谭☆予:志存高远无畏攀行   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7)整散句

甘☆箫:重整旗鼓    再叙复兴篇章

夏☆瑞:磨难    使我们更加团结

奚☆之:行囊有梦    踏足之处均为坦途

廖☆佳:相信,中国终将创造奇迹

李☆正:我们一路走来,靠的是什么?

罗☆航:怀着赤子之心    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2.学生优秀献词案例。

路遥知马力    日久仍可期

王 ☆ 滢

再见,2020。你好,2021!

那些色彩斑斓的昨日仍宛然在目,那些山高水长的未来正如期而至。

2020年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一年,而是路遥知马力的三百六十五天。

2020年,我看见人类与新冠病毒艰苦卓绝地斗争,神秘威严的自然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提醒着我的渺小。

2020年,我关注中国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我的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祖国正带着她的儿女迈进全面小康的光辉前景。

2020年,我经历了网上学习后中考的严峻考验,我坐在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写下那些公式和单词,也写下我肩上的时代担当和胸中的感慨万千。

2020年,“打工人”成为流行语,从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到传道授业的辛勤园丁,从甘冒风险的快递小哥到加班生产的一线工人……嬉笑调侃的背后淌过多少辛酸的汗水,轻松幽默的语调中藏着多少坚毅和无畏。而我又是如此幸运,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共同前行。我坚信我笔下的风云曾写出疫情重压下的担当,我坚信我复习的身影曾挺起中华学子求知的脊梁,我坚信我流过的汗水将汇入时代壮阔的海潮。

2021年,并不是重复而平淡的一年,而是日久仍可期的三百六十五天。

这一年,世界与祖国将迎接新的挑战;这一年,我将展开青春年华崭新的画卷。我身处心之所向的知识殿堂,搏击真理海洋的滔天风浪。也许浪大风急,也许道阻且长,但我将带着青年人最宝贵的勇气,无畏所有长路漫漫,不负所有期待。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山高水长,任我展望。

【活动总结与反思】

1.在围绕辞旧迎新的氛围开展的这项语文实践活动中,笔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积极性。

2.准备充分,指导科学。在学生写作前,笔者准备了适宜的文字、视频资料,并和学生一起深入研究新年献词的特点,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灵感、思路和有力抓手。

3.有“我”写作,书写真情。引导学生甩掉一味迎合阅卷者的心理,摆脱写作方面条条框框的限制,学会和自己进行深层次的心灵对话,进而写思考、写成长。

4. “文字比记忆更长久”——将学生作品集结成册,使学生人手一本纸质书籍,并与同学互相签名留念;将纸质书籍编辑成精美的电子书,分享到班级公众号,让师生及家长得以随时翻阅。

总之,这项“向新年献词学写作”活动带给学生的影响是长久、深远的。在这次“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文字之美,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了用真心真情完成一件事情的喜悦,更感受到了“原来我也可以的”成就感。

以上所述为笔者在研究自己任职学校和任教班级特点的基础上,找准‘抓手’、大胆实践后的一个较有成效的案例。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的语言情境和生动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认真领会、积极实践、深刻感悟,在和同学的思维碰撞和比照对比中,收获精神愉悦和自身成长,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应在一次次“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语感和语理的培养、思维的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的提高等。

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三新”背景下,面对着“新”和“旧”的碰撞,面对着诸多理论和各种“声音”,教师该如何认真学习领会、独立思考判断,进而把各种理论等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笔者的感受是: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理解、领会和实践理论知识;必须将创新又适宜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与科学务实的实践相结合;必须及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教育机智和教学案例,然后对照理论,去总结、反思,进而提升自己。“三新”背景下,借助对“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的理解和研究,笔者收获了把语文教学的变革落到实处的喜悦,并希望所提的观点、所做的实践对一线教师有一点小小的启发。

[   参   考   文   獻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语文学习,2019(9):4-10.

[3]  郑桂华.理解并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J].语文学习,2018(1):12-17.

[4]  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1):73-7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名师简介]张小华,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南宁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南宁市“张小华特级教师工作室”。近几年,着力研究语文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在市内外做了系列讲座,引起较大反响。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运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检测试题
把“语用”的根植入教学的土壤中
聚焦运用 一课一得
巧借教材设点 活练说话训练
让说明文教学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低年段的“语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