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运用 一课一得

2016-11-29李燕清

新课程·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儿童本位语文课堂

李燕清

摘 要:随着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小语界掀起了一场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思辨。“聚焦运用,一课一得”成为当中的最强音。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变内容理解型、情感体验型的线形设计为能力掌握型、语言运用型的板块设计,建构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言意兼得;语文课堂;语言文字运用;儿童本位;语文本位

随着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语界掀起了一场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思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声音有吴忠豪教授的“语文本位”和刘仁增老师的“语用本位”。吴忠豪教授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训练要讲求三个维度“理解、积累、表达”,刘仁增老师则撰书论述语用课堂教学结构为“发现—领悟—模仿—类推—创造”。仔细研读,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厘清语文教学的本质,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聚焦运用,一课一得。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在此认识基础上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变内容理解型、情感体验型的线形设计为能力掌握型、语言运用型的板块设计”,建构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

一、明确目标——坚守语文学科阵地

教学一篇课文,生字、新词教学和课文朗读必须落实“保底工程”,此外我们还要学习必要的语文技能,这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温儒敏教授提出“要抓重点,一课一得”“聚焦运用”,贪多求全只会导致“雁过无痕”。这“一”的选择依据主要是以下三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年段目标,三是文本特点。如《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课文除了落实“保底工程”外,我们不妨从学生、课标与文本的角度思考选择其“一”: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特别多,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增长关键期,因此,可把新词积累和运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但贪多求全的直接结果就是雁过无痕。

二、扎实课堂——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一)言意感知

这里所说的“言意感知”有别于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指向思想内容的“整体感知”,它既包含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整体把握,还特指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同时能够发现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一些特点。简言之,就是大致了解课文“写什么”和“怎样写”,主要方法是“多读”,达成目标是“粗知”。无论是成人的休闲阅读还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均以“整体感知”为主,如果课堂上我们经常以“怎么写”作为交流核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地把关注的目光从对思想内容转移到表达方式上,这样,学生将能提高阅读质量,获得更丰厚的语文素养。

(二)揣摩表达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重点在于理解文本语言及其表达形式,在言意感知的基础上,瞄准一项读写技能,从课文中选取典型语例,通过揣摩表达,提高语文素养。在此以《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为例:

1.认识文章中的人物动作描写:默读,圈画语段中的动词,朗读感悟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2.体会人物动作描写的作用

(1)讨论:两个孩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如果将两个人物的动作交换一下,可以吗?刚才的印象还在吗?

(3)小结动作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凸显人物形象。

3.认识人物动作描写的不同形式

(1)比较:思考作者描写两人动作时使用的动词在数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小嘎子:单个动作;小胖墩儿:连续动作)

(2)讨论:如果文章中都是两个人的连续动作或都是单个动作,好不好?

(3)小结方法:交叉使用。

在上述教学中,老师结合课文重点语例的阅读,让学生把理解和表达紧紧地结合起来,使理解和表达获得双赢。

(三)积累语言

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为其一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朗读和背诵,语文课一定要引导学生背诵重点语段,丰富语感经验,使学生从课文重点语段的语言学习中顺利走向其他相关语境,并能自如运用习得的语文技能,实现课文语言的同化。

再看《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教学,当学生通过重点语例研读,初步领悟了动作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后,老师提出了如下要求:抓住动词,想象画面,熟读成诵。学生达成了这一要求,接下来的迁移运用便水到渠成了。

(四)迁移运用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语言表达的方式后,老师就要马上在课堂上创设训练情境,进行迁移运用,内化语文技能。我们再回到《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积累了重点语例后,设计了以下两个迁移练习:

1.阅读课文中的其他语句,找出动作描写,区分单个动作和连续动作,体会人物性格。

2.补写“第二次摔跤”。注意运用动作描写的两种不同形式进行交叉描写。

在以上教学中,老师首先通过选取课文中的其他相似的语例,在新的语境中去运用,进一步体会动作描写的效果;最后还引导学生补写,让学生能够将这种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表达实践之中,经过这样扎实的训练,学生才有可能理解并掌握这种语文技能。

(五)实践创造

一次即学即用的课堂模仿,很难让学生形成终身不忘的语文技能,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向课外延伸。《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在众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最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是阅读,小学生处在原始阅读经验的积累阶段,阅读实践越丰富,语感越强。我们可以给学生多推荐课外同质文章,通过互文阅读,让学生在“举三反一”中掌握语言规律,丰富语言积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朱文君.训练,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访谈录[J].小学语文教师,2008(11):5.

[2]刘仁增.我的语用教学观[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66.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运用儿童本位语文课堂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检测试题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低年段的“语用”策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